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规范:从国家、民族到家庭和个人——白族传统伦理道德论纲
1
作者 李东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9,共7页
白族传统伦理道德,是塑造白族及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传统白族社会公序良俗的文化精神,其内涵上至国家政治、民族关系,下及家教族规、人伦修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白族始终自觉维护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中华民族政治伦理。... 白族传统伦理道德,是塑造白族及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传统白族社会公序良俗的文化精神,其内涵上至国家政治、民族关系,下及家教族规、人伦修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白族始终自觉维护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他们亲仁善邻,与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家庭中讲究血缘,长幼有序。"忠孝节义"是其衡量人品的标准,"耕读传家"是其居家必须延续的传统;有文化、有经历,心怀桑梓的谦谦君子,才符合做人的规范。诸教同尊、诸神共奉是他们的宗教世界。豁达宽容、平和持中是白族人的心性。鼓励远行、出门闯世界的开放意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白族子弟远走他乡,拥抱世界。白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是哲学,是思想,但更是行为规范,体现了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传统伦理道德 家教族规 社会规范
下载PDF
赣南闽西地区宗族规范取向的现代转型——基于新旧族谱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蒋国河 《古今农业》 2010年第1期54-59,共6页
通过对赣南闽西地区一系列新旧族谱中族规族约的比较发现,伴随社会的变迁与转型,宗族的规范取向已发生了显著转变,体现了诸多的现代特征。表现在,规范的领域收缩,综合功能性宗族在向文化性宗族转变;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性继承,并赋予... 通过对赣南闽西地区一系列新旧族谱中族规族约的比较发现,伴随社会的变迁与转型,宗族的规范取向已发生了显著转变,体现了诸多的现代特征。表现在,规范的领域收缩,综合功能性宗族在向文化性宗族转变;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性继承,并赋予其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意义;吸收了爱国、守法、平等、开放等现代价值规范取向,约束机制褪去强制性和惩罚性色彩,入谱承祧上突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以及狭隘的血统观等落后思想,增加了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等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这种转变启示我们,农村宗族不是一个静态的组织,而是可以与时俱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谱 族规 规范取向
下载PDF
《颜氏家训》英译本中的翻译伦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宁洁 张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9-56,共8页
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载体,所以文本的翻译策略解读十分重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运用翻译技巧,并选择合适的翻译伦理。《颜氏家训》是中华传统家训的经典之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运用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解读《颜... 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载体,所以文本的翻译策略解读十分重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运用翻译技巧,并选择合适的翻译伦理。《颜氏家训》是中华传统家训的经典之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运用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解读《颜氏家训》宗福常英译本,可以发现,译者主要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辅以直译的翻译方法与增译的翻译技巧,遵循再现伦理、服务伦理、规范伦理、交际伦理等,再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达到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宗福常 翻译伦理 再现伦理 服务伦理 交际伦理 规范伦理
下载PDF
壮族村落传统宗族组织的制度环境——基于西南林村的实地研究
4
作者 韦玲 《百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0-35,共6页
文章以一个壮族村落的宗族组织为研究对象,从正式制度层面和非正式制度层面探讨宗族组织的制度环境,并具体分析强制性制度环境、规范性制度环境、文化认知性制度环境对组织行为选择和发展路径所起的约制作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 文章以一个壮族村落的宗族组织为研究对象,从正式制度层面和非正式制度层面探讨宗族组织的制度环境,并具体分析强制性制度环境、规范性制度环境、文化认知性制度环境对组织行为选择和发展路径所起的约制作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关系。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宗族组织在帮助解决农村社会治理、社会问题等方面提供基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组织 强制性制度环境 规范性制度环境 文化认知性制度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族规与国法——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季氏修谱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杜正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33,共13页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民法亲属编和继承编中不再有宗祧继承的规定,使地方宗族在处理立嗣和族产继承问题时失去了法律依据。在新发现的龙泉司法档案中,围绕本地大族季氏1929年至1932年修谱前后所发生的诉讼档案,展现了宗族在近代社...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民法亲属编和继承编中不再有宗祧继承的规定,使地方宗族在处理立嗣和族产继承问题时失去了法律依据。在新发现的龙泉司法档案中,围绕本地大族季氏1929年至1932年修谱前后所发生的诉讼档案,展现了宗族在近代社会、法律演变背景下的主动调适和转变。宗族没有跟随新民法放弃宗祧继承,而是一方面积极调整族规谱例,限制、规范立嗣行为;另一方面,用"民主"这种新的权力话语取代"宗法"的话语,以民主评议会这种形式为族规提供新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宗祧继承 族规 国法 修谱 评议会 龙泉司法档案 诉讼
原文传递
满汉法律融合视角下清代旗人立嗣法规的传承与变迁
6
作者 崔李酉子 《清史研究》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清代旗人立嗣法规具有满洲法与汉法两种法源,主管机构、立嗣程序、嗣子户口造报等规定始终紧密结合满洲独创的八旗制度,嗣子择选与承继次序规范则借鉴了汉法的伦理观念,逐渐向既有的民人立嗣法规靠拢,这显示出清代立法满汉融合的趋势。... 清代旗人立嗣法规具有满洲法与汉法两种法源,主管机构、立嗣程序、嗣子户口造报等规定始终紧密结合满洲独创的八旗制度,嗣子择选与承继次序规范则借鉴了汉法的伦理观念,逐渐向既有的民人立嗣法规靠拢,这显示出清代立法满汉融合的趋势。乾隆朝以降,过继成为旗人爵职传袭的重要手段,旗人宗族的立嗣规范与国家律典基本一致。旗人立嗣法规的传承表明清代法律常规化的认识在民事领域有一定局限性,其变迁则展现出旗人专条的法源多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法律融合 旗人立嗣 爵职继承 宗族规范 法源多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