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SPME-GC-MS的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可培养Clostridium spp.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培新 李聪聪 +3 位作者 胡晓龙 迟雷 马兆 郭燕风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11,共11页
对某酒企窖泥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88株细菌纯培养物,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5株细菌被分为8个系统发育簇(clusterⅠ—Ⅷ),其最高相似菌分别为C.tyrobutyricum,C.butyricum,C.indolis,C.acetobutylicum,C.bife... 对某酒企窖泥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88株细菌纯培养物,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5株细菌被分为8个系统发育簇(clusterⅠ—Ⅷ),其最高相似菌分别为C.tyrobutyricum,C.butyricum,C.indolis,C.acetobutylicum,C.bifermentans,C.sporogenes,C.cadaveris和C.kluyveri.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8个代表性梭菌菌株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检测,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3种、酸类20种、酯类14、醛类2种、酮类2种和其他挥发性物质14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菌株RL1(C.tyrobutyricum)和EL7(C.butyricum)主要与乙酸和丁酸等化合物的形成有关;EL46(C.kluyveri)、RL20(C.acetobutylicum)和RL10(C.indolis)主要与己酸和己酸乙酯等化合物的形成有关;EL12(C.bifermentans)和RL23(C.sporogenes)主要与硫代醋酸S-甲酯、1-癸醇和正辛醇有关;而EL43(C.cadaveris)主要与多种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梭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代谢产物
下载PDF
产甲烷分离物中Clostridium spp.与Methanosarcina barkeri潜在的种间直接电子传递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莹 郑世玲 +3 位作者 张洪霞 王炳臣 王欧美 刘芳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1-600,共10页
【目的】革兰氏阴性菌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可以与乙酸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或Methanosarcina barkeri通过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还原CO2产甲烷。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Methanosarcina mazei和Geobacteraceae在... 【目的】革兰氏阴性菌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可以与乙酸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或Methanosarcina barkeri通过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还原CO2产甲烷。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Methanosarcina mazei和Geobacteraceae在铁还原富集培养中形成团聚体,可能存在直接电子传递。然而,革兰氏阳性菌(如Clostridium spp.)与产甲烷菌是否存在种间直接电子传递尚不明确。【方法】采用Hungate厌氧滚管法,以乙醇为唯一电子供体从铁还原富集培养体系中获得产甲烷分离物(S6)。通过T-RFLP及克隆文库分析群落多样性,结合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产甲烷分离物的电活性。【结果】Clostridium spp.(与C.tunisiense相似性最高)和M.barkeri分别在S6细菌和古菌群落中占优势。S6与G.metallireducens共培养后铁还原和产甲烷能力未明显增加,Clostridium spp.可能与G.metallireducens类似,将电子直接传递给产甲烷菌M.barkeri产甲烷。此外,电化学检测发现,在用透析袋包裹电极阻碍微生物与电极表面通过直接接触形成生物膜的条件下,电流密度显著降低,并且循环伏安扫描无明显氧化还原峰。【结论】产甲烷分离物S6中存在直接电子传递途径。本工作提出在产甲烷分离物中占优势的革兰氏阳性菌Clostridium spp.和M.barkeri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直接电子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直接电子传递 革兰氏阳性菌 clostridium spp. GEOBACTER METHANOSARCINA barkeri
原文传递
致病梭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田丽娜 程颖 卢金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0-493,共4页
致病梭菌指一类可使人或动物致病的梭状芽孢杆菌,主要包括肉毒梭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破伤风梭菌。致病梭菌感染往往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是重要的一类人兽共患病。鉴定致病梭菌感染的传统方法一般检测周期长,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 致病梭菌指一类可使人或动物致病的梭状芽孢杆菌,主要包括肉毒梭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破伤风梭菌。致病梭菌感染往往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是重要的一类人兽共患病。鉴定致病梭菌感染的传统方法一般检测周期长,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高,因此,在常规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少。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因其快速灵敏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将近年国内外致病梭菌的实验室诊断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期能够为致病梭菌临床诊断及流行病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梭菌 诊断方法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Isolation of New Strains of Bacteria Able to Synthesize 1,3-Propanediol from Glycerol
