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梆子腔《药会图》《药性巧合记》成书考
1
作者 孙红瑀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学界一般视《药会图》《药性巧合记》为早期梆子腔的重要剧本,但据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某堂刻本《药性巧合记》、道光十年(1830年)抄本《药会图》,乾隆时并没有《药性巧合记》一剧,所谓乾隆三十五年本《药性巧合记》是后人伪作。该剧... 学界一般视《药会图》《药性巧合记》为早期梆子腔的重要剧本,但据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某堂刻本《药性巧合记》、道光十年(1830年)抄本《药会图》,乾隆时并没有《药性巧合记》一剧,所谓乾隆三十五年本《药性巧合记》是后人伪作。该剧的渊源为汪价创作于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间的小说《草木春秋》。约嘉庆九年(1804年)至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晋人郭秀升改《草木春秋》为十回本梆子腔《药会图》。嘉庆九年(1804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间,后人又据《药会图》改编出八回本梆子腔《药性巧合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春秋》 《药会图》 巧合记 梆子腔 《草木传》
下载PDF
乡土语境中的艺术呈现——祝寿仪式中的宛梆音乐表演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倩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把戏曲音乐表演置于乡俗礼仪的宏观语境中去考察,是音乐及戏曲艺术研究共同的重要视角之一。笔者以自己2007年春节期间的采访为依据,主要对南阳乡村祝寿仪式以及宛梆的演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考察,通过对仪式过程和宛梆表演的分析和解... 把戏曲音乐表演置于乡俗礼仪的宏观语境中去考察,是音乐及戏曲艺术研究共同的重要视角之一。笔者以自己2007年春节期间的采访为依据,主要对南阳乡村祝寿仪式以及宛梆的演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考察,通过对仪式过程和宛梆表演的分析和解释,来讨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当下祝寿仪式所具有的开放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点;仪式中宛梆艺术围绕祝寿仪式在曲、剧目选择、演出准备等方面所作出的自我调适;宛梆艺术所具有的娱人、盈利等功能以及祝寿仪式与宛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希望能为从事艺术理论及创作的同仁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寿仪式 戏曲表演 宛梆 自我调适 社会功能
下载PDF
论宛梆艺木兴盛的原因及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靳义增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1-73,共3页
宛梆艺术能够在南阳长期流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民俗民风的滋养;题材剧目的选择;语言体式的承载;乐器配合的效果和行当声腔的独特。宛梆艺术的特征是:崇高的艺术风格;强烈的情感投入;凸现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宛梆艺术 兴盛原因 特征 地方戏曲剧
下载PDF
浅谈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 被引量:8
4
作者 程峰 《焦作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形成于北宋 ,完备于元明。明清时期 ,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空前繁荣 ,不仅剧种繁多 ,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怀梆。怀梆是戏曲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关键词 焦作地区 戏曲艺术 怀梆
下载PDF
论明代青阳腔的崛起及其曲体变迁的特征
5
作者 黄振林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12,共5页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牌乐句的断分,造成曲牌连套体部分的错层和错位。而大量的"滚调"又迫使青阳腔对弦索的抵制,鼓、板、笛、锣一直伴随着青阳腔的伴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昆腔 曲体变异 鼓板
下载PDF
徐州梆子剧种特征论略(一)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敢 董瑞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2-66,共5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徐州梆子,是产生与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梆子声腔大家庭中一个颇具特色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其戏曲音乐,虽与豫剧、山东梆子颇多渊源关系,但个性鲜明,在梆子声腔体系中卓然特立。
关键词 徐州梆子 剧种特征 戏曲音乐
下载PDF
民间戏曲在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贾明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1-23,37,共4页
赵树理与民间文化的内在联系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对其所酷爱的民间戏曲上党梆子则关注不够。其实,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在文本框架安排以及叙事方式上,上党梆子等民间戏曲都对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赵树理 民间戏曲 上党梆子 小说创作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新媒体运用研究——以徐州梆子戏传承保护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文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345-346,共2页
徐州梆子作为徐州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群众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责无旁贷,新媒体的运用更是迫在眉睫,运用网络优势,人力资源、传播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全媒体等方式,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徐州梆子作为徐州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群众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责无旁贷,新媒体的运用更是迫在眉睫,运用网络优势,人力资源、传播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全媒体等方式,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并通过调查研究,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固态的留存,为下一步的传承工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 徐州梆子戏 传承保护
下载PDF
徐州梆子剧种特征论略(三)
9
作者 吴敢 董瑞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1-76,共6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徐州梆子,是产生与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梆子声腔大家庭中一个颇具特色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其戏曲音乐,虽与豫剧、山东梆子颇多渊源关系,但个性鲜明,在梆子声腔体系中卓然特立。
关键词 徐州梆子 剧种特征 戏曲音乐
下载PDF
人生美学:“北路梆子”传人张彩平审美之旅
10
作者 苏米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山西省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北路梆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团长张彩平的艺苑之路蕴含着深厚的人生美学意蕴。本文以张彩平人生之路为经,以部分重要事件为纬,从求知... "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山西省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北路梆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团长张彩平的艺苑之路蕴含着深厚的人生美学意蕴。本文以张彩平人生之路为经,以部分重要事件为纬,从求知之路的审美升华,生存大考、文明太后的相似心路,经典改编与传承之路三个方面予以阐述。品读张彩平的艺术人生,对后来者而言本身就是一番宝贵的美育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路梆子 张彩平 人生美学 《平城赋》 《王宝钏》
下载PDF
中路梆子戏俗形成的生态环境因素
11
作者 荆晶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2-36,共5页
中路梆子是山西的四大剧种之一,是晋剧的早期称谓。在晋剧两百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戏俗戏规,这些行业规矩的形成受一定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 中路梆子 生态环境 戏俗 衣箱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