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bioassay-guided fractions of Cleome viscosa methanolic extract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1
作者 Suresh Yarrappagaari Lavanya Thopireddy +2 位作者 Srinivasulu Cheemanapalli Venkata Ramireddy Narala Rajeswara Reddy Saddal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24年第11期486-499,共14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bioassay-guided isolated fractions of Cleome viscosa methanolic extract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Methods:Total phenolics,flavonoids,and in vitro anti...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bioassay-guided isolated fractions of Cleome viscosa methanolic extract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Methods:Total phenolics,flavonoids,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Cleome viscosa were evaluated.The FD-40 fraction from this extract was further evaluated for antihyperglycemic efficacy(insulin and HbA1c),antioxidant activity,an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creatine kinase-MB,lactate dehydrogenase,and histopathology)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In silico studie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bioactivity of FD-40.Results:Cleome viscosa methanolic extract exhibite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DPPH,ABTS,H2O2,and FRAP assays compared to other extracts.Treatment with FD-40(40 mg/kg b.w.)isolated from this extract normalized blood glucose,insulin,HbA1c,creatine kinase-MB,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s in diabetic rats.I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oxidative stress by increasing antioxidant enzymes,decreasing lipid peroxidation as well as restoring the levels of ascorbic acid and glutathione.Histological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FD-40 treatment improved cardiac structure in diabetic rats.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hytocompounds from FD-40 had strong binding affinities with cardiac markers and oxidative enzymes.Hexose(5TMS)demonstrated greater binding affinity with xanthine oxidas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Conclusions:FD-40 of Cleome viscosa methanolic extract exhibits significa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in diabetic rats by regulating cardiac markers and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need to be elucidat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ome viscosa l. CARDIOPROTECTION Cardiac markers DOCKING CK-MB GC-MS Diabetes
下载PDF
醉蝶花(Cleome spinosa L.)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32
2
作者 肖宜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6期524-528,共5页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适应性 生物量 渗透调节 醉蝶花(cleomespinosal.)
下载PDF
白花菜地方品种永红1号的选育
3
作者 吴富梅 李舒 +3 位作者 吴洲 张安明 邓晓辉 甘彩霞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253-255,共3页
永红1号是从湖北省安陆市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地方品种中通过单株选择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强,早熟,播种17 d左右可采收,株高50 cm左右,裂叶,苗期叶色为嫩绿紫红色,采收时主薹紫红色,有刺;每公顷产量17 250~18 750 kg。... 永红1号是从湖北省安陆市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地方品种中通过单株选择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强,早熟,播种17 d左右可采收,株高50 cm左右,裂叶,苗期叶色为嫩绿紫红色,采收时主薹紫红色,有刺;每公顷产量17 250~18 750 kg。适宜在湖北省孝感市、荆门市、武汉市、荆州市、随州市、黄冈市等地或气候和土壤类似的地方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 地方品种 永红1号 选育
下载PDF
车桑子种子抗逆生理学特性及其对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春华 唐国勇 +3 位作者 孙永玉 刘方炎 李昆 和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71-1476,共6页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是干热河谷植被重要的优势种或常见种。通过模拟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区元谋盆地4月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车桑子种子的活力散失机制及其有关生理生化变化情况,并对车桑子天然群落的自然更新状况进行了...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是干热河谷植被重要的优势种或常见种。通过模拟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区元谋盆地4月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车桑子种子的活力散失机制及其有关生理生化变化情况,并对车桑子天然群落的自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干旱处理时间延长,种子活力不断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呼吸强度、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膜保护酶系统活力降低和保护性物质含量减少是造成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验处理的第12-18 d是车桑子种子抵御逆境的临界期;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来提高其种子的天然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车桑子 种子活力 天然更新
