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被引量:4
1
作者 Ye-Yan Lei Shuang Bai +2 位作者 Qing-Qing Chen Xu-Jin Luo Dong-Mei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9期5046-5053,共8页
BACKGROUND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in women all around the world.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tistics in 2018,there were more than 2.08 million new breast cancer cases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more t... BACKGROUND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in women all around the world.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tistics in 2018,there were more than 2.08 million new breast cancer cases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more than 620000 deaths;the proportion of breast cancer deaths in women with cancer is 15%.By studying age,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age at menarche,age at birth,number of births,number of miscarriages,lactation time,surgical history of benign breast lesions,history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and other factors,w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the disease history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and patients with benign thyroid tumor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10 years to explor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 treated at our cent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Zhuhai-Macao region.METHODS Through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149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diagnosed and treated at Zhuhai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20 were included as a case group,and 165 patients with benign breast tumors diagnos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March 2020 were included as a control group.The data collected included age,age at menarche,age at first birth,number of births,number of miscarriages,lactation time,history of surgery for benign breast lesions,history of familial malignant tumors,history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history of thyroid diseases,and the tum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ase group including pathological diagnosis,pathological type,tumor size,lymph node metastasis,distant metastasis,stage,and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among others.In the case group,th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 three age groups(<40,40-59,and≥60 years).A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mong 149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the average age was 48.20±12.06 years,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t 40-59 years old was the highest,accounting for 61.8%of cases.The molecular type was mainly luminal B type,accounting for 69.2%of cases,and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the tumor stage was mainly stage I/II,accounting for 62.4%of case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s of tumor location,pathological type,tumor size,lymph node metastasis,stage,or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among the three age groups(<40,40-59,and≥60 years)(P≥0.05).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distant metastasis among the three age groups(<40,40-59,and≥60 years)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differences in lactation time,history of familial malignant tumors,history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and history of thyroid disea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ifferences in age at disease diagnosis,age at menarche,and history of surgery for benign breast les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difference in age at first birth was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Zhuhai-Macao region is present among women aged 40-59 years.There is a larger proportion of stage I/II patients,and the luminal B type is the most common molecular subtype.Distant metastasis occurs mainly in the≥60-year-old group at the first diagnosis;increased age,late age at menarche,and late age at first birth may be 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and a history of surgery for benign breast lesions may be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breast cancer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Risk factors Retrospective study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胡艳艳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0期1643-164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ACE术治疗,依据是否发生术后综合征分为两组,通过查阅病例资料、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收集两组基础资料...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ACE术治疗,依据是否发生术后综合征分为两组,通过查阅病例资料、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收集两组基础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9例患者共44例发生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49.44%(44/89);其中恶心呕吐15例(34.09%)、发热8例(18.18%)、肝区疼痛7例(15.91%)、腹胀9例(20.45%)、肝功能损害5例(11.36%);两组年龄、合并肝硬化、碘油剂量、肿瘤大小、Child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合并肝硬化、碘油剂量≥10 ml、巨块型肿瘤及Child分级B级为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发生风险较高,与年龄≥60岁、合并肝硬化、碘油剂量≥10 ml、巨块型肿瘤及Child分级B级关系密切,还需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术后综合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术后综合征 临床表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施乐华 吴孟超 +7 位作者 陈汉 张兆耕 陆正华 谢弘 强家模 王根凤 王放 徐成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0-213,共4页
