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Surgic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lass III Adult with Posterior Crossbite, Anterior Open Bite and Asymmetric Occlusion, Using TADs and Auxiliary Wires: A Case Report
1
作者 George Philip Dahabreh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9年第10期227-240,共14页
Class III malocclusion associated with posterior crossbite, anterior open bite pattern with asymmetric occlusion in adults can be a challenging orthodontic problem, especially for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Skeletal C... Class III malocclusion associated with posterior crossbite, anterior open bite pattern with asymmetric occlusion in adults can be a challenging orthodontic problem, especially for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Skeletal Class III anteroposterior discrepancies in adult patients are generally managed either by surgical-orthodontic treatment or by orthodontic camouflage through dentoalveolar compensation. Although correction with surgery may b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table way, many patients refuse surgical treatment plan because of the costs and traumas it may bring.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the successful use of TADs with expansion auxiliary wire to treat a 24-year-old man with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posterior crossbite, anterior open-bite and asymmetric occlusion, mild upper and lower dental spacing and a chief manifestation of anterior crossbite. The patient refused surgery. A treatment plan was formulated consisting of using auxiliary expansion wire to expand the maxillary arch, 8 mm mini-screws between the roots of the mandibular canines and first premolars, preadjusted edgewise brackets to align the teeth, Class III and asymmetric elastics to correct the canines, premolars, and molars relationship and midline deviation, reverse curve of the nickel-titanium wire combined with anterior vertical elastics to intrude molars and correct the anterior open-bite. In this case, without going through surgery, the posterior cross-bite was corrected, and ideal overjet and overbite relationships, midline coincidence and functional occlusion were all achieved. Satisfactory occlusal, functional, esthetic and stable results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URGIC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POSTERIOR crossbite Openbite Asymmetric OCCLUSION AUXILIARY Wires TADS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文盛 刘健敏 +2 位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矫治 安氏Ⅱ类错袷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旭霞 张君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李娜 史洪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反映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16项角度指标,比较矫治前和正颌手术后不同时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T1与T0的比较:除N-S-Ar、N-S-Ba、N-S-Go、NBa-PtGn以及Y轴角的变化很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11项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与T1的比较:SNPo、U1-SN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3与T1的比较:仅U1-SN变化明显(P<0.05)。4)T3与T2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均很轻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硬组织测量角度在术后3个月到术后1年期间即术后正畸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骨性Ⅲ类 正畸-正颌治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冷军 段银钟 +2 位作者 王乐文 李永明 陈巧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III类错牙合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20例。通过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摄取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法分析,来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临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III类错牙合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20例。通过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摄取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法分析,来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后,硬组织变化集中在下颌骨、下颌基骨与颅骨的位置,下颌颏部对颅底的位置和下颌髁突对颅底的位置关系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SNB 角减少了6.52°(P <0.01);SL下降了6.72mm(P<0.01);SE减少了1.82mm(P<0.01)。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更为明显,绝大部分软组织的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下唇基角由89.48°下降到85.78°(P<0.01);上唇突距由4.10mm降至2.08mm(P<0.01);下唇突距由-1.55mm升至0mm(P<0.01),面部外形由III型变成I型。结论:对于严重的成人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硬组织、颜面外形有令人满意的改变,正畸正颌技术联合矫治方法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临床治疗成人骨性III类错牙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 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He 软硬组织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下颌单颌手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奕 毕玮玮 陈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手术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手术方式为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手术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手术方式为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B、B点和Pog点到Y轴的距离变小,ANB变大;软组织颏唇角、TLL点、SB点和TC点到Y轴的距离均变小,且均有显著差异(P<0.01)。SB点到Y轴的距离与B点到Y轴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比值为1∶1,决定系数R2=0.96;TC点到Y轴的距离与Pog点到Y轴的距离比为0.84,决定系数R2=0.97。结论:单纯下颌前突患者经正畸和BSSRO治疗后,上颌软组织无明显变化,上、下唇长度不受影响。颏前点软组织与骨组织变化比值为0.84,颏唇沟点为1:1,相关强度均在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SRO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安氏Ⅲ类错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后的髁突和下颌位置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敖同江 袁小平 +1 位作者 杨四维 黄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9-442,445,共5页
目的探讨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后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患有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患... 目的探讨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后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患有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矫治后的鞍角、Y轴角、下颌平面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颌凸角、髁顶点Co到y轴的距离等明显增大,面角、上下齿槽座角、髁顶点Co到x轴的距离、颏前点Pog到y轴的距离等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后,下颌骨的生长可受到一定抑制,有效改善了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状况,髁突点向后上移位,下颌的位置会发生明显的后移,并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 正畸治疗 髁突 下颌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博 沈国芳 +4 位作者 房兵 孙良龑 吴勇 于洪波 刘加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定量评估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骨性Ⅲ类错成人患者对下前牙区牙周状况及下前牙去代偿的影响。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2009年12月—2011年10月就诊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下... 目的:定量评估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骨性Ⅲ类错成人患者对下前牙区牙周状况及下前牙去代偿的影响。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2009年12月—2011年10月就诊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下前牙区牙槽骨菲薄且有正颌手术适应证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将其中9例接受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评价不同治疗阶段下前牙区牙周状况及下前牙去代偿的效果。采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术前正畸结束、治疗结束下前牙牙根长度及舌侧牙槽骨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正畸阶段,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及下前牙倾斜角度显著增加(P<0.01),术后正畸阶段,两者均未见改变(P>0.05)。下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在术前正畸阶段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正畸阶段,唇、舌侧牙槽骨高度保持稳定(P>0.05)。结论: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下前牙去代偿完全,下前牙区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手术正畸 骨性Ⅲ类错[牙合] 牙槽骨发育不良 锥形束CT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双林 林界伟 +1 位作者 蔡斌 王大为 《广东牙病防治》 2002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的 了解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下颌平面角增大,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的唇倾度减少。... 目的 了解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下颌平面角增大,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的唇倾度减少。结论 正畸治疗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是使下颌作顺时针旋转及改变上下前牙的唇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安氏Ⅲ类错He 临床研究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Ⅲ类颌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9
作者 庞富升 王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1期53-56,共4页
颌间牵引可分为Ⅱ类牵引、Ⅲ类牵引和垂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Ⅲ类颌间牵引常被用来唇展上前牙,内收下前牙及后移下牙列,牵引下颌骨向后,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以辅助纠正前牙反以及后牙近中咬合关系,达到矫正安氏Ⅲ类错... 颌间牵引可分为Ⅱ类牵引、Ⅲ类牵引和垂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Ⅲ类颌间牵引常被用来唇展上前牙,内收下前牙及后移下牙列,牵引下颌骨向后,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以辅助纠正前牙反以及后牙近中咬合关系,达到矫正安氏Ⅲ类错的目的。不正确的使用颌间牵引也会影响矫治效果。本文将对颌间牵引的分类、牵引橡皮圈的性能特点以及Ⅲ类颌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使用的方式、牵引的力值、使用的时机、作用机制、副作用及预防等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牵引 正畸治疗 Ⅲ类错 前牙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