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娜 赵志河 +1 位作者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骨性类错[牙合] 骨性类错[牙合] 颏联合
下载PDF
骨性Ⅱ,Ⅲ类错舌大小位置及姿势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剑锋 林新平 +1 位作者 黄奎 倪振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头影测量进行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牙合平面以上舌面积、舌体的位置(SO、UO)以及舌体高度及长度及舌体的姿势位(ET、HET、Ltg1-7)的比较分析。结果:1)舌体的前后位置在两种畸形之间未见显著差异。2)舌体的上部形态(Ltg1-7)及牙合平面以上的面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舌总面积及舌体面积大于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舌根面积两类错牙合畸形之间无显著不同。4)下颌骨长度(Go-Gn)与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及舌体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Ⅲ类错牙合畸形与Ⅱ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体矢状向大小不同,其与下颌骨长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安氏 安氏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恒牙初期安氏Ⅱ类、Ⅲ类错软组织侧貌特征X线头影测量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东辉 左艳萍 董福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侧貌 类错[牙合] 类错[牙合] X线头影测量分析
下载PDF
Damon-Ⅲ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那宾 白雪芹 刘学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各20例,均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案,未额外使用增... 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各20例,均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案,未额外使用增强支抗的装置,治疗前后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骨矢状向变化不明显,垂直向有增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牙性指标均有变化,但略有不同。结论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均可快速高效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后牙支抗消耗较少,但是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使患者的前牙转距丧失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自锁托槽 安氏类1分类错畸形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青少年的Bolton指数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钱国辉 周婷婷 +1 位作者 王冬玥 马俊青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42-643,657,共3页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男性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和2分类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女性。结论不同安氏分类患者的Bolton指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类 安氏 安氏 BOLTON指数
下载PDF
动物咬伤Ⅱ、Ⅲ级暴露后的预防处置措施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妙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6期14-14,16,共2页
动物咬伤是门、急诊最常见的疾病,动物的物种、大小、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患者伤口的暴露程度,同时也会影响到带入病毒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狂犬病的发病率。狂犬病是可防但不可治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动物咬伤暴露后的预防处置是十分重要... 动物咬伤是门、急诊最常见的疾病,动物的物种、大小、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患者伤口的暴露程度,同时也会影响到带入病毒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狂犬病的发病率。狂犬病是可防但不可治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动物咬伤暴露后的预防处置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咬伤 级暴露 预防
下载PDF
应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晓虹 高莹 +2 位作者 杨建浩 蔡留意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伸咬合位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等不同[牙合]位的咬合时间、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接触点等相关数据,分析排齐整平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排齐整平后咬合接触时间、前伸咬合分离时间及左、右侧方咬合分离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小;排齐整平后的[牙合]力百分比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小,尖牙前磨牙区增加;排齐整平后的[牙合]接触点数目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少,磨牙区增加,前伸咬合位的切牙区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的工作侧增加(P<0.05)。结论: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能客观评估咬合功能;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存在早接触、[牙合]干扰等异常咬合,通过排齐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使咬合功能趋向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2分类 咬合功能 T-Scan咬合分析系统
下载PDF
安氏Ⅱ~1类和Ⅲ类错Tweed分析法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崔继文 张春雨 郑艳芳 《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 :对两种临床表现截然不同的错畸形作一形态学方面的比较研究。方法 :用Tweed分析法对 60名恒牙初期 ( 3 0名安氏 Ⅱ1类、3 0名安氏Ⅲ类 )患者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安氏 Ⅱ1类和 Ⅲ 类错患者其FMA角... 目的 :对两种临床表现截然不同的错畸形作一形态学方面的比较研究。方法 :用Tweed分析法对 60名恒牙初期 ( 3 0名安氏 Ⅱ1类、3 0名安氏Ⅲ类 )患者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安氏 Ⅱ1类和 Ⅲ 类错患者其FMA角可以表现为接近而无明显差异 ,而两者的FMIA角和IMPA角表现为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认为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是两者FMIA角和IMPA角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错He 安氏类错He X线头影测量 错HE Tweed分析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遗传病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凡 高小翠 兰泽栋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847-850,共4页
