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6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酸梭菌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免疫消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徐创文 蒋魁 +5 位作者 虞为 林黑着 王鹏飞 赵超 刘曦瑶 杨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7,共12页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量为0(D0,对照)、0.25%(D1)、0.50%(D2)、1.00%(D3)、2.00%(D4)和4.00%(D5)6组,投喂花鲈幼鱼56 d,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指标,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下同),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的终末平均体质量,D3、D4和D5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4组肠道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D4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3和D5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D4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D2、D3和D5组花鲈幼鱼肠道肌层厚及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OTU数量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各试验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劳尔氏菌属、肠弧菌属和弧菌属有害菌相对丰度,提高了节杆菌属和KD4-96_unclassified有益菌相对丰度。【结论】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生长性能,提高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其相对丰度,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2.00%添加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花鲈 生长性能 免疫 消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气肿疽梭菌C54-1株的制备与检定
2
作者 任小侠 冯妍 +6 位作者 马欣 刘燕 王团结 杜吉革 潘晨帆 刘世博 张一帜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为研究气肿疽梭菌C54-1株(CVCC60001)的菌种特性,制备了1批气肿疽梭菌C54-1株,并对菌种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16S rDNA等进行检定,以及对于该菌的适宜培养基促生长能力等... 为研究气肿疽梭菌C54-1株(CVCC60001)的菌种特性,制备了1批气肿疽梭菌C54-1株,并对菌种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16S rDNA等进行检定,以及对于该菌的适宜培养基促生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冻干菌种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〇〇〇版质量标准的规定。16S rDNA鉴定为气肿疽梭菌,相似度为99.93%。在免疫原性检定中,使用致死剂量攻毒时,免疫组能够4/4被保护,证明该菌明矾苗免疫效果良好。使用商品化梭菌培养基对于该菌培养进行了比对,证实商品化培养基替代厌气肉肝汤的可能性。本研究为气肿疽梭菌的制备和检定提供参考依据,并使用不同培养基进行比对研究,为该菌的稳定培养和疫苗工艺改进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肿疽梭菌C54-1株 CVCC60001 毒力 免疫原性 培养基筛选 强化梭菌培养基(RCM)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下载PDF
新型生物活性玻璃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抗菌效果评价
3
作者 方颖 黄文燕 +3 位作者 苗国厚 孟斯 彭博 曾素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并观察新型BG处理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mm),同时测定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并观察新型BG处理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mm),同时测定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最小菌斑清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MBEC),20、40、60、80 mg/mL新型BG处理3种菌的混合菌斑24 h,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下摄片观察新型BG对混合菌斑的抑菌效果。采用GraphPad Prism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显示出很强的抗菌潜力;新型BG对菌斑的MBEC显著大于对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MIC和MBC。随着新型BG浓度加大,混合菌斑死菌数量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具有显著抗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粪肠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具核梭杆菌 抗菌效果
下载PDF
饲粮复合添加丁酸梭菌和葡萄糖氧化酶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
作者 党文庆 何敏 +5 位作者 上官明军 詹海杰 曹亮 李俊 任克良 张元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527,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添加丁酸梭菌和葡萄糖氧化酶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5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添加丁酸梭菌和葡萄糖氧化酶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5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有效含量为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恩拉霉素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g/t丁酸梭菌(试验1组)、200 g/t丁酸梭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试验2组)和300 g/t丁酸梭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试验3组)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兔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且这2个组与抗生素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腹泻频率和死亡率与抗生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试验2组替抗效果最好。2)各组肉兔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有降低趋势(P=0.08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盲肠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进化多样性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盲肠微生物特有扩增子序列变异(ASV)数提高了42.79%,2组间显著差异的标志物种可能是ASV_19729(P<0.05),属于厚壁菌门的梭菌属。综上所述,肉兔饲粮中复合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提高其生长性能和成活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替代抗生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葡萄糖氧化酶 肉兔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一例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
5
作者 董俊斌 李静 +5 位作者 丁玉林 王文龙 高娃 郑秉武 张迪 王金玲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08,共6页
