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六经在先秦儒家教育生活中的发生
1
作者 孙杰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先秦儒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以六经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从《论语》《孝经》到《孟子》《荀子》再到《学记》的先秦儒家代表性论著,记录和见证了孔子及其后学与六经文本之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其中,《孝经》《论语》是学习六经的阶梯... 先秦儒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以六经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从《论语》《孝经》到《孟子》《荀子》再到《学记》的先秦儒家代表性论著,记录和见证了孔子及其后学与六经文本之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其中,《孝经》《论语》是学习六经的阶梯,《孟子》《荀子》是孟、荀二人“羽翼六经,增光孔氏”思想学说的集中体现,《学记》则是对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提升。以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孔门后学及其思想学说,既承袭了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又开创了以六经为主要内容的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新格局。这就是六经在先秦儒家教育生活中的具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先秦 儒家教育 经学
下载PDF
从儒家经典到课本选文:清末民初读经科向国文科的转化与融入
2
作者 张心科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民国初年读经被取消后又被反复提倡,但清末的读经科部分转化、融入了国文科并影响了国文科的发展:国文科课程目标中的“德”由读经科转入,教材中部分课文是对读经科中的整本儒家经典的节选,教学中的诵读法也来自读经科。转化的发生及其... 民国初年读经被取消后又被反复提倡,但清末的读经科部分转化、融入了国文科并影响了国文科的发展:国文科课程目标中的“德”由读经科转入,教材中部分课文是对读经科中的整本儒家经典的节选,教学中的诵读法也来自读经科。转化的发生及其成功,主要原因是:读经科改变了形式,顺应了现代教育(国文)的变化,教育目的由培养臣民转为培养公民,教育形式由私塾中的单个点拨到学堂中的班级授课,国文教材形态由专书变为选文,考试文体由八股变为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读经科 国文科
下载PDF
章太炎论董仲舒
3
作者 邓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19,33,共8页
章太炎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董仲舒的文章,但是在一些著作中对董仲舒进行了评判。章太炎在政治方面批判董仲舒为专制大一统帝国提供思想武器和主张“独尊儒术”等,其批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学术层面对董仲舒的评判有褒有贬,对“春秋决狱... 章太炎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董仲舒的文章,但是在一些著作中对董仲舒进行了评判。章太炎在政治方面批判董仲舒为专制大一统帝国提供思想武器和主张“独尊儒术”等,其批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学术层面对董仲舒的评判有褒有贬,对“春秋决狱”的批判则有些偏颇;在论述董仲舒与儒教乃至宗教的关系时,成功地运用了哲学和宗教关系的近代哲学原理,并有所发展和突破,值得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董仲舒 春秋决狱 儒教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解译(1978—1992年)
4
作者 刘方馨 赵纪军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在对外开放的政策和1985年兴起的“文化热”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园林研究经历了显著复兴,古典园林作为文化现代化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公开...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在对外开放的政策和1985年兴起的“文化热”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园林研究经历了显著复兴,古典园林作为文化现代化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等学术文献的全面梳理,从知识产生的背景动力、途径方式和传播应用等方面对社会文化背景下古典园林学术理论的产生、学术范式转变的机制以及知识如何被应用于实践等内容进行分析。揭示了多学科视角及方法的借鉴与融合是推动古典园林学术理论转型的重要机制,现代功能需求及西方建筑思潮的引入是古典园林“古为今用”设计思想革新的重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改革开放初期 理论研究 当代解译 1978—1992
下载PDF
探析古典主义时期和声风格与审美意蕴(上)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楠 张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古典主义时期,大小调功能和声已成为一种定型的技法体系,其严谨的T-S-D-T功能逻辑成为创作实践中作曲家们共同遵循的准则。古典主义协和观念日臻完善,并促进人们感情表达与理性观念、形式美的统一。罗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情感风格凸显... 古典主义时期,大小调功能和声已成为一种定型的技法体系,其严谨的T-S-D-T功能逻辑成为创作实践中作曲家们共同遵循的准则。古典主义协和观念日臻完善,并促进人们感情表达与理性观念、形式美的统一。罗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情感风格凸显出前古典时期和声风格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维也纳古典乐派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顶峰,其完美的古典主义协和观念、协和与不协和的丰富的平衡关系,鲜明地体现出典雅、均衡、严谨的和声风格与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时期 和声风格 协和与不协和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先秦的“圣人崇拜”与诸子之称“经”——兼论中国文化主流为人文信仰 被引量:7
6
