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格尔兹的文学人类学思想
1
作者 王银 蔡熙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的文学人类学思想可以命名为“符号阐释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是符号人类学,其二是阐释人类学。格尔兹的符号人类学力图分析符号的象征意义,还原符号的文化功能,阐释文化的意蕴;格尔兹的...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的文学人类学思想可以命名为“符号阐释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是符号人类学,其二是阐释人类学。格尔兹的符号人类学力图分析符号的象征意义,还原符号的文化功能,阐释文化的意蕴;格尔兹的阐释人类学思想以符号思想为基点,把文化看成一种“意义之网”,以及公共的、共享的象征与意义的集体文本,强调对文化行为的深层描写及阐释。概而言之,格尔兹的符号阐释学将文化视为一种符号文本,力图挖掘异文化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与思维,专注于文化文本的分析和意义的阐释,关注民族志实践和写作话语,反思了民族志的科学写作,极大地丰富了文学视野下文学人类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福德·格尔兹 文学人类学 符号阐释学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其教育意蕴--读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杰远 乔晓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5-60,共6页
地方性知识是当地人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文化群体内部约定俗成、代际传承的一种文化符号系统,代表着当地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解释,被当地人信仰和保护。地方性知识具有功能性、生活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吉尔兹提出的知识的地方性、建... 地方性知识是当地人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文化群体内部约定俗成、代际传承的一种文化符号系统,代表着当地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解释,被当地人信仰和保护。地方性知识具有功能性、生活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吉尔兹提出的知识的地方性、建构性与阐释性理念,对学校教育中加强学校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坚守教育目的中的人的主体性、预留课程体系的地方性空间、追寻教学知识的符号意义、重视教师队伍的地方性知识、延续教育学的民族文化性格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克利福德·吉尔兹 文化人类学 阐释人类学 教育改革
下载PDF
“事实之后”与格尔茨的文化分析范式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意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6,共5页
"事实之后"的分析是格尔茨在1995年出版的《追寻事实》一书中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一个尝试的新见解。"事实之后"与阐释人类学一脉相承,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完善和发展了阐释人类学。通过此种分析范式,格尔茨回应了20世纪8... "事实之后"的分析是格尔茨在1995年出版的《追寻事实》一书中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一个尝试的新见解。"事实之后"与阐释人类学一脉相承,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完善和发展了阐释人类学。通过此种分析范式,格尔茨回应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人类学学科范式、表述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质疑。格尔茨认为"事实之后"的分析可以作为今后人类学关于文化的一个有效尝试。本文对"事实之后"的生成背景、主要内容与学术渊源做了细致介绍,并就其对当今人类学的影响做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福德·格尔茨 事实之后 阐释人类学 文化的一个尝试
下载PDF
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祖群 《鄱阳湖学刊》 2014年第2期97-104,共8页
文章借鉴格尔茨的"文化-解释"逻辑,用实地考察方法书写了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民族志。岜沙苗民通过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历史记忆进行主流文化的书写,所在社区的香樟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性建构事务。岜沙苗民的影视重现,体现... 文章借鉴格尔茨的"文化-解释"逻辑,用实地考察方法书写了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民族志。岜沙苗民通过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历史记忆进行主流文化的书写,所在社区的香樟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性建构事务。岜沙苗民的影视重现,体现他们从边缘走向主流的抗争和文化营销方式,使得都市人有了认识西南山区边缘人群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岜沙苗民 生态文化特质 格尔茨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民族志文本的写作问题——读格尔兹《论著与生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淑红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16,43,共4页
