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形静脉移植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四肢血管损伤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会仁 李瑞国 +5 位作者 黄晓明 高顺红 陈杰 张艳茂 项力源 曹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取带分支的自体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前臂静脉成形移植,用于髂外静脉、股动静脉和动静脉损伤的修复和断指再植,以及口止母趾甲瓣移植,共36例。其中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1例。移植血管长度1.0~15 .0 cm。 结果 “漏斗样”成形可使静脉吻合口口径扩大0 .5 0~1.2 5倍;“雨披样”成形可满足四肢各种口径血管的修复需要;“错位Y形”吻合口成形可提供粗大的静脉移植体。移植的36条静脉,通畅35条,肢体血供正常。 结论 利用静脉分支,采用“漏斗样”和“雨披样”成形及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和双股静脉“错位Y形”成形,是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和大口径的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管损伤 移植修复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改形 自体大隐静脉 移植静脉 静脉成形 动静脉损伤 吻合口 自体静脉 血管缺损 方法设计 离体血管 小隐静脉 髂外静脉 断指再植 股动静脉 急诊手术 移植血管 择期手术 肢体血供
下载PDF
四肢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3
2
作者 韦正超 金文涛 张峻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手术对保存肢体的重要性及有效解除影响肢体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1993年~ 2 0 0 0年收治 4 2例 5 8条四肢血管损伤分析其疗效及影响肢体存活因素。男 37例 ,女 5例。年龄 12~ 70岁。伤后手术时间 1小时~ ...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手术对保存肢体的重要性及有效解除影响肢体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1993年~ 2 0 0 0年收治 4 2例 5 8条四肢血管损伤分析其疗效及影响肢体存活因素。男 37例 ,女 5例。年龄 12~ 70岁。伤后手术时间 1小时~ 4 5天。急诊手术 38例 ,择期手术 4例。血管完全断裂 2 2例 32条 ;部分断裂 (撕裂 ) 5例 6条 ;血管缺损 15例 2 0条 ,缺损长度 5~ 10 cm。手术行血管端端吻合 2 2例 ,端侧吻合 1例 ,修补 5例 ,血管移植 14例 ,其中人造血管1例 ,长度 5 cm。结果 急诊手术者 ,手术成功 35例 ,截肢 3例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5例 ,血肿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各 1例。择期手术 4例均成功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1例。术后随访 6个月~ 7年 ,除 3例截肢外 ,7例断肢再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差 ,余血管修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尽快修复受损血管 ,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及解决影响肢体存活因素是保存肢体及恢复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四肢血管损伤
下载PDF
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成利 邓国三 +3 位作者 黄广香 匡斌 邝石峰 陈云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的特点及修复重建外科治疗。方法2000年5月~2005年5月,对15例因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行急诊外科治疗。均为男性,年龄20~36岁。病程18~52d,平均35d。注射吸毒史3~17个月。左侧5例,右侧10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的特点及修复重建外科治疗。方法2000年5月~2005年5月,对15例因注射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行急诊外科治疗。均为男性,年龄20~36岁。病程18~52d,平均35d。注射吸毒史3~17个月。左侧5例,右侧10例。患者均表现为腹股沟搏动性包块并出血,患侧大腿根部不同程度肿胀、疼痛致下肢活动受限。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1例症状较轻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余14例因瘤体破裂出血较多未行检查。其中行瘘口修补术1例,ePTFE人造血管移植14例,血管长5~20cm。结果术后1例伤口愈合欠佳,经换药后3周痊愈,其余14例伤口期愈合。肢体均存活,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或增强,肤色、皮温及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术后3个月行彩色多普勒复查,人造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及吻合口狭窄,下肢行走功能基本恢复,无跛行。结论急诊手术彻底清创以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重建血管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股动脉瘤 人造血管 修复重建
下载PDF
