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Cr和Ni对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相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马钢 夏源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4-919,共6页
利用集团变分法,计算了 Fe-Al-Co,Fe-Al-Cr;Fe-Al-Ni三元合金700 K等温截面的 Fe3Al相区. 三个三元合金等温截面的计算结果显示,Fe-Al-Ni相图中的 Fe3Al相区最小,Fe—Al-Cr相图中的Fe3Al相区最大;根据等温截面的几何性质,可以将Co和 Ni... 利用集团变分法,计算了 Fe-Al-Co,Fe-Al-Cr;Fe-Al-Ni三元合金700 K等温截面的 Fe3Al相区. 三个三元合金等温截面的计算结果显示,Fe-Al-Ni相图中的 Fe3Al相区最小,Fe—Al-Cr相图中的Fe3Al相区最大;根据等温截面的几何性质,可以将Co和 Ni看成是一类原子,而Cr原子属于另一类.利用 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Co,Cr和Ni对Fe3Al金属间化合物原子组态的影响.从不同原子在不同亚点阵上的占位情况和原子组态图都可以看出,Cr原子倾向于占据β亚点阵;Co和 Ni原子倾向于占据α亚点阵,也有一部分Co和 Ni原子倾向于与Al原子形成B2结构晶粒,分布于DO3晶粒中,这将加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从 Monte Carlo法得到的这些结果,也可以看出Co和Ni属于一类原子,而Cr属于另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金属间化合物 相平衡 集团变分法 MONTE Carlo法 原子组态
下载PDF
Co-Al-W基高温合金的团簇成分式
2
作者 马启慧 张宇 +2 位作者 王清 董红刚 董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2,共11页
Co-Al-W基高温合金具有类似于Ni基高温合金的γ+γ'相组织结构.根据面心立方固溶体的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Ni基高温合金的成分式即最稳定的化学近程序结构单元可以描述为第一近邻配位多面体团簇加上次近邻的三个连接原子.本文应... Co-Al-W基高温合金具有类似于Ni基高温合金的γ+γ'相组织结构.根据面心立方固溶体的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Ni基高温合金的成分式即最稳定的化学近程序结构单元可以描述为第一近邻配位多面体团簇加上次近邻的三个连接原子.本文应用类似方法,首次给出了Co-Al-W基高温合金的团簇成分式.利用原子半径和团簇共振模型,可计算出Co-Al-W三元合金的团簇成分通式,为[Al-Co_(12)](Co,Al,W)_3,即以Al为中心原子、Co为壳层原子的[Al-Co_(12)]团簇加上三个连接原子.对于多元合金,需要先将元素进行分类:溶剂元素——类Co元素Co (Co, Cr, Fe, Re, Ni,Ir,Ru)和溶质元素——类Al元素Al (Al,W,Mo, Ta,Ti,Nb,V等);进而根据合金元素的配分行为,将类Co元素分为Co~γ(Cr, Fe, Re)和Co^(γ')(Ni, Ir, Ru);根据混合焓,将类Al元素分为Al, W (W, Mo)和Ta (Ta, Ti, Nb, V等).由此,任何多元Co-Al-W基高温合金均可简化为Co-Al伪二元体系或者Co-Al-(W,Ta)伪三元体系,其团簇加连接原子成分式为[Al-Co_(12)](Co_(1.0)Al_(2.0))(或[Al-Co_(12)] Co_(1.0)Al_(0.5)(W,Ta)_(1.5)=Co_(81.250)Al_(9.375)(W,Ta)_(9.375) at.%).其中,γ与γ'相的团簇成分式分别为[Al-Co_(12)](Co_(1.5)Al_(1.5))(或[Al-Co_(12)] Co_(1.5)Al_(0.5)(W,Ta)_(1.0)=Co_(84.375)Al_(9.375)(W,Ta)_(6.250) at.%)和[Al-Co_(12)](Co_(0.5)Al_(2.5))(或[Al-Co_(12)] Co_(0.5)Al_(0.5)(W, Ta)_(2.0)=Co_(78.125)Al_(9.375)(W,Ta)_(12.500)at.%).例如,Co_(82)Al_9W_9合金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1.1)Al_(0.4)W_(1.4)(~[Al-Co_(12)]Co_(1.0)Al_(0.5)W_(1.5)),其中γ相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1.6)Al_(0.4)W_(1.0)(~[Al-Co_(12)]Co_(1.5)Al_(0.5)W_(1.0)),γ'相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0.3)Al_(0.5)W_(2.2)(~[AlCo_(12)]Co_(0.5)Al_(0.5)W_(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W基高温合金 成分式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 化学近程序
下载PDF
钴原子团簇用于高效氧还原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彦会 饶鹏 +7 位作者 封苏阳 陈民 邓培林 李静 苗政培 康振烨 沈义俊 田新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5-142,共8页