为了解鼠源性单抗进入人体后产生抗抗体的能力及提出可能的预防措施,本文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对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人抗鼠抗体(HAMA)进行了初步临床探讨,结果:(1)人体无先期抗鼠抗体的存在,(2)初次注射后的HAMA表... 为了解鼠源性单抗进入人体后产生抗抗体的能力及提出可能的预防措施,本文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对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人抗鼠抗体(HAMA)进行了初步临床探讨,结果:(1)人体无先期抗鼠抗体的存在,(2)初次注射后的HAMA表现为缓慢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3)单抗从静脉投与者较从动脉投与者易出现HAMA,(4)标记上核素后或与化疗药合用可延迟及降低HAMA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以鼠源性单抗作临床导向治疗时,加以核素为弹头,从肝动脉投与,同时辅以抗癌药,不失为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减少HAMA产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a 肝肿瘤 原发性 抗鼠抗体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李红 李曙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脾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实验组... 目的探讨脾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ALT为(55.57±8.56)U/L、TBIL为(24.25±3.12)μmol/L,术后7 d ALT为(33.27±4.08)U/L、TBIL为(17.58±2.15)μmol/L;对照组患者术前ALT为(55.29±8.37)U/L、TBIL为(24.64±3.15)μmol/L,术后7 d ALT为(49.68±6.65)U/L、TBIL为(22.12±2.86)μmol/L。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患者ALT、TBIL水平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ALT、TBIL水平改善效果更明显,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WBC为(2.48±0.26)×10^(9)/L、PLT为(64.36±10.15)×10^(9)/L,术后7 d WBC为(6.57±1.18)×10^(9)/L、PLT为(117.38±18.15)×10^(9)/L;对照组患者术前WBC为(2.39±0.18)×10^(9)/L、PLT为(64.51±10.22)×10^(9)/L,术后7dWBC为(3.68±0.53)×10^(9)/L、PLT为(83.16±12.86)×10^(9)/L。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患者的WBC、PLT水平均有所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WBC、PLT水平升高幅度更明显,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PT为(19.26±2.24)s、APTT为(54.35±8.12)s,术后7 d PT为(10.27±1.88)s、APTT为(31.63±4.15)s;对照组患者术前PT为(19.29±2.26)s、APTT为(54.26±8.10)s,术后7 d PT为(16.56±2.05)s、APTT为(44.32±6.86)s。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患者的PT、APTT均有所缩短,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PT、APTT缩短幅度更明显,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脾部分栓塞术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促进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脾部分栓塞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樟琦 简以增 廖霁婷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84-88,共5页
目的探究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 目的探究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TACE综合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肿瘤缓解率、肿瘤直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肝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为93.88%,高于参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2、0.298,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直径、AFP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9、3.7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7、0.515、0.26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ST、ALT、TBIL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4.775、7.721,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与参照组的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TACE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提升肿瘤控制效果,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综合介入治疗 晚期 原发性肝癌 临床效果 肝功能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6
作者 刘嵘 王建华 +5 位作者 周康荣 颜志平 程洁敏 钱晟 刘清欣 龚高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Ka plan Meier统计学方法对 144例碘油沉积良好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计算其生存率。 结果  144例患者总体 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0 ...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Ka plan Meier统计学方法对 144例碘油沉积良好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计算其生存率。 结果  144例患者总体 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0 %、63.7%、5 1.7%、33.9%、16 .9%。与本科报道的肝癌总体生存率比较 ,1、2、3、4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 =0 .88)。结论 肝TACE治疗中肝瘤内碘油沉积良好能提高肝癌患者近期的治疗效果和 1、2、3、4年生存率 ,但 5年以后的远期疗效欠佳。肝TACE治疗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 化疗栓塞 碘油 疗效
下载PDF
乙肝相关肝癌各临床分期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汤海玲 范丽梅 +1 位作者 韩珍 刘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2-883,共2页
血管新生与成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2,VEGFR1,2)、肝细胞生长... 血管新生与成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2,VEGFR1,2)、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1-2]。肝癌是血管丰富的肿瘤,并且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调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相关肝癌 血管新生 肝癌分期 相关因素 研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抑郁症状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万丽红 龚梅恩 +2 位作者 刘明 陈颖 龙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 (PLC)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不成熟防御机制 (IDM)的水平 ,探讨PLC患者的抑郁症状与IDM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 (CES -D)和防御方式问卷 (DSQ)对PLC患者和健康组各 10 0例进行调查。结果 :1)PLC患者中 49...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 (PLC)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不成熟防御机制 (IDM)的水平 ,探讨PLC患者的抑郁症状与IDM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 (CES -D)和防御方式问卷 (DSQ)对PLC患者和健康组各 10 0例进行调查。结果 :1)PLC患者中 49%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 ,其中 2 3 %肯定有抑郁症状 ,其发生率高于健康组 ;2 )PLC组的CES -D总分高于健康组 ;3 )PLC组比健康组采用较多分裂和潜意显现机制、采用较少抱怨机制 ;4)肯定有抑郁症状者比无抑郁症状者采用较多IDM ;5 )两组CES -D总分与IDM均分呈显著正相关 ,Pearsonr为 0 473~ 0 776,其中PLC组为 0 473。