134μm Nd∶YAP激光照射后兔颈总动脉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志勇 陈明 +1 位作者 林振石 吴翊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 1 3 4μmNd∶YAP激光照射后兔颈总动脉的病理学改变及激光能量密度与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普通级新西兰白兔 3 2只 ,2只为对照 ,不行激光照射 ,余 3 0只分为透射电镜A组 ,光镜B1、B2、B3、B4组 ,每组 6只 ;预置激光输... 目的 探讨 1 3 4μmNd∶YAP激光照射后兔颈总动脉的病理学改变及激光能量密度与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普通级新西兰白兔 3 2只 ,2只为对照 ,不行激光照射 ,余 3 0只分为透射电镜A组 ,光镜B1、B2、B3、B4组 ,每组 6只 ;预置激光输出功率分别为 5、10、5、10和 5W ,照射距离分别为 5、10、5、5和 2 5min ,照射时间设定 2s,光纤发散角θ =17°,非接触式点状照射一侧兔颈总动脉。照射后即刻、1、3、7、14和 2 1d分别取照射靶区的血管组织 ,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激光照射后 1~ 3d ,血管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凝固性改变 ,损伤程度与激光能量密度呈正相关 ,出现附壁性血栓 ,管壁弹力纤维断裂挤压或碎裂成块状 ,排列无序 ;照射后 7d ,管壁增厚 ,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1 3 4μmNd∶YAP激光照射后 ,血管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凝固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血管组织 损伤 修复
下载PDF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修复 被引量:7
5
作者 章柏平 吕仁发 +2 位作者 徐燕荣 汤善华 邹澍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8期551-552,共2页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1例因入院时下肢肌肉广泛坏死而行Ⅰ期截肢,自体静脉移植8例,血管吻合7例,血管修补3例,血管结扎2例。结果:21例患者中,4例截肢,其中1例Ⅰ期截肢,3例Ⅱ期截肢。余患者获1-2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17例均恢复血运,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其中4例出现足下垂。结论:①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行手术探查。②下肢大静脉修复的好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血管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5例血管修复体会 被引量:5
6
作者 钟武 何延政 +3 位作者 龙汉安 杨辉 曾宏 刘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3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血管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35例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血管重建治疗经过。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经腹膜后控制髂外动脉,并在动脉瘤...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血管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35例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血管重建治疗经过。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经腹膜后控制髂外动脉,并在动脉瘤远端暴露股浅动脉并控制,切除动脉瘤,均用人造血管重建。结果:20例患者经正常解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15例切口愈合不佳,11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10例人造血管闭塞;15例患者经解剖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5例切口愈合不佳,6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5例人造血管闭塞。结论: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是治疗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人造血管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大乔 符伟国 +5 位作者 蒋俊豪 陈斌 杨珏 史振宇 王利新 王玉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修复技术治疗血管损伤中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诊治的血管外伤患者37例中12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12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是动静脉瘘、夹层形成、假性...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修复技术治疗血管损伤中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诊治的血管外伤患者37例中12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12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是动静脉瘘、夹层形成、假性动脉瘤和动脉狭窄。其中1例采用球囊扩张合并血管支架植入,其余11例采用覆膜型血管支架植入。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全部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随访期间内无支架移位、内漏、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腔内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血管外伤的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短期随访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创伤和损伤 腔内修复 支架
下载PDF
