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nfrared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Nursing on Maintenance of Vascular Acces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1
作者 Qi Liu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2期46-49,共4页
Objective: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infrared radi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nursing on maintenance of vascular acces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50 hemodialysis patients ... Objective: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infrared radi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nursing on maintenance of vascular acces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50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7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external application nursing alone,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nfrared radi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nursing,and the effect on the maintenance of vascular access was counted.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dexes of URR,kt/V and human album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indexes of β2-mg and MI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The improvement of vascular elasti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Conclusion:Infrared radi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nursing car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vascular access maintenance effect is significan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vascular elast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radiation External application nursing hemodialysis vascular access maintenance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Guided Arteriovenous Fistulas Cannulation in Difficult 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Acces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2
作者 Alison Hiu Ming Chan Angie Ho Yan Lam 《Health》 2024年第11期994-1012,共19页
Aim(s): Complex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poses challenges to cannulation. Ultrasound (US)-guided cannulation may promot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prevent AVF-related complications. Renal nurses performing US-guid... Aim(s): Complex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poses challenges to cannulation. Ultrasound (US)-guided cannulation may promot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prevent AVF-related complications. Renal nurses performing US-guided cannulation may improv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unnecessary punctures. The study aims to conduct the meta-analyze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nal nurse-performed US-guided cannulation to improv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reduce AVF-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difficult AVF access. Desig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Methods: A systemic search was performed on electronic databases including CINAHL Plus, Web of Science, and PubMed from inception to October 2023. Risk ratios (RR) and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 (SMD) were estimated using random-effect models for considerable homogeneity, and the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SIGN) methodology was adopted for critical appraisal. Results: Four RC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showed US-guided AVF cannul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improving successful cannulation (RR: 0.19, 95% CI: 0.06 to 0.63, p = 0.007), and was favorable in reducing cannulation-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RR: 0.44, 95% CI: 0.10 to 1.93, p = 0.28), compared with blind needle cannulation. Conclusion: US-guided cannulation performed by renal nurses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rteriovenous access.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value of further training for renal nurses in US-guided cannulation, and broader implementation of US-guided cannulation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Future studies could explore the optimal nursing training and longer-term benefits of US-guided cannulation by renal nurses in difficult AVF access. Patient or Public Contribution: No Patient or Public Contribution as this is a meta-analysis using the secondary data published in the R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ovenous Fistula CANNULATION Dialysis access hemodialysis Renal Nurse Ultrasound Guidance vascular access
下载PDF
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高晓榕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128-130,共3页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血管通路小组护理的可行性、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参与研究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n=40)、观察组(给予血管通路小组护理,n=40)。以...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血管通路小组护理的可行性、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参与研究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n=40)、观察组(给予血管通路小组护理,n=40)。以负面心理、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效果。结果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在干预后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回避、屈服评分在干预后均下降,面对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应对方式,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小组护理 血液透析 应对方式 自我管理行为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钰 贾璐瑶 +6 位作者 陈悦 崔文浩 王巨昆 张超 边春景 敖国昆 罗涛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3期59-65,共7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然而,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包括出血和(或)血肿、感染、血栓形成、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窃血综合征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然而,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包括出血和(或)血肿、感染、血栓形成、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窃血综合征等。本文对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因及防治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并发症
下载PDF
河南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协调员岗位设置的调查研究
5
作者 董琳 王炎 +1 位作者 薛小玲 岳晓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7期1892-1896,共5页
目的调查河南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vascular access,VA)协调员的设置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河南省各级医疗机构的226家血液净化中心的基本情况和VA协调员设置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 目的调查河南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vascular access,VA)协调员的设置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河南省各级医疗机构的226家血液净化中心的基本情况和VA协调员设置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6家血液净化中心只有11.06%的中心设置有透析通路协调员专职岗位,且工作内容较为局限;护理管理者认为透析通路协调员应至少具备5年血液净化专科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主管护师及以上的职称,取得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团队建立、人力资源配置及开展通路相关培训是VA协调员岗位设置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VA协调员岗位设置不足,未来需要完善该岗位职能并从优化人力配置、加强通路相关培训及成立通路管理小组,促进该岗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协调员 岗位设置 多中心研究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风险防范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王利娜 石艳娟 +1 位作者 许冰冰 李素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46-147,152,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信封法对研究人员进行分组隐匿,依据对应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信封法对研究人员进行分组隐匿,依据对应随机数字将患者分配至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防范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M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风险防范管理 血管通路
