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平衡正脊技术联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虹飞 姜雪佳 +4 位作者 张文霞 王义善 颜纯淳 师彬 王从安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技术联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药物、针刺和牵引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三维平衡正脊技术。两...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技术联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药物、针刺和牵引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三维平衡正脊技术。两组均以5次治疗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再进行下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结束2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和治疗结束2个月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和治疗结束2个月后的CAS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2个月后,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9.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技术联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缓解患者颈部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其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维平衡正脊技术 针刺 牵引 视觉模拟评分法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下载PDF
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勇刚 宣丽华 +5 位作者 华江 陈奇才 王燕良 张海峰 吴翔 刘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571-1573,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两组病人在... 目的:观察腹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腹针疗法 临床研究 疗效评价
下载PDF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与针刺深度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袁柯 杨芳 郭强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0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针刺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深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针刺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深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VAS)、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安全性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评分、适应能力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时间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组别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P<0.05),即两组NPQ评分差异有随时间变化降低的趋势。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不同针刺深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有关,深刺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针刺疗法 针刺深度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目测类比评分 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
下载PDF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邦伟 胡汉通 +1 位作者 狄忠 高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牵引术 弧度牵引 颈椎病 椎动脉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椎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颈椎牵引与SSP联合治疗颈椎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婉霞 陈坚 钟思林 《现代医院》 2005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颈椎牵引治疗与颈椎牵引加点刺激镇痛治疗(SilverSpikePoint,SSP)联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椎牵引加SSP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组(对照组);治疗进行15天,治疗前后分别利用颈椎病... 目的比较单纯颈椎牵引治疗与颈椎牵引加点刺激镇痛治疗(SilverSpikePoint,SSP)联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椎牵引加SSP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组(对照组);治疗进行15天,治疗前后分别利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AssessmentScaleforCervicalSpondylosis,CASCS)对颈椎病人进行评分,对其评测结果和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CASC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评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评分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虽然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但颈椎牵引加SSP联合治疗较单纯牵引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牵引 颈椎病 点刺激镇痛治疗 风池穴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倪刚 毛世洲 +1 位作者 陈庆亮 李传健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体征...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体征、DR检查变化、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脱落2例,2组均纳入统计34例。愈显率治疗组79.4%,明显高于对照组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头部旋颈试验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理曲度异常方面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椎间隙狭窄、椎体失稳方面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刃针、针刺推拿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与临床常用的针刺结合推拿方法治疗CSA相比,刃针结合推拿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刃针 推拿 旋颈试验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璐 胡丹丹 +3 位作者 高晓平 宋娟 郭彦 石淑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8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S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SCS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颈椎牵引、推拿、运动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S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SCS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颈椎牵引、推拿、运动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以治疗后1年复发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ASC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远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SCS患者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电刺激 交感型颈椎病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下载PDF
电针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国灿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退变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98%,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量表眩晕(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上升,颈椎退变程度均有改善,CASCS评分均升高,PSV及EDV均增加,RI及PI均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ESCV量表各项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V及EDV均快于对照组,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缓解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头晕及伴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内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电针疗法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PI)
下载PDF
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廉杰 赵明宇 吴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组采用颈部中药熏洗、颈部推拿、颈部常规牵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组采用颈部中药熏洗、颈部推拿、颈部常规牵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显效率为35.3%,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58.3%,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值牵引法配合牵复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程短、效果迅速、促使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值牵引法 牵复三步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表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
下载PDF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天笑 李康健 +4 位作者 于大伟 何海龙 张君涛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3664-3671,共8页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临床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声明2010版及附加指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结果共纳入81篇文献,其中2006-2014年共发表文献28篇,年平均发表3.11篇;2015-2021年共发表文献53篇,年平均发表7.57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PEDro量表总分≥7分的高质量文献仅7篇(8.6%)。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高偏倚风险文献所占比例最少,低偏倚风险文献次之,大部分条目因为报告信息不全,评分偏倚风险不确定。CONSORT声明2010版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部分报告率不足。附加指标中采用多中心、伦理审批、干预措施质量控制、志谢报告率低。结论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研究者参照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声明对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规范性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肌肉骨骼手法 中医手法 随机对照试验 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临床试验报告标准声明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颈部软组织张力探讨悬吊循经弹拨结合麦肯基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唐锦忠 张立男 +2 位作者 张泓 唐静 张如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比较悬吊循经弹拨结合麦肯基疗法与两者分别单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8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29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29例)。对照1组采用悬吊循经弹拨法,对照2组... 目的比较悬吊循经弹拨结合麦肯基疗法与两者分别单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8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29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29例)。