《论著与生活:人类学家作为作者》是格尔兹出版于1988年的一本稍微晚近的关于人类学民族志文本写作的书,这本书的中文版在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文章主要就格尔兹在书中所谈的民族志作为一种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作者是什么,... 《论著与生活:人类学家作为作者》是格尔兹出版于1988年的一本稍微晚近的关于人类学民族志文本写作的书,这本书的中文版在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文章主要就格尔兹在书中所谈的民族志作为一种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作者是什么,作品是什么,"作者—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等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且把格尔兹的这本书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指出格尔兹其实是对后现代"写文化"论争的一种回应,他们观点有分歧但其实都是对"阐释学科"的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格尔兹 写作 作者
下载PDF
文本的理解与误解:谈两种汉译《文化的解释》中的一些类似误译
6
作者 谢国先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0-64,共5页
纳日碧力戈等人和韩莉分别翻译的《文化的解释》,是对格尔茨的一本论文集的翻译。这两个译本基本上都正确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认识解释性的文化理论及其应用,但是各自都有很多误译,两个译本中类似的乃至共同的误译也有一百... 纳日碧力戈等人和韩莉分别翻译的《文化的解释》,是对格尔茨的一本论文集的翻译。这两个译本基本上都正确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认识解释性的文化理论及其应用,但是各自都有很多误译,两个译本中类似的乃至共同的误译也有一百余处。这些误译或简单或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读者完整、准确地理解原著。对两个译本中的类似误译进行讨论,或可给读者些许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 两个汉译本 类似误译
下载PDF
抵抗与拯救——格尔茨“深描说”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清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92-96,108,共6页
深描是格尔茨践行其解释人类学学科理念的重要方法论策略。联系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后现代思潮给人类学带来的那场深刻的表述危机来看,格尔茨的深描说对于人类学摆脱那场危机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以格尔茨为代... 深描是格尔茨践行其解释人类学学科理念的重要方法论策略。联系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后现代思潮给人类学带来的那场深刻的表述危机来看,格尔茨的深描说对于人类学摆脱那场危机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以格尔茨为代表的人类学家群体身上这种自觉的、强有力的抵抗意识以及解释人类学而卓越的方法论策略,才使得人类学逐步从那场深刻的"表述危机"阴影中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福德·格尔茨 深描说 后现代民族志 表述危机 当代意义
下载PDF
集镇、集期与集市经济:施坚雅农村市场理论的经济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5
8
作者 宋靖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8,共9页
施坚雅的农村市场理论影响深远,但也因缺乏对乡民经济活动的实证分析而受到挑战。文章基于四川罗城的田野调查,以经济人类学的集市经济理论来重新诠释施坚雅的集期理论和市场社区理论,认为配合并改善集市经济中需求总量的不足,及以师徒... 施坚雅的农村市场理论影响深远,但也因缺乏对乡民经济活动的实证分析而受到挑战。文章基于四川罗城的田野调查,以经济人类学的集市经济理论来重新诠释施坚雅的集期理论和市场社区理论,认为配合并改善集市经济中需求总量的不足,及以师徒关系和巡回贸易来降低成本的生产特征,是集期制度的主要意图;而集市经济中信息的稀缺,及以老主雇关系来限制交易风险的消费特征,则是促成基层市场社区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中心地理论 农村市场 集市经济 格尔茨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的诠释学转向述论——以《农业内卷化》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红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51-57,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关注点开始从语言学转向诠释学,即开始关注象征主义和意义的问题,而格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触及了宗教和象征问题,是引导象征和意义转向的先驱之一。《农业内卷化》是格尔茨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关注点开始从语言学转向诠释学,即开始关注象征主义和意义的问题,而格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触及了宗教和象征问题,是引导象征和意义转向的先驱之一。《农业内卷化》是格尔茨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著述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长期的田野调查,对爪哇农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预估,并进一步论证了农业内卷化所导致的政治、文化、宗教的发展趋向。在对《农业内卷化》中关于生态系统的观点和其所呈现的诠释学趋向展开论述的基础上,可以梳理出格尔茨对文化体系的理解以及其文本叙事结构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格尔茨 《农业内卷化》 《文化的解释》 诠释学转向
下载PDF
从“深描”看格尔茨《仪式的变化与社会变迁:一个爪哇的实例》
10
作者 曹苏苏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7-49,共3页