下载PDF
贵州省124所医疗机构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现况调查
7
作者 王颜颜 查筑红 +4 位作者 王静 林丹 曾妮 罗光英 李凌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感染现状,为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22年7—12月贵州省124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情况、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 目的了解贵州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感染现状,为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22年7—12月贵州省124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情况、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及其他感染相关情况。结果共调查MHD患者15114例,年龄以36~<60岁年龄段为主(55.83%)。血液透析龄以1~<5年为主(59.37%),血液透析频率主要是3次/周(73.91%)。透析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为主,共12948例(85.77%)。原发疾病以慢性肾衰竭为主(99.89%)。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5.29%,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0.6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0.24%,梅毒螺旋体(TP)感染率1.70%。不同年龄、透析医院数、透析机构规模的MHD患者HB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不同透析时间、透析机构规模的MHD患者HC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不同透析医院数MHD患者T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为36~<60岁MHD患者HBV、HCV感染率较高,分别为6.10%、0.84%。透析时间≥10年的患者HCV感染率(1.64%)较高。透析床位数≥90张的医疗机构患者HCV、HIV和TP感染率均较高,分别为0.74%、0.28%、1.94%。HBV感染率最高的是透析床位数<30张的医疗机构,为18.64%。发生血管穿刺部位感染9例(0.06%),血流感染12例(0.08%),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7例(0.05%),肺部感染30例(0.20%)。不同血管通路类型MHD患者的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肺部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通路类型为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患者的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37%)和肺部感染发病率(1.10%)均较其他类型高。结论贵州省MHD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透析频率多为3次/周,以AVF为主要血管通路。MHD患者容易合并HBV、HCV、HIV、TP、血流感染和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感染 血流相关感染 预防与控制 贵州省 血透相关感染
下载PDF
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控效果
8
作者 陈雅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控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 目的分析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控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异常出血、血管闭塞、情绪障碍、血栓、感染)、血管通路状态(阻塞程度、血流量、完整程度、使用寿命)和护理前后两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炎症反应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阻塞程度评分、血流量、完整程度评分、使用寿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微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支持 预防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并发症 管控效果
下载PDF
全治疗周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9
作者 谢铭全 黄燕蓉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9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全治疗周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通路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MHD患者80例,按照不同管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治疗周期管理干预... 目的:探讨全治疗周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通路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MHD患者80例,按照不同管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治疗周期管理干预,观察两组钙磷代谢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血管通路通畅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及血钙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充盈情况、血流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治疗周期管理应用于MHD患者可以改善其钙磷代谢水平和血管通路通畅情况,减少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治疗周期 血管通路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白雪霞 闫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 目的探究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日常导管观察、导管异常情况处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导管观察、导管异常情况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不仅可提高导管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还有助于提升舒适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 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长期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胡春燕 张海霞 +4 位作者 靳晶晶 程美娟 张胜雷 白亚玲 徐金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长期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按地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中选取2016-01-01至2016-12-31河北省MHD患者。根据长期血管通路...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长期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按地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中选取2016-01-01至2016-12-31河北省MHD患者。根据长期血管通路的类型分为动静脉内瘘组和隧道式导管组,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长期血管通路与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766例,动静脉内瘘组4 285例(89.9%),隧道式导管组481例(10.1%)。共982例患者死亡,其中心血管事件死亡344例(3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隧道式导管组患者全因死亡率(χ^(2)=109.334,P<0.001)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率(χ^(2)=60.362,P<0.001)均显著高于动静脉内瘘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隧道式导管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动静脉内瘘组的1.598倍(HR=1.598,95%CI 1.164~2.194,P=0.004),发生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风险是动静脉内瘘组的1.894倍(HR=1.894,95%CI 1.241~2.889,P=0.003)。结论:不同类型长期血管通路与MHD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隧道式导管是M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预后
下载PDF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认知度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1
12
作者 刘会群 刘慧萍 +4 位作者 彭红英 丁革红 史飞龙 郭光霞 陈苏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0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1月采用传统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2016年2-6月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1月采用传统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2016年2-6月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认知度及依从性。结果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透析当日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14.4±3.2)分;透析间期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日常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25.7±4.8)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自护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38.1±5.7)分。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后其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提升至(19.6±2.3)分、(30.9±3.8)分及(43.3±3.8)分,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认知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依从性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贾艳清 董永泽 +4 位作者 许秀君 沈华娟 姜红芳 蒋家翔 周美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在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为研究对象。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187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血管通路常规护理模式,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在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为研究对象。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187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血管通路常规护理模式,2020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199例病人为观察组,实施血管通路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循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通路并发症及再循环的发生率分别为13.06%、4.52%,对照组血管通路并发症及再循环的发生率分别为的25.67%、11.2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并发症,提高血管通路的通畅率,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全生命周期 并发症 再循环 护理
下载PDF