作者 姜广辉 程晓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及先秦诸子另辟蹊径倡导"圣人崇拜"。在先秦文献中,"圣人"概念包括掌握国家政治、军事权力的君王和大臣(如武王、周公),也包括那种以其思想学说救世的布衣之士。出现这种将"圣人"范围扩大到民间无身份人士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绕开了那些垄断宗教资源的天子、诸侯、宗子们,而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来实现他们"救世"的宏伟目标。始于春秋末期的"圣人崇拜"思潮正是中国经学孕育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宗教 圣人崇拜 先秦诸子
下载PDF
演奏古典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技巧训练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懿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2期71-72,共2页
演奏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需对触键、踏板、装饰音等方面给予关注,只有这几方面做好了,才能体现古典音乐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演奏 古典时期 钢琴 音乐作品
下载PDF
仪式向文本的过渡--春秋赋诗的诗学传播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彦青 张新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8,共9页
在西周时期诗与乐舞结合起来,成为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诗的传播呈现仪式的一致性。由西周仪式中歌诗发展到春秋时期的赋诗,诗的仪式性逐渐淡化,文本意义逐渐凸显。诗的传播经历了由重仪式到重文本的转变过程。在春秋赋诗中,诗... 在西周时期诗与乐舞结合起来,成为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诗的传播呈现仪式的一致性。由西周仪式中歌诗发展到春秋时期的赋诗,诗的仪式性逐渐淡化,文本意义逐渐凸显。诗的传播经历了由重仪式到重文本的转变过程。在春秋赋诗中,诗仪式一致性逐渐解体,而文本的一致性尚未产生。这导致了关于诗文本意义的多义性解读,从而使得诗所承载的西周宗法观念与文德武功思想面临传承上的断裂危险,恰恰是赋诗中遵循的"赋诗观志""歌诗必类"等原则,暂时承担了文化传承的责任。直至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对诗文本进行经典化阐释,诗变为《诗经》,形成了诗的文本一致性,保障了中华文化的一致性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仪式 文本 春秋赋诗 经典阐释
下载PDF
前古典时期西方游记中的地理思想呈现——对马可波罗、哥伦布和达尔文游记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芳芳 薛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4,共6页
游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因其承载的时间和空间意义而兼具历史和地理的双重价值。通过对《马可波罗行纪》、《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和《哥伦布首航美洲——历史文献与现代研究》3本论著的定性式内容分析,比较了公元12、14、18世纪3... 游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因其承载的时间和空间意义而兼具历史和地理的双重价值。通过对《马可波罗行纪》、《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和《哥伦布首航美洲——历史文献与现代研究》3本论著的定性式内容分析,比较了公元12、14、18世纪3个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地理思想在空间认知、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三方面的差别和特点,并尝试探究公元1275―1836年间近600年西方地理思想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空间认知上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扩展,经济地理上从自由贸易到重商主义的转变,以及政治地理上欧洲中心主义的逐渐兴起。论文为从游记进行地理思想探索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古典时期 游记 地理思想
下载PDF
探析古典主义时期和声风格与审美意蕴(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楠 张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古典主义时期,大小调功能和声已成为一种定型的技法体系,其严谨的T-S-D-T功能逻辑成为创作实践中作曲家们共同遵循的准则。古典主义协和观念日臻完善,并促进人们感情表达与理性观念、形式美的统一。罗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情感风格凸显... 古典主义时期,大小调功能和声已成为一种定型的技法体系,其严谨的T-S-D-T功能逻辑成为创作实践中作曲家们共同遵循的准则。古典主义协和观念日臻完善,并促进人们感情表达与理性观念、形式美的统一。罗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情感风格凸显出前古典时期和声风格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维也纳古典乐派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顶峰,其完美的古典主义协和观念、协和与不协和的丰富的平衡关系,鲜明地体现出典雅、均衡、严谨的和声风格与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时期 和声风格 协和与不协和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土地税收理论发展:从威廉·配第到费尔德斯坦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多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7-30,共4页
从威廉.配第到费尔德斯坦,土地税收研究经历了前古典期、古典期、现代期三个时期。前古典期开展了对土地税收的经验性研究;古典时期发展并完善了土地税收的局部均衡分析;现代期则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税的动态归宿问题进行了初步... 从威廉.配第到费尔德斯坦,土地税收研究经历了前古典期、古典期、现代期三个时期。前古典期开展了对土地税收的经验性研究;古典时期发展并完善了土地税收的局部均衡分析;现代期则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税的动态归宿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然而,在土地税收是否中性、税负归宿是否具有累进性等问题上至今仍无定论,这些正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税收 前古典期 古典期 现代期 威廉·配第 费尔德斯坦
