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威 何敏 +1 位作者 陈璐宁 韩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采用SEM、XRD、XPS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Ti3C2Tx引入量为30 mg时,所制MoS2/Ti3C2Tx异质复合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和较好的循...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采用SEM、XRD、XPS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Ti3C2Tx引入量为30 mg时,所制MoS2/Ti3C2Tx异质复合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达到262.54 F/g,且经10 000次循环后仍保持82.1%的初始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Ti3c2Tx 异质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循环性能
下载PDF
Ni(OH)_(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进展
2
作者 饶冰莹 陈姿蕾 +3 位作者 胡亚凌 李柱柱 张正阳 陈萍华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合理设计和构建高比电容材料,对于超级电容器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理论容量、高速率性能等优点的Ni(OH)_(2)材料在近年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实际测试性能(尤其是速率...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合理设计和构建高比电容材料,对于超级电容器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理论容量、高速率性能等优点的Ni(OH)_(2)材料在近年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实际测试性能(尤其是速率能力)通常远低于理论值,这可能归因于活性位点的可接近性受限、反应动力学缓慢或电子转移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其的实际应用。研究人员试图打破Ni(OH)_(2)固有结构的限制,探索提升其性能的方法。本文综述了Ni(OH)_(2)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溶剂热法、电沉积法、化学沉积法、微波水热合成法等,并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此外,本文指出了Ni(OH)_(2)及其复合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h)_(2) 复合材料 制备 超级电容器 进展
下载PDF
一锅法制备MgO/蓝藻基碳介孔复合材料及CO_(2)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夏煜涛 韩林松 +5 位作者 史梦婷 张汉雨 廖永旭 丁波 齐佳慧 金效齐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采用一锅法,以KOH活化后的蓝藻粉为碳源,以六水硝酸镁为镁源,通过简单研磨固相反应,成功制备了MgO/C复合材料,并探究了镁源和碳源的投料比对介孔MgO/C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法、N_(2)等温吸脱附曲线法、扫描电镜法、红... 采用一锅法,以KOH活化后的蓝藻粉为碳源,以六水硝酸镁为镁源,通过简单研磨固相反应,成功制备了MgO/C复合材料,并探究了镁源和碳源的投料比对介孔MgO/C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法、N_(2)等温吸脱附曲线法、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现代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gO/C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结构,随着MgO负载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下降;CO_(2)等温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氧化镁与碳复合后对CO_(2)吸附能力有明显的改善,样品的孔结构对CO_(2)吸附能力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粉 介孔MgO/c复合材料 cO_(2)吸附
下载PDF
以Si-CaO/Al_(2)O_(3)-Si为连接层的C/C复合材料扩散连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其剪切强度
4
作者 贾建刚 高康博 王晓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838,共10页
CaO/Al_(2)O_(3)用于SiC之间的扩散连接,具有接头强度高、连接可靠等优点,但CaO/Al_(2)O_(3)与C/C复合材料的润湿性差,不宜直接用于C/C复合材料的扩散连接。为解决C/C复合材料难以焊接以及连接接头强度较低的问题,本文采用Si-CaO/Al_(2)... CaO/Al_(2)O_(3)用于SiC之间的扩散连接,具有接头强度高、连接可靠等优点,但CaO/Al_(2)O_(3)与C/C复合材料的润湿性差,不宜直接用于C/C复合材料的扩散连接。为解决C/C复合材料难以焊接以及连接接头强度较低的问题,本文采用Si-CaO/Al_(2)O_(3)-Si复合夹层作为连接层,对C/C复合材料进行扩散连接,通过Si与C/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C以及SiC与CaO/Al_(2)O_(3)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高强度接头。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升高后下降。1500℃保温90 min的接头,剪切强度达到38.17 MPa,连接接头内部形成“富Si的过渡层-中间层-富Si的过渡层”对称结构,接头中生成的物相主要包含SiC以及由Al_(2)SiO_(5)、SiO_(2)、CaAl_(4)O_(7)等构成的复合玻璃相,剪切断裂主要发生在C/C基体上,说明接头强度及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超过了基体强度,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连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O/Al_(2)O_(3)-Si夹层 c/c复合材料 扩散连接 微观组织 剪切强度
下载PDF