4
作者 Daria Szymanowska-Powalowska Agnieszka Drozdzyńska Natalia Remszel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3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inhabited by many species that exhibit very specific metabolic activities that may fi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select non-pathogenic cultures of bacteria of th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inhabited by many species that exhibit very specific metabolic activities that may fi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select non-pathogenic cultures of bacteria of the genus Clostridium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able to convert glycerol into 1,3-propanediol (1,3-PD). Another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isolates that best produced 1,3-propanediol both from pure and crude glycerol. The most efficient strains identified (Cl. butyricum) were analysed on a bioreactor scale. The aim was to determine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n the efficiency and duration of 1,3-PD synthesis. The species Clostridium were identified using amplification of the 16S rRNA coding sequence. A total of 123 isolates (of the genus Clostridium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isolated;a vast majority of these were able to synthesize 1,3-PD. The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Cl. butyricum strain DSP1,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rumen of a cow fed with glycerol. The strain efficiency using pure glycerol on bioreactor scale 0.65 mol/mol of glycerol at a temperature of 38℃ and a constant pH of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tridium spp. Bacteria Isolation 1 3-Propanediol Glycerol Conversion Microflora of Natur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窖泥源可培养厌氧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许育民 冯大鸿 +5 位作者 李秋雨 余苗 王洪 沈祥坤 田瑞杰 胡晓龙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9,46,共10页
通过可培养技术和16S rRNA序列分析,从河南省5家浓香型白酒酒企窖泥中分离厌氧菌株并研究其挥发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分离出的138株菌的最高相似菌分别隶属于梭菌纲和芽孢杆菌纲中的8个属共30个种,包括15种梭菌纲细菌和15种芽孢杆菌纲细... 通过可培养技术和16S rRNA序列分析,从河南省5家浓香型白酒酒企窖泥中分离厌氧菌株并研究其挥发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分离出的138株菌的最高相似菌分别隶属于梭菌纲和芽孢杆菌纲中的8个属共30个种,包括15种梭菌纲细菌和15种芽孢杆菌纲细菌,涉及苯溶副梭菌、彼得罗里氏杆菌等鲜有报道的窖泥源可培养细菌;30种代表性菌株发酵液中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主要为酸类和醇类化合物,包括己酸、丁酸、丁醇等浓香型白酒的重要呈香物质及前体;梭菌纲菌株酪丁酸梭菌、产孢梭菌、丁酸梭菌、肉毒梭菌、彼得罗里氏杆菌、苯溶副梭菌、谲诈梭菌、七叶梭菌及芽孢杆菌纲菌株地衣芽孢杆菌、面状类芽孢杆菌、富马里奥利芽孢杆菌、人葡萄球菌、海内氏芽孢杆菌与41种挥发性代谢产物呈正相关,其可能对浓香型白酒的风味形成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梭菌 芽孢杆菌 GC-MS 挥发性代谢产物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婴儿人群梭状芽胞杆菌暴露水平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颖 李凤琴 +7 位作者 江涛 刘翔 雷高鹏 陈玉贞 吴玲玲 薛成玉 胡晓宁 董银苹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以人群调查研究方式对我国部分地区婴儿及婴儿配方粉中梭状芽胞杆菌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获得我国婴儿人群梭状芽胞杆菌暴露水平数据。方法在我国六个省(自治区)设点,调查婴儿人群的基本信息,并对相关人群的粪便标本以及食品、环境和... 目的以人群调查研究方式对我国部分地区婴儿及婴儿配方粉中梭状芽胞杆菌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获得我国婴儿人群梭状芽胞杆菌暴露水平数据。方法在我国六个省(自治区)设点,调查婴儿人群的基本信息,并对相关人群的粪便标本以及食品、环境和所在地市售婴儿配方粉样品进行采集,对所有样品/标本进行梭状芽胞杆菌检测。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婴儿501人。