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between Ancestral Temple Worship Sacrifice Culture and Clan Etiquettes i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of Jiangxi Province
1
作者 ZHOU Bo KUANG Hongying +2 位作者 ZHANG Ling ZOU Lili XIE Xiaog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5期42-44,共3页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cestor temple sacrifice culture and clan etiquettes i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of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d orig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estor temple, focused on t...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cestor temple sacrifice culture and clan etiquettes i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of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d orig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estor temple, focused on the patriarchal thought that respects ancestors and unifies the cl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n power and political power, sacrifice and patriarch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plain clan etiquettes were significant for unifying the clansmen, inheriting historical context, and stabilizing primarylevel organizations in ru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settlement Ancestral temple SACRIFICE clan etiquette
下载PDF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旅游者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文化赋能旅游的研究探讨
2
作者 文彤 王晨叶 张玉林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6,共15页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以广州市陈家祠及佛山市祖庙景区为案例地,基于565份旅游者有效问卷数据,探索旅游者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者体验质量越高,越易对非遗景区品牌作出积极性评价;此外,地方性感知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凸显出非遗景区地方特色的重要性;非遗展演方式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相较于静态展示方式,非遗动态展演方式下的旅游者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促进作用更强,揭示了非遗展演方式对景区品牌增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强旅游者具身体验质量、挖掘景区特色地方性文化、融入动静兼容的非遗展演方式等景区品牌建设发展的优化策略建议,为实现文化赋能旅游的实践工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景区 景区品牌评价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 地方性感知 非遗展演方式 陈家祠景区 祖庙景区
下载PDF
儒家文化对“招娣/弟”命名偏好的影响:宗族文化之外的新视角
3
作者 陈浩 邹雨含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0期577-586,共10页
“招娣/弟”命名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现象,体现了家庭和社会对男性后代的偏好。任孝鹏等(2024)的研究以家谱和祠堂分布为宗族文化影响力的代理变量,发现这些因素能预测不同省份“招娣/弟”命名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将孔庙... “招娣/弟”命名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现象,体现了家庭和社会对男性后代的偏好。任孝鹏等(2024)的研究以家谱和祠堂分布为宗族文化影响力的代理变量,发现这些因素能预测不同省份“招娣/弟”命名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将孔庙分布作为儒家文化影响的代理指标,探讨了其对“招娣/弟”命名地区差异的作用。结果表明,孔庙分布同样能显著预测该命名现象的区域偏好。通过主成分分析,还发现儒家文化与宗族文化的代理指标虽有交集但并不完全重合。本研究深化了对中国文化因素影响力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宗族文化 孔庙 男性后代偏好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泰国水尾圣娘信仰——以曼谷泰京三清水尾圣娘庙为例
4
作者 《八桂侨刊》 2024年第2期87-93,96,共8页
曼谷泰京三清水尾圣娘庙是泰国最早的一间水尾圣娘庙,是泰国水尾圣娘信仰的集中体现之一。水尾圣娘信仰是泰国海南族群的标志性信仰,其代表着一种社会形态。这一社会形态依照儒家宗法制为基础形成,旨在将移民原乡的社会基层组织移植到... 曼谷泰京三清水尾圣娘庙是泰国最早的一间水尾圣娘庙,是泰国水尾圣娘信仰的集中体现之一。水尾圣娘信仰是泰国海南族群的标志性信仰,其代表着一种社会形态。这一社会形态依照儒家宗法制为基础形成,旨在将移民原乡的社会基层组织移植到移民地,用以协调、统合琼籍移民社会。此外,这一社会形态也必然影响到泰京三清水尾圣娘庙的筹建团体。该庙除具有信仰属性的神庙职能外,还具有码头、公司总部、商团标识等职能,更是一座具有商业属性的自由贸易港。所以,泰京三清水尾圣娘庙及其信仰涵盖了“儒”与“商”两种社会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京三清水尾圣娘庙 海南族群 宗法制 祠堂 商帮
下载PDF
当代家谱文化价值重构与释放--以舟山家谱为例
5
