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distribution and arrhythmia 被引量:1
1
作者 Quan Liu Dongmei Chen +2 位作者 Yonggang Wang Xin Zhao Yang Zh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5期2834-2841,共8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distribution and arrhythmia. DATA RETRIEVAL: A computer-based retriev...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distribution and arrhythmia. DATA RETRIEVAL: A computer-based retrieval was performed for papers exam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using “heart, autonomic nerve, sympathetic nerve, vagus nerve, nerve distribution, rhythm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s the key words. SELECTION CRITERIA: A total of 165 studies exam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were screened, and 46 of them were eventually includ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were observed,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tyrosine hydroxylase and acetylcholine transferase (main markers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distribution and cardiac arrhythmia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were reported to exhibit a disordered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sites, mainly at the surface of the cardiac atrium and pulmonary vein, forming a ganglia plexu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ulmonary vein autonomic nerve was prominent at the proximal end rather than the distal end, at the upper left rather than the lower right, at the epicardial membrane rather than the endocardial membrane, at the left atrium rather than the right atrium, and at the posterior wall rather than the anterior wall. The main markers used for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were tyrosine hydroxylase and acetylcholine transferase. Protein gene product 9.5 was used to label the immunoreactive nerve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autonomic nerves was determined using a computer-aided morphometric analysis system. CONCLUSION: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the occurrence of arrhythmia, and the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maintenance, and symptoms of arrhyth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sympathetic nerve parasympathetic nerve vagus nerve ARRHYTHMIA norepinephrine CATECHOLAMINE adrenergic receptor ACETYLCHOLINE muscarinic M receptor tyrosinehydroxylase acetylcholine transferase
下载PDF
自主神经指标在心血管临床评分体系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杨晓萌 江洪 余锂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54-58,共5页
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经指标包括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检查、自主神经递质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皮肤电数据等,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自主神... 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经指标包括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检查、自主神经递质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皮肤电数据等,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发生,并恶化疾病进程,将自主神经指标融入临床评分系统,有助于心血管疾病诊疗方式的优化及诊疗效率的提升。本文综述不同自主神经指标的含义和检测方式,并介绍这些指标在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评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临床评分体系 应用进展
下载PDF
Morpho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ntine Micturition Center and the Sympathetic Center in the Spinal Cord of the Rat
3
作者 吴新红 肖传国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To study whether the sympathetic nerves coordinate with the parasympathetic nerves during micturition in the rat. We used antegrade neural tracing with 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 (BDA) injected into the pontine mictur... To study whether the sympathetic nerves coordinate with the parasympathetic nerves during micturition in the rat. We used antegrade neural tracing with 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 (BDA) injected into the pontine micturition center (PMC) to label the terminals in the L6-S1 cord. Preganglionic parasympathetic neurons (PPNs) in the L6-S1 segment were labelled by retrograde transport of Fluorogold (FG) from the major pelvic ganglion (MPG).We detected retrograde neurons in L6-S1 using retrograde transport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from