ZrC-SiC-MoSi_(2)涂覆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下的烧蚀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邵萌萌 陈招科 +2 位作者 王馨爽 文青波 熊翔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20-230,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烧蚀环境下的烧蚀性能,采用浆料刷涂法在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上制备Zr含量分别为34%和60%(质量分数)的ZrC-SiC-MoSi_(2)涂层,并且利用氧乙炔焰研究涂层C/C-SiC-ZrC复合材料在3种不同氧气及乙炔流量... 为进一步提高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烧蚀环境下的烧蚀性能,采用浆料刷涂法在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上制备Zr含量分别为34%和60%(质量分数)的ZrC-SiC-MoSi_(2)涂层,并且利用氧乙炔焰研究涂层C/C-SiC-ZrC复合材料在3种不同氧气及乙炔流量下的烧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Zr含量的增加,涂层内部的ZrC和SiC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颗粒分布更加均匀。Zr含量为60%的涂层线烧蚀率随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Zr含量为34%的涂层线烧蚀率随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此外,详细讨论ZrC-SiC-MoSi_(2)涂层在不同条件下的烧蚀机理。随着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主要的烧蚀机制由氧化变为氧化和蒸发的结合作用,最后变为氧化、蒸发及剥蚀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Zrc复合材料 Zrc-Sic-MoSi_(2)涂层 刷涂 烧蚀
下载PDF
SiO_(2)与ZrO_(2)组元对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合材料配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陈鑫 刘如铁 +3 位作者 林雪杨 陈洁 熊翔 廖宁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1期44-54,共11页
在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中分别添加SiO_(2)和ZrO_(2),研究SiO_(2)和ZrO_(2)对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合材料配副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两者影响机制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含SiO_(2)或ZrO_(2)的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 在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中分别添加SiO_(2)和ZrO_(2),研究SiO_(2)和ZrO_(2)对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合材料配副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两者影响机制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含SiO_(2)或ZrO_(2)的铜基摩擦材料与C/C-SiC复合材料配副时,能在高制动速度下保持较高的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3758和0.3424,摩擦材料的磨损量较低,为1.44μm/次和0.95μm/次,配副材料几乎无磨损。SiO_(2)在制动过程中易脱落,形成磨粒,对摩擦材料与配副材料表面造成磨粒磨损,而ZrO_(2)在基体中保持完整,以硬质微凸体的形式对C/C-Si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产生犁削作用。SiO_(2)在高制动速度下破碎脱落后易嵌入C/C-SiC复合材料表面摩擦膜,有利于以Cu及Cu的化合物为主的磨屑在其周围积累,促进摩擦转移膜在C/C-Si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的形成,从而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c/c-SIc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SiO_(2) ZrO_(2)
下载PDF
C/C-SiC-ZrB_(2)-ZrC复合材料在等离子体高频脉冲达2000次过程中的烧蚀特性
7
作者 冯薇 张妍 +7 位作者 刘磊 李博岩 张佳平 陈曦 何子博 唐成伟 张海军 韩秦鑫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53-562,共10页
研究等离子体单次毫秒级加载条件下C/C-SiC-ZrB_(2)-ZrC复合材料在不同次数高频脉冲过程中的烧蚀行为与机理。烧蚀试验在自研台架上进行,测试过程中等离体子体-空气射流交替冲击试样表面。结果表明,随冲击次数增加,前1000次内烧蚀率迅... 研究等离子体单次毫秒级加载条件下C/C-SiC-ZrB_(2)-ZrC复合材料在不同次数高频脉冲过程中的烧蚀行为与机理。烧蚀试验在自研台架上进行,测试过程中等离体子体-空气射流交替冲击试样表面。结果表明,随冲击次数增加,前1000次内烧蚀率迅速下降,随后在达2000次过程中烧蚀率缓慢降低。微结构、物相及烧蚀表面温度特征说明烧蚀试样表面形成一层不完整的混合陶瓷烧蚀产物层,且裸露的碳含量在1000次冲击烧蚀以后趋于稳定。烧蚀产物层削弱了热应力诱发的机械剥蚀并保护其亚层的碳不被侵蚀,进而导致烧蚀率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烧蚀 脉冲烧蚀 c/c复合材料 Sic-ZrB_(2)-Zrc 循环次数
下载PDF
沉淀转化法制备的纳米Ni(OH)_2-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庄新国 程杰 +2 位作者 杨冬平 曹高萍 杨裕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7-344,共8页
研究了用沉淀转化法、通过掺钴和纳米炭材料制备的Ni(OH)2-C和Ni0.96Co0.04(OH)2- C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Ni(OH)2-C和Ni0.96Co0.04(OH)2-C都是β-Ni(OH)2 晶体结构. Ni(OH)2电化学性能主要与其晶体粒径、晶体结构和导电性有... 研究了用沉淀转化法、通过掺钴和纳米炭材料制备的Ni(OH)2-C和Ni0.96Co0.04(OH)2- C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Ni(OH)2-C和Ni0.96Co0.04(OH)2-C都是β-Ni(OH)2 晶体结构. Ni(OH)2电化学性能主要与其晶体粒径、晶体结构和导电性有关.掺入纳米导电 炭黑,可以改善Ni(OH)2的电化学性能.掺入纺锤形颗粒的SPC比片状颗粒:HGC炭黑较明 显改善Ni(OH)2的电化学性能.掺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不能改善Ni(OH)2电化学性能.掺 杂Co可以提高倍率放电能力和可逆性.掺杂Co和炭的Ni0.96Co0.04(OH)2-C复合材料,具有 高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超级电容器 NI(oh)2 材料 掺杂 纳米复合材料 特性