人类学、民族学大师格尔茨的"深描"理论广为人知。"在学术指向上,‘深描’涵盖了文化概念的理解、田野调查的操作和田野民族志的写作三个层面"。[1]80以此理论为基础,从爪哇的宗教背景,到斯拉麦坦仪式及其作用,最... 人类学、民族学大师格尔茨的"深描"理论广为人知。"在学术指向上,‘深描’涵盖了文化概念的理解、田野调查的操作和田野民族志的写作三个层面"。[1]80以此理论为基础,从爪哇的宗教背景,到斯拉麦坦仪式及其作用,最后对爪哇的社会变迁进行分析,使其笔下的爪哇社会以更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描 格尔茨 爪哇 斯拉麦坦仪式 社会变迁
下载PDF
The Function of Generalization in Art History:Understanding Art across Traditions
11
作者 大卫.戴维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9,共12页
艺术史述说例证着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所称的对绘画的"推论式批评",而巴氏则又可谓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所谓"作为救回的批评"的一个例证,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评估这些述说的充分性。问题在于,我们要... 艺术史述说例证着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所称的对绘画的"推论式批评",而巴氏则又可谓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所谓"作为救回的批评"的一个例证,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评估这些述说的充分性。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对阐释设定更为普遍的"科学"限制,让这些述说的阐释性质以及那些要提供跨文化跨历史理解的诉求一致起来。针对格尔兹探讨的阐释的人种志中提出的问题,本文清理了沃尔海姆有关巴克桑德尔的说法,亦即沃氏认为巴氏所述乃"个案内的概括"而非"跨个案的概括"。为此,针对格尔兹所谓的"个案内的概括",本文提出一种"实用主义的"解读。这样的解读目标在于提供一个"可理解的框架",以便确定一套推定的能指的位置;这个框架存在的理由在于能够服务于我们的阐释实践所植根的认知兴趣。本文认为,巴氏对"推论式批评"的辩护应该视为一种类似于"实用主义"方式的辩护方法。为此,本文从启发式原则的角度,分析了巴氏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阐释 迈克尔·巴克桑德尔 推论式批评 格尔兹 个案内概括
下载PDF
20世纪社会科学的困惑与出路——与格尔兹《浓描——迈向文化的解读理论》的对话 被引量:14
12
作者 蔡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58,123,共22页
20世纪社会科学的理论化努力步履维艰。格尔兹的论文《浓描——迈向文化的解读理论》对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是20世纪社会科学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作为对格尔兹相关思考的回应,本文通过社会科学知识论维度上... 20世纪社会科学的理论化努力步履维艰。格尔兹的论文《浓描——迈向文化的解读理论》对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是20世纪社会科学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作为对格尔兹相关思考的回应,本文通过社会科学知识论维度上的分析,试图揭示解读人类学和整个社会科学的困惑及其在方法论层面的根源。另外,本文还以信仰理论为分析工具,为"什么是民族志"这个社会科学的经典谜题给出自己的解,尝试为消释困惑寻求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兹 文化 民族志 社会科学 解读人类学 信仰人类学
原文传递
格尔茨与科学文化现象学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清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30,共10页
在漫长的人类学职业生涯中,格尔茨凭借卓越的民族志实践和深刻的理论反思,在人类学文化研究领域创建了一门有着自身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和充分的事实依据的科学的文化现象学。这门科学的文化现象学并非以纯粹的理论形态存在,而是存在于对... 在漫长的人类学职业生涯中,格尔茨凭借卓越的民族志实践和深刻的理论反思,在人类学文化研究领域创建了一门有着自身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和充分的事实依据的科学的文化现象学。这门科学的文化现象学并非以纯粹的理论形态存在,而是存在于对具体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的阐释和描述中。这一方面与他对人类学领域纯粹理论建构行为持一种审慎甚至怀疑的态度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他的地方性知识观和他所倡导的深描方法所决定的。我们对其科学文化现象学思想的研究只有结合具体的研究个案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福德·格尔茨 科学文化现象学 意义世界 地方性知识观
原文传递
教师专业成长的晋升锦标赛制度探究——从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理论说开去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晋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43-49,共7页
就现实而言,仅凭职业良心并不能很好地促成教师专业发展。除却职业良心等普遍性知识,还有诸如出身师承、论资排辈以及在非正式结构中的地位一类的地方性知识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制度情境是晋升锦标赛,这项制度支撑... 就现实而言,仅凭职业良心并不能很好地促成教师专业发展。除却职业良心等普遍性知识,还有诸如出身师承、论资排辈以及在非正式结构中的地位一类的地方性知识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制度情境是晋升锦标赛,这项制度支撑起了庞大的教育系统的运作,保证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教育质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但是,晋升锦标赛制度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引入综合指标、利用第三方评估和加强竞争筹码等方式来规约晋升锦标赛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晋升锦标赛 地方性知识 吉尔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