the intermediolateral cell column (IML) of the L1-L2 segment where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SPNs) are locate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showed that PPNs were identified to be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immunoreactive (ChAT-IR). HRP-labelled neurons were not ChAT-IR and located dorsal to PPNs. BDA-labelled terminals we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bilateral IML of L6-S1, some of which had synaptic contact with the HRP-labelled neuron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some wheat germ agglutinin-horseradish peroxidase (WGA-HRP) labelled terminals in the ipsilateral IML of the L1-L2 segment after WGA-HRP was microinjected into SPN. We conclude that PMC may control the preganglionic neurons of sympathetic nerves through the interneurons located dorsal to PP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tine micturition center sacral parasympathetic nucleus sympathetic nerve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下载PDF
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霖 周丹 +3 位作者 陈波 曹娇娇 郭义 林小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针刺抗炎疗效显著,在国内外应用广泛。自主神经系统介导的针刺抗炎作用机制已经在不同疾病模型中得到广泛验证,而最近新的研究报道深化了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笔者结合最近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新发现,系统总结了针刺介导... 针刺抗炎疗效显著,在国内外应用广泛。自主神经系统介导的针刺抗炎作用机制已经在不同疾病模型中得到广泛验证,而最近新的研究报道深化了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笔者结合最近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新发现,系统总结了针刺介导的以副交感神经系统为主的胆碱能抗炎途径、迷走神经-肾上腺髓质-多巴胺通路和交感神经抗炎途径的机制研究进展。即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在大脑皮质及下丘脑的支配下,既拮抗又协调地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而针刺介导的自主神经抗炎作用与机体状态、电针强度有密切关系,具有双向良性调节的特点。本研究系统梳理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展,以期为针刺抗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抗炎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机制研究
下载PDF
赵杰教授扶阳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举隅
5
作者 母丽娟 郝丹芝 赵杰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7期92-95,共4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心身疾病中的一种。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赵杰教授根据《伤寒论》中六经体系并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认识甲亢,将中医理论和西医生理表现相结合,比较直观的解释了甲亢发生的社会-心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心身疾病中的一种。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赵杰教授根据《伤寒论》中六经体系并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认识甲亢,将中医理论和西医生理表现相结合,比较直观的解释了甲亢发生的社会-心理-生理过程,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开拓了新思路。临床上多采用六经辨证,用药以桂枝、附子、干姜等温阳药物为主,强调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需要从太阴入手,太阴是能量的来源,同时主张按照中医思维将现今西医所取得的成果重新分类并纳入中医理论,用现代医学知识清晰的阐明中医基本概念。他认为,情绪异常导致的甲亢,主要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在治疗上,可从扶助中焦阳气、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等方面入手。文章结合案例介绍赵杰教授运用扶阳理论治疗甲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扶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中焦
下载PDF
不同海拔健康青年男性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隆敏 覃军 +3 位作者 黄岚 田开新 于世勇 喻杨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95-1197,共3页
应用短程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法,对比进入三个不同海拔高度自主神经系统(ANS)调节功能的特点。发现与进入海拔1856m相比,海拔2800m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 应用短程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法,对比进入三个不同海拔高度自主神经系统(ANS)调节功能的特点。发现与进入海拔1856m相比,海拔2800m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以及总功率(TP)均有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与进入海拔1856m和海拔2800m相比,海拔3040mSDNN、rMSSD、LF和HF显著降低。这表明进入海拔3040m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减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显著受抑。自主神经的这种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进入高海拔机体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下载PDF
围产期母亲和胎儿心动周期信号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章勇 牛永红 +2 位作者 谢正祥 许玉霞 魏钰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07-510,共4页