下载PDF
古典阶段的政治社会学——一个学科史的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岳天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8-103,共6页
政治社会学的古典阶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直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古希腊时期的知识传统是在哲学意义的伦理范畴上来分析和探讨社会政治现象的,但这为学科后来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和方向。在中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明在对古典哲... 政治社会学的古典阶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直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古希腊时期的知识传统是在哲学意义的伦理范畴上来分析和探讨社会政治现象的,但这为学科后来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和方向。在中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明在对古典哲学、政治学等各种思想渐次吸收和接纳过程的中形成了人类思想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即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文艺复兴重新肯定了人的尊严,思想家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研究人类事务,开始关注现实政治生活。马基雅维利将政治学从哲学的范畴中拉了出来,第一次在学术史上将以权力为核心的政治和以道德为主体的社会区分了开来,使得从学科意义上研究政治和社会的关系具有了可能性。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更为突显国家的作用和地位,将政治和社会联系了起来,为政治社会学学科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学 古典阶段 学科史 国家 社会
下载PDF
人民的教师与“卡塔西斯”——试论古希腊悲剧中的音乐及音乐观念 被引量:2
13
作者 伍维曦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49-61,共13页
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与重要遗产之一,也是古希腊社会与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在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悲剧中,音乐占有重要的成分与地位,悲剧作家本人也是作曲家。这种诗歌、戏剧、音乐、舞蹈融合的艺术观念对后世西方歌剧的产生和... 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与重要遗产之一,也是古希腊社会与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在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悲剧中,音乐占有重要的成分与地位,悲剧作家本人也是作曲家。这种诗歌、戏剧、音乐、舞蹈融合的艺术观念对后世西方歌剧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文章结合希腊古典时期(尤其是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的社会文化背景,根据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思想家有关悲剧的理论,对三位悲剧大师的代表性作品中音乐的使用状况及其功能进行初步述评,并试图对悲剧中的音乐实践与古典时代晚期音乐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悲剧 古典时期 音乐 音乐观念
下载PDF
比较哲学视域下古典汉语特征及对典籍英译的思考——美国汉学家任博克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13,共6页
任博克教授是美国知名哲学家与汉学家。他于2009年出版了《庄子》英文选译本,目前正应哈克特(Hackett)出版社之邀翻译《庄子》全译本。此次访谈中,任博克教授以中西比较的视域探讨了古典时期汉语和印欧语言的语法差异及其对中西哲学产... 任博克教授是美国知名哲学家与汉学家。他于2009年出版了《庄子》英文选译本,目前正应哈克特(Hackett)出版社之邀翻译《庄子》全译本。此次访谈中,任博克教授以中西比较的视域探讨了古典时期汉语和印欧语言的语法差异及其对中西哲学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语言学的源头解释了中西方对“一多关系”的不同理解,深入分析了古典时期汉语特征,并以亲身翻译实践为例提出了对典籍英译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特征 古典时期 典籍英译 任博克
下载PDF
从欧洲钢琴练习曲看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季丰来 《丽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各时期音乐大师对钢琴练习曲的贡献为主线,以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20世纪时期练习曲的演变和发展为依据,理清练习曲的发展脉络,进而论述不同时期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钢琴练习曲 演奏技术 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印象主义时期 20世纪
下载PDF
宗教视域下的古典雅典城乡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解光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09-715,共7页
宗教视域下的雅典城邦既是公民集体,也是一个宗教共同体。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圣地,不仅位于城区,更多的分布于城外的阿提卡乡村和边境。与宗教相关的节庆祭仪游行、赛马(赛战车)、徒步竞走等体育竞技,以及戏剧、歌唱、朗诵、舞蹈等... 宗教视域下的雅典城邦既是公民集体,也是一个宗教共同体。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圣地,不仅位于城区,更多的分布于城外的阿提卡乡村和边境。与宗教相关的节庆祭仪游行、赛马(赛战车)、徒步竞走等体育竞技,以及戏剧、歌唱、朗诵、舞蹈等艺术赛会,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与互动,折射出和谐贯通的城乡关系。宗教祭仪将乡村置于城邦的中心,使城市和乡村成为互补的"伙伴"。对于雅典城邦来说,宗教是城市与乡村互动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时期 雅典 城邦 城市 乡村
下载PDF