作者 陈芳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家谱作为我国宗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既是宗族血缘繁衍、人物事迹及族群迁移的综合记录,也是传承宗族集体记忆的有效工具,对加强宗族集体认同、传承中华优秀道德文化、提供学术研究史料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代家谱文化建构仍面临家谱... 家谱作为我国宗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既是宗族血缘繁衍、人物事迹及族群迁移的综合记录,也是传承宗族集体记忆的有效工具,对加强宗族集体认同、传承中华优秀道德文化、提供学术研究史料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代家谱文化建构仍面临家谱文献收集零散、读者阅读门槛偏高、缺乏价值认同共识的挑战。基于此,该文以舟山家谱作为典型案例,提出编印家谱联合目录、成立浙东(舟山)家谱文化研究中心、创办家谱文化研究期刊、注重数字化资源建设等当代家谱文化价值重构与释放路径,旨在挖掘家谱文化价值,策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谱文化 舟山 文化价值 宗族文化 区域文化 文化强国
下载PDF
社会变迁视野下宗族文化基本载体分析
6
作者 汪文堂 周景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5期93-96,共4页
宗族共同体中,族谱是承载族史的时间遗产,宗祠是神圣的叙事空间,祭祖活动是实践中的仪式强化,成为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文本叙事、空间叙事与行为叙事共同构筑起传统宗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族谱文本通过祖先追溯与谱... 宗族共同体中,族谱是承载族史的时间遗产,宗祠是神圣的叙事空间,祭祖活动是实践中的仪式强化,成为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文本叙事、空间叙事与行为叙事共同构筑起传统宗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族谱文本通过祖先追溯与谱系建构确保宗族历史“有章可循”却又兼容并包;祠堂圣地通过寄托宗族精神确保宗族事务“施之有所”却又平易近人;祭祖活动通过仪式规范聚集族众确保宗族礼仪“行之有序”却又化繁为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 基本载体 族谱 宗祠 祭祖
下载PDF
论中央苏区司法权力体系的构建
7
作者 胡伟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中央苏区建立在落后的乡村地区,乡村社会原有的权力体系及其运行法则严重制约着革命政权的运行。司法权作为政权的重要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新社会秩序,保障根据地人民民主权利的时代使命。为确保司法权的实现,中央苏区政权力图冲破乡村... 中央苏区建立在落后的乡村地区,乡村社会原有的权力体系及其运行法则严重制约着革命政权的运行。司法权作为政权的重要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新社会秩序,保障根据地人民民主权利的时代使命。为确保司法权的实现,中央苏区政权力图冲破乡村社会宗族组织把持的基层政权,尝试构建中央苏区司法权力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央苏区的司法制度并不稳定,存在反复修改和不断废止的现象。但无论如何,中央苏区司法权力体系建设对于今天的法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司法权力 宗族
下载PDF
祖荫的张力:清代以降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地区祠堂的修建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才茂 李斌 龙泽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3期37-46,共10页
祠堂,作为宗族祭祀的公共空间,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由来已久。地处边圉的清水江下游地区,尽管在目前能阅读到的官方文献中,祠堂并未作为主要的对象被关注。然而,近三年田野调查所获之族谱、碑文、契约文书等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显示,自清代... 祠堂,作为宗族祭祀的公共空间,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由来已久。地处边圉的清水江下游地区,尽管在目前能阅读到的官方文献中,祠堂并未作为主要的对象被关注。然而,近三年田野调查所获之族谱、碑文、契约文书等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显示,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地区兴起了祠堂修建的风潮,这一现象虽经政治运动而有所中断,但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的祠堂修建及其延续,既是国家王朝制度及正统文化向区域社会不断渗透的结果,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组织资源的需求,更是边疆苗、侗地区民众对国家认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天柱 祠堂 宗族 苗侗地区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与乡村社会的基层权力结构——以湖北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秋云 钟年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5,共6页
当前农村村民自治中,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基本上还是以乡镇政府为主的国家主导型结构,但民间社会权力正在复兴,反映在村干部选举层面和村政管理中的表现有:一是聚居村落中家族宗族的影响和民间精英的影响与日俱增;二是乡村政治中意... 当前农村村民自治中,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基本上还是以乡镇政府为主的国家主导型结构,但民间社会权力正在复兴,反映在村干部选举层面和村政管理中的表现有:一是聚居村落中家族宗族的影响和民间精英的影响与日俱增;二是乡村政治中意识形态化的倾向越来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村民自治 宗族家庭意识 社会权力
下载PDF