同时分析围产期胎儿和孕妇心动周期信号的数字特征 (混沌和谱特征 )以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用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实现提取和分析围产期母亲和胎儿心动周期信号。受试者取仰卧位 ,心电信号从置于腹壁下部耻骨联合导联获得。胎儿心电... 同时分析围产期胎儿和孕妇心动周期信号的数字特征 (混沌和谱特征 )以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用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实现提取和分析围产期母亲和胎儿心动周期信号。受试者取仰卧位 ,心电信号从置于腹壁下部耻骨联合导联获得。胎儿心电信号用小波分解进行信号预处理。采用本实验室已经完成开发的技术实现心动周期信号数字特征的分析。该系统可以评价胎儿和孕妇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特别是分别定量评价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 ;该系统还可用以预测胎儿窘迫。胎儿和其它年龄段的心动周期信号数字特征随年龄的变化提示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和衰老的生理过程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寻找抗衰老的方法 ;胎儿的心动周期信号数字特征介于新生儿和成人之间 ,提示胎儿的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可能受母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母亲 胎儿 心动周期信号 数字特征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增加脑血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晋 仲骏 SAGHER Ore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5-977,共3页
目的从脑血管的交感和副交感通路探讨脊髓电刺激(SCS)对脑血流影响的机制。方法SD大鼠分5组:对照组(n=14,不对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作任何手术处理)、V1组(n=9,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SCG组(n=8,切断双侧颈上神经节)、V1+... 目的从脑血管的交感和副交感通路探讨脊髓电刺激(SCS)对脑血流影响的机制。方法SD大鼠分5组:对照组(n=14,不对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作任何手术处理)、V1组(n=9,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SCG组(n=8,切断双侧颈上神经节)、V1+SCG组(n=9,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和双侧颈上神经节)、假手术组(n=11,手术暴露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和双侧颈上神经节,但不切断神经纤维或神经节);给予大鼠SCS,并用激光多普勒(LDF)实时记录脑血流。结果SCS时LDF测量值的变化在对照组、V1组和SC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1+SCG组,SCS的升脑血流效应被明显抑制。结论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可能是通过交感和副交感双重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脑血流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激光多普勒
下载PDF
大鼠脑桥排尿中枢和脊髓交感中枢之间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新红 肖传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515,共5页
为研究大鼠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形态学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BDA)顺行标记从脑桥排尿中枢(PMC)投射到腰6至骶1(L6~S1)脊髓节段的神经末梢.将荧光金(FG)注入盆节逆行标记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 为研究大鼠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形态学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BDA)顺行标记从脑桥排尿中枢(PMC)投射到腰6至骶1(L6~S1)脊髓节段的神经末梢.将荧光金(FG)注入盆节逆行标记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PPNs),并且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判断该逆标的神经元是否为胆碱能性的.于L1~L2节段IML区和L6~S1节段骶副交感核(SPN)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麦芽凝集素结合的HRP(WGA-HRP),分别在L6~S1检测逆标神经元和L1~L2节段检测顺行标记终末.结果显示,于L1~L2节段IML区交感节前神经元所在部位注射HRP,在同侧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神经元,且该神经元为非胆碱能神经元,其胞体显著小于PPNs(P<0.05).BDA标记的神经末梢主要位于L6~S1节段双侧IML区,也是SPN的所在部位,并发现有些末梢和同侧逆标的HRP阳性神经元有紧密接触.SPN中电泳入WGA-HRP,发现在L1~L2节段IML区有顺标的神经末梢.上述结果提示,脑桥排尿中枢可能通过位于SPN背侧的中间神经元对L1~L2节段IML区内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排尿中枢 骶副交感核 交感神经 乙酰胆碱转移酶 大鼠 形态学研究 中枢 排尿 脑桥 脊髓
下载PDF
陈宇清推拿治疗胃下垂手法探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运峰 李言杰 《河南中医》 2015年第4期886-888,共3页
陈宇清所著《胃病推拿法》中详细记载了治疗胃下垂的推拿手法。其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膈、腹肌收缩力,增加腹内压,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为原则,创立按摩法、侧推法、展转拿、招法、揉法、运法、分法、合法八种推拿手法治疗胃下垂,... 陈宇清所著《胃病推拿法》中详细记载了治疗胃下垂的推拿手法。其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膈、腹肌收缩力,增加腹内压,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为原则,创立按摩法、侧推法、展转拿、招法、揉法、运法、分法、合法八种推拿手法治疗胃下垂,并根据八种手法作用机制分为三类:促进胃肠蠕动类手法,加强腹壁腹肌收缩类手法,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类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下垂 促进胃肠蠕动类手法 加强腹壁腹肌收缩类手法 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类手法 陈宇清
下载PDF
促进截瘫病人膀胱功能恢复的措施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玉玲 冯肇球 梁克玉 《中医正骨》 1995年第2期10-11,共2页
采用控制泌尿系感染,给予对膀胱功能恢复有针对性的中西药物及有步骤的训练方法,对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绝大多数患者(26/30)在伤后8周内拔除了导尿管,骶髓以上损伤的全瘫患者全部建立了自动反射膀胱,骶髓部损伤的全... 采用控制泌尿系感染,给予对膀胱功能恢复有针对性的中西药物及有步骤的训练方法,对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绝大多数患者(26/30)在伤后8周内拔除了导尿管,骶髓以上损伤的全瘫患者全部建立了自动反射膀胱,骶髓部损伤的全瘫患者全部建立了自主脊髓膀胱,泌尿系感染均得到控制,膀胱功能获得平衡及稳定。临床观察结果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截瘫 中西医结合治疗 膀胱功能
下载PDF