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9
14
作者 骆美良 骆瑾瑜 +1 位作者 沈洁 顾晓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9期774-776,780,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秉承患者知情原则并尊重患者个人意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秉承患者知情原则并尊重患者个人意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运用全程跟踪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感染、血管闭塞、血栓、动脉瘤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满意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 P <0.05)。结论全程跟踪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能够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持续质量改进 血管通路再循环率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1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席春生 王世勇 +4 位作者 薛云 方春天 张英 张萌 李亚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61-63,共3页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以建立血管通路的经验,为规范化建立和使用维护动静脉内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156例自体动静脉内...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以建立血管通路的经验,为规范化建立和使用维护动静脉内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15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资料,记录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原发疾病、术前评估、术中情况、吻合血管、吻合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56例患者术后一期吻合通畅率达100%,但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形成,行手术取栓+内瘘重建术。动静脉内瘘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96%,桡动脉-贵要静脉2%,尺动脉-贵要静脉2%;瘘管吻合方式端侧吻合54%,端端吻合46%,侧侧吻合0%;术中血管痉挛6例占3.8%,术后急性血栓形成6例占3.8%,肿胀手1%。结论①详尽的术前评估,熟练的术中显微外科技术,严格的术后观察,是成功建立一条理想血管通路的关键;②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反复穿刺血管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9
16
作者 冷盛君 顾蔷怡 +2 位作者 方韡 蒋蕴琴 陶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究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治疗时间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治疗时间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的更为显著(P<0.05);2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变化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且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朱军涛 刘帝 +6 位作者 刘烨歆 陈国纯 周琳 杨灵芝 袁芳 贺理宇 刘虹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7期503-506,共4页
目的调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通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对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截止2017 年1 月1 日在... 目的调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通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对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截止2017 年1 月1 日在透析的343 例MHD 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血管通路,并根据颈部静脉临时置管的有无以及其与首个成熟AVF 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同侧置管组、对侧置管组、内瘘组3 组进行比较。结果首次透析时,临时导管占比73.18%,AVF14.29%,而进入MHD(≥3 个月)后,AVF 占比达89.21%~96.50%;分组统计发现:同侧置管组的AVF 手术次数高于对侧置管组和内瘘组(H 值分别为3.618,3.846;P 值分别为0.001,<0.001);AVF 的初级失败率高于对侧置管组及内瘘组(χ2值分别为14.126,7.242;P 值分别为<0.001,0.011);1 年通畅率低于对侧置管组及内瘘组(χ2值分别为8.093,9.381;P 值分别为0.004,0.003);3 组在AVF 的动脉瘤发生率、3 年及5 年通畅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H 值分别为4.191,4.045,3.717;P 值分别为0.128,0.134,0.150)。结论①AVF 是本中心首选的血管通路。②AVF 的远期通畅率不受临时导管的有无及其位置的影响,而手术次数、初级失败率、近期通畅率可能与同侧颈部临时置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中心静脉置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8
作者 饶毅峰 朱平 何川鄂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需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治疗血管通路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9例,A组患者予自体动静脉瘘...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需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治疗血管通路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9例,A组患者予自体动静脉瘘为血管通路,B组患者予中心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C组患者予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为血管通路,透析4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C-反蛋白(CRP)、白介素-6(IL-6)、人血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及血液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CRP、IL-6降低,ALB、Hb升高(P<0.05);B组和C组治疗后CRP、IL-6、ALB及Hb均升高(P<0.05)。治疗后A组CRP、IL-6低于B组和C组,而ALB、Hb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Kt/V值高于B组(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瘘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IL-6等促炎因子水平较低,且其透析充分性良好,并发症较少,可考虑作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充分性
下载PDF
两种血管穿刺法对透析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戴琳峰 唐莹 +2 位作者 邬碧波 刘瑾瑾 李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液透析治疗中,两种血管穿刺法对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龄为3~6个月、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患者82例。根据不同的血管穿刺法分为钮扣法组(A组)40例...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液透析治疗中,两种血管穿刺法对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龄为3~6个月、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患者82例。根据不同的血管穿刺法分为钮扣法组(A组)40例和绳梯法组(B组)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龄、透析剂量及营养参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使用超声稀释法对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检测,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管通路狭窄的发生率。结果(1)分组时A、B两组在内瘘血流量和血管通路狭窄的发生率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访6个月后,A组内瘘血流量(953.26±428.67)ml/min,比B组的(969.12±413.17)ml/min下降更为显著;A组血管通路狭窄率(30.95%)高于B组(22.50%),与研究初始时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绳梯穿刺法的通路狭窄发生率低于钮扣穿刺法,可延长通路的使用寿命。超声稀释法可前瞻性监测血管通路血流动力学意义上的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稀释法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
下载PDF
近5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15
20
作者 张晓华 李静 王利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1期698-702,共5页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现状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规范临床治疗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3...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现状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规范临床治疗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医疗费用类型、肾脏病病因、首次透析使用的血管通路、并发症、转归、死亡原因及生存率等。各种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完成。结果 ①近5年新进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共计513例,其中男性291例,女性222例,男女比例1.3:1。②ESRD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年龄最主要集中在40~49岁和50~59岁。③发病原因明确431例,居前3位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207例占48.0%,糖尿病肾病112例占25.9%,高血压肾损害46例占10.7%。④首次透析时使用的血管通路中,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居于第1位,占到76.8%,其次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占21.5%。⑤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最常见为贫血,其次为高血压、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等。血红蛋白、血压、血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的达标率均不足50%。⑥513例MHD患者,12人行肾移植,11人转为腹膜透析,385人转其他医院治疗,5人脱离透析,9人放弃治疗,67人在我院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死亡24人。心脑血管事件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⑦MHD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3.3%,5年生存率75.3%,10年生存率14.6%,生存期最长1例超过228月仍在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结论本组MHD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血液透析患者前3位原发病因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首次透析时的血管通路以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适时透析的问题需得到关注并改进。贫血、高血压、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仍高且达标率低。心脑血管事件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死亡原因 生存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