结论 :抑郁症状是PLC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 ,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 ,并指导患者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代替不成熟防御机制 ,预防并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抑郁症状 临床心理学 病例对照研究 不成熟防御机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临床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翁敬飚 阮海兰 +1 位作者 韦玲 李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344-2345,234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并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至2010年300例PHC并发132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性别、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类型、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并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至2010年300例PHC并发132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性别、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类型、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因素及癌栓发生的部位与PVTT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PVC中合并PVTT132例(44%)。其中40-60岁年龄组、弥漫型病灶、有腹水患者发病率较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HBsAg阳性、PT延长、AFP增高、清蛋白(Alb)降低,总胆红素(TBIL)〉22是相关危险因素。癌栓好发部位在门静脉主干,发病率为68.9%。结论 PHC合并PVTT易发生于腹水患者、HBsAg阳性、有肝硬化基础、弥漫型病灶的中年男性,肝脏储备功能差是其危险因素,好发部位为门静脉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临床特点
下载PDF
497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智勇 董宏艳 +3 位作者 马文敏 王宏 许青 曾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今后原发性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06医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同时选取非结直肠癌对照者,提取两组人群的临床流行... 目的了解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今后原发性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06医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同时选取非结直肠癌对照者,提取两组人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应用药物、既往病史、血脂等),所获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初步筛选出的与大肠癌发病相关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另外,针对肿瘤组病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和/或二甲双胍两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胆囊结石/切除、阿司匹林、胰岛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及二甲双胍为避免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病例组患者仅年龄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青年组低分化肿瘤比例高于老年组(P=0.008)。而性别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年龄与肿瘤部位、肿瘤部位与分化程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结直肠癌青年患者恶性程度高于老年患者,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和/或二甲双胍可减少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结直肠癌 临床特征 病例-对照研究 条件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200例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蒋明 马华兵 +2 位作者 杨瑞梅 凡治国 任超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影响肝癌治疗的有关因素。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一年、两年、三...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影响肝癌治疗的有关因素。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和五年生存率依次是75.6%、48.7%、23.6%、9.5%和7.9%。结论 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首选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癌高危人群定群研究的病因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启南 陆培新 +1 位作者 王金兵 吴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肝癌 )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关系以及对肝癌高危人群定期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肝癌高发现场 ,对肝癌高危人群和对照人群进行前瞻观察。结果 (1 ) HBs Ag携带组肝癌年平均发生率为 91 0 .89/ 1 0万 (4 6 /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肝癌 )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关系以及对肝癌高危人群定期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肝癌高发现场 ,对肝癌高危人群和对照人群进行前瞻观察。结果 (1 ) HBs Ag携带组肝癌年平均发生率为 91 0 .89/ 1 0万 (4 6 / 5 0 5 0 ) ,相对危险性为 HBs Ag阴性组(2 4.2 4/ 1 0万 ,1 / 41 2 6 )的 37.5 8倍。 (2 )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 1 0个月 ,1、2年生存率分别为36 .1 7% (1 7/ 47)、6 .38(3/ 47) ,优于当地肝癌生存时间。结论  (1 ) 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因素。 (2 )对肝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 AFP和 B超检查 ,能早期发现肝癌病人 ,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定群研究 病因 诊断 AFP B超
下载PDF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辅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闫德祺 白雪峰 刘群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辅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42例。常规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辅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42例。常规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汤剂辨证加减。比较2组患者肿瘤体积、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各有37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3个疗程结束时,肿瘤客观反应率联合治疗组为91.9%,常规对照组为86.4%。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热、呕吐、腹痛、乏力)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升高(P<0.05),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h1功能水平升高(P<0.05),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肝功能和消化道不良反应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增效作用,并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人甲胎蛋白异质体肽链和寡糖成分差异与肝癌诊断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柏和 吴孟超 +2 位作者 张晓华 陈汉 吴祥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1-345,共5页