下载PDF
PMMA/Ce(OH)_3-Pr_2O_3/Nano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莫尊理 孙银霞 +3 位作者 陈红 张平 左丹丹 刘艳芝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首次利用一种新方法(反胶束模板-原位聚合一步法)成功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e(OH)3-Pr2O3/石墨纳米微片复合材料.膨胀石墨在乙醇-水溶液中经超声处理制得石墨纳米微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稀土金属离子Pr3+,Ce3+水溶液为水... 首次利用一种新方法(反胶束模板-原位聚合一步法)成功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e(OH)3-Pr2O3/石墨纳米微片复合材料.膨胀石墨在乙醇-水溶液中经超声处理制得石墨纳米微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稀土金属离子Pr3+,Ce3+水溶液为水相,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CAB)自组装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制备了PMMA/Ce(OH)3-Pr2O3/NanoG纳米复合材料.产物用CHCl3分散,涂于载玻片上,制得纳米复合材料薄膜.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差热-热重(TG-DT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微片 纳米复合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ce(oh)3-Pr2O3
下载PDF
PP/CPE/纳米Mg(OH)_2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良波 孟平蕊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5期33-34,39,共3页
研制了聚丙烯(PP)/氯化聚乙烯(CPE)/纳米Mg(OH)_2复合材料,讨论了CPE和纳米Mg(OH)_2对PP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和纳米Mg(OH)_2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阻燃性能得到改善。用该复合材料体系经... 研制了聚丙烯(PP)/氯化聚乙烯(CPE)/纳米Mg(OH)_2复合材料,讨论了CPE和纳米Mg(OH)_2对PP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和纳米Mg(OH)_2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阻燃性能得到改善。用该复合材料体系经挤出成型的管材,能够承受16 MPa的环应力,无破裂,无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 cPE 纳米MG(oh)2 复合材料 聚丙烯 氯化聚乙烯 氢氧化镁 挤出成型 管材
下载PDF
反胶束模板制备聚苯胺/Ce(OH)_3-Pr_2O_3/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尊理 张平 +3 位作者 陈红 孙银霞 左丹丹 刘艳芝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利用表面活性剂乳液自组装产生模板,以磺基水杨酸为掺杂剂,苯胺(ANI)为油相,稀土(Ce-Pr)离子水溶液为水相,形成反胶束微乳液,使稀土粒子均匀分散于油相中,成为热力学稳定的乳液体系,将该乳液插层于有机蒙脱土(MMT)的片层间,加入引发剂... 利用表面活性剂乳液自组装产生模板,以磺基水杨酸为掺杂剂,苯胺(ANI)为油相,稀土(Ce-Pr)离子水溶液为水相,形成反胶束微乳液,使稀土粒子均匀分散于油相中,成为热力学稳定的乳液体系,将该乳液插层于有机蒙脱土(MMT)的片层间,加入引发剂单体直接进行原位聚合,即制得目标产物.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热重(TG-DT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胶束法制备出热稳定性良好的新型PANI/Ce(OH)3-Pr2O3/MMT纳米复合材料,该法可以用于三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聚苯胺 蒙脱土 ce(oh)3-Pr2O3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中空ZnSn(OH)6/Ti3C2 MXene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呋喃西林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雅娴 徐力萍 +1 位作者 赵梦呓 甘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4-610,共7页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中空ZnSn(OH)6微球,将其与二维Ti3 C2 MXene纳米片复合后获得ZnSn(OH)6/Ti3 C2 MXene纳米复合材料,并由此构建了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呋喃西林在该传感器上的不可逆氧化峰.其伏安过程为受吸附控...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中空ZnSn(OH)6微球,将其与二维Ti3 C2 MXene纳米片复合后获得ZnSn(OH)6/Ti3 C2 MXene纳米复合材料,并由此构建了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呋喃西林在该传感器上的不可逆氧化峰.其伏安过程为受吸附控制的过程,氧化反应电荷转移数为2.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对呋喃西林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ZnSn(OH)6微球和二维Ti3 C2 MXene的协同作用,该传感器对呋喃西林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显著催化作用.呋喃西林的浓度在0.5~70μ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6μmol/L(RSN=3).该传感器对呋喃西林的测定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仅3.4%.将该传感平台成功用于动物源食品的分析,回收率在92.0%-10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n(oh)6 Ti3 c2 MXene 呋喃西林 电化学氧化 食品分析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SiC-TaSi_2/MoSi_2抗氧化复合涂层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侯党社 李克智 +3 位作者 李贺军 付前刚 魏剑 和永岗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5,共5页
