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代叶、花与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丹 刘永静 +2 位作者 曾绍炼 黄剑钧 包国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闽产代代叶、花、果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分析比较其中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别。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闽产代代的新鲜叶、花及果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比较其中化学成分的组成差别,并... 目的通过对闽产代代叶、花、果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分析比较其中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别。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闽产代代的新鲜叶、花及果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比较其中化学成分的组成差别,并用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代代叶油中分离出41个组分,代代花油中分离出41个组分,而代代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43个组分。结论闽产代代叶、花、果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显示出差异,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代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玳玳花精油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梁鸣 肖婷婷 +2 位作者 姜晓黎 唐熙 周明辉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对玳玳花进行提取制得精油,应用GC-FTIR和GC-MS对精油进行分析,经研究共分离确认组分28种,玳玳花精油主要成份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苧烯、β-蒎烯、罗勒烯、α-松油醇、香叶醇、乙酸香叶酯、橙花醇、乙酸橙花酯、橙...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对玳玳花进行提取制得精油,应用GC-FTIR和GC-MS对精油进行分析,经研究共分离确认组分28种,玳玳花精油主要成份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苧烯、β-蒎烯、罗勒烯、α-松油醇、香叶醇、乙酸香叶酯、橙花醇、乙酸橙花酯、橙花叔醇、金合欢醇等。并用手性色谱柱对芳樟醇进行手性分离,芳樟醇中(-)-芳樟醇(左旋)占90%以上,同时对玳玳进行植物学鉴定,玳玳的学名为Citrus aurantium L.'Daid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玳玳花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芳樟醇 手性分离
下载PDF
闽产代代果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丹 刘永静 +1 位作者 黄剑钧 曾绍炼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闽产代代果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分离、分析、鉴定,结果:代代果中生物碱类成分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为展开剂,黄酮类以A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和B二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为展开...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闽产代代果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分离、分析、鉴定,结果:代代果中生物碱类成分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为展开剂,黄酮类以A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和B二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为展开剂,挥发油类以石油醚-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各类主要化学成分均获得良好的分离,说明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作为闽产代代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 代代 生物碱 黄酮 挥发油
下载PDF
代代花子叶不定芽形态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过全生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以代代花(CitrusaurantiumL.var.amaraEngl.)的种子胚为外植体,接种在仅含BA2mg/LMS培养基上,能形成多芽苗,平均每胚2.6个.少数幼苗,还可以从下胚轴处长出许多不定芽.另外还可以从... 以代代花(CitrusaurantiumL.var.amaraEngl.)的种子胚为外植体,接种在仅含BA2mg/LMS培养基上,能形成多芽苗,平均每胚2.6个.少数幼苗,还可以从下胚轴处长出许多不定芽.另外还可以从子叶近基部腹面的中央部位以及近基部的边缘长出一些不定芽.接种在附加BA2mg/L+2,4-D0.2mg/L培养基上的种胚,不能形成幼苗,但能使子叶产生愈伤组织,出愈率达91.7%.仅附加2,4-D2mg/L的培养基,子叶最后仅形成呈黄色炸裂状的疏松物.将上述幼苗的下胚轴、子叶、上胚轴等切成小段进行培养,可在外植体上直接形成不定芽.对种子胚子叶不定芽的形态发生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代花 种子胚 离体培养 子叶直接出芽
下载PDF
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率 被引量:1
5
作者 连赟芳 陈丹 +4 位作者 黄群 黄娇 谢平 马国萍 朱仙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考察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率。方法建立HPLC特征图谱,条件为Lichrocart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冰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84 nm,比较黄酮... 目的考察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率。方法建立HPLC特征图谱,条件为Lichrocart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冰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84 nm,比较黄酮提取物与成品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情况,再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评价6批样品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相似度。结果在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对应的9个共有峰迁移率为75.46%~96.56%,特征药效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迁移率分别达96.56%和96.36%;6批样品药效组分群的平均整体迁移相似度为1.000。结论优化后,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工艺基本保留了原料药的药效组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 制备 药效组分群 整体迁移率 HPLC特征图谱 Pearson相关系数法
下载PDF
玳玳果滴丸的制备工艺优选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红鑫 陈丹 +2 位作者 刘永静 吴熙 林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玳玳果滴丸成型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溶散时限和丸重差异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玳玳果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液温度85℃,滴... 目的:研究影响玳玳果滴丸成型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溶散时限和丸重差异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玳玳果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液温度85℃,滴距5cm,冷却距离70cm;最佳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PEG4000)=2∶1;最佳冷却剂为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2∶1;最佳药效部位与基质比例为1∶4。结论: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玳玳果滴丸的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玳玳果滴丸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晓青 陈丹 +3 位作者 程清 任瑞琴 黄庆德 郑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考察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和促吸收效果,探讨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作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特征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 目的考察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和促吸收效果,探讨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作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特征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在相同给药质量浓度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不同给药质量浓度下空肠肠囊内的药物浓度;并比较相同质量浓度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与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吸收效果。结果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不同肠段中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依次下降,但吸收差异很小,即十二指肠至回肠均是玳玳黄酮的有效吸收部位。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质量浓度分别为3.6、7.2、12.0 mg/mL时,在空肠段的吸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在相同给药剂量下,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大鼠空肠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是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的1.3倍。结论大鼠小肠上中段是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最佳吸收部位;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与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比较,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可显著改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玳玳黄酮 自微乳化微丸 肠吸收 外翻肠囊模型 新橙皮苷 柚皮苷 HPLC-MS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测定 被引量:27
8
作者 郭增喜 李文庭 李兆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量,研究不同产地枳壳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为3);体积流量1.0 mL/min;柱...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量,研究不同产地枳壳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为3);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朱栾枳壳未检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江枳壳、川枳壳、湘枳壳和常山胡柚均检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陕西枳壳未检出新橙皮苷。江枳壳含7.5%柚皮苷、5.6%新橙皮皮苷,量均为最高。结论朱栾枳壳与其他产地枳壳的成分有差异,不含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朱栾枳壳 柚皮苷 新橙皮苷 HPL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