采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层析法将甲胎蛋白(AFP)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两部分,并分析了人胎儿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血清AFP异质体的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成分。发现这两种不同来源的AFP虽同属胎肝型,但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 采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层析法将甲胎蛋白(AFP)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两部分,并分析了人胎儿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血清AFP异质体的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成分。发现这两种不同来源的AFP虽同属胎肝型,但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成分仍有差异。PHC血清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异质体(AFP-R-LCA)糖链结构中具有岩藻糖残基(α-L-Fuc),这一结构特征的识别,在临床为良性肝病和PHC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异质体 肝肿瘤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与食管癌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正言 蔡美如 朱东兵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40岁以上HBsAg阳性队列(550例)和HBsAg阴性队列(881例)的非恶性肿瘤人群随访6年,分别计算观察人年数、食管癌、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40岁以上HBsAg阳性队列(550例)和HBsAg阴性队列(881例)的非恶性肿瘤人群随访6年,分别计算观察人年数、食管癌、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相对危险度(RR),并将两队列进行比较。结果6年内随访7740人年,HBsAg阳性队列2943.5人年,发现食管癌19例,人年发病率0.65%,HBsAg阴性队列4796.5人年,发现食管癌7例,人年发病率0.15%,两队列比较,P<0.01。RR4.42,95%可信区间1.62~12.06,归因危险度0.5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77.3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51.3%。分层分析显示,性别及年龄均不是混杂因素。肝癌在HBsAg阳性队列中的人年发病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队列(0.44%和0.04%,P<0.01;RR=10.52,95%可信区间为2.21~29.60)。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在两队列间差异无显著性(0.58%和0.52%,P>0.05;RR=1.12,95%可信区间0.51~2.21)。结论血清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显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不仅是原发性肝癌的致癌病毒,还可能是食管癌致癌病毒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食管癌 原发性肝癌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参一胶囊联合SOX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小娟 郭艳 王云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联合SOX方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SOX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一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联合SOX方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SOX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一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乏力、纳差、消瘦、肝掌及胁腹胀痛等中医症状评分进行观察。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记忆功能、行为功能、身体功能、交际功能及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含量进行检测。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肝脏毒性、恶心呕吐、血液毒性、心脏毒性、口腔黏膜损伤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乏力、纳差、消瘦、肝掌及胁腹胀痛等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记忆功能、行为功能、身体功能、交际功能及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TBIL、AST及ALT等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肝脏毒性、恶心呕吐、血液毒性、心脏毒性、口腔黏膜损伤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一胶囊联合SOX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一胶囊 奥沙利铂 替吉奥 原发性肝癌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世 叶冠雄 +4 位作者 许晓雅 徐胜前 吴成军 秦勇 潘德标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1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试验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肝... 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试验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深部热疗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水平、Karnofsky(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0.7%、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F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发热、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不仅可以缩小肿瘤,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深部热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光鑫 王智 +2 位作者 王军 戚星星 张学彬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2期1957-1959,1973,共4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 ^(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 ^(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 ^(125)I粒子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同时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OS、PFS显著优于对照组(9.8个月vs 6.8个月;4.6个月vs 2.7个月)(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RR分别为73.3%(22/30)和33.3%(9/2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分别为83.3%(25/30)和51.9%(1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 ^(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的延长患者的OS以及PFS事件,同时可以提高其DCR和RR值,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粒子 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逍遥方合大黄䗪虫方加减联合肝动脉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海峰 侯宝松 +2 位作者 徐海晶 詹文彦 张艳敏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逍遥方合大黄䗪虫方加减联合肝动脉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按盲法抽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逍遥方合大黄䗪虫方加减联合肝动脉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按盲法抽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逍遥方合大黄䗪虫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6.60%和87.2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45%和70.21%(P<0.05);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纳呆、乏力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9%和8.5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逍遥方合大黄䗪虫方加减联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疾病缓解率和控制率,改善肝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术 逍遥方 大黄䗪虫方 临床疗效 肝功能
下载PDF
复方党参白术颗粒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洪斌 程琳 孟志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评价复方党参白术颗粒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150例,给予口服复方党参白术颗粒,观察其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肿瘤体积大小变化: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 目的:评价复方党参白术颗粒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150例,给予口服复方党参白术颗粒,观察其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肿瘤体积大小变化: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病例分别为0、38、72、40;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72例明显改善,54例部分改善,24例病变进展;治疗后血清AFP水平明显下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复方党参白术颗粒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对机体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党参白术颗粒 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