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肯氏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与ClassⅡ毒株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快速分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泉 刘晓文 +3 位作者 胡顺林 刘慧谋 刘文博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7,21,共5页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DV)分离自健康家禽泄殖腔棉拭子,其基因序列与ClassⅡNDV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建立简单快速的NDV分类方法,用SPF鸡制备ClassⅠ和ClassⅡ毒株多价抗血清分别与选取的ClassⅠ和ClassⅡ代表毒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结...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DV)分离自健康家禽泄殖腔棉拭子,其基因序列与ClassⅡNDV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建立简单快速的NDV分类方法,用SPF鸡制备ClassⅠ和ClassⅡ毒株多价抗血清分别与选取的ClassⅠ和ClassⅡ代表毒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结果表明所有ClassⅠ毒株比同ClassⅡ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值高8~64(3~6log2)倍;而ClassⅡ毒株与ClassⅡ抗血清的HI效价比同ClassⅠ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值高2~8(1~3log2)倍,结果与基因分型高度一致,说明可以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初步分类。本研究结果显示,NDVClassⅠ弱毒株血凝性与广泛应用的NDV弱毒疫苗株不同,基因序列分析可以部分解释这种差异,另外可能HN蛋白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其与血凝素结合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class 交叉血凝抑制性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P基因分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文 吴双 +3 位作者 胡顺林 王晓泉 刘慧谋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4,共4页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ClassⅠ NDV2型毒株与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型毒株与其他ClassⅠ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NP蛋白N端1~400氨基酸比较保守,而C端序列(特别是氨基酸残基400~480)高度变异。ClassⅠ病毒2型毒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3型毒株独立于其他ClassⅠ毒株,具有独特性,这两种毒株的来源不同;不同基因型NP蛋白之间比较保守,但是P蛋白的C端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class 核蛋白基因 发生分析
下载PDF
Ⅱ类与Ⅰ类错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白玉兴 郭宏铭 +2 位作者 周立新 王邦康 刘风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 ;分别进行了 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 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与Ⅰ类错牙合相比 ,在线距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 ;在角度方面 ,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 ,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 ;在比率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 /前面高较小 ,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 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 ,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 ,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 ,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比较研究 类错He 类错He 三维测量 三维重建 口腔正畸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巍 谢蕊 +2 位作者 林汉生 孔卫东 石晓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均减少11.39°, UL-NA平均减少 1.36 mm, LI- NB角平均减少2.5°,LI-MP角平均减少 3.0°,LI-NB平均减少 1.4 mm, LI- AP,平均减少 1.2 mm,SN-OP角平均增加 1.82°。治疗前后上下切牙交角与上下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呈负相关,上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下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的掩饰性矫治完成的,上下颌牙的位置是协调变化的,拔牙矫治并未影响面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He 直丝弓矫治技术 治疗
下载PDF
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青少年的Bolton指数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钱国辉 周婷婷 +1 位作者 王冬玥 马俊青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42-643,657,共3页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男性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和2分类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女性。结论不同安氏分类患者的Bolton指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安氏 安氏Ⅲ类 BOLTON指数
下载PDF
单纯上颌减数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成忠 徐辉 +4 位作者 翁志强 毛钊 严晓东 李益才 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19-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NA,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 头影测量分析 正畸治疗
下载PDF
微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喻小辉 陈金春 寻春雷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2期50-52,共3页
目的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者32例,用微种植支抗结合MBT矫正器进行矫正,观察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模型指标的变化,... 目的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者32例,用微种植支抗结合MBT矫正器进行矫正,观察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模型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正后前牙明显压低、内收、牙冠变短,覆颌和覆盖明显改善,软组织指标Stoms-U1、ULP、LLP、露龈宽度明显变小,U1/PP角、鼻唇角、Z角明显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磨牙无明显移位(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能有效压低前牙,阻止前牙飘移,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 微种植体 支抗 成人 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
下载PDF
γ-干扰素基因的导入及删除对人肿瘤细胞HLA-Ⅰ、Ⅱ类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腾飞 陈诗书 《胃肠病学》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制备有效的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方法:用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人γ-干扰素(IF-γ)含信号肽cDNA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G418筛选后得-IFN-γ基因修饰株MKN-45-... 目的:制备有效的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方法:用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人γ-干扰素(IF-γ)含信号肽cDNA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G418筛选后得-IFN-γ基因修饰株MKN-45-IFN。PCR方法测得有标记基因NeoR及IFN-γ基因的存在,但经3个月连续传代培养后,PCR仅能检测到NeoR基因,而未检出IFN-γ基因、HLA-Ⅰ、Ⅱ类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上述相应时期IFN-γ基因修饰肿瘤细胞HLA-I、Ⅱ类抗原的表达。结果:随着IFN-γ基因在染色体中被删除,HLA-Ⅰ、Ⅱ类的表达又恢复至与MKN-45相同的水平。结论:为确保IFN-γ基因的作用,应不断检测其基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Γ-干扰素基因 HLA-类抗原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勇华 翦新春 卢燕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线弓 安氏分类错[牙合] X线 头影测量
下载PDF