通过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毒素实验和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确诊了1例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梭菌性肠炎的自然病例。动物园1只成年赤大袋鼠突然精神沉郁、厌食,于20 h后死... 通过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毒素实验和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确诊了1例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梭菌性肠炎的自然病例。动物园1只成年赤大袋鼠突然精神沉郁、厌食,于20 h后死亡,尸体角弓反张,腹围膨大。尸体剖检和组织学检查表明:胃肠道、肝脏和肾脏出现具有梭菌性肠炎证病意义的病变。小白鼠毒素实验结果显示,血样肠内容物内有急性致死性毒素。从出血的肠黏膜面分离到单一、有芽孢、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经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型多重PCR鉴定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结果可为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大袋鼠 梭菌性肠炎 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 A型产气荚膜梭菌
下载PDF
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6
作者 田相利 秦光彩 +6 位作者 罗凯 汪仕爽 刘杨 魏聪 王明阳 董双林 刘清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共11页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6周后测量对虾生长情况、检测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和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研究表明,CB组和PHB组对虾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最高,B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处理组对虾成活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处理组对虾血清中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S组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B组对虾肝胰腺中所有免疫相关基因(SOD、LZM、proPO、LGBP、HSP70、Imd、Toll、Relish、TOR、4E-BP、eIF4E1α、eIF4E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而PHB组的Toll基因以及BS组的Imd、Toll、Relish、eIF4E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表明,3个处理组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PHB和丁酸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免疫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对虾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抵抗力。总体比较,添加丁酸梭菌和PHB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当,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添加丁酸钠。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在难以添加丁酸梭菌活菌的情况下,建议适当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来替代丁酸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聚Β-羟基丁酸酯 丁酸钠 凡纳滨对虾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人源性丁酸梭菌的筛选及益生特性研究
7
作者 丁长河 高军 +3 位作者 白璐佳 孟珺 樊俊敏 魏书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为了得到人体来源的丁酸梭菌并研究其益生特性,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从33位健康志愿者粪便样品中筛选出1株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B-3),以商业化菌株Clostridum butyricum M... 为了得到人体来源的丁酸梭菌并研究其益生特性,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从33位健康志愿者粪便样品中筛选出1株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B-3),以商业化菌株Clostridum butyricum MIY588作为阳性对照,通过体外模拟试验评价其模拟消化道耐受性、胆盐耐受性、抗生素敏感性、抗氧化能力、体外降血脂能力等。结果表明:Clostridium butyricum B-3对模拟消化道环境及胆盐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模拟胃肠道存活率大于8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具有敏感性,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和头孢唑林等具有耐药性;C.butyricum B-3菌悬液(IS)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约为80%;两株菌上清液(FS)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能力相当,均显著高于IS和无细胞提取物(CFE)(P<0.05);两株菌的IS对两种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均高于FS;C.butyricum B-3的FS对胰脂肪酶抑制率低于对照菌株,但IS的胰脂肪酶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P<0.05),为44.02%;C.butyricum B-3的胆固醇清除能力为21.07%,略低于对照菌株。C.butyricum B-3具有作为优良益生菌的潜力,可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丁酸梭菌 益生特性 抗氧化 降脂
下载PDF
4种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常见病原菌消毒效果的评价
8
作者 唐文雅 聂福旭 +3 位作者 曹伟军 丁亚辉 张彤 于子涵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常见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环境气载和动物体表优势病原菌的杀灭效果,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规范提供参考。研究以优势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指示菌,通过悬液定性和定量试验探讨常见消... 试验旨在探讨常见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环境气载和动物体表优势病原菌的杀灭效果,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规范提供参考。研究以优势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指示菌,通过悬液定性和定量试验探讨常见消毒剂(安灭杀、辉胜-30、过硫酸氢钾、聚维酮碘)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1∶100倍稀释的安灭杀消毒液作用1、20及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200倍稀释的辉胜-30消毒液作用10、20及1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200倍稀释的过硫酸氢钾消毒液作用3、5、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400倍稀释的聚维酮碘消毒液作用15、20、20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安灭杀消毒液敏感,产气荚膜梭菌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较敏感,4种消毒剂宜交替使用可避免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奶牛场 常见病原菌 消毒效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气荚膜梭菌 大肠杆菌
下载PDF
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9
作者 王燕春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7期60-63,共4页
