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推结合治疗隐性脊柱裂遗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振霞 纪清 +2 位作者 陈强 许红 陈作霖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 观察针推结合治疗隐性脊柱裂遗尿的临床疗效 ,探索检测疗效的量化指标。方法 对4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治疗前后 B超检查 ,观察对比膀胱容量大小 ,有无残余尿及量的变化。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 90 % ,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变化有... 目的 观察针推结合治疗隐性脊柱裂遗尿的临床疗效 ,探索检测疗效的量化指标。方法 对4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治疗前后 B超检查 ,观察对比膀胱容量大小 ,有无残余尿及量的变化。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 90 % ,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其中有残余尿者 11例 ,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变化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1)。结论 本方法能够增加膀胱容量 ,减少残余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 隐性脊柱裂 针刺疗法 推拿 治疗
下载PDF
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脊膜膨出并马蹄肾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么海亮 于新凯 魏相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84-1484,共1页
关键词 脊柱裂 脊瞙膨出 马蹄肾 胎儿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视皮层LTP维持阶段的突触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玉翠 韩太真 +1 位作者 沈建新 乔健天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3-79,共7页
本实验使用18~20d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3h取局部微脑片固定进行LTP维持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分别与孵育相同时间而未予任何刺激的脑片和仅给予测试刺激的脑片作比较。运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三组电镜结果... 本实验使用18~20d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3h取局部微脑片固定进行LTP维持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分别与孵育相同时间而未予任何刺激的脑片和仅给予测试刺激的脑片作比较。运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三组电镜结果进行以下参数的测量:(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和(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盲法对突触数目进行计量,并用立体计量学方法对各种突触类型进行定量,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1)LTP形成后15h左右,其反应达到峰值,然后维持在最高水平一直到3h仍无下降趋势;(2)突触间隙的宽度较两个对照组明显增宽;(3)PSD的厚度也明显增厚;(4)活性区的面密度及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增加;(5)总突触数目和棘突触数目的数密度较空白对照明显增高;(6)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结果提示:活性区面密度的增加及突触界面曲率的增大可能是LTP维持的形态学基础。穿孔性突触的形成与LTP的维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P 视皮层脑片 突触间隙 突触界面曲率
下载PDF
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与常用方式固定迟发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模型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詹乙 王彪 +3 位作者 马宇立 何思敏 孙宏慧 郝定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90,共6页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易于出现术中或者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的风险。针对此并发症,作者所在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在创伤后...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易于出现术中或者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的风险。针对此并发症,作者所在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在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具60岁以上新鲜成年女性尸体胸腰椎标本,无骨折、畸形,均合并骨质疏松,获取T_(12)-L_(2)节段,建立L1节段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模型,分5组修复,A组:椎体成形;B组:椎体成形联合单侧椎弓根成形模型;C组:椎体成形联合双侧椎弓根成形模型;D组:单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E组: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每组3具标本。在六轴脊柱运动试验机上测量各模型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①5种模型骨水泥填充良好,未见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移位情况;②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情况下,D、E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均优于其他3组模型(P<0.05),且在前屈状态下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填充的骨水泥具有最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其次是后伸状态;在左、右旋转情况下,5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E组模型6个运动方向上的骨水泥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对于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该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具有优于目前常用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无论单侧还是双侧置钉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胸腰椎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损伤 修复 椎体内裂隙
下载PDF
视皮层LTP诱导过程中的突触形态计量学研究
5
作者 陈玉翠 韩太真 +1 位作者 沈建新 乔健天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2-236,共5页
使用生后18~20天龄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半小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白象分析仪分别对以下参数进行测量:(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官法... 使用生后18~20天龄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半小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白象分析仪分别对以下参数进行测量:(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官法对突触数目进行计量,并用立体计量学方法对各种突触类型进行定量,结果显示:(1)LTP形成后半小时之内,突触反应增强,最大可达基础反应的516%;(2)PSD的厚度明显增厚;(3)活性区的面密度及突触界面曲率在备组间无明显差异;(4)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5)总突触数目和棘突触数目的数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果提示,PSD的增厚可能是LTI,诱导过程的形态学特征。在LTP的诱导过程中,突触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突触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唇腭裂患者颈椎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喆 贾绮林 《口腔正畸学》 2008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唇腭裂患者颈椎异常的影像学表现,统计颈椎异常在唇腭裂患者中的比例及分布情况。材料与方法实验组304名6岁以上唇腭裂患者(男191人,女113人),对照组6岁以上非唇腭裂223人(男132人,女91人),应用头颅侧位片观察颈椎异常的表现。... 目的观察唇腭裂患者颈椎异常的影像学表现,统计颈椎异常在唇腭裂患者中的比例及分布情况。材料与方法实验组304名6岁以上唇腭裂患者(男191人,女113人),对照组6岁以上非唇腭裂223人(男132人,女91人),应用头颅侧位片观察颈椎异常的表现。结果颈椎异常的表现类型分为后弓发育缺陷和融合两大类,其中,后弓发育缺陷分为椎弓裂、发育不足和寰枢对位不良三个亚类,融合分为寰枕融合和椎体融合两个亚类。寰枢对位不良在以往的研究中未曾报道。实验组中,55人(18.1%)发现颈椎异常,对照组中19人(8.5%)发现颈椎异常,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椎异常的表现类型分为后弓发育缺陷和融合两大类,发现新的表现类型寰枢对位不良。颈椎异常在唇腭裂患者中的发生比例高于非唇腭裂人群,差异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颈椎异常 头颅侧位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