自主神经竞争性机制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6 位作者 王春光 刘俊堂 李海英 蔡宝松 濮仁富 周峰 张雁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1例60岁以上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24 h、术后连续96 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出现房颤患者术前2 h、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的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指...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1例60岁以上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24 h、术后连续96 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出现房颤患者术前2 h、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的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选取5 min的阶段,研究心率变异性在房颤发生前4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分析交感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张力在房颤发生前的变化。结果 281例肺切除患者术后有48例出现房颤,发生率17.1%;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SDNN、r MSSD、p NN50、HF均有明显升高,而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的指标LF/HF则有逐渐降低趋势;在房颤发生前5 min的SDNN、r MSSD、p NN50、HF明显升高,而LF/HF比值明显降低,表明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升高,RR间期在房颤发生前逐渐缩短。结论肺叶切除术后的房颤发生前心率变异性存在明显升高的表现,肺叶切除术后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升高的背景下迷走神经张力竞争性升高可能是导致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更年期妇女植物性神经功能初探
13
作者 吴伟康 罗鸿翔 +7 位作者 罗汉川 侯灿 杨镒宇 梁会庆 方启安 章新跃 林秋喜 袁元杏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39-41,共3页
67例更年期妇女,年龄48.4±2.9岁,以36例青年妇女,年龄23.2士5.0岁为对照,植物性神经功能研究表明有显著性改变,以交感神经功能占优势。
关键词 更年期 妇女 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下载PDF
周围神经病伴发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丁岩 崔博 +2 位作者 杨西西 卫华 李存江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 评估周围神经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受累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周围神经病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45±16)岁。其中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 目的 评估周围神经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受累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周围神经病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45±16)岁。其中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各3例,其他类型周围神经病6例。通过节律性深呼吸的心率反应评估心脏迷走神经(副交感)功能,并通过心率和血压对直立倾斜的反应来评估交感肾上腺素能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全部完成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其中迷走神经功能和心血管交感神经功能均异常的患者有11例,占47.8%。迷走神经功能评估显示,心率对深呼吸反应正常的患者4例,异常19例,异常占82.6%。直立倾斜试验显示,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患者14例(60.9%),其中11例在直立后出现轻微的症状,3例无不适症状。结论 周围神经病患者的心脏迷走神经功能和交感神经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会造成患者猝死或突发循环衰竭,因此应引起患者和医师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 自主神经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功能 副交感神经功能 直立性低血压
下载PDF
外周神经损伤与男子性功能障碍 被引量:4
15
作者 阮义生 朱广友 沈彦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0-373,377,共5页
支配生殖器官的外周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和躯体神经,前者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后者分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男子性功能障碍可表现为性欲异常、勃起障碍、射精异常、高潮障碍和异常勃起。不同神经损伤导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 支配生殖器官的外周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和躯体神经,前者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后者分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男子性功能障碍可表现为性欲异常、勃起障碍、射精异常、高潮障碍和异常勃起。不同神经损伤导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也不同,同一症状可由不同神经损伤所致。应当正确理解外周神经损伤与男子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功能障碍 神经损伤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
下载PDF
不安腿综合征与皮肤交感及R-R间期变化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詹银萍 汪超男 +2 位作者 王甜甜 张力三 蒋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与R-R间期变化率(R-R interval variability,RRIV)的相关性,旨在通过神经电生理评估RLS的自主神经功能。方法排除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 目的研究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与R-R间期变化率(R-R interval variability,RRIV)的相关性,旨在通过神经电生理评估RLS的自主神经功能。方法排除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其他干扰因素后,将37例原发性RLS患者与30名对照者比较。两组均进行SSR及RRIV检查,将SSR的起始潜伏期、波幅和平静呼吸、深呼吸状态时的RRIV结果统计并分析。结果RLS组患者的上下肢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475±0.108)ms和(2.027±0.216)ms,上下肢平均波幅分别为(2.319±1.836)mV和(1.156±0.789)mV;对照组的上下肢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429±0.051)ms和(2.037±0.143)ms,上下肢平均波幅分别为(1.929±0.684)mV和(0.804±0.422)mV。RLS组和对照组之间的SSR的潜伏期平均值、波幅平均值指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RLS患者组中SSR异常率指标与对照组有差异:表现为SSR波幅增高和(或)潜伏期缩短的共计10例(27.03%);表现为SSR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形缺失的共计12例(32.43%),其中波形缺失3例(8.11%)。此外,RLS组与对照组RRIV的R%和D%均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RRIV异常主要表现为R%及D%降低:R%降低占26/37(70.27%);D%降低占33/37(89.19%)。结论SSR指标的改变可能与RLS患者的情绪异常有关。RRIV中的R%和D%降低,是RLS较典型的表现,不易受情绪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腿综合征 皮肤交感反应 心率变异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心率变异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宏亮 韩兆星 +2 位作者 余松林 胡祝强 王慧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9年第3期275-278,315,共5页