下载PDF
云南热区坡柳对立地因子的生长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冬 葛娈 +2 位作者 马焕成 赵高卷 杨建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4,29,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坡柳生长差异显著,其中大姚地区生物量最高,达到14.14 t·hm-2;低海拔区坡柳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及生物量均大于高海拔地区,分别为18.28 mm、179.16 cm和8.94 t·hm-2,但海拔高度对坡柳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坡柳总生物量、平均地径和平均株高均随坡位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下坡位生物量最大,达到10.01 t·hm-2,且上坡位生物量、平均地径及平均株高显著低于中坡位、下坡位(P<0.05);坡向对坡柳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阴坡地段坡柳的生长指标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总生物量都要优于阳坡地段。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坡柳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柳最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海拔,下坡位和阴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柳 生长特征 立地因子
下载PDF
白花菜子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耿红梅 王燕 +2 位作者 高焕君 魏静 王融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0-561,共2页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白花菜子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白花菜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法,对白花菜子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白花菜子可能含有的化学成...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白花菜子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白花菜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法,对白花菜子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白花菜子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白花菜子中可能含有糖、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皂苷、黄酮类、生物碱、油脂、挥发油、蒽醌、酚类、甾体、三萜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白花菜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白花菜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菜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白花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耿红梅 祁金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808-2809,共2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白花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白花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花菜 挥发油 关节炎
下载PDF
安陆白花菜5S和45SrDNA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建桥 颜识涵 +2 位作者 肖明贵 彭颐 胡建刚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7-101,共5页
安陆白花菜是湖北地方性经济作物,市场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高,本研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5SrDNA和45SrDNA在安陆白花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显示5SrDNA杂交信号1对,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长臂;45S杂交信... 安陆白花菜是湖北地方性经济作物,市场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高,本研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5SrDNA和45SrDNA在安陆白花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显示5SrDNA杂交信号1对,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长臂;45S杂交信号1对,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长臂。安陆白花菜的染色体数目为34条,染色体基数17,2A核型,核型公式为K(2n)=34=14m(2SAT)+20sm(2SAT),其中第11、16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带有随体,平均臂比1.733,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1.478,臂比大于2的比率29.41,核型不对称系数62.73,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12M2+20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陆白花菜 5SrDNA 45SrDNA FISH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湖北特菜白花菜的病虫害调查与防治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国新 卢磊 李长春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5期14-15,34,共3页
[目的]明确白花菜病虫害和防治方式,为湖北白花菜安全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调查湖北孝感安陆种植白花菜全生育期的病虫害,并进行相应药剂防治。[结果]发现常见的病虫害为白粉病、黄曲跳甲、菜青虫、小地老虎和菜蚜虫,采用相应的防... [目的]明确白花菜病虫害和防治方式,为湖北白花菜安全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调查湖北孝感安陆种植白花菜全生育期的病虫害,并进行相应药剂防治。[结果]发现常见的病虫害为白粉病、黄曲跳甲、菜青虫、小地老虎和菜蚜虫,采用相应的防治策略,防治效果良好。[结论]白花菜病虫害侵袭较少,主要为白粉病、黄曲跳甲、菜青虫、小地老虎和菜蚜虫等,采用适当的防治策略完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菜 病虫害 调查与防治
下载PDF