对照1组采用悬吊循经弹拨法,对照2组采用麦肯基疗法,综合组将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相结合,5 d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应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利用表面肌电图比较2个疗程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情况以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纤维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和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数值变化(对应肌肉的疲劳度改变)。结果治疗结束后,综合组总有效率96.55%,优于对照1组总有效率80.00%和对照2组75.86%(P<0.05或P<0.01),且综合组颈椎功能情况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纤维MPF、MF值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悬吊循经弹拨法结合麦肯基疗法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其效果优于单纯悬吊循经弹拨法和单纯麦肯基疗法,能更好地修复颈部软组织张力,实现生物力学平衡,恢复颈椎运动功能,因此临床上可推广此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悬吊循经弹拨疗法 麦肯基疗法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洋 聂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观察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 【目的】观察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调查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6.67%(2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N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经筋刺血疗法 视觉模拟量表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刀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忠文 苏爱国 +1 位作者 聂克勤 李格 《四川中医》 2016年第9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针刀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与单纯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3例颈椎病患者分两组,治疗组52例施以针刀和脊柱调衡手法治疗;对照组51例以针灸疗法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CASCS评分情况及治疗后6个... 目的:观察比较针刀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与单纯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3例颈椎病患者分两组,治疗组52例施以针刀和脊柱调衡手法治疗;对照组51例以针灸疗法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CASCS评分情况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优于对照组(92.1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症状,但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复发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起效快、效果好、效果稳定不易复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刀 脊柱调衡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毅 王雯 +6 位作者 何婧 胡智海 张艾嘉 张静静 宋峥雨 金晓晓 吴政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0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根据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普勒超声学中... 目的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根据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普勒超声学中椎动脉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多普勒超声学中椎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进行针刺治疗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盛氏六脉诊疗 颈椎病 椎动脉型 椎动脉血流速度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下载PDF
仰卧位屈颈牵引配合电针、艾灸、推拿、中频脉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行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振英 周冠龙 +1 位作者 刘雪群 陈海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5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仰卧位屈颈牵引配合电针、艾灸、推拿、中频脉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单一节段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电针... 目的:探讨仰卧位屈颈牵引配合电针、艾灸、推拿、中频脉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单一节段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电针、艾灸、推拿、中频脉冲治疗,其中参照组采用坐位颈椎牵引配合治疗,试验组采用仰卧位屈颈牵引配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82.35%,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8.24%、60.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椎曲度、VAS和CASCS均得到改善(P<0.05),但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VAS、CASC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仰卧位屈颈牵引配合电针、艾灸、推拿、中频脉冲治疗CSR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仰卧位屈颈牵引 坐位颈椎牵引 视觉模拟评分 颈椎临床评价量表
下载PDF
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冠中 李鹏霄 纪妙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求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45例、针灸组41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疼痛程度标尺法(VAS)、经颅多普勒(TCD)评价治疗结果。结果:针刀组和... 目的:探求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45例、针灸组41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疼痛程度标尺法(VAS)、经颅多普勒(TCD)评价治疗结果。结果:针刀组和针灸组CSA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CSAC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CSA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VA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刀组TC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VS值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针刀组TCD平均血流速度(VM)中的基底动脉(BA)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及针刀组均能改善其CSACS评分、VAS评分及TCD指标,针刀组疗效优于针灸组,TCD可以作为评价CSA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椎动脉型颈椎病 脑血流量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疼痛程度标尺法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谭永胜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数字随机表将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手术,联合组给予Mulligan... 目的探究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数字随机表将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手术,联合组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观察联合组和常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部屈曲和颈部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以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肌肉压痛阈值进行测量。结果联合组CASCS、AROM、SF-36明显高于常规组,NDI、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斜方肌、提肩胛肌、枕骨下肌的肌肉压痛阈值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可改善颈椎病临床症状,降低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增加颈部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 颈椎病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 肌肉能量技术训练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下载PDF
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成云 丁芬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0例。治疗组予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1组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2组予推拿正骨治疗。3组均... 目的:观察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0例。治疗组予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1组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2组予推拿正骨治疗。3组均治疗1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1组为77.5%,对照2组为80.0%,治疗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CAS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升高,治疗组CASCS评分较对照1组、对照2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较单纯使用推拿正骨法或中医定向透药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推拿正骨法 中医定向透药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下载PDF
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项超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1期109-113,共5页
目的:观察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的效果。方法:将104例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通过枕颌牵引治疗,观察组通过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治疗。比较2组... 目的:观察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的效果。方法:将104例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通过枕颌牵引治疗,观察组通过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活动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恢复率98.08%,高于对照组86.54%(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颈肩肢痛、上肢麻木、颈项僵硬、上肢沉重、活动受限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均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CASCS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较低(P<0.05),CASCS评分较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颈椎屈曲度、颈椎侧屈度、颈椎伸展度、颈椎旋转度均增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屈曲度、颈椎侧屈度、颈椎伸展度、颈椎旋转度均较大(P<0.05)。结论:驱寒除湿方烫熨结合枕颌牵引可显著缓解神经根颈椎病风寒湿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正常的颈椎结构与功能,提高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颈椎病 驱寒除湿方 烫熨 枕颌牵引 风寒湿证 中医证候积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下载PDF
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临床观察
20
作者 赵萌 赵强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针刺(主穴选取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治疗,治疗组予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针刺(主穴选取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治疗,治疗组予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CASCS)评分、“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CASCS、ESCV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5/35),治疗组为82.9%(2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MCKENZIE疗法 针刺 “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评分 “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