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棒柄花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
作者 韦微 谭锦妮 +2 位作者 黎民靖 赖春华 谭钦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3-1539,共7页
目的研究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棒柄花提取物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和Gri... 目的研究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棒柄花提取物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和Griess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矢菜素C(1)、莨菪亭(2)、秦皮素(3)、异秦皮啶(4)、木犀草素(5)、芹菜素(6)、金圣草黄素(7)、1-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4-烯丙基苯(8)、1-O-β-D-glucopyranosyl-4-allylbenzene(9)、反式-1-(4-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0)、苄基葡萄糖苷(11)、2-苯乙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2)、(+)-丁香脂素(13)、橙皮酰胺(14)、(S)-(+)-2-顺式-脱落酸(15)、黑麦草内酯(16)和hydroxychavicol(17)。棒柄花醇提物和乙酸乙酯部位抑制NO的IC_(50)值分别为(44.11±5.29)、(24.25±3.59)μg/mL;化合物2、5~7抑制NO的IC_(50)值为3.55~14.53μmol/L。结论化合物1~7、13~17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该植物中的简单香豆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NO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柄花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下载PDF
棒柄花中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化学结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布鸣 卢文杰 +1 位作者 牙启康 陈家源 《广西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214-215,共2页
从大戟科植物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中分离得一化合物,经理化常数、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测试和解析,鉴定为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该化合物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关键词 糖苷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 分离 结构鉴定 棒柄花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棒柄花中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布鸣 卢文杰 +2 位作者 林霄 陈家源 牙启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8-99,102,共3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棒柄花中反式-4-(1-阿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色谱柱Reli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22:7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7nm。结...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棒柄花中反式-4-(1-阿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色谱柱Reli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22:7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7nm。结果待测组分在0.0804—0.281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RSD为1.8%(n=6)。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柄花 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毗喃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广西产棒柄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家源 牙启康 +1 位作者 卢文杰 谭晓 《广西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432-434,437,共4页
为了研究棒柄花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和纯化广西产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和氯仿部位的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普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 为了研究棒柄花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和纯化广西产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和氯仿部位的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普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17个脂肪酸,2个脂肪烃,2个脂肪醇,4个脂肪烃酸酯,1个脂肪烃酮,蒲公英赛酮,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醇,豆甾醇。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棒柄花 脂肪酸 三萜
下载PDF
棒柄花叶中PPG含量的动态积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刚 覃兰芳 赖茂祥 《广西科学》 CAS 201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研究不同月份中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植物枝叶中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PPG)含量的动态积累,确定棒柄花枝叶的最佳采收时期.结果表明,当年11月至次年2月份样品中PP...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研究不同月份中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植物枝叶中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PPG)含量的动态积累,确定棒柄花枝叶的最佳采收时期.结果表明,当年11月至次年2月份样品中PPG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中2月份的含量最高,为0.14%;当年3~10月份样品中PPG的含量相对较低,其中6月份含量最低,为0.0329%.当年11月至次年2月份为棒柄花枝叶的最佳采收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4-(1-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PPG) 动态积累 枝叶 棒柄花 反相高效液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