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戏剧经典的跨文化呈现——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1
作者 赖日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78-84,共7页
198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携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亮相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大获成功,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跨文化展现,对20世纪的中外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该剧的“表现主义”创作手法还是其综合使用舞美、灯光、音乐等... 198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携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亮相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大获成功,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跨文化展现,对20世纪的中外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该剧的“表现主义”创作手法还是其综合使用舞美、灯光、音乐等虚实结合的演绎手段,都高水平地反映了现代西方戏剧在编排和表演中的巨大优势。《推销员之死》和紧接其后其他国外经典剧目在中国剧场的先后上演,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我国的戏剧工作者,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戏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密勒 《推销员之死》 中美戏剧交流 经典戏剧 跨文化演出
下载PDF
从《曹雪芹》看编导主体意识在当代中国古典舞剧实践中的呈现
2
作者 孙晓芳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在舞蹈艺术实践过程中,编导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编导的主体意识在其中起着基础和支配的作用,是编导行动力、决策力和指导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中国古典舞剧《曹雪芹》的成功问世,与编导主体意识的融入密不可分,从此剧中编导主体... 在舞蹈艺术实践过程中,编导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编导的主体意识在其中起着基础和支配的作用,是编导行动力、决策力和指导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中国古典舞剧《曹雪芹》的成功问世,与编导主体意识的融入密不可分,从此剧中编导主体意识的呈现看,主要体现五个方面,即结构布局意识、史料还原意识、文化传承意识、舞台设计意识和文化自信意识。正是由于该剧编导具有以上五个方面的主体意识,使《曹雪芹》成为一部具有内涵深度、情感温度、艺术高度的当代优秀中国古典舞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剧 《曹雪芹》 编导主体意识 呈现
下载PDF
情景剧教学模式在中医经典授课中的探索
3
作者 许凯霞 王轩 +4 位作者 赵乐 崔轶凡 陈富丽 赵琼 窦志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34-37,共4页
近年来,由于全球疫情等影响,中医药的优势进一步被世界认可。而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中医经典的学习与应用日趋重要。针对中医经典学习较枯燥无趣且学习难度较高的情况,文章立足经典、守正创新,将情景剧教学模式引入经典教学中,通过学... 近年来,由于全球疫情等影响,中医药的优势进一步被世界认可。而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中医经典的学习与应用日趋重要。针对中医经典学习较枯燥无趣且学习难度较高的情况,文章立足经典、守正创新,将情景剧教学模式引入经典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研讨、合作并制作情景剧视频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直观呈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记忆、提升了临证运用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并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医者的使命感及中医药文化自信。此教学模式具有进一步优化及推广的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剧 教学改革 中医经典
下载PDF
中国戏剧的历史分期及其意义
4
作者 张福海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6期5-15,共11页
中国戏剧历史是由古典戏剧、近代戏剧和现代主义戏剧三个历史时期构成的。1902年是近代戏剧的开端,而非古典戏剧的终结,20世纪末古典戏剧在新的世纪转换为新的身份赖以存在下去;近代戏剧史是向现代戏剧史过渡的阶段,历经海派京剧、国剧... 中国戏剧历史是由古典戏剧、近代戏剧和现代主义戏剧三个历史时期构成的。1902年是近代戏剧的开端,而非古典戏剧的终结,20世纪末古典戏剧在新的世纪转换为新的身份赖以存在下去;近代戏剧史是向现代戏剧史过渡的阶段,历经海派京剧、国剧运动、延安京剧改革等各个不同阶段,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因变革的要求而产生持久性的深重危机,重建再造中囯戏剧,实现中国戏剧的现代性遂成为中国戏剧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历史分期 近代戏剧 古典戏剧 现代主义戏剧
下载PDF
沈乘麐的《韵学骊珠》和曲韵理论
5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3,共9页
沈乘麐精于度曲,因此,他的《韵学骊珠》专为度曲演唱而作:一是在每一韵目后标明收音方式;二是小韵前皆注明发声部位和出音方式,在同一声调内的小韵还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分为七类,每一类又分为22种不同的出音方式。这... 沈乘麐精于度曲,因此,他的《韵学骊珠》专为度曲演唱而作:一是在每一韵目后标明收音方式;二是小韵前皆注明发声部位和出音方式,在同一声调内的小韵还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分为七类,每一类又分为22种不同的出音方式。这给度曲者提供了具体的借鉴和指导,从而有助于唱准字声。《韵学骊珠》合南北曲韵于一谱,以南曲韵谱为主,依据南方语音的特征,在韵谱框架和编排体例上,对《中原音韵》作出了调整。沈乘麐的发声理论用古代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之名代替喉、牙、舌、齿、唇五个发音部位,不仅涵盖了整个七声音阶,而且对出音方式的描述更为具体,也更加有利于度曲者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学骊珠》 曲韵谱 度曲演唱 南北曲合韵谱 发声理论
下载PDF
中国民族舞剧四十年的历史跨越——从“于颖版”《红楼梦》到“黎星版”《红楼梦》
6
作者 于平 张莉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5期99-112,共14页