合并下肢多处骨折的股动脉损伤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爱国 李昶 +1 位作者 高怀生 张彬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下肢多处骨折的股动脉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15例下肢多发性骨折伴股动脉损伤患者,从解剖、诊断及手术治疗等方面总结经验。结果15例患肢均成活。术后肢体肿胀约2周消退9例,自觉存在反复轻度肿胀5例。术后... 目的探讨合并下肢多处骨折的股动脉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15例下肢多发性骨折伴股动脉损伤患者,从解剖、诊断及手术治疗等方面总结经验。结果15例患肢均成活。术后肢体肿胀约2周消退9例,自觉存在反复轻度肿胀5例。术后1-3个月出现了不同程度足踝和(或)足趾屈曲挛缩畸形,5例早期行康复治疗后畸形改善,6例后期行肌腱延长及踝关节松解,4例行屈肌腱延长术。随访8-2个月,所有病例均恢复行走功能,足底感觉完全恢复。结论下肢多发骨折伴发股血管损伤一般位于收肌裂孔附近,需手术探查血管移植修复;对〉24h甚至6d的股动脉损伤患者积极手术修复仍可挽救部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骨折 股动脉/损伤 血管/移植 腿损伤
下载PDF
四肢复杂性骨折的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3 位作者 高秋明 甄平 傅晨 王宏东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7期452-454,共3页
目的 探索四肢复杂性骨折修复之疗效。方法 对56例(胫、腓骨38例,肱骨11例,股骨7例)多平面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其中合并血管损伤32例,血管神经同时损伤14例,10例并有神经损伤。46例一期进行损伤血管、神经与骨折的修复与重建,10例进行二... 目的 探索四肢复杂性骨折修复之疗效。方法 对56例(胫、腓骨38例,肱骨11例,股骨7例)多平面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其中合并血管损伤32例,血管神经同时损伤14例,10例并有神经损伤。46例一期进行损伤血管、神经与骨折的修复与重建,10例进行二期损伤神经、骨折修复。结果 术后经8~36个月随访,56例均获骨性愈合,修复的血管通畅,重建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在彻底清创基础上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重建多平面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连续性,利用腓动脉桥接修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不但使难治型骨折获良好愈合,损伤动脉也获修复,从而极大挽救肢体功能,减低了肢体致残率与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复杂性骨折 修复 重建 血管神经损伤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损伤比较
10
作者 耿丽敏 张京岚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47-749,共3页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损伤程度。方法:收集75例腹主动脉瘤开腹切除手术和67例腔内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结果所示狭窄程度将所有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CTA示至少一处≥75...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损伤程度。方法:收集75例腹主动脉瘤开腹切除手术和67例腔内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结果所示狭窄程度将所有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CTA示至少一处≥75%狭窄者为重度狭窄组,至少一处≥50%狭窄者为中度狭窄组,狭窄均<50%者为轻度狭窄组。以肌钙蛋白I(cTnI)≥0.01μg/L为升高。每组进行两种术式病史资料及术后24h cTnI升高情况的比较。结果:中度狭窄组腔内介入13例,共6例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46%;开腹手术15例中13例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轻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组腔内介入与开腹手术术后cTnI升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腔内修复术较开腹手术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人工血管 心肌损伤
下载PDF
闭合性股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11
作者 刘国强 刘泽 +2 位作者 陈著学 吴新涛 吴文元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股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9—2005年17例闭合性股血管损伤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4.5岁,均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结果1例死亡,2例截肢,3例残留缺血性肌挛缩,9例效果满意。结论对闭合性股... 目的探讨闭合性股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9—2005年17例闭合性股血管损伤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4.5岁,均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结果1例死亡,2例截肢,3例残留缺血性肌挛缩,9例效果满意。结论对闭合性股血管损伤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保存肢体即恢复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 股血管 损伤 修复
下载PDF
股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
12
作者 曾希银 王璨 +1 位作者 毛显法 向道友 《医学信息》 2011年第8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采用自体静脉移植9例(28.1%),血管吻合20例(62.5%),血管修补3例(9.4%)。结果死亡2例(6.2%),肾衰1例(3.1%),截... 目的探讨股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采用自体静脉移植9例(28.1%),血管吻合20例(62.5%),血管修补3例(9.4%)。结果死亡2例(6.2%),肾衰1例(3.1%),截肢2例(6.2%),成功修复27例(84.5%)。结论股动脉损伤的救治应遵循迅速诊断、及时救治,快速有效地止血,重建血运是救治重点;应强调对合并损伤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创伤和损伤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桥式吻合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四肢毁损性离断伤
