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芳 王晓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127-13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主要成分瓜氨酸组蛋白3(CitH3)及双链DNA(dsDN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65例... 目的分析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主要成分瓜氨酸组蛋白3(CitH3)及双链DNA(dsDN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6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0~4分]和重度组55例(NIHSS评分>4~15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浆CitH3、dsDNA、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并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良好预后组98例和不良预后组22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与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CitH3联合dsDNA对ACI患者预后的诊断性能。结果治疗前后,重度组血浆CitH3、dsDNA、NT-proBNP、MHR和MESSS评分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重度组PLT、PT、INR、NLR、PLR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itH3、dsDNA、NT-proBNP分别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14、0.775、0.725,P<0.05)。随访1年,不良预后组的血浆CitH3、dsDNA、NT-proBNP水平高于良好预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itH3、dsDNA水平高均为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913、2.887,P=0.029、0.036)。血浆CitH3联合血浆dsDNA预测ACI患者随访1年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89.5%。结论血浆NETs主要成分CitH3、dsDNA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好地预测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瓜氨酸组蛋白3 双链DNA 预后
下载PDF
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探究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小鼠肠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聪敏 张晓慧 +3 位作者 丁新耘 马源 刘澈 马玉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脓毒症小鼠肠损伤的影响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其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脂多糖组(LPS组)、LY294002组(LPS+LY组)、丹参酮ⅡA组(LPS+TanⅡA...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脓毒症小鼠肠损伤的影响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其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脂多糖组(LPS组)、LY294002组(LPS+LY组)、丹参酮ⅡA组(LPS+TanⅡA组),每组6只。除Control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脓毒症模型。LPS+LY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LY29400230 mg/kg,LPS+TanⅡA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TanⅡA 30 mg/kg,其余两组于上述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PBS[含1‰二甲基亚砜(DMSO)]。给药12 h后采集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Chiu′s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D-乳酸(D-Lac)水平、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MPO-DNA)及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组织闭合蛋白(Claudin)-1、磷酸化(p-)PI3K、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Chiu′s评分升高;血清D-Lac水平上升,小肠组织MPO-DNA、CitH3含量增加Claudin-1蛋白表达减少,p-PI3K、p-Akt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LPS组比较,LPS+LY组和LPS+TanⅡA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Chiu′s评分降低(P<0.001),血清D-Lac水平下降(P<0.001),小肠组织MPO-DNA、CitH3含量减少(P<0.001);Claudin-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01),p-PI3K、p-Akt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TanⅡA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NETs生成,增加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发挥脓毒症小鼠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损伤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 丹参酮ⅡA(TanⅡA) 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 闭合蛋白-1(Claudin-1)
下载PDF
血清瓜氨酸化组蛋白H3、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检测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关小容 付斌 +1 位作者 郑永先 吴泽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1年第4期268-271,27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SIRT1)检测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1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清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SIRT1)检测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1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39)、严重脓毒症组(n=48)、感染性休克组(n=28)。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CitH3、SIRT1水平差异。根据患者住院治疗30 d后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1)与死亡组(n=3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itH3高于健康组,SIRT1水平低于健康组;感染性休克组血清CitH3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血清CitH3水平高于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血清SIRT1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血清SIRT1水平低于脓毒症组;死亡组血清CitH3水平高于存活组,血清SIRT1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itH3预测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10、0.774。血清SIRT1预测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的AUC为0.853,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42、0.8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血清CitH3和血清SIRT1是影响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CitH3表达升高、血清SIRT1表达降低,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有关,并对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有一定预测价值,血清CitH3和血清SIRT1是影响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化组蛋白H3 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 脓毒症
下载PDF
补肺汤对COPD大鼠模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及维生素D的影响
4
作者 董右青 朱星 +5 位作者 沈俊希 陈云志 陈帅 苏进 罗书曼 李文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组分以及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探究补肺汤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乙酰半胱氨酸0.1 g/kg组、维生素D 3... 目的:观察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组分以及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探究补肺汤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乙酰半胱氨酸0.1 g/kg组、维生素D 3×10^(-8)g/kg组、补肺汤4.5、9、18 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脂多糖(LPS)联合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法对肺组织进行病理结构观察;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25羟维生素D_(3)[25(OH)D_(3)]以及NETs含量;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MPO、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和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症状、体征表现较为严重,肺组织病理结构紊乱,肺泡肿大且部分肺泡膈断裂导致肺泡融合,气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增生结缔组织,血清中的TNF-α、MPO、NETs含量显著升高,25(OH)D3含量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NE、CitH3、MPO、PAD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VD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乙酰半胱氨酸0.1 g/kg组、维生素D 3×10^(-8)g/kg组以及补肺汤9、18 g/kg组大鼠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肺组织病理损伤可见不同程度改善,血清TNF-α、MPO、NETs含量明显降低,25(OH)D3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中NE、CitH3、MPO、PAD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VD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补肺汤可有效减轻COPD炎症反应并改善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维生素D水平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以及NETs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髓过氧化物酶 25羟维生素D3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瓜氨酸组蛋白H3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 维生素D受体
原文传递
血清瓜氨酸化组蛋白H3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住院病死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锦 谢晶 吕利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696-702,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203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AP(MAP组,84例)...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203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AP(MAP组,84例)、中度AP(MSAP组,94例)和重度AP(SAP组,25例)。使用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itH3水平。结果:SAP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itH3水平[340.00(227.00,442.50)pg/mL]显著高于MAP组[104.00(79.70,138.00)pg/mL]和MSAP组[62.40(39.60,93.40)pg/mL]患者,且MAP组与MSAP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院时血清CitH3水平联合PCT用于诊断S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显著优于两者单独诊断。AP患者入院时血清CitH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均呈正相关(r=0.319,0.528,P<0.001)。入院24 h时血清CitH3水平[112.40(77.50,211.50)pg/mL]较入院时基线水平[104.05(59.70,180.40)pg/mL]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但入院48 h时血清CitH3水平[81.65(61.20,139.50)pg/mL]则低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时的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清CitH3水平是影响AP患者发生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经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CitH3水平预测AP患者发生持续性器官衰竭、胰腺坏死及院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91、0.903、0.924。结论:血清CitH3水平升高与AP患者疾病进展和短期预后不良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瓜氨酸化组蛋白H3 疾病严重程度 住院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