采用包埋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TaSi_2/MoSi_2抗氧化复合涂层,通过恒温氧化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及能谱(EDS)分析,研究了包埋粉料中Ta,Mo含量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M... 采用包埋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TaSi_2/MoSi_2抗氧化复合涂层,通过恒温氧化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及能谱(EDS)分析,研究了包埋粉料中Ta,Mo含量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Mo摩尔比为1:1时所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相对较大的厚度和较为致密的结构,氧化过程中在该涂层表面形成致密和稳定的玻璃态SiO_2保护膜.在1500℃氧化326h和经过23次1500℃至室温间的急冷急热后,带有该涂层的C/C试样失重仅为0.97%,表明该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Sic-TaSi2/MoSi2涂层 抗氧化 抗热震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MoSi_2-Mo_5Si_3/SiC涂层的制备及组织结构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鑫 邹艳红 +3 位作者 黄启忠 苏哲安 王秀飞 张明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9-783,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MoSi_2-Mo_5Si_3/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形成、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涂...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MoSi_2-Mo_5Si_3/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形成、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涂层厚度为400μm左右,主要由β-SiC、MoSi_2及少量的Mo_5Si_3组成.1350℃等温氧化10h后,复合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率只有1.21%,明显低于C/C复合材料SiC单涂层试样,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与C/C复合材料SiC单涂层相比,经封填改性制得的复合涂层结构更致密,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MOSI2 Sic
下载PDF
2维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演变过程和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25
15
作者 梅辉 成来飞 +3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孟志新 刘持栋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通过单向拉伸和分段式加载-卸载实验,研究了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特性和损伤的变化过程。用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并监测了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的声发射行为。结果表明:在拉伸应力低于50MPa时,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 通过单向拉伸和分段式加载-卸载实验,研究了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特性和损伤的变化过程。用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并监测了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的声发射行为。结果表明:在拉伸应力低于50MPa时,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为线弹性;随着应力的增加,材料模量减小,非弹性应变变大,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表现为非线性直至断裂。复合材料的平均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为234.26MPa和0.6%。拉伸破坏损伤表现为:基体开裂,横向纤维束开裂,界面层脱粘,纤维断裂,层间剥离和纤维束断裂。损伤累积后最终导致复合材料交叉编织节点处纤维束逐层断裂和拔出,形成斜口断裂和平口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 碳化硅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结构 2c/Sic
下载PDF
浆料浸渍法制备C/C-SiC-ZrB_2超高温复合材料及其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樊乾国 崔红 +3 位作者 闫联生 张强 孟祥利 杨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4-1018,共5页
采用浆料浸渍法引入ZrB2微粉作为耐超高温相,以炭纤维为增强体,以热解炭和SiC为基体,制备了ZrB2含量不同的耐超高温C/C-SiC-ZrB2复合材料;通过电弧风洞考核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XRD、SEM和EDS分析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在Ma 6电弧... 采用浆料浸渍法引入ZrB2微粉作为耐超高温相,以炭纤维为增强体,以热解炭和SiC为基体,制备了ZrB2含量不同的耐超高温C/C-SiC-ZrB2复合材料;通过电弧风洞考核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XRD、SEM和EDS分析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在Ma 6电弧风洞条件下,C/C-SiC-ZrB2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优于C/C-SiC,且随着ZrB2含量的增加,抗烧蚀性能随之提高;在高温阶段形成的ZrO2-SiO2玻璃态熔融层起到了抗氧化烧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复合材料 c c—Sic-ZrB2 烧蚀性能 烧蚀机理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防氧化涂层SiC/SiC-MoSi_2的制备与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付前刚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史小红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3-506,共4页