白花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帮玉 何玉池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74-75,81,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白花菜的生理生化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及白花菜开发利用现状,旨在为白花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花菜 生理生化特性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臭矢菜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斌 杨世萍 +1 位作者 马仲科 郭敏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初步探索臭矢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矢菜全株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臭矢菜挥发油中分离出48个组分,鉴定出其中的24个组分,占... 目的:初步探索臭矢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矢菜全株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臭矢菜挥发油中分离出48个组分,鉴定出其中的24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51.48%,其中主要成分为:γ-榄香烯(15.76%),杜松醇(15.62%),杜松烯(3.06%),叶绿醇(2.22%),Α-毕橙茄醇(1.72%),芳樟醇(1.69%),双环庚醇(1.21%),聚苯乙烯纤维(1.08%),萘磺酸盐(1.06%),beta-紫罗酮(1.02%)。结论:初步了解了臭矢菜的挥发油成分,为臭矢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矢菜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锰胁迫对黄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肖泽华 李欣航 +4 位作者 潘高 吴耀文 杨灿鑫 匡雪韶 刘文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84,共10页
为探明锰胁迫下黄花草的抗性生理适应机制,以该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锰(0,1000,5000,10000,15000和20000μmol·L^-1)胁迫对黄花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胁迫7、15、30 d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锰... 为探明锰胁迫下黄花草的抗性生理适应机制,以该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锰(0,1000,5000,10000,15000和20000μmol·L^-1)胁迫对黄花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胁迫7、15、30 d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锰浓度的增加,黄花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幼苗芽长、根长、生物量和根冠比则先增加后下降,呈现出“低促高抑”现象;2)1000~5000μmol·L^-1锰处理增加了黄花草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值;当浓度继续增加且胁迫时间延长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降低;3)在胁迫第7天,黄花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锰浓度增加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锰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胁迫第30天,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下降,CAT活性无明显下降;4)黄花草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胁迫第7、15天随锰浓度增加而增加,在胁迫30 d后则均下降;5)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1000~5000μmol·L^-1锰处理会促进黄花草幼苗的生长;该植物可以通过不同抗氧化酶差异化响应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减轻高浓度锰胁迫所造成的损伤,提高对锰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胁迫 黄花草 种子萌发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
下载PDF
叶面喷施多效唑对醉蝶花的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洪辉 陈晓德 +4 位作者 谢世友 何琴 马璐璐 卢高峰 李朝政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9-82,共4页
以1a生草本醉蝶花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其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它处理组植株株高、主茎高随之降低,且处理浓度越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越显著;基径除1000mg/L处理外,... 以1a生草本醉蝶花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其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它处理组植株株高、主茎高随之降低,且处理浓度越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越显著;基径除1000mg/L处理外,其它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主花枝长也无显著差异;花枝基茎随浓度增大,差异性越显著;在群落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其它处理组的花蕾期和盛花期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始花期和凋谢期均有一定时间的推迟和延长,各处理始花期比对照推迟了6~9d不等;凋谢期比对照延长了14-24d不等;其中盛花期持续时间和平均每株的花数量均以800mg/L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醉蝶花 生长 开花
下载PDF
坡柳(Dodonaea viscosa L.)丛枝植原体新病原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笈小龙 吴育鹏 +4 位作者 谢慧敏 余乃通 王健华 张秀春 刘志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23-2429,共7页
从四川攀枝花芒果园中表现为丛枝、小叶和黄花等症状的坡柳植株发病样品中,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通用引物R16m F2/R16m R1和R16F2n/R16R2,对发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检测,同时设计植原体抗原膜蛋白基因(AntMP)的保守引物AntMP-F/... 从四川攀枝花芒果园中表现为丛枝、小叶和黄花等症状的坡柳植株发病样品中,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通用引物R16m F2/R16m R1和R16F2n/R16R2,对发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检测,同时设计植原体抗原膜蛋白基因(AntMP)的保守引物AntMP-F/AntMP-R进行PCR验证。结果显示,坡柳样品巢式PCR的第一轮、第二轮DNA条带大小分别为1 400 bp和1 200 bp左右,经NCBI序列相似性比较均为植原体16S r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T957205和KT957206;PCR结果显示抗原膜蛋白基因大小约600 bp,与目标基因大小一致。将测得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16SrⅠ~ⅩⅤ组植原体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四川坡柳丛枝植原体(DOVI-SC)属于16SrⅠ组(即翠菊黄花组),与已报道的5个16SrⅠ组(AY101386,AY566302,AY389822,L33760和KP662119)同属一个组。利用植原体亚组分类鉴定软件iPhy Classfier对获得的2条植原体16S rDNA序列进行虚拟RFLP分析,结果显示KT957205,KT957206与16SrⅠ-B亚组洋葱黄化植原体(NC-005303)相似度分为1.0、0.97,归属于16SrⅠ-B亚组。本研究对引起四川坡柳丛枝的植原体病原进行检测,为坡柳植原体病害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以及预防措施制定提供科学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柳 植原体 分子鉴定 系统进化树