从1981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于颖编导的舞剧《红楼梦》,到2021年由江苏大剧院运营,黎星、李超等主创的舞剧《红楼梦》,这是中国民族舞剧四十年历史跨越的缩影。“于颖版”《红楼梦》作为“新古典舞派”的代表剧目,坚持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发... 从1981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于颖编导的舞剧《红楼梦》,到2021年由江苏大剧院运营,黎星、李超等主创的舞剧《红楼梦》,这是中国民族舞剧四十年历史跨越的缩影。“于颖版”《红楼梦》作为“新古典舞派”的代表剧目,坚持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发展舞剧语言,其脱胎于越剧版本,主张从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实出发去编舞。“黎星版”《红楼梦》这部高度吸纳并整合了“舞蹈剧场”理念的“民族舞剧”,以戏剧的手段、舞蹈的身体逻辑进行叙事,将中国民族舞剧的创编推向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舞剧 《红楼梦》 新古典舞派 舞蹈剧场
下载PDF
古装电视剧对古典诗词的运用及优化策略
7
作者 周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9-86,共8页
现今不少古装电视剧为打造文化底蕴和艺术品质,巧妙引用、化用历史典籍中的古典诗词,或自创诗词,从而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古典诗词运用策略。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为塑造人物,在开端以诗词为人物定下基调,暗示其命运,并将诗词融入台词和... 现今不少古装电视剧为打造文化底蕴和艺术品质,巧妙引用、化用历史典籍中的古典诗词,或自创诗词,从而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古典诗词运用策略。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为塑造人物,在开端以诗词为人物定下基调,暗示其命运,并将诗词融入台词和歌曲中,以彰显其性情,传达其情志,锻造诗意语言;为设置情节,用诗词或构建故事矛盾,埋设伏笔,或推进故事高潮,化解危机;为表达主旨,将诗词放置结尾,升华全剧,或令同一首诗词在剧中多次出现,彰显创作意图,甚至自创诗歌,令其贯穿故事始终,以统摄全剧。目前,古装剧运用诗词时还存在错用、滥用等问题。对此,剧作方要以合乎情境、晓畅易懂为原则,恰当、适度地活用诗词,以更好地普及古典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电视剧 古典诗词 运用 优化
下载PDF
大众品位与中国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局 被引量:14
8
作者 单有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7-130,共4页
中国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大量地出现在宋以后的戏剧之中。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观众的好恶势必影响甚至决定戏剧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由于中国传统的观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价值取向是大团圆,因此,戏剧作家就会更多地关注大众品位,其... 中国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大量地出现在宋以后的戏剧之中。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观众的好恶势必影响甚至决定戏剧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由于中国传统的观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价值取向是大团圆,因此,戏剧作家就会更多地关注大众品位,其作品就会更乐于描写大团圆。只有这样,戏剧才能更好地体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艺术结构也是文学样式多样化原则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剧 审美价值 大众品位 大团圆结局
下载PDF
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07,共9页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艺术的特点密切关联。折子戏最初脱胎于全本戏,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和接受过程中被加工、完善、淘沥、选择,最终成为戏曲经典,堪称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依其题材内容和情感倾向,大体可分为悲剧、喜剧和闹剧三种类型;根据唱、念、做、打的表演方法,呈现出四种主要的形态。折子戏在艺术形式、表演技巧、审美效果以及推动戏曲的全面进步等许多方面显示出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折子戏 传奇 经典化
下载PDF
从《李笠翁曲话》英译看汉语典籍英译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1,共4页
本文以《李笠翁曲话》主要章节的标题英译为例。借鉴中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归纳、阐释了汉语典籍英译的基本步骤,以期在这一领域探索出具有指导性的基本规律。以便在此类翻译实践中具有更大的自觉性与目的性。
关键词 汉语典籍英译 《李笠翁曲话》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 翻译理论
下载PDF
印度古典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紫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1,共7页
本文介绍了印度戏剧的起源;论述了印度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即古典主义戏剧都采取了大团圆的结局,悲剧艺术被排除在戏剧创作之外;古典主义戏剧表现出了强烈的唯美主义、理想主义的审美趣味;古典主义戏剧具有独特的形式美... 本文介绍了印度戏剧的起源;论述了印度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即古典主义戏剧都采取了大团圆的结局,悲剧艺术被排除在戏剧创作之外;古典主义戏剧表现出了强烈的唯美主义、理想主义的审美趣味;古典主义戏剧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本文还细致地分析了形成这些美学特征的哲学、宗教等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戏剧 大团圆 唯美主义 理想主义 戏剧的形式美
下载PDF
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尾的多维透视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才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3-78,共6页
中国古典戏剧结尾的大团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中和"为美、审美的伦理道德化、戏剧欣赏的娱乐性追求、强烈的结果期待意识及尚圆传统、对社会现实生活缺陷的补偿、统治者的提倡。
关键词 古典戏剧 大团圆 多维透视
下载PDF