采用包埋法和涂刷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SiC内涂层和SiC-MoSi_2外涂层,借助XRD与SEM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句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覆后的C/C复合材料在高温静态空气中的防氧化性能.结果表明:SiC/SiC-MoSi_2复合涂层有效缓解了MoSi_2与... 采用包埋法和涂刷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SiC内涂层和SiC-MoSi_2外涂层,借助XRD与SEM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句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覆后的C/C复合材料在高温静态空气中的防氧化性能.结果表明:SiC/SiC-MoSi_2复合涂层有效缓解了MoSi_2与C/C热膨张不匹配问题,涂层无裂纹;复合涂层在900和1500℃静态空气环境下均可对C/C复合材料有效保护100 h以上;涂层的多层、多相结构以及在高温氧化后表面生成的SiO_2薄膜是其具有优异防氧化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Sic内涂层 Sic -MoSi2外涂层 抗氧化
下载PDF
2D C/SiC复合材料在1300℃水氧环境下的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持栋 成来飞 +2 位作者 梅辉 栾新刚 周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9-733,共5页
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3Hz的正弦波分别在室温和1300℃水氧环境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一拉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若取循环基数为10^5,室温和高温水氧环境下的疲劳极限分别为244.8MPa和93.3MPa,高温下的水氧腐蚀是材料失效的... 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3Hz的正弦波分别在室温和1300℃水氧环境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一拉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若取循环基数为10^5,室温和高温水氧环境下的疲劳极限分别为244.8MPa和93.3MPa,高温下的水氧腐蚀是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根据疲劳断口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高温水氧环境下,足够大的外载荷将会显著削弱SiO2层的封填裂纹效果,导致氧化性气氛通过外力拉开的微裂纹扩散进入材料内部.外载荷越大,气体在材料内部的扩散越快,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SIc复合材料 疲劳 高温 氧化
下载PDF
电流对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文艳 彭可 +2 位作者 冉丽萍 葛毅成 易茂中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通过对炭/炭坯体Mo_2C涂层改性并熔渗Cu制备了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电流强度对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由0增大至15A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5A时达最小值;复合材料体积... 通过对炭/炭坯体Mo_2C涂层改性并熔渗Cu制备了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电流强度对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由0增大至15A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5A时达最小值;复合材料体积磨损率逐渐增大;对偶磨损量在0~7.5A范围内较低,然后随电流增大而逐渐增大.电流较低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电流增大氧化磨损及黏着磨损程度提高,电流高至15A时,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电弧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复合材料 Mo_2c涂层 熔渗 电流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浸渍裂解法制备C/C-ZrC-SiC-ZrB2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解静 李克智 +2 位作者 付前刚 李贺军 姚西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5-610,共6页
以有机ZrC、ZrB2前驱体和聚碳硅烷的混合溶液为浸渍前驱体,利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C/C-ZrC-SiC-ZrB2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弯曲和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制备出陶瓷相填充充分且分布均匀的C/C-... 以有机ZrC、ZrB2前驱体和聚碳硅烷的混合溶液为浸渍前驱体,利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C/C-ZrC-SiC-ZrB2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弯曲和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制备出陶瓷相填充充分且分布均匀的C/C-ZrC-SiC-ZrB2复合材料。材料的弯曲强度为126.31 MPa,断面有大量的纤维束拔出,表现出良好的假塑性断裂模式。经过120 s氧–乙炔烧蚀,材料无明显烧蚀,其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2.50×10-4mm/s和–1.33×10-4g/s。在材料表面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保护层,不仅能够降低氧气和热流向材料内部扩散,还具有弥补缺陷的作用,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浸渍裂解法 c c-Zrc-Sic-ZrB2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烧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