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辰针刺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旭光 宋开源 +2 位作者 余曙光 刘雨星 魏焦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调整生物昼夜节律的时间规律性。方法:在子、午、卯、酉不同时辰电针金黄地鼠“肾俞”穴,运用时间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分析不同时辰针刺对动物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不同影响。结果:对于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午时针刺使其... 目的:研究针刺调整生物昼夜节律的时间规律性。方法:在子、午、卯、酉不同时辰电针金黄地鼠“肾俞”穴,运用时间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分析不同时辰针刺对动物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不同影响。结果:对于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午时针刺使其节律振幅降低(P<0.05),卯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迟后(P<0.05),酉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超前(P<0.05);对于体温昼夜节律,卯、酉时针刺对节律峰相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卯时针刺使峰相位迟后22.36度,酉时针刺使峰相位超前39.32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时间因素 体温/针灸效应 运动活动/针灸效应 昼夜节律/针灸效应
下载PDF
耳针、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梁欣 吕明庄 贺志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3-577,共5页
目的 :探讨耳针、艾灸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D 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大鼠 ,在造模过程中 ,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耳针、艾灸、耳针 +艾灸治疗 ,治疗 6周后 ,测定各组血清褪黑素 (MT)昼夜含量、血清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化... 目的 :探讨耳针、艾灸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D 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大鼠 ,在造模过程中 ,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耳针、艾灸、耳针 +艾灸治疗 ,治疗 6周后 ,测定各组血清褪黑素 (MT)昼夜含量、血清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化、松果体细胞数。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 ,各治疗组夜间血清MT含量增加、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大、松果体细胞数增多 ,其中以耳针 +艾灸组最为显著。 (2 )各组日间血清MT含量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各组血清MT含量呈现昼低夜高的特点。结论 :耳针、艾灸通过对MT及松果体的调节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艾灸 D-半乳糖 衰老 大鼠 血清 褪黑素 昼夜节律性 针灸效应
下载PDF
子、酉时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大鼠小肠D-木糖吸收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永方 汤德安 施美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1-42,共2页
将45只正常大鼠和45只“脾虚”大鼠各分为足三里、三阴交和穴外对照点3组,每组各15只,分别在子时和酉时施以电针,结果对正常和“脾虚”大鼠的小肠D-木糖吸收机能的影响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P<0.001~0.05),... 将45只正常大鼠和45只“脾虚”大鼠各分为足三里、三阴交和穴外对照点3组,每组各15只,分别在子时和酉时施以电针,结果对正常和“脾虚”大鼠的小肠D-木糖吸收机能的影响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P<0.001~0.05),此结果从穴位效应的角度证明了“时穴”的存在,提示临床用穴确有择时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针灸疗法 选穴 穴位 木糖 代谢 肠吸收
下载PDF
循经走罐为主治疗中风后睡眠倒置症状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何玲娜 蒋振亚 朱蔓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7-588,共2页
方法 :采用循膀胱经走罐协调阴阳气血、醒脑开窍 ,并配合肾经涌泉至太溪推按。 结果 :治疗 98例 ,治愈 39例 ,占 39 8% ;显效 4 8例 ,占 4 9 0 %。提示本法有较显著治疗效果。
关键词 推罐 醒脑开窍 睡眠障碍 针灸疗法 昼夜节律 针灸效应 循经走罐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