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设框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小勇 王晶 +3 位作者 张帆 杜亚娟 李远航 李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为了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满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黄河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特点,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立的... 为了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满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黄河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特点,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立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的水土保持国家标准体系,广泛征集有关省(区)业务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了包括基础类、规划设计类、治理类、淤地坝类、监测类、监管类、信息化类、试验示范类等8类73项标准(其中沿用原有标准48项、建议新增标准25项)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设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标准体系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对比研究
2
作者 薛联青 章郁涵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以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利用趋势分析、变点检验、小波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典型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极端旱涝急转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 以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利用趋势分析、变点检验、小波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典型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极端旱涝急转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是极端旱转涝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的突变发生在1998年,湿润区的突变在1978年,未来干旱区更易发生旱转涝事件,湿润区则相反;气象因子在湿润区对旱涝急转的贡献度更大,大气环流对干旱区的影响突出,旱涝急转与不同驱动因子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 大气环流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下载PDF
2000—2021年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时空变化特征
3
作者 张志高 杨佳慧 +4 位作者 陈河阳 刘嘉毅 舒馨月 石玉竹 郭超凡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21,332,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化肥使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为该流域化肥施用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和粮食产量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化肥使...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化肥使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为该流域化肥施用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和粮食产量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化肥使用量和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2000—2021年黄河流域粮食产量增长49.55%,大于化肥使用量增速(24.87%),2013年后流域化肥使用量开始波动下降,粮食产量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化肥使用效率明显提升。近22 a来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的区域集聚态势在持续减弱,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非均衡性,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东省,冷点区域集中在青海和甘肃省,22 a来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热点区域减少,高值聚集区向西移动,冷点区域增加。近22 a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化肥使用量分别增长46.52%,38.68%和9.50%,西部地区化肥使用量快速增长,推动了流域化肥使用重心向北西西方向移动57.40 km。近22 a来黄河流域粮食产量重心向北北西方向移动22.06 km,与化肥使用量重心趋于分离。[结论]黄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成效显著,但整体化肥使用强度仍为超标状态,未来仍需减少化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使用量 时空变化 冷热点分析 核密度分析 标准差椭圆 黄河流域
下载PDF
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rough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SPEI 被引量:21
4
作者 Fei WANG Zongmin WANG +1 位作者 Haibo YANG Yong ZH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098-1111,共14页
Drought is one of the severe natural disasters to impact human society and occurs widely and frequently in China,causing considerable damage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s.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of China show... Drought is one of the severe natural disasters to impact human society and occurs widely and frequently in China,causing considerable damage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s.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of China shows great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 in the major basins;thus,drought monitoring in the YRB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Based on monthly data of 12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61 to 2015,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was used to explor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rought in the YRB.The periods and trends of drought were identified by 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ESMD),and the research stages were determined by Bernaola-Galvan Segmentation Algorithm(BGSA).The 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rought were studied in the YRB.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for the past 55 years,the drought in the YRB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 tendency rate of-0.148(10 a)^(-1),in which the area Lanzhou to Hekou was the most vulnerable affected(-0.214(10 a)^(-1));(2)the drought periods(2.9,5,10.2 and 18.3 years)and stages(1961–1996,1997–2002 and 2003–2015)were characterized and detected by ESMD and BGSA;(3)the sequence of drought frequency was summer,spring,autumn and winter with mean values of 71.0%,47.2%,10.2%and 6.9%,respectively;and(4)the sequence of drought intensity was summer,spring,winter and autumn with mean values of 0.93,0.40,0.05 and 0.04,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basin(YRB) Drought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 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ESMD) Bernaola-Galvan Segmentation Algorithm(BGSA)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非平稳气象干旱特征的重构及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仕豪 门宝辉 +2 位作者 庞金凤 张腾 王红瑞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基于平稳性假设的传统方法难以准确描述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黄河流域1960—2020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和游程理论提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重构干旱特征...