多元聚合·代言体叙事本位·悬置──论中国古典戏剧形成于“踏摇娘”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百齐 李相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3-59,共7页
本文以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为评判标准,观照中国戏剧 史上几种关于戏剧起源的说法,认为其形成是基于歌舞、表演的外在形 式向代言体叙事本位靠拢之上的多元聚合过程,据此,把“踏摇娘”作为 中国古典戏剧最初形成的标志,并进而... 本文以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为评判标准,观照中国戏剧 史上几种关于戏剧起源的说法,认为其形成是基于歌舞、表演的外在形 式向代言体叙事本位靠拢之上的多元聚合过程,据此,把“踏摇娘”作为 中国古典戏剧最初形成的标志,并进而认为,“踏摇娘”在戏剧史上尴尬 的悬置状态使它没能发展成为后世成熟的戏剧形式。但这一点并不能 否定“踏摇娘”在中国古典戏剧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聚合 代言体 悬置 踏摇娘 中国古典戏剧
下载PDF
《诗经》之于日本江户文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44-50,共7页
以歌谣《越后石臼歌》、歌舞伎《积恋雪关扉》和谣曲《周南》等为中心,考察日本江户文艺中的《诗经·国风》影响。研究证明,《国风》对江户作者的精神影响,在于对民众艺术的尊重与肯定,召唤文化人为将其提高到新的艺术层次和普及到... 以歌谣《越后石臼歌》、歌舞伎《积恋雪关扉》和谣曲《周南》等为中心,考察日本江户文艺中的《诗经·国风》影响。研究证明,《国风》对江户作者的精神影响,在于对民众艺术的尊重与肯定,召唤文化人为将其提高到新的艺术层次和普及到更广泛的范围而积极进行创作活动。三部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江户幕府对儒教的倡导、神佛融合的传统和多样町人文化并行发展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国风》 日本 江户时代 歌谣 歌舞伎 谣曲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中外古今经典戏剧动态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淑琴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14,共3页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提升学生戏剧鉴赏审美能力,是中外古今经典戏剧动态教学模式研究的目标。
关键词 经典 戏剧 教学 研究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5,164,共4页
戏曲目录研究无论对戏曲史的发展,或是对于目录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目前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的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并分析其薄弱之处。
关键词 戏曲目录研究 中国古代戏曲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结果期待意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才训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64-67,76,共5页
结果期待意识作为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它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结构特征、表演程式及内容等都产生了明显影响。戏剧的题目、副末开场、楔子、冲场、小收煞、角色行当的符号化等都体现了这一审美心理。“补恨传奇”的出现;大团圆结尾... 结果期待意识作为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它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结构特征、表演程式及内容等都产生了明显影响。戏剧的题目、副末开场、楔子、冲场、小收煞、角色行当的符号化等都体现了这一审美心理。“补恨传奇”的出现;大团圆结尾的长盛不衰,李渔等戏剧理论家“减头绪”、“贵减裁”等艺术主张,也是结果期待意识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期待意识 古典戏剧 影响
下载PDF
宋金都城商业文化的高涨与古典戏曲之成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大新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六朝隋唐的古代戏剧,在北宋商业文化空前高涨的的特定条件下趋向成熟,并在宋金对峙时期北方多民族雅俗文化的全面融合的进程中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宋金都城开封堪称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戏剧之都"... 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六朝隋唐的古代戏剧,在北宋商业文化空前高涨的的特定条件下趋向成熟,并在宋金对峙时期北方多民族雅俗文化的全面融合的进程中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宋金都城开封堪称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戏剧之都"。本文从开封在宋金时期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出发,围绕汴京坊市合一城市格局的形成所促成的瓦舍商业文化的繁盛,论证了宋金杂剧进入古典戏曲成熟形态的诸多原因和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金国 都城 商业文化 古典戏曲
下载PDF
“元曲四大家”:一个亟待梳理的含混概念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建坤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6期82-86,共5页
元代并无"元曲四大家"之说。此词看似寻常,实则含混不清,指代对象及排序历来纷争不已,致使许多论者对此简称采取回避的策略。现代论者多视此词为一普通的文学史简称,用以指代元曲的整体成就,这是不够妥当的。梳理此含混之词... 元代并无"元曲四大家"之说。此词看似寻常,实则含混不清,指代对象及排序历来纷争不已,致使许多论者对此简称采取回避的策略。现代论者多视此词为一普通的文学史简称,用以指代元曲的整体成就,这是不够妥当的。梳理此含混之词的历史处境,有利于理解元代戏曲史的一些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四大家” 戏曲史 古典曲学
下载PDF
从《青楼集》探究歌妓对元曲发展所起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衬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60-61,共2页
《青楼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述歌妓的著作,作者冲破了长期鄙妓思想的束缚,把歌妓作为主要对象立说著书,从书中我们看出歌妓对戏曲的分类、戏曲的流传以及对剧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元曲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古典戏曲 元曲 歌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