关于中国宗法制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钱宗范 何海龙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4-89,共6页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针对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起源、本质、表现形态和发展阶段 ;并对所谓宗法为周公创立 ,周代以前、以后不存在宗法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存在的标志 ,...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针对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起源、本质、表现形态和发展阶段 ;并对所谓宗法为周公创立 ,周代以前、以后不存在宗法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存在的标志 ,《礼记》的大小宗理论就是周代的宗法等不符合史实的观点 ,以及当前宗法的改造和村治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制度 父系家长制 嫡长子继承制 周公 族权
下载PDF
地方权势演变与康熙中叶鄂东大族的宗族实践——以黄冈靖氏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游欢孙 曹树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32,283,共17页
康熙中叶上承明末清初乱世,下开雍乾嘉道承平,既是一个社会文化规范与国家秩序转型的重要时代,也是一个国家礼仪制度转变与地方宗族发展的关键时期。康熙中叶地方大族的宗族实践,是一个更长时期以来家族在地方社会的权势累积及其崛起背... 康熙中叶上承明末清初乱世,下开雍乾嘉道承平,既是一个社会文化规范与国家秩序转型的重要时代,也是一个国家礼仪制度转变与地方宗族发展的关键时期。康熙中叶地方大族的宗族实践,是一个更长时期以来家族在地方社会的权势累积及其崛起背后的具体社会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康熙中叶以后地方大族权势演变的结构转型,在相当程度上引领着地方宗族文化规范的前进方向。地方宗族建设的规范化与正统化,并不完全取决于宗族内部权势人物的身份与地位,还与国家所倡导的宗族意识形态在地方上的渗透过程,以及宗族建设倡导者的个人经历、学问渊源有着极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权势 康熙中叶 鄂东大族 宗族实践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社员参与村委会选举行动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国明 赵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84-91,共8页
村域范围内的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经济组织开始向政治领域延伸,并在村委会选举中与传统的社会组织宗族形成了对比。依据8省48个乡镇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社员与宗族成员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动力差异,并进一步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模... 村域范围内的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经济组织开始向政治领域延伸,并在村委会选举中与传统的社会组织宗族形成了对比。依据8省48个乡镇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社员与宗族成员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动力差异,并进一步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模型从个人组织特征、民主构建、利益相关性认知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合作社成员村委会选举行动力的内部因素。结果显示,农民合作社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动力比宗族更高,合作社成员的入社年数、接受合作社服务、参与合作社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以及利益相关性认知均对社员的选举行动力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并利用社员组织身份的分组样本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因此,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有利于重构村庄民主新秩序,从深层挖掘推动基层民主发展进程的主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宗族 村委会选举 影响机制 行动力
下载PDF
汪氏祠墓纠纷所见明清徽州宗族统治的强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小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113,共6页
汪氏在祠墓纠纷解决中采取的应对措施说明:自明迄清,徽州宗族组织在自身统治削弱之时,适时把握与外族纷争的契机,运用宗族内部联合以及主动与官方联手等形式,推动着自身的统治不断地强化。
关键词 汪氏 祠墓 纠纷 徽州 宗族
下载PDF
当下宗族话语权的表达方式——关于荷叶镇建祠修谱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柏权 葛政委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101,共6页
修复宗祠和重修族谱等活动,实质上是宗族话语权的表达方式,是宗族意识在较长时间失语后的一种诉求;以湖南荷叶村葛氏建宗祠和修族谱为个案,叙述了建祠修谱的过程,分析了宗族意识复兴的背景和动因;认为建宗祠和修族谱等活动表现为对传统... 修复宗祠和重修族谱等活动,实质上是宗族话语权的表达方式,是宗族意识在较长时间失语后的一种诉求;以湖南荷叶村葛氏建宗祠和修族谱为个案,叙述了建祠修谱的过程,分析了宗族意识复兴的背景和动因;认为建宗祠和修族谱等活动表现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恢复和再现,是地方民众政治和经济诉求的体现,是国家和民间权力相互调适的结果,是地方性知识和现代技术推动所至;宗族话语权的诉求是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正确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葛氏宗族活动 话语权表达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明代徽州宗祠的特点 被引量:22
15
作者 常建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107,共7页