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均为复杂疾病,遗传因素病因在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的发生中占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Ⅱ类错[牙合]和Ⅲ类错[牙合]遗传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主要采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 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均为复杂疾病,遗传因素病因在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的发生中占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Ⅱ类错[牙合]和Ⅲ类错[牙合]遗传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主要采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随着基因组学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成为易感基因定位的一种高效能的分子遗传学手段,从全基因组层面审视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的相关基因成为可能。本文就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遗传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 安氏类错[牙合] 易感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伴Ⅲ度深覆盖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覃玲 陈群 +1 位作者 李云 莫水学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8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伴Ⅲ度深覆盖患者正畸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Ⅱ1伴Ⅲ度深覆盖的成人患者30例,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患者术后U1-L1角、U1-NA角增加明显(P<0.01),覆盖值、U1-NA距、UL...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伴Ⅲ度深覆盖患者正畸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Ⅱ1伴Ⅲ度深覆盖的成人患者30例,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患者术后U1-L1角、U1-NA角增加明显(P<0.01),覆盖值、U1-NA距、UL-EP距、LL-EP距也明显减小(P<0.01);Z角和鼻唇角均有增加(P<0.01)。结论正畸拔牙矫治对于安氏Ⅱ1类伴深Ⅲ度覆盖成人患者软硬组织畸形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度深覆盖 成人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氮气泡沫驱可行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乔琦 吴永峰 +4 位作者 葛维 吴月风 张彦珂 向湘兴 程志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66,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原油黏度较高、层内非均质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目前已有部分区块转注蒸汽开发。对该类区块中较有代表性的二中西区、六中区进行了常温泡沫驱油配方研究和室内一维物理模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油体系...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原油黏度较高、层内非均质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目前已有部分区块转注蒸汽开发。对该类区块中较有代表性的二中西区、六中区进行了常温泡沫驱油配方研究和室内一维物理模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油体系注入量达到0.3 PV,可以提高采收率20%以上;注入段塞达到0.5 PV时,提高采收率有明显的拐点,推荐矿场试验注入段塞0.6 PV.泡沫驱油技术用在非均质严重的普通稠油油藏,可显著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类砾岩油藏 泡沫驱 半衰期 泡沫黏度
下载PDF
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动态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闫文华 姚振杰 +2 位作者 石晓博 吴安东 潘文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4,114,共4页
为提高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实施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开展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注入时机、不同聚合物浓度、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及不同注入方式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三类油层,水驱转注三元复合体系的时间越早,采收... 为提高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实施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开展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注入时机、不同聚合物浓度、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及不同注入方式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三类油层,水驱转注三元复合体系的时间越早,采收率越高;三类油层实施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时,主段塞聚合物浓度越高,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采出程度越高;注入聚合物前置段塞的体积越大,聚合物后续保护段塞体积越大,采出程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聚合物的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大于2 750 mg/L时,在水驱基础上化学驱采出程度大于11%;相对分子质量为700×104(抗盐)和相对分子质量为1 400×104聚合物的三元复合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弱碱 三元复合体系 驱油效果 采出程度 萨尔图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彦辉 曾雪梅 +1 位作者 王颖标 曲薇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三类油层动用状况较差,采出程度低,是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潜力所在。通过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分阶段开采对象潜力及界限研究,在分析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及对大庆油田正在开展的三类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三类油层动用状况较差,采出程度低,是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潜力所在。通过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分阶段开采对象潜力及界限研究,在分析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及对大庆油田正在开展的三类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开发状况分析,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萨北开发区北二东研究区三类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注聚合物最佳组合开发模式等。结果表明:三类油层注聚合物开发,采用一期射开有效厚度小于0.5 m油层聚合物驱,二期补开有效厚度大于0.5 m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及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能有效地挖潜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数值模拟 聚合物驱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9
14
作者 邵振波 张晓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3-168,共6页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和聚驱开采特点,围绕进一步提高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效果,逐步形成了以提高聚驱控制程度为核心的“缩小注采井距,严格注聚对象,细化开发层系,逐次上返”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模式,同时形成了符合二类油...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和聚驱开采特点,围绕进一步提高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效果,逐步形成了以提高聚驱控制程度为核心的“缩小注采井距,严格注聚对象,细化开发层系,逐次上返”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模式,同时形成了符合二类油层特点的聚合物驱方案优化技术及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确保了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以上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聚合物驱 采收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参数在不同注入阶段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志军 王婷 +2 位作者 姚振杰 黄泽明 薛江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700×10~4(抗盐)、1400×10~4的聚合物(P_(620)、P_(700)、P_(1400))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Na_2CO_3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通过分析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时,不...