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基于平稳性假设的传统方法难以准确描述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黄河流域1960—2020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和游程理论提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重构干旱特征,结合Pettitt法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研究非平稳气象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多时间尺度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均呈现显著性增强趋势,且各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序列均于1996年发生显著变化。考虑非平稳性的重构干旱特征时间上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空间上更符合流域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对厘清非平稳气象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河流域防旱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重构干旱特征
下载PDF
粮食安全与“双碳”视角下黄河流域农田生态补偿额度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石 张秋泽 +3 位作者 刘俊娟 胡悦 侯建 马恒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7,共9页
[目的]测算从粮食安全和“双碳”两个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并将流域上中下游的地理空间、经济贡献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划分生态补偿区域,为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低碳发展、健全利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首先从粮食安... [目的]测算从粮食安全和“双碳”两个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并将流域上中下游的地理空间、经济贡献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划分生态补偿区域,为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低碳发展、健全利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首先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黄河流域内60个地级市进行了农田盈亏量的测算,基于机会成本法建立了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接着,计算黄河流域各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业资源与农作物生长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估计农作物生长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碳的总量。根据所得碳源、碳汇量计算该区域内农田的总净碳汇量。以2021年碳交易平均价格为补偿标准,求出“双碳”视角下区域内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最后,在分别计算粮食安全与“双碳”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的基础上,得出双视角下黄河流域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青海、河南省内黄河流经的市大多都接受一定的补偿。部分省会城市如西安、郑州与太原市因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情况良好,需要支付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较高,说明当地农田安全与粮食、生态安全间的矛盾问题更严重。[结论]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为更合理地进行农田生态补偿,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与碳吸收量,以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标准农田 农田生态补偿 粮食安全 碳源 碳汇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域标准化协同研究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世娟 杨沣江 +2 位作者 罗艳艳 徐家莹 刘亚平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本文概述了黄河流域当前的生态现状和问题,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文件要求,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标准现状和需求。在借鉴相关标准化协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特点,提出标准化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协同机... 本文概述了黄河流域当前的生态现状和问题,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文件要求,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标准现状和需求。在借鉴相关标准化协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特点,提出标准化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协同机制建设思路,初步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标准体系,为下一步沿黄省份开展协同标准化工作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标准化协同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创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任贵秀 刘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以2005—2020年黄河流域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绿色专利数据表征绿色创新水平,利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揭示绿色创新的时空演化格局,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分解各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黄... 以2005—2020年黄河流域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绿色专利数据表征绿色创新水平,利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揭示绿色创新的时空演化格局,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分解各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以及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绿色创新均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2)绿色创新的标准差椭圆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格局,各参数基本稳定,重心呈现“先东后西”的移动特征。(3)绿色创新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明显,局部空间自相关以高-高型和低-低型为主。(4)科技投入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5)科技投入对黄河上游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显著促进黄河中游绿色创新的发展,社会文化对黄河下游绿色创新存在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标准差椭圆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张萌 陈小龙 狄乾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3-1776,共14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21年黄河流域省(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21年黄河流域省(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时空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探究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静态上,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综合效率均值为0.549,整体处于较低效率发展阶段;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协同变化,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是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各省(区)环境治理效率差异显著且主要以较低效率值为主。2)动态上,技术水平年均上升8.25%,是造成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全要素变化的主要原因,推动技术水平提高仍是促进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进步的主要途径。3)空间演变上,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全域基尼系数较高,均值为0.322,组间分异是全域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在“偏东北—偏西南”方向收缩,重心始终位于上游地区。4)环境规制强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在0.05和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及产业结构对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起到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未造成显著影响。未来有必要从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污染治理、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协调与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效率 Dagum基尼系数 标准差椭圆 动态演变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指标体系构建、实证测度与时空演进