目的: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潜在威胁。方法:利用TSC琼脂、血琼脂、硫酸亚铁牛乳培养基等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以及PCR鉴定和耐药性试验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分析... 目的: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潜在威胁。方法:利用TSC琼脂、血琼脂、硫酸亚铁牛乳培养基等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以及PCR鉴定和耐药性试验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产气荚膜梭菌的性状和特性。结果:分离得到的3株产气荚膜梭菌经PCR鉴定均确认为A型。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了其在碳源代谢上的多样性。毒素分型和16S rRNA基因分析验证了其种属身份,同时揭示了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似性。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分离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多黏霉素B和复方新诺明表现出耐药性,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氨苄青霉素和哌拉西林等抗生素则表现出高度敏感性。结论:本研究全面研究了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强调了其在碳源代谢和抗药性方面的多样性,为防控鸡源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为未来深入探究其致病机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辽宁绒山羊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吉尚雷 刘欣 曹智康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研究对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辽宁绒山羊病例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以期为辽南地区辽宁绒山羊养殖过程中科学防治产气荚膜梭菌病提供参考。试验采集腹泻辽宁绒山羊的粪便肛拭子和腹泻病死羊肠道内容物,结合临床症状进行染色镜检、PCR... 研究对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辽宁绒山羊病例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以期为辽南地区辽宁绒山羊养殖过程中科学防治产气荚膜梭菌病提供参考。试验采集腹泻辽宁绒山羊的粪便肛拭子和腹泻病死羊肠道内容物,结合临床症状进行染色镜检、PCR扩增、测序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样本经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鉴别培养、PCR鉴定确诊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红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等耐药,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和哌拉西林等敏感。研究表明,导致该辽宁绒山羊养殖场内羊腹泻及死亡的病原为产气荚膜梭菌,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用药,避免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绒山羊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甘草查尔酮A与三种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文惠 包红霞 +3 位作者 王俊豪 黄远玲 王文惠 郝海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45,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单体与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小鼠的影响。本试验以甘草查尔酮A(licorice chalcone A,LCA)为代表药物,探究LCA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和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确定与中药单体...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单体与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小鼠的影响。本试验以甘草查尔酮A(licorice chalcone A,LCA)为代表药物,探究LCA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和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确定与中药单体LCA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测定了产气荚膜梭菌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的杀菌曲线、溶血试验、滑动试验以及对小鼠的气性坏疽治疗效果,比较不同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与LCA联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克林霉素(clindamycin,CLDM)、四环素(tetracycline,TCN)、替米考星(tilmicosin,TMS)三种抗生素与LCA有协同作用。根据杀菌曲线结果显示,8μg·mL^(-1)LCA和16μg·mL^(-1)TMS几乎可以完全杀灭产气荚膜梭菌;2μg·mL^(-1)LCA与2μg·mL^(-1)TMS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细菌的溶血性,溶血几乎完全被抑制(溶血定量为9.08%)。值得注意的是,LCA对细菌的迁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菌毛介导的运动性,与TMS联用后其促进作用显著提升。动物体内试验结果表明,CLDM单独使用时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治疗效果显著;TCN和TMS分别与LCA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指数为0.375),同时治疗时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效果。因此,在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时,TMS与LCA联合作用,可以降低药物使用量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A 产气荚膜梭菌 气性坏疽 替米考星 四环素 克林霉素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添加丁酸梭菌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矣林圆 桂聪 +4 位作者 刘婧文 杨慧君 莫爱杰 翟昱翔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4,共9页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代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设计D25+C、D50+C和D75+C3个处理组,共计7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喂试验,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并添加益生菌后鱼体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显示:豆粕替代25%鱼粉时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替代比例达到50%后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升高,肝脏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在替代50%鱼粉的基础上添加丁酸梭菌组与对照相比,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水平达到75%时添加丁酸梭菌与未添加组相比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0.05%的丁酸梭菌可改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达到50%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配合饲料 饲料添加剂 丁酸梭菌 豆粕替代 生长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双菌共培养产氢体系的构建及产氢性能的优化
13
作者 张新 王建米 +5 位作者 蒋永琪 付欢 周俊 吴夏芫 雍晓雨 贾红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4期378-387,共10页