为研究低温环境对人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设计了稳定低温环境下3名志愿者的心电图信号采集实验,对其心率变异性信息进行了时域、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温环境下,人体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恢复环... 为研究低温环境对人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设计了稳定低温环境下3名志愿者的心电图信号采集实验,对其心率变异性信息进行了时域、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温环境下,人体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恢复环境温度20 min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可以大致恢复,不会由低温引发心血管等严重疾病。实验结果为低温环境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提高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作业 时频域分析 非线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菲菲 刘凤霞 +2 位作者 杨大威 郭淼 张建友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诱导时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 mg/kg,术中1.5 mg/(kg·h)维持,对照组给予... 目的:研究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诱导时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 mg/kg,术中1.5 mg/(kg·h)维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入手术室后(T0),气管插管时(T1),气腹形成后即刻(T2),气腹形成后10 min(T3)、20 min(T4)、30 min(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采集5 min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评价自主神经功能,记录术中血压和心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T1~T6时交感神经相关指标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和低频功率标准化值(LFnu)降低(P<0.05),副交感相关指标高频功率标准化值(HFnu)升高(P<0.05),T3~T5时总功率对数值(lnTP)、低频功率对数值(lnLF)、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降低(P<0.05);T1~T6时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降低气腹期间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利多卡因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心率变异性 CO_(2)气腹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茂桂 王林 +3 位作者 李敏 李菲菲 黄雯 张建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和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术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5 mg/kg,术中以1.5 mg/(kg·h)维...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和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术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5 mg/kg,术中以1.5 mg/(kg·h)维持,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动态监测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低频功率标准化值(LFnu)、高频功率标准化值(HFnu)、总功率对数值(LogTP)、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及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评估术后疼痛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采用恢复质量评定量表(QoR-40)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C组比较,L组术后第1天LogTP、HFnu、SDNN、RMSSD均较高,而LFnu、LF/HF较低,疼痛评分也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第2天的IL-6浓度低于C组,QoR-40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稳定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平衡,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利多卡因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围术期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对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自勇 谈雪良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04-405,412,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为研究抑郁症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7例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及躁狂发作期分别进行短时程心率变异性检测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与躁狂发作期心...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为研究抑郁症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7例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及躁狂发作期分别进行短时程心率变异性检测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的时阈、频阈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变化,抑郁症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能仅是抑郁发作的一种伴随现象,而不是抑郁症特有的疾病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心律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