13
作者 石荣剑 宗亚力 +2 位作者 孙峰 朱辉 寿奎水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血管吻合的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毁损性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2例,小腿5例,大腿2例,前臂3例,上臂2例,均为肢端无血运且合并软组织大块缺损,根据创伤部位、创面大小均选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皮瓣面积最小为10cm...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血管吻合的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毁损性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2例,小腿5例,大腿2例,前臂3例,上臂2例,均为肢端无血运且合并软组织大块缺损,根据创伤部位、创面大小均选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皮瓣面积最小为10cm×7cm,最大为17cm×12cm,急诊行桥式吻合修复肢体主干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12例断肢及12块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好,断肢功能及感觉恢复较满意。结论对于四肢严重毁损性离断伤,应用该术式进行保肢,急诊修复主干血管缺损的同时修复了皮肤软组织的缺损,操作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缺损 软组织缺损 吻合术 创伤修复
下载PDF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37 例治疗分析
14
作者 孟武庆 张海森 +4 位作者 赵志栋 刘长胜 刘冬发 王平利 刘朋 《武警医学》 CAS 199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报告12a治疗的3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处理体会。按损伤情况不同分别采用端—端吻合、大隐静脉移植等方法重建血循,成功率94.6%,总截肢率5.4%。抢救肢体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时间,神经、软组织、骨骼损伤程度及其它... 报告12a治疗的3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处理体会。按损伤情况不同分别采用端—端吻合、大隐静脉移植等方法重建血循,成功率94.6%,总截肢率5.4%。抢救肢体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时间,神经、软组织、骨骼损伤程度及其它脏器损伤情况等因素。强调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重要性,并就诊断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血管损伤 重建循环 截肢 治疗
下载PDF
股前外侧流通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挤压伤1例
15
作者 周朋 李金龙 +4 位作者 曹剑 于浩然 张思迪 李飞 张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30-1632,共3页
前臂严重开放性损伤常合并主干血管缺损及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早期恰当的处理对于保肢、保留功能及后期功能重建至关重要。针对此类严重损伤,通常处理为急诊清创移植血管恢复肢体血供,二期行皮瓣移植手术修复创面。
关键词 挤压伤 软组织缺损 血管缺损 股前外侧流通型皮瓣
原文传递
脂肪干细胞修复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鹏宇 崔爽 +5 位作者 姜新 曲超 蒋鑫萍 罗景华 曲雅勤 董丽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2-657,共6页
目的:评价人源脂肪干细胞对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34只,给予全腹部15 Gy X射线照射。造模后,取其中17只给予P6代人源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 Ad-MSC治疗组);另17只大鼠给予双磷酸盐缓冲液... 目的:评价人源脂肪干细胞对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34只,给予全腹部15 Gy X射线照射。造模后,取其中17只给予P6代人源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 Ad-MSC治疗组);另17只大鼠给予双磷酸盐缓冲液( PBS)腹腔注射治疗( PBS溶剂对照组)。照射后第10天,流式细胞分析绒毛内CD31阳性内皮细胞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结构的连续性;并提取受照小肠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照组织内基质细胞起源因子-1(SD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表达量。检测Ad-MSC治疗组的受损小肠内新生的内皮细胞来源。结果与PBS溶剂对照组相比,Ad-MSC能够显著增加受损组织内CD31阳性内皮细胞数量(t=12.15,P<0.05),提高受损组织内的血管密度(20 d:t=10.33,P<0.05;30 d:t=32.85,P<0.05),上调血管生成基因VEGF、bFGF、Flk-1以及SDF-1的表达量(t=10.34、11.25、6.73、6.73,P<0.05)。维持受损部位小肠绒毛内的血管完整,并促进CD31阳性造血干/祖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加速受损部位血管的新生。结论人源脂肪干细胞通过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来修复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放射性肠损伤 血管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