明代宗族制度最为完善和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徽州,当地兴建宗祠相当普遍。嘉靖十五年祭祖今为徽州宗祠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徽州宗祠祭北始迁祖的兴盛还与汪华、程灵洗的地域神崇拜有关,元代徽州学者主张祭礼始祖也推动了宗祠建设;明代徽州宗... 明代宗族制度最为完善和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徽州,当地兴建宗祠相当普遍。嘉靖十五年祭祖今为徽州宗祠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徽州宗祠祭北始迁祖的兴盛还与汪华、程灵洗的地域神崇拜有关,元代徽州学者主张祭礼始祖也推动了宗祠建设;明代徽州宗族建祠祭祖的特点是宗祠的发展,即以祭祀始迁祖统宗合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宗族 徽州宗祠 始迁祖 统宗合族
下载PDF
清代丽江木氏改土归流及行政管理变革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红云 闵红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1,共6页
清初, 随着中央封建统治的进一步加强, 滇西北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丽江木氏已经走到了内不为土民所忍、外不为清政府所容的境地, 最终于清雍正元年 (1723 年) 以和平的方式被改土归流。改流后, 木氏苦心经营的统治秩序被内地政治... 清初, 随着中央封建统治的进一步加强, 滇西北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丽江木氏已经走到了内不为土民所忍、外不为清政府所容的境地, 最终于清雍正元年 (1723 年) 以和平的方式被改土归流。改流后, 木氏苦心经营的统治秩序被内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所取代,纳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多元化社会趋势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木氏 改土归流 管理变革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宗族在村治权力分配与运行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肖唐镖 《投资与建设》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在 1 999年直选前 ,村干部的选任虽然通过乡政“任命”或“指选”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完成 ,但还有另一只“看不见的脚”在起作用 :宗族通过实力原则、裙带传承、亲缘网络等方式影响村治权力的分配。由于宗族背景的不同 ,村干部所享有... 在 1 999年直选前 ,村干部的选任虽然通过乡政“任命”或“指选”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完成 ,但还有另一只“看不见的脚”在起作用 :宗族通过实力原则、裙带传承、亲缘网络等方式影响村治权力的分配。由于宗族背景的不同 ,村干部所享有的权力分量及其工作方式与方法也受到影响。因此 ,宗族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基础性权力资源 ,它正在以新的机制和方式影响着村治权力的分配与运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看得见的手” 权力分配 权力 方式 影响分析 机制 实力 基础性 互动
下载PDF
清代徽州族长的权力简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101,共7页
族长是清代徽州宗族内部的最高领导者,对宗族内外事务拥有较大的控制权。这些权力主要包括宗族祭祀权、族内事务主持监督权、族内纠纷调处裁判权、对宗族经济生活的控制权、对族人的处罚惩治权、宗族对外交涉权等。由于族长拥权较重,徽... 族长是清代徽州宗族内部的最高领导者,对宗族内外事务拥有较大的控制权。这些权力主要包括宗族祭祀权、族内事务主持监督权、族内纠纷调处裁判权、对宗族经济生活的控制权、对族人的处罚惩治权、宗族对外交涉权等。由于族长拥权较重,徽州宗族在族内制度设计时对族长制订了一些防范、惩罚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宗族自治中的不利因素,使徽州宗族社会秩序沿着相对较为健康有序的轨道惯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宗族 族长 权力
下载PDF
清代地方乡村治理的传统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绍方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88,共6页
乡村社会是清代国家的基础。封建国家两个最主要的追求:赋税和安宁,都落实在乡村。清代乡村的治理主要依靠这样几种权力和权威:以保甲制为载体的官权、基于血缘关系的族权、以对乡村知识的垄断而形成的绅权和源于皇权的封建教化权。在... 乡村社会是清代国家的基础。封建国家两个最主要的追求:赋税和安宁,都落实在乡村。清代乡村的治理主要依靠这样几种权力和权威:以保甲制为载体的官权、基于血缘关系的族权、以对乡村知识的垄断而形成的绅权和源于皇权的封建教化权。在上述诸权的合治下,民生低下,民权被严重压抑以至于基本不存在。这一切构成了清代乡村治理的传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保甲 族权 绅权 封建教化
下载PDF
庙、社结合与中国乡村社会整合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大鸣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9-25,共7页
社神和庙宇都在乡村社会的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之间既存在一定差别又紧密联系。在对潮州饶平所城乡和中山小榄永宁社区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归纳出社、庙之间的三种关系类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社、庙对社区认同和排他的影响。... 社神和庙宇都在乡村社会的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之间既存在一定差别又紧密联系。在对潮州饶平所城乡和中山小榄永宁社区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归纳出社、庙之间的三种关系类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社、庙对社区认同和排他的影响。文章指出,社神认同仅限于"社"这种最小的聚落单位,因此社神的主要功能表现为社会区分;而庙宇的祭祀圈范围则依所奉祀神祇的神格大小而定,神格较高的庙宇社会整合能力也较强。只有将社、庙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洞悉乡村社会的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神 庙宇 乡村社会 社会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