生物发酵产氢是通过高效产氢菌把自然界储存于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氢气的技术。本研究在前期单菌产氢条件优化的基础上,构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LQ25)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AJ110637)共培养发酵产氢体... 生物发酵产氢是通过高效产氢菌把自然界储存于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氢气的技术。本研究在前期单菌产氢条件优化的基础上,构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LQ25)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AJ110637)共培养发酵产氢体系。以葡萄糖为底物,研究共培养发酵体系的产氢性能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C.butyricum LQ25与E.aerogenes AJ110637在接菌的体积比9∶1、初始pH 7.0、发酵温度40℃的条件下产氢效率最高,每克葡萄糖产氢量最高可以达到354.05 mL,分别比C.butyricum和E.aerogenes单独发酵高出31.71%和70.59%。在共培养发酵体系中添加1.0 g/L的CaCO 3,可以显著缓解体系的酸化程度,H 2产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1.80%。与单一菌株纯培养发酵产氢相比,双菌共培养体系产氢率有所提高,体现了C.butyricum和E.aerogenes的协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产气肠杆菌 产氢 发酵 共培养
下载PDF
1株猪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4
作者 吴钰兴 邹潍力 +9 位作者 程子馨 莫玉鹏 张凌源 纪宛彤 陈思宇 郑浩东 麻润雯 李珣 李茂宁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7-2706,共10页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利用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TSN平板上呈黑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α、β双溶血环,革兰染色呈紫色粗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还原性硝酸盐试验、H_2S试验和明胶液化均呈阳性,甘露醇、吲哚试验和水杨酸结果呈阴性。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扩增出plc及cpb2基因,表明该菌株为携带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菌后仔猪粪便中可检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率达50%;死亡仔猪剖检可见小肠充血、出血、鼓气,从脾脏、小肠中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损伤严重的空肠肠段中分离出高载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新生仔猪发病,致病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新生仔猪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新疆喀什某规模化安格斯牛场犊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5
作者 马紫薇 马学军 +9 位作者 马亚楠 孙亚伟 吾买尔江·牙合甫 邵白新月 杨作斌 王选艺 王梦娇 钟旗 马雪连 姚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88-2197,共10页
【目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导致犊牛猝死、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等,对犊牛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喀什地区某规模化肉牛场安格斯犊牛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 【目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导致犊牛猝死、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等,对犊牛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喀什地区某规模化肉牛场安格斯犊牛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集20份组织样品及6份圈舍粪土样品,采用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型及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在FTG液体培养基中出现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在TSC培养基中长出黑色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在绵羊血平皿上长出具有典型的双溶血环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菌体粗短、成单个或双个排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形态学及镜检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点。2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0株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为38.46%。经毒素基因分型鉴定,其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9株,检出率为90.0%,D型产气荚膜梭菌1株,检出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耐药率最高,为80.0%;对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率为50.0%,而其对美罗培南、头孢吡肟、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bla 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100.0%;bla SHV、qnrA和aac(6′)-Ⅰb-cr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0.0%(2/10)、10.0%(1/10)和20.0%(2/10);未检出bla CTX-M和qnrS 2种耐药基因。【结论】新疆喀什地区安格斯犊牛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主要以A型为主,耐药情况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试验结果可为后期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犊牛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坏死性肠炎的预防效果
16
作者 楚玉婷 朱阳华 +4 位作者 谢长清 程国富 胡薛英 张万坡 谷长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1,共7页
为了研发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微生态制剂,选用1日龄817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坏死性肠炎(NE)组(用G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NE模型)饲喂基础日粮、预防1(Prob1)组在... 为了研发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微生态制剂,选用1日龄817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坏死性肠炎(NE)组(用G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NE模型)饲喂基础日粮、预防1(Prob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1、预防2(Prob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2;试验第14~16天Prob1组、Prob2组和NE组肉鸡连续灌胃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探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该病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NE组肉鸡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体质量显著高于NE组(P<0.05)。NE组肉鸡空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绒毛变短、隐窝加深、绒隐比降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后肉鸡空肠绒毛结构较完整、绒毛长度和绒隐比显著高于NE组。NE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AOC、AKP活性显著高于NE组,Prob1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活性显著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高于NE组,无显著差异;NE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高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低于NE组。NE组肉鸡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在试验第17天有显著差异;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ZO-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E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坏死性肠炎鸡的生长发育、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且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1对鸡坏死性肠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 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梭菌