原文传递
基于静态顶空方法分析黄花草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斌 陆炳高 +3 位作者 张欣敏 董振山 吴晶晶 黄善松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4期25-28,共4页
为明确黄花草油中挥发性成分,采用静态顶空富集其挥发性成分,进气质联用仪对黄花草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73种成分,其中烃类物质种类最多(40种),含量也最高(相对质量分数49.31%)。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为... 为明确黄花草油中挥发性成分,采用静态顶空富集其挥发性成分,进气质联用仪对黄花草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73种成分,其中烃类物质种类最多(40种),含量也最高(相对质量分数49.31%)。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为1,4-桉叶素(21.88%)、柠檬烯(15.34%)、桉树脑(10.60%)、异松油烯(8.21%)、间伞花烃(6.39%)、蒿酮(6.20%)、莰烯(5.43%)、4-蒈烯(4.59%),这些成分构成了黄花草油干草香和香豆素样香气的主体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油 静态顶空 挥发性成分 分析和鉴定
下载PDF
大菜粉蝶幼虫头部化学感器的超微结构及其对坡柳皂苷的味觉感受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驰宇 李丰超 +2 位作者 于航 刘全俊 秦小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27-33,共7页
以鳞翅目粉蝶科大菜粉蝶5龄幼虫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电生理技术,观察和揭示昆虫头部感受器的特征及其对坡柳皂苷的电生理反应。结果发现,幼虫触角由锥形感器、毛状感器、刺形感器以及栓锥感器组成。口器附肢下颚须端部分布着8个锥形感... 以鳞翅目粉蝶科大菜粉蝶5龄幼虫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电生理技术,观察和揭示昆虫头部感受器的特征及其对坡柳皂苷的电生理反应。结果发现,幼虫触角由锥形感器、毛状感器、刺形感器以及栓锥感器组成。口器附肢下颚须端部分布着8个锥形感器,以3-1-3-1的方式排列,基部着生有1个毛状感器,1个刺形感器;下颚瘤状体上除了主要的侧栓锥感器和中栓锥感器外,另有2个锥形感器、1个栓锥感器以及3个刺状感器;下唇须第二节、第三节上各着生着1个锥形感器、1个栓锥感器。电生理研究表明,坡柳皂苷均能诱导下颚瘤状体中栓锥、侧栓锥感受器产生电生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菜粉蝶 感受器 分布及形态特征 坡柳皂苷 电生理反应
下载PDF
黄花草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许建本 苏秀芳 黄妹胶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黄花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了黄花草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黄花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黄花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了黄花草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黄花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 (g/mL),乙醇浓度50%,提取功率40 W,超声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0℃,该条件下黄花草总黄酮得率为(2.711±0.002)%。黄花草总黄酮对·OH和亚硝酸盐具有明显清除能力,对DPPH·具有较强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2.48±0.88)%,(95.58±0.28)%,(57.27±0.15)%,表明黄花草中的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 总黄酮 超声辅助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白花菜子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文 《中国药物评价》 2014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建立白花菜子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对全国不同产地8批白花菜子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白花菜子有效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通过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结果:TLC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总灰分≤8.0%... 目的:建立白花菜子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对全国不同产地8批白花菜子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白花菜子有效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通过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结果:TLC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总灰分≤8.0%,酸不溶性灰分≤3.5%。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测定结果真实可靠,可用于白花菜子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菜子 质量标准
下载PDF
白花菜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传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7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花菜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菜挥发油,GC-MS技术分析白花菜的挥发油成分。结果:白花菜挥发油出油率为0.07%,共检测出21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19个化学成分,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8.35%。结论:白花菜挥发油... 目的:研究白花菜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菜挥发油,GC-MS技术分析白花菜的挥发油成分。结果:白花菜挥发油出油率为0.07%,共检测出21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19个化学成分,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8.35%。结论:白花菜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叶绿醇(34.32%)、植酮(23.77%)、N-甲基-N-羟基甲胺(5.41%)、N-甲氧基-甲胺(4.27%)、六氢假紫罗酮(4.05%)、1-二十二烯(3.13%)、1-十八烯(2.97%)、9-(3-环戊基丙基)十七烷(2.66%)、2-甲基-1-壬烯-3-酮(2.50%)、2-氧-1-[4-溴-正丁基]哌啶(2.49%)、(+)-薄荷醇(2.40%)等,占总挥发油成分的87.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菜 挥发油 气相-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