10
作者 胡湘湘 宋金昭 于军琪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1,共13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战略的新导向,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对全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战略的新导向,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对全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合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与空间演进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健上升态势,但子系统间则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城乡经济发展系统和城乡社会生活系统,城乡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区域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持续拉大,随着时间的推演,逐步演变为二层分化式发展结构。空间视角下,黄河流域省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相关性,省区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局部集聚特征表现为正、负空间相关性并存。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重心主要位于陕西,标准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略有增长,但方位角趋于缩小。最后,依据研究发现提出系统优质协调发展路径,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黄河流域秋季降水及环流对ENSO和IOD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常军 史恒斌 左璇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年第2期15-20,共6页
利用196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54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黄河流域秋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秋季降水及环流对ENSO和IOD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仅有IOD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使得... 利用196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54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黄河流域秋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秋季降水及环流对ENSO和IOD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仅有IOD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使得黄河流域的秋季降水相应为正异常。2)当IOD与ENSO伴随出现时,无论IOD是正位相年还是负位相年,只要和El Nino同时发生,黄河流域秋季降水都表现为负异常;和La Ni-na同时发生时,黄河流域秋季降水都表现为正异常。有无ENSO发生,IOD与秋季降水的关系有很大差异。3)欧亚中纬度地区500 hPa高度东高西低距平场形势和850 hPa黄河流域中下游南风距平异常,是黄河流域秋季降水正异常的主要环流成因。4)依据秋季海温与夏季海温相关性,可以把夏季ENSO和IOD异常信号特征作为先兆信号之一来预测秋季降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D ENSO 标准化指数 黄河流域秋季降水 差值场
下载PDF
基于VIC模型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悦璐 畅建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年内和年际尺度的干旱特征,为评估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气候提供参考。【方法】基于VIC模型划分0.5°×0.5°经纬网,结合黄河流域多年降水资料,将子流域所有网格日径流取均值,采用GPP(Gringorten plott...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年内和年际尺度的干旱特征,为评估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气候提供参考。【方法】基于VIC模型划分0.5°×0.5°经纬网,结合黄河流域多年降水资料,将子流域所有网格日径流取均值,采用GPP(Gringorten plotting position)算法构建非参数多变量综合干旱指数(Non-parametric multivariate standardized drought index,NMSDI),并在黄河流域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1)在6个月尺度上,干旱初期NMSDI指数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类似,末期与标准化流量指数(Standardized streamnow index,SSI)类似。(2)黄河上游及北部干旱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旱灾风险春夏高、秋冬低。(3)黄河流域年内和年际的NMSDI指数以降低为主,但R/S分析表明,降低的趋势在未来有所减缓。(4)黄河流域年际NMSDI系列趋于稳定,仅渭河流域在1991年出现突变,可能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耦合的结果。【结论】与传统的干旱指标相比,NMSDI综合了气象、水文干旱指标的特点且不依赖于假设的分布函数,可以有效捕获干旱状态,同时避免了不同指标之间不能直接比较的不足,在研究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旱指数 非参数方法 ViC模型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LSTM模型的黄河流域气象干旱预测研究
13
作者 张恒斌 许德合 付景保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气象干旱预测是干旱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气象干旱的预测精度,将多变量方法应用到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预测黄河流域标准化气象干旱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 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气象干旱预测是干旱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气象干旱的预测精度,将多变量方法应用到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预测黄河流域标准化气象干旱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过程中,并和单变量LSTM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使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纳什效率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在对黄河流域临夏站、陶乐站、铜川站各自5种时间尺度SPEI(1、3、6、9和12个月)的预测中,多变量LSTM预测结果的3种评价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单变量LSTM预测结果;可视化结果也显示多变量LSTM方法的预测曲线更接近观测值曲线。研究证明了多变量LSTM模型对于提高黄河流域气象干旱指数预测精度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气象干旱 多变量预测 LSTM模型 标准化气象干旱指数
下载PDF
标准赋能黄河流域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东明县为例
14
作者 梁慧婷 安丰柱 +3 位作者 王健 郝有为 陈丹月 戴永辉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5期157-160,共4页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黄河流域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从标准化的角度,提出实现转型升级、支撑产业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实现新时...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黄河流域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从标准化的角度,提出实现转型升级、支撑产业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实现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地方实施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
下载PDF
1986-2023年黄河流域年度地表水分布数据集
15
作者 张兴旺 刘戈 +3 位作者 宋辰 唐朝阳 靳宁 夏浩铭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211-223,共13页