Twin block结合下唇挡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雷英 蔡中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替牙期或恒牙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替牙期或恒牙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治疗。经过8-10个月的矫治。双侧后牙基本正常建,然后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对比。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下颌骨均有明显的向前生长。但治疗组下颌前端B点生长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不仅发挥了Twin bIock原有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刺激下颌骨前端B点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BLOCK 分类错(牙合) 下唇挡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17例报道 被引量:4
12
作者 龚昕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联合治疗,1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第一恒磨牙均达到中性或过矫正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达到正常,侧貌面型均有明显改善。上颌骨生长受到抑制,ss/refpl减小,P<0.05;S-N-ss角(即SNA)减小,P<0.01。下颌骨生长获得促进,pg/refpl、co/refpl+pg/refpl、S-N-sm角(即SNB)均增加,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s-N-sm角(即ANB)、颌凸角差值有显著改变(P<0.001)。下颌平面角(FM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能有效抑制上颌生长而促使下颌向前生长,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正,患者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分类错he 咬合重建
下载PDF
唇挡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存美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495-496,共2页
目的观察下唇挡对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6例,下颌唇挡治疗并采用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唇挡治疗后SNB角增加1.14°,下颌骨长度增加4.37 mm,前牙覆盖减小3.4 mm。结论唇... 目的观察下唇挡对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6例,下颌唇挡治疗并采用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唇挡治疗后SNB角增加1.14°,下颌骨长度增加4.37 mm,前牙覆盖减小3.4 mm。结论唇挡对儿童生长发育期安氏2类1分类错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 唇挡 头影测量 早期治疗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14
作者 林铭 郭庆平 +4 位作者 彭文波 潘昱 陈巨峰 吴雪勋 何国燕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仲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看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使额部前移,SNB角增加,ANB角减小;深覆拾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分类错耠 Twin—block矫治器 固定矫正器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方法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卜宾 蓝田 卢杰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和传统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行活动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固定矫...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和传统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行活动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上下后牙颊舌向倾斜角和咬合接触两项矫治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Ⅱ类Ⅰ分类患者是一种更高效、舒适、美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青少年安氏分类 传统矫治方法
下载PDF
人群HBV易感性与HLA-Ⅰ、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建忠 李长缨 《预防医学论坛》 2007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03~2004年,采用PCR-SSP方法对青岛市178例HBV感染者(实验组)和1383名无血缘关系的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分别进行HLA-Ⅰ、Ⅱ类基因分型检测。...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03~2004年,采用PCR-SSP方法对青岛市178例HBV感染者(实验组)和1383名无血缘关系的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分别进行HLA-Ⅰ、Ⅱ类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LA-DR9、DR12的分布频率在实验组为30.9%(55/178)和28.0%(50/178),在对照组为20.7%(286/1383)和19.5%(270/1383)(P〈0.01)。[结论]HLA—DR9、DR12有助于HBV对宿主的感染,可能是HBV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感染 HLA-类基因 HLA-类基因 HLA-DR9 HLA—DR12
下载PDF
短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Ⅰ分类高角病例
17
作者 欧联 宋一平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研究短外弓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高角错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病人 1 1例 ,均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使用短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疗程 1 5个月 ,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 ... 目的 研究短外弓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高角错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病人 1 1例 ,均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使用短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疗程 1 5个月 ,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上颌骨长度和高度没有明显变化 ,下颌平面角FMA变化在Ⅰ°以内 ,上切牙和下颌磨牙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 治疗 Angle分类 高角错He
下载PDF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分型及其高低面角的颅面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伍军 徐宝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将上下颌对颅底的变异进行分型统计,并抽出高、低角组进一步测量研究。结果:真性上颌前突只占23% ,部分病例上颌后缩,65% 的错牙合伴有下颌后缩,45% 的存在垂直关系不调;高角组腭平面前部向下倾斜,下颌整体呈后下旋转位,下颌后缩;低角组上颌前突,下颌角缩小。结论:安氏Ⅱ1 错牙合表现多种类型,以下颌后缩多见,同时不可忽视上颌垂直向变异对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分型 高平面角 低平面角
全文增补中
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软硬组织变化
19
作者 潘虹海 杨正 +3 位作者 庞兰 谭宇 王洁丽 杨四维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研究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对青少年安氏II类Ⅰ分类错软硬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A组)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B组)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各1... 目的:研究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对青少年安氏II类Ⅰ分类错软硬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A组)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B组)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各10例。两组样本的性别、年龄、疗程相互匹配。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后U1-L1,S-GO,N-ANS,ANS-Me增加,U1-SN减小;Holdaway软组织分析显示:两组病例矫治后上唇沟深,鼻下点至H线距,H角,下唇至H线距,颏唇沟深度减小,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拔牙方式均能有效内收上切牙,改善软组织侧貌。下颌拔牙位置对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牙A 拔牙方式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矫治前后面型侧貌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婧 施亮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蜀光 王丽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内收前牙,精细调整咬合为尖窝交错关系,覆覆盖正常。结果:治疗组矫治后面型侧貌由治疗前的突面型变为直面型,面下1/3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好转。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通过打开咬合、内收直立前牙、调整磨牙咬合关系,治疗后髁突前移、后牙槽骨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基本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