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的乐山融合路径探析
1
作者 邓健 邢帆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4-90,共7页
文章探讨了乐山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的融合路径,分析了其战略地位、产业优势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回顾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及其对乐山的影响,随后深入研究了乐山的支柱产业集群,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 文章探讨了乐山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的融合路径,分析了其战略地位、产业优势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回顾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及其对乐山的影响,随后深入研究了乐山的支柱产业集群,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成渝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的策略。还详细讨论了乐山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意义,强调了交通建设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中的关键作用。研究指出,通过产业升级和交通网络完善,乐山能够有效促进经济转型,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 乐山融合路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通达性的溢出效应
2
作者 李欣潼 戴技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4-819,共16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增强了城市间通达性,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文章从高铁网络通达性切入,采用最短出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通达性指数、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铁网络通达格局演化与其产生的溢出效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增强了城市间通达性,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文章从高铁网络通达性切入,采用最短出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通达性指数、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铁网络通达格局演化与其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高铁网络提高城市通达性水平,缩小城市间通达水平差距,弱化圈层结构,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2)高铁网络产生显著的时空收敛效应,核心与边缘城市的时空收敛效应表现为不同模式,边缘城市2 h等时圈面积变化更显著;3)高铁网络通达性提高使区域经济联系强化,非核心城市吸引力水平差距减小,但各要素趋向核心城市聚集,双核现象增强;4)邻地高铁网络通达性提高会促进本地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邻地第三产业经济水平提高会抑制本地的发展,呈现虹吸效应,说明成渝地区发展处于虹吸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网络 通达性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第三空间路径
3
作者 兰海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三空间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流动、交叉、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 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三空间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流动、交叉、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具有国家战略性、历史继承性和区域共生性,但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存在空间规划定位不清、互嵌机制不顺、资源整合不力、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通过探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共生、制度互通、产教互契、主体互助的第三空间路径,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新的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 职业教育 第三空间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产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4
作者 郑禹池 龙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成渝经济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形势下,泸州需要找准战略定位、立足四川实际,强化功能支撑,全面落实党中央赋予的"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本文将从理论、历史、现实逻辑之理,分析泸州发展的优势之处和现实之困,找到实践之路.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成渝双城经济圈 产业经济 工业现代化
下载PDF
太原市产业转型与升级的空间战略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白惠峰 陈建成 李玉轩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山西省作为中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太原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平台。然而,太原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长期受路径依赖,资源型产业特征的惯性依然非常强大,使其作为省会城市的核心地位和区域中心城市的特征... 山西省作为中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太原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平台。然而,太原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长期受路径依赖,资源型产业特征的惯性依然非常强大,使其作为省会城市的核心地位和区域中心城市的特征明显削弱。通过研究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型的规律,分析太原经济圈对太原市产业转型的强大拉动作用,提出太原市产业转型与升级的空间战略,为太原市的产业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依赖 区域中心城市 太原经济圈 梯度转移
下载PDF
都市圈的构建与区域经济空间模式创新——以中原地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淑玲 吴澎 《规划师》 2005年第5期111-113,共3页
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原都市圈的范围是以郑州到平顶山间的直线距离约130km为半径的区域,其发展策略为: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强化“井”字形轴线地区的发展;政府的规划引导与市场化的运作相结合;建立专门的行政组织,以强化... 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原都市圈的范围是以郑州到平顶山间的直线距离约130km为半径的区域,其发展策略为: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强化“井”字形轴线地区的发展;政府的规划引导与市场化的运作相结合;建立专门的行政组织,以强化区域协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中原地区 模式创新 区域经济 空间 构建 城市化发展 中心城市 行政组织 协调管理 平顶山 市场化 强化
下载PDF
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的功能 被引量:6
7
作者 左文芳 陈雯 《现代城市研究》 2003年第4期41-46,共6页
都市圈是全球化形式下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新发展,是一种新的城市化形式。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起着经济扩散和协调发展作用。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演变出发,以徐州为例,分析了中心城市在都市圈成长中的作用,并针对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徐州... 都市圈是全球化形式下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新发展,是一种新的城市化形式。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起着经济扩散和协调发展作用。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演变出发,以徐州为例,分析了中心城市在都市圈成长中的作用,并针对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徐州现存的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市 都市圈 中心城市 城市化 全球化 城市功能
下载PDF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蕾 郑晓凤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8,共3页
通过相关数据与图表,利用相关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法检验,建立相关模型,从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物流发展两个方面,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分析。结论表明,二者具有高... 通过相关数据与图表,利用相关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法检验,建立相关模型,从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物流发展两个方面,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分析。结论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最后,根据京津冀都市圈物流产业现实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经济增长 京津冀都市圈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内部差异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倪外 李娟文 吴丽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2,共4页