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700×10~4(抗盐)、1400×10~4的聚合物(P_(620)、P_(700)、P_(1400))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Na_2CO_3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通过分析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时,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黏度、界面张力、注入压力及阻力系数等参数,得到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性质在岩心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体系注入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不断增大;注入后续水时,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表观黏度升高到最大值后降低,P_(620)、P_(700)和P_(1400)三元复合体系的最高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1.53%、17.22%和12.05%。随着驱替过程的进行,采出液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P_(700)、P_(620)界面张力最低值分别为6.59×10^(-2)和2.38×10^(-2)mN/m。随P_(700)、P_(620)、P_(1400)三元复合体系注入量的增加,注入压力先增大并分别达到最大值2.88、0.60、0.87MPa;注入后续水时,注入压力降低。P_(620)、P_(700)、P_(1400)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阻力系数分别为75.00、360.00、109.25,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22.25、155.00、28.25。P_(620)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达到稳定时的注入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表观黏度 界面张力 注入压力 阻力系数 萨尔图油田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注入方案优选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国亮 张承丽 魏明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7-1399,1402,共4页
首先进行三元复合驱室内岩心实验,对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段塞组合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然后用Petrel软件建立试验区相控地质模型,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对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不同段塞组合注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三类油... 首先进行三元复合驱室内岩心实验,对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段塞组合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然后用Petrel软件建立试验区相控地质模型,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对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不同段塞组合注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三类油层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研究表明,天然岩心中水驱最终采收率为45.32%。进行三元段塞组合驱油最终采收率较水驱提高了12.48%。三类油层比一、二类油层更为均质,更适合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要机理的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4种三元复合驱段塞组合方案中,方案5的最终采收率为52.67%,最终采收率比不加密井网水驱开发提高了13.94%,比加密井网水驱开发提高了9.79%,综合含水率下降了9%左右,确定方案5为最佳的注入段塞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三类油层 岩心实验 数值模拟 方案优选
下载PDF
三类油层周期分质注聚的做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蒋福江 曾红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结合三类油层层间矛盾较大的特点,在分注后期含水上升阶段,开展了同井交替周期分质注聚,采用现有分注工艺管柱,对调整层投捞水嘴,对同井不同类型油层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研究探索了不同类型油层注聚合理参数、油层动用状况、周... 结合三类油层层间矛盾较大的特点,在分注后期含水上升阶段,开展了同井交替周期分质注聚,采用现有分注工艺管柱,对调整层投捞水嘴,对同井不同类型油层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研究探索了不同类型油层注聚合理参数、油层动用状况、周期分质注聚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现场试验表明,周期分质注聚阶段取得了最佳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3倍,综合含水下降5.7个百分点的效果,聚驱阶段实际提高采收率10.23%,对三类油层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周期分质 注聚效果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霞 孙建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1,共4页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历经12年,聚合物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油藏工程配套技术。聚合物驱对象逐步由主力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为了积极探索三类油层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大庆油田分别在萨南、萨中、萨北开发区,...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历经12年,聚合物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油藏工程配套技术。聚合物驱对象逐步由主力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为了积极探索三类油层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大庆油田分别在萨南、萨中、萨北开发区,对葡萄花、萨尔图、高台子油层开展了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井距条件下,三类油层可以实现低分子量聚合物的连续注入;聚合物驱在三类油层中的应用,见到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中心井区综合含水平均下降幅度为5—7个百分点;聚合物驱过程中,表外储层没有得到有效动用,表内储层动用厚度没有明显增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注聚参数条件下的储层动用状况认为,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更适合采取低分子量、相对高浓度的注入方式;从各试验区的总体效果来看,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应用聚合物驱技术,预计可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聚合物驱 增油降水 动用状况 注入方式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南中东二区二类油层上(下)返层系开发方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艳君 王福林 +3 位作者 姜祥成 赵云飞 王天智 赵玉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4,共6页
"十三五"期间,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一次上返开发将全面结束,二次上(下)返开发存在着层序及方式选择的问题。为确定二类油层上(下)返开发方式,以喇嘛甸油田南中东二区为例开展研究。技术上从区块静动态资料入手,利用统计方法分析... "十三五"期间,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一次上返开发将全面结束,二次上(下)返开发存在着层序及方式选择的问题。为确定二类油层上(下)返开发方式,以喇嘛甸油田南中东二区为例开展研究。技术上从区块静动态资料入手,利用统计方法分析,落实上(下)返层系潜力,确定葡Ⅱ1—高Ⅰ5为下步开发层段;经济上利用大数据理论,建立系统模型,创建钻新井与利用一套井网开发方式选择图版,确定了南中东二区上(下)返开发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油价50美元/桶及以上时,南中东二区葡Ⅱ1—高Ⅰ5层系应采用新钻井方式开发。该方法为二类油层区块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层状砂岩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二次上(下)返 开发方式 选择图版
下载PDF
萨南二类油层深度调剖配方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宜强 贾敬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8-90,共3页
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调剖体系黏度、封堵性能的测定,筛选出适合萨南二类油层的调剖体系配方。该配方由分子量大于2 500×104的聚合物与铬交联剂组成。在优选调剖剂基础上,进行注入时机、注入段塞的优化实验。... 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调剖体系黏度、封堵性能的测定,筛选出适合萨南二类油层的调剖体系配方。该配方由分子量大于2 500×104的聚合物与铬交联剂组成。在优选调剖剂基础上,进行注入时机、注入段塞的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配制调剖体系时推荐1 200 mg/L聚合物+40 mg/L铬交联剂。调剖剂最佳注入方式是前置调剖,段塞大小为0.05 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深度调剖 配方筛选 注入时机 注入段塞 室内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