新诗的酝酿、诞生和成就——兼论近人旧体诗不宜纳入现代诗歌史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家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旧体诗和新诗分属于两个体系和两个时代。新诗占据诗坛主流地位后,旧体诗仍在延续,且不乏佳作,但近人旧体诗属于古典美学范畴,虽然一些杰出的旧体诗人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拘守旧格律而拒斥新诗的内在律,因而难以胜任表现现代人复杂内... 旧体诗和新诗分属于两个体系和两个时代。新诗占据诗坛主流地位后,旧体诗仍在延续,且不乏佳作,但近人旧体诗属于古典美学范畴,虽然一些杰出的旧体诗人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拘守旧格律而拒斥新诗的内在律,因而难以胜任表现现代人复杂内心世界的任务,同时也难以发挥现代汉语的特长。近人旧体诗不具有充分现代性,因此不宜纳入现代诗歌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近人旧体诗 内在律 现代性
下载PDF
西方古典时期高等教育哲学的当代价值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静修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第2期90-94,共5页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日益由社会的边缘"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诸多现实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着我们的思考。从高等教育产生的源头出发,对一些教育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研究从高等教育是什么、高等...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日益由社会的边缘"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诸多现实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着我们的思考。从高等教育产生的源头出发,对一些教育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研究从高等教育是什么、高等教育为什么、高等教育有什么、高等教育谁来办、高等教育怎么办以及高等教育会怎样六个方面对西方古典时期高等教育状况进行了一定的哲学思考,以期对当代的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时期 高等教育哲学 价值
下载PDF
大黄有效期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磊 朱青 +1 位作者 张志国 曹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534-17535,17537,共3页
[目的]对中药材大黄的有效期进行研究。[方法]选用易氧化变色的大黄,通过经典恒温试验,采用HPLC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并研究该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经典恒温法测定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 [目的]对中药材大黄的有效期进行研究。[方法]选用易氧化变色的大黄,通过经典恒温试验,采用HPLC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并研究该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经典恒温法测定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20℃的储藏条件下,大黄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速度常数为K=1.585×10-5,该批大黄有效期为687 d。[结论]用经典恒温法预测中药材大黄有效期,结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 经典恒温试验 含量测定 有效期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与著述特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4,23,共8页
历史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本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史学史学科是在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化进程中形成的,史学史学科的特点具有在历史研究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与具体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批评、评... 历史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本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史学史学科是在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化进程中形成的,史学史学科的特点具有在历史研究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与具体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批评、评估、展望的基本特征,那么对史学史学科自身的回顾与反思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整个历史学科的研究状况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中,因历史研究的变化发展而随时生成史学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不断调整史学史研究的学科结构、及时更新史学史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是史学史研究增续其学科能量、维持其学术峰值的基本保证。同样,回顾与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从其产生建立之时至今是怎样追踪古今史学研究趋势与特点、如何不断完善史学史学科自身的过程,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应《河北学刊》之邀,我主持了这组中国史学史研究专题,参与讨论的各篇论文都是在深入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再审视,各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形成与建立阶段的发展特点作了深入讨论,不仅进一步充实了相关研究,而且也提出了一些与以往看法不尽相同的新见。真诚希望本组专题论文能够对中国史学史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史研究 中国史学史 学科结构 民国时期 专题论文 回顾与反思 学科化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