黄河流域地表水分布的精准制图对于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黄河流域仍缺乏精准的长时间序列的地表水分布数据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融合多源陆... 黄河流域地表水分布的精准制图对于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黄河流域仍缺乏精准的长时间序列的地表水分布数据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融合多源陆地卫星(Landsat-5/7/8/9)遥感影像,构建了黄河流域地表水提取算法,生产了1986–2023年黄河流域地表水分布数据集,包括地表水频率数据(WBF)和地表水类别数据(SWC)。通过对水体提取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估,总体精度OA达到了97.60%,Kappa系数为0.95。同时在黄河流域将SWC数据和全球地表水数据集GSW进行了对比,SWC数据的表现在部分地区明显优于GSW数据。本研究生产的数据集可以帮助政府和公众应对黄河流域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水安全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体提取 地表水频率 地表水类别
下载PDF
标准贯入试验在黄河流域砂土液化地层判别中的应用
16
作者 侯向阳 王振军 +3 位作者 孙巍 惠冰 卞伟 张旭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7期65-67,共3页
依托济南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某车辆段为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工程现场的强夯及未强夯区域进行了试验点位锤击数采集,并基于砂土液化的计算判别方法,对比分析了各区域的砂土液化情况。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标准贯入试验对于黄河流域轨道交... 依托济南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某车辆段为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工程现场的强夯及未强夯区域进行了试验点位锤击数采集,并基于砂土液化的计算判别方法,对比分析了各区域的砂土液化情况。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标准贯入试验对于黄河流域轨道交通行业的砂土地层液化现象提供判别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标准贯入试验 砂土液化
下载PDF
基于SPI的黄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牛亚婷 王素芬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0,共6页
利用黄河流域65个站点,近60a(1958—2012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黄河流域的干旱时空特征做了初步分析,并对流域降水变点(1979年)前后的特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I指数随机性... 利用黄河流域65个站点,近60a(1958—2012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黄河流域的干旱时空特征做了初步分析,并对流域降水变点(1979年)前后的特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I指数随机性减弱,持续性加强。黄河流域干旱的发生发展缓慢、持续时间久、影响范围广;9月SPI检测特旱发生概率比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西部,12月SPI检测特旱发生概率比较高的地区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黄河流域降水变点前,特旱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流域南部,降水变点后,特旱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流域西部、中部与东北部。变化环境下,黄土高原和黄河下游特旱事件的频率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IMERG卫星降水产品实时监测黄河流域干旱效用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琳 杨春生 +1 位作者 卫林勇 江善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1,24,共4页
基于黄河流域2000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地面栅格CPAP数据,选择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统计指标评估IMERG Early Run V6降水产品在流域实时干旱监测的性能。结果表明,IMERG能较准确地捕捉黄河流域的降水量空间变化,相关系... 基于黄河流域2000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地面栅格CPAP数据,选择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统计指标评估IMERG Early Run V6降水产品在流域实时干旱监测的性能。结果表明,IMERG能较准确地捕捉黄河流域的降水量空间变化,相关系数高于0.8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73%,相对偏差绝对值低于25%的区域占54%;尤其在湿润地区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IMERG、CPAP数据计算的SPI在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相关性较好(C_(C)>0.6)、命中率较高(0.5<P_(OD)<0.8)、虚警率较低(F_(AR)<0.5),而在黄河源区空间异质性较高;另外,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IMERG计算的SPI指数的适用性显著提高。IMERG实时监测干旱的方案明显高估了干旱特征,而在河套平原的效果相对较好,因此该方案适合黄河流域部分区域,但整体存在一定偏差,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ERG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实时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的时空累积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薛联青 肖颖 +3 位作者 刘远洪 杨明杰 刘赛华 章郁涵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1,共10页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发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数据,分析了1982—2018年黄河流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影响可利用多尺度SPE...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发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数据,分析了1982—2018年黄河流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影响可利用多尺度SPEI和植被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最大显著相关性的月份来衡量;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与多年平均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相似性,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增速大于蒸散发增速;干旱对黄河流域内58.48%区域的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累积效应,其中累积时间尺度为1~2月、6~8月和19~24月尺度的占比分别达到了43.58%、23.10%和16.96%;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时间尺度因植被类型和水文气候条件而异,干旱对北部靠近沙漠区域的草地和农田的累积影响是长期(>18月)的,对湿润半湿润区的草地和森林的累积影响是短期(≤4月)的;平均累积时间尺度随着年均SPEI的增加而下降,SPEI越大,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时间尺度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水分利用效率 累积效应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焦士兴 刘家乐 +4 位作者 王安周 赵荣钦 李中轩 尹义星 刘静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4,22,共9页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视角,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情况,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足迹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构成...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视角,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情况,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足迹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构成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出口虚拟水、进口虚拟水足迹和生态水足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波动变化且为补偿主体,2015年补偿标准最高,为3415.42×10^(8)元,2020年最低,为12.75×10^(8)元,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772.51×10^(8)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为生态补偿的主体呈上升趋势,补偿金额年均值排名为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是处于较快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受补偿金额年均值为3060.09×10^(8)元;青海省为较慢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340.14×10^(8)元。甘肃省是由生态补偿主体逐渐转变为客体;内蒙古自治区仅在2013年为生态补偿客体,其他年份则为补偿主体;陕西省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身份不断发生变化。黄河流域应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创新节水技术和提高用水效率等方式缓解水资源需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流域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标准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