下载PDF
热纤梭菌耐热葡聚糖外切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
17
作者 王珊珊 刘阳 +3 位作者 任艳艳 王令 路宏朝 张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研究旨在开发耐热纤维素酶,以提高畜禽对纤维素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经济效益。从蛋白质信息数据库UniProt中获取热纤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葡聚糖外切酶CelS的序列信息,经信号肽删除和密码子优化,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实现了C... 研究旨在开发耐热纤维素酶,以提高畜禽对纤维素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经济效益。从蛋白质信息数据库UniProt中获取热纤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葡聚糖外切酶CelS的序列信息,经信号肽删除和密码子优化,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实现了CelS的过量表达。通过自诱导表达条件优化,有效提高了CelS可溶表达的比例。将胞内上清液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和热处理分离纯化获得可溶CelS,将胞内沉淀通过洗涤、变性和复性后获得包涵体复性CelS。酶学特性检测发现,两种表达形式CelS的酶活力无显著性差异,最适反应温度均为70℃,最适反应pH值为5.5~6.0,对无定形纤维素(PASC)的活性最高,对结晶纤维素(Avicel)和玉米秸秆(CS)次之。CelS与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葡聚糖内切酶EG12B协同作用水解CS,比单独水解酶活力提高了81.8%。试验结果表明,重组CelS表现出优越的耐热性能和纤维素水解活性,为进一步开发酶制剂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饲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纤梭菌 葡聚糖外切酶 可溶表达 包涵体 酶学特性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研究丁酸梭菌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卢俊言 王明亚 +4 位作者 吴春会 李素霞 徐宏建 曹玉凤 李秋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1,共5页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全混合饲粮(TMR)中补充不同水平的丁酸梭菌对产气量、发酵参数与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确定丁酸梭菌在肉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选择装有永久性瘘管的荷斯坦阉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TMR为培养底物。对照组(...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全混合饲粮(TMR)中补充不同水平的丁酸梭菌对产气量、发酵参数与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确定丁酸梭菌在肉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选择装有永久性瘘管的荷斯坦阉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TMR为培养底物。对照组(CON组)只含有培养底物,丁酸梭菌试验组在培养底物的基础上添加浓度为2×10^(8)(CB1组)、4×10^(8)(CB2组)、6×10^(8)(CB3组)、8×10^(8)(CB4组)、10×10^(8)CFU/kg(CB5组)的丁酸梭菌,每个水平设6个重复。结果显示:发酵时间为2 h和4 h时,CB1组体外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发酵时间为12 h时,CB3组、CB2组、CB4组和CB5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CON组和CB1组(P<0.05)。各试验组的pH值显著低于CON组(P<0.05),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B3组、CB4组和CB5组的乙酸、丙酸、总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B1组、CB2组和CB3组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各试验组干物质消化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CB2组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显著高于CON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产气量、NH3-N、乙酸、丙酸、总挥发酸含量以及DMD,丁酸梭菌的适宜添加量为6×10^(8)CF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阉牛 丁酸梭菌 产气量 消化率
下载PDF
双峰驼感染魏氏梭菌与溶血性曼氏杆菌的防治
19
作者 张学虎 宋福超 +1 位作者 兰喜 张勇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2022年5月以来,甘肃省某养驼场的部分驼羔先后出现阵咳、呼吸急促、步态摇摆等症状,个别伴有腹泻,并在短期内连续死亡。经现场调查及临床检查后,初步怀疑为细菌性病原感染所致。为探明病因并控制病情,现场采集发病驼羔血清及鼻拭子进行... 2022年5月以来,甘肃省某养驼场的部分驼羔先后出现阵咳、呼吸急促、步态摇摆等症状,个别伴有腹泻,并在短期内连续死亡。经现场调查及临床检查后,初步怀疑为细菌性病原感染所致。为探明病因并控制病情,现场采集发病驼羔血清及鼻拭子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对病死驼羔进行解剖观察,无菌采集内脏组织及肠内容物进行实验室检测。剖检发现,病死驼羔胃肠道及肺脏组织病变较为明显;镜检可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实验室检测发现,魏氏梭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核酸呈阳性。表明驼羔发病是由于感染了魏氏梭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引起的。通过采取紧急免疫、隔离治疗、消毒灭源等综合措施后,驼羔病情逐步好转,养驼场恢复了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魏氏梭菌 溶血性曼氏杆菌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俊祥 鲁耀鹏 +5 位作者 张秀霞 冼健安 郑佩华 李军涛 张泽龙 郭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4,共7页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呈杆状、形成孢子且严格厌氧的细菌,其能够在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及生物材料的前体物质(如氢气、丁醇和1,3-丙二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人类和动物体内,...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呈杆状、形成孢子且严格厌氧的细菌,其能够在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及生物材料的前体物质(如氢气、丁醇和1,3-丙二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已被证明具有益生作用,在水生动物中,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同样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丁酸梭菌在水生动物中的分离鉴定、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总结了丁酸梭菌在改善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消化率、存活率、免疫反应、抗病性和肠道结构,以及调节肠道共生菌群和代谢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丁酸梭菌 抗病性 肠道菌群 免疫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