在实现区域联合发展之前,必须对其内部差异进行充分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计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的威廉森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武汉城市圈近1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时序分析,研究其内部的差异程度和变化过程;用经济区位商分... 在实现区域联合发展之前,必须对其内部差异进行充分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计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的威廉森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武汉城市圈近1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时序分析,研究其内部的差异程度和变化过程;用经济区位商分析其内部经济格局的动态变化.发现近10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经历了差异拉大——缩小——再拉大的过程,现处于总体差异继续扩大,两极化分异更趋明显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量化
下载PDF
川渝黔经济一体化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蒋永穆 李想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6,共14页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如何尽快构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成渝地区战略互补区的选取对于耦合动...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如何尽快构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成渝地区战略互补区的选取对于耦合动力机制、破解现实困局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改进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引力模型、经济联系隶属度与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成渝地区城市与邻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发现川渝黔经济一体化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支撑作用强于西三角经济区,贵州对于成渝地区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上述结论,从政策机制、产业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经济联系强度 区域一体化 协调发展 战略互补
下载PDF
国家区域新格局下的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圣海 吕晓蓓 +2 位作者 谢亚 赵倩 张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3,共7页
当前正值我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时期。城市群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成渝地区历版区域规划为线索,回溯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在区域治... 当前正值我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时期。城市群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成渝地区历版区域规划为线索,回溯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在区域治理中的演变历程。立足当前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分析了城市群层面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价值导向,提出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要以空间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价值导向,贯穿战略性和协调性两个技术路线,要做“有限规划”,更要做“有效规划”。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实例,从凝聚区域共识、关注重点地区、强化共同行动等重点内容,说明如何以空间格局、规划布局、事项项目、空间政策为具体抓手,实现区域规划可传导、可落地、有效用。文章最后指出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尚在起步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空间技术”内核,从管控型规划走向协调引导型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走向行动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治理
下载PDF
多时空交通圈的内涵、划分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伍笛笛 蓝泽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6-21,共6页
空间和时间因素构成的时空关系或时空结构是进行区域研究的重要视角,众多研究者对区域分析中的空间、时间因素及时空分析框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时距、等时圈、时空圈、经济圈等重要概念。基于这些分析,中心城市对外多时空交通圈就是以... 空间和时间因素构成的时空关系或时空结构是进行区域研究的重要视角,众多研究者对区域分析中的空间、时间因素及时空分析框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时距、等时圈、时空圈、经济圈等重要概念。基于这些分析,中心城市对外多时空交通圈就是以多种交通方式衡量的、不同时空距离的时空圈总和,其时空圈具有中心—辐射、时空收敛、非连续性、非对称性的基本特征;而按照公共交通方式时距3小时为界可将中心城市时空圈划分为近距离时空圈和远距离时空圈两大类,不同时空圈具有不同的经济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区域合作 城市经济圈 时空分析 经济距离 交通圈 中心城市
下载PDF
基于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视角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盛毅 杜雪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7-94,共8页
城市群发展的基本动因由企业、消费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主体诉求构成,城市群发育程度越高,其基本动因的组合越复杂。尽管如此,在推进城市群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在既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根据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非均质的实际情况,寻... 城市群发展的基本动因由企业、消费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主体诉求构成,城市群发育程度越高,其基本动因的组合越复杂。尽管如此,在推进城市群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在既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根据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非均质的实际情况,寻求各类主体利益诉求的共振点,并且通过完善行政经济区、设立特定经济功能区、圈定不同经济关联区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全可以依据经济区与行政区分离的条件,选择都市圈和城市圈建设,推进部分领域一体化,促进毗邻地区合作,作为当前建设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区域经济 城市群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 地区合作
下载PDF
建设北京世界城市视角下的环首都圈发展规划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朝林 刘晓斌 +9 位作者 袁晓辉 王颖 胡伶倩 郝银燕 李阿琳 郭婧 姚瑶 王春丽 杨利平 王霞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2年第1期53-80,共28页
伴随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中国国际地位崛起,中国巨型区域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空间急剧扩大、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环首都地区在疏解城市功能、协调水和... 伴随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中国国际地位崛起,中国巨型区域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空间急剧扩大、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环首都地区在疏解城市功能、协调水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能够为北京建设城市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的目标,环首都地区的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本研究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视角,以绿色、可持续、增长拉动与增长管理相结合为规划理念,建立分层次的规划目标和策略,从空间、人口、新城、产业、交通、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统筹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实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服务首都、对接北京、和谐发展的目标,将河北省环首都地区建设成为北京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北京世界城市 区域协调发展 首都圈空间结构 绿色产业体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构建:基础与路径 被引量:28
15