按照喂养方式分组,包括纯母乳喂养247人,混合/人工喂养254人。按照年龄分组,包括0~6月龄367人,7~12月龄134人。采集样品813份,其中246份样品/标本中分离出梭状芽胞杆菌246株,总检出率为30.3%(246/813),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梭状芽胞杆菌分别为生胞梭菌(8.4%,68/813)、双酶梭菌(6.2%,50/813)和丁酸梭菌(4.6%,37/813);梭状芽胞杆菌分离率最高的为粪便标本(37.3%,187/501),之后依次为市售婴儿配方粉样品(22.3%,27/121)、环境样品(19.5%,25/128)和食品样品(11.1%,7/63);其中混合/人工喂养组检出率高于纯母乳喂养组,7~12月龄组检出率高于0~6月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833,P<0.01;χ2=27.829,P<0.01)。结论我国部分地区婴儿食用的食品及生活的环境中梭状芽胞杆菌暴露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婴儿配方粉 梭状芽胞杆菌 生胞梭菌 丁酸梭菌 暴露水平
原文传递
肠道梭菌在机体能量过度摄入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彭喜春 黄嘉成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5,162,共5页
肥胖与肠道菌群对能量的过度摄入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发现人体肠道中与肥胖有关的细菌主要有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其中梭菌属是厚壁菌门中非常重要而且数量庞大的一类菌。研究表明肠道梭菌属细菌代谢是导致机体能量摄入过度的主要原... 肥胖与肠道菌群对能量的过度摄入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发现人体肠道中与肥胖有关的细菌主要有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其中梭菌属是厚壁菌门中非常重要而且数量庞大的一类菌。研究表明肠道梭菌属细菌代谢是导致机体能量摄入过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肠道菌的多糖水解酶降解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机体额外的能量,细菌脂多糖的吸收增多促进机体能量过度摄入,饥饿诱导脂肪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时能量更容易以脂肪的形式蓄积,这些因素均与肥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但是目前对肠道梭菌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仍未被阐明:1)梭菌是否是多糖水解酶的主要来源;2)多糖水解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能量摄入的贡献;3)梭菌占优对细菌脂多糖的产生与吸收的影响;以及4)梭菌对FIAF表达的影响等。本文提出了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梭菌 能量 多糖降解酶 脂多糖 饥饿诱导脂肪因子
原文传递
肠道梭菌属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帕孜力亚·艾克拉木 尼格尔·艾白都拉 +3 位作者 阿丽雅·塔依尔 袁腾 宋钉町 热比亚·努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351-1355,共5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逐渐成为全球突出的社会问题。如果人体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紊乱,则可能引起2型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逐渐成为全球突出的社会问题。如果人体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紊乱,则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肠道菌群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相关文献指出肠道菌群中的梭菌属与肠黏膜完整性、内脏脂肪、免疫稳态、能量代谢、肠蠕动有关。本文总结了梭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在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梭菌属与2型糖尿病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梭菌属
原文传递
慢性腹泻患者艰难梭菌、人芽囊原虫和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亚玲 吴亮 +5 位作者 阴晴 吴瑶 何蕾 邹治情 戴晓玥 夏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3-726,共4页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粪样,涂片镜检并提取粪样DNA,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粪样中艰难梭菌16S rDNA基因、毒素A(tcdA)基因、毒素B(tcdB)基因和二元毒素(cdtA和cdtB)基因;常规PCR检测人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巢式PC...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粪样,涂片镜检并提取粪样DNA,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粪样中艰难梭菌16S rDNA基因、毒素A(tcdA)基因、毒素B(tcdB)基因和二元毒素(cdtA和cdtB)基因;常规PCR检测人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巢式PCR检测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96份慢性腹泻患者粪样中,检出艰难梭菌16S rDNA基因64份,阳性率为66.7%;艰难梭菌阳性粪样中,tcdA基因24例,tcdB基因18例,未检出单独携带tcdB基因粪样,产毒株携带率为37.5%,所有粪样中均未检出cdtA基因和cdtB基因;镜检结果显示,人芽囊原虫粪样16份,检出率为16.7%;PCR结果显示,21份粪样扩增出人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检出率为21.9%,镜检阳性粪样PCR检测也为阳性;未检测到艰难梭菌和人芽囊原虫混合感染;未检出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慢性腹泻患者中主要检出的病原体为艰难梭菌和人芽囊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艰难梭菌 人芽囊原虫 隐孢子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