作者 贾秀险 戚务念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32-43,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是将增长极理论运用于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崛起,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四足鼎立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的构建,其实质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是将增长极理论运用于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崛起,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四足鼎立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的构建,其实质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超大城市高等教育中心为极核,培育多级圈层开放结构,通过区域各创新要素开放、流动与整合,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与其他三大增长极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存在“双核独大”现象,以中心增长极单极吸引为主,内生创新动力不足,对外开放力度有待加强,需在建立强有力的驾驭核心、培育圈层多级高等教育中心、焕发高等教育创新活力和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打造国际高等教育创新试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等教育系统 增长极理论 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 区域创新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析:历史回顾与现实研判 被引量:23
16
作者 易淼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81,共10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就成渝地区发展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使得成渝地区呈现特有的发展历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探索新时代双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为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重要引领,以及助推新时代西部...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就成渝地区发展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使得成渝地区呈现特有的发展历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探索新时代双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为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重要引领,以及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当前,成渝城市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进行政策设计,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落实“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 内陆开放
下载PDF
高等教育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高等教育集群建设的基础、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43
17
作者 陈涛 唐教成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40-57,共18页
作为国家战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处于整体部署和顶层规划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希冀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引入“中心-外围”(CP)模型理论并加以运... 作为国家战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处于整体部署和顶层规划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希冀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引入“中心-外围”(CP)模型理论并加以运用,分析了产业、人才、教育和城市四者互动的区域创新一体化,提出以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于这一思考,系统梳理成渝地区区位、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和高教资源现状,为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提供现实性基础。围绕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目标,依循对产业、人才、教育和城市4个链条式子目标的“正向”问题逻辑进行逐一分解,通过借鉴国内相关区域一体化经验,明确4个子目标在一体化发展中的突破口:产业一体化重在分工互补,人才一体化重在开放流动,教育一体化重在互认共享,城市一体化重在创新集聚。根据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从高等教育集群这一“逆向”思路出发,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法与路径:一是以创新性、中心性和协同性的集群式思维为建设方法,这是建设之根本。二是以集群式操作为建设路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对接引领产业体系;探索群地结对联动,促进要素因地流动;设立成渝高教新区,推动教育互认共享;联结双城集群网络,发展双核共驱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等教育集群 区域创新一体化 “中心-外围”模型理论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赛事一体化发展策略与保障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欣 李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4-61,共8页
体育赛事一体化将对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引领区域特色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成渝地区体育赛事一体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赛事层级体系不健全和赛事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加强文化认同感建设、构建合理... 体育赛事一体化将对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引领区域特色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成渝地区体育赛事一体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赛事层级体系不健全和赛事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加强文化认同感建设、构建合理体育赛事层级体系、完善体育赛事一体化空间布局和优势互补、共享合作的发展策略。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健全一体化合作机制、加速制定体育赛事一体化细则和建立体育赛事一体化协调监管机制等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体育赛事 一体化
下载PDF
湖北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若干战略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林 鲍宏礼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与武汉处于交融状态,成为城市圈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纽带"和"桥梁"。本文引用英国人口统计学家雷文茨坦(E.G.Ravenstein)的经济引力公式,得出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作用...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与武汉处于交融状态,成为城市圈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纽带"和"桥梁"。本文引用英国人口统计学家雷文茨坦(E.G.Ravenstein)的经济引力公式,得出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作用强度,并对城市圈内城市的功能结构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黄冈在武汉城市圈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认为黄冈应该以教育品牌为切入点,以教育资源在武汉城市圈内的流动带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流动,从而促进黄冈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经济引力 区域优势 教育品牌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区域协作网络特征与形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新艳 黎小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3,共7页
文章以2016至2022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领域410份府际协同政策文本和府际协议为研究样本,以社会网络分析为研究着眼点,从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两个视角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协同治理各节点城市(参与主体)的点度、接近及中介中... 文章以2016至2022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领域410份府际协同政策文本和府际协议为研究样本,以社会网络分析为研究着眼点,从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两个视角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协同治理各节点城市(参与主体)的点度、接近及中介中心度的相关测算数据进行研讨,从而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协作网络的特征及形态进行了深层次透视。研究表明:成渝地区体育领域区域协作呈上升趋势,但相较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仍有较大差距。成渝地区体育领域府际协作主要在成德眉资4市之间展开,其他城市联系较弱。成渝地区体育领域的联席会议制度尚处摸索阶段,有待加强制度建设和区域协作。当前体育领域的区域协作还未形成较大规模,未来还有待进一步地明确各地政府间权责,通过适度的政策与干预,创造各种条件促成各区域间协作,进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协作 协同发展 社会网络分析 体育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