探索非贵金属材料作为高效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是迫切需要的,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采用等离子体轰击和酸洗相结合的策略合成了Co原子团簇修饰的多孔碳载体催化剂(CoAC/NC)。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证实了的原子团簇特征。所得到的CoAC/NC催... 探索非贵金属材料作为高效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是迫切需要的,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采用等离子体轰击和酸洗相结合的策略合成了Co原子团簇修饰的多孔碳载体催化剂(CoAC/NC)。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证实了的原子团簇特征。所得到的CoAC/NC催化剂在三电极体系和锌-空电池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活性。该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半波电位为0.887 V,显著优于商业Pt/C催化剂,且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此外,该催化剂组装的锌-空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为181.5 m W·cm^(-2),同样远高于Pt/C催化剂。这项工作不仅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而且为原子团簇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团簇催化剂 电催化剂 等离子轰击 钴团簇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原子团簇上一氧化碳的氧化(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清宇 何圣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5-688,共24页
研究气态条件下原子团簇在完全可控、可重复条件下与CO的反应,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理解CO的氧化,本综述对这些团簇研究工作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团簇研究方法的特点、CO氧化的新见解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一氧化碳氧化 催化 原子团簇 质谱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氮掺杂碳限域钴原子簇催化硝基化合物转移加氢
5
作者 周何鑫 崔青云 +3 位作者 胡雪敏 杨文秀 田肖 王硕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3-510,共8页
本工作以2-甲基咪唑、六水合硝酸锌及乙酰丙酮钴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出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Co@ZIF-8,经高温热解还原,成功制备出以Co-Nx为活性位点的氮掺杂碳限域Co催化剂(Co@ZIF-8(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本工作以2-甲基咪唑、六水合硝酸锌及乙酰丙酮钴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出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Co@ZIF-8,经高温热解还原,成功制备出以Co-Nx为活性位点的氮掺杂碳限域Co催化剂(Co@ZIF-8(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氮气吸脱附测试等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表明,合成的Co@ZIF-8(C)催化剂中的Co以原子簇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氮掺杂碳载体内,氮掺杂为锚定金属Co提供了位点,ZIF-8载体大的比表面积和介孔结构提高了底物与活性位点的接触机率.载体与金属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和载体的空间限域效应,提高了Co原子簇对催化硝基化合物转移加氢的性能,使其在常温下实现了高转化率、循环稳定及底物通用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原子簇 金属有机框架 转移加氢 氨硼烷 硝基化合物
原文传递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Stabilities of Ni-Based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s Ni–Co–Cr–Mo–W–Al–Ti–Ta with Varying Co Contents 被引量:3
6
作者 Yu Zhang Qing Wang +3 位作者 Hong-Gang Dong Chuang Dong Hong-Yu Zhang Xiao-Feng Su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7-133,共7页
It has been recently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industrial alloys are originated from cluster-plus-glueatom structure units in solid solutions. Specifically for Ni-based superalloys, after properly grouping ... It has been recently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industrial alloys are originated from cluster-plus-glueatom structure units in solid solutions. Specifically for Ni-based superalloys, after properly grouping the alloying elements into Al, Ni-like(Ni^-), γ'-forming Cr-like(Cr^-γ') and γ-forming Cr-like(Cr^-γ'), the optimal formula for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s is established [Al–Ni^-12](AlCr^-γ0:5Cr^-γ1:5). The Co substitutions for Ni at the shell sites ar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generation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 AM3, formulated as [Al-Ni2-xCox](Al1Ti0.25Ta0.25Cr1W0.25Mo0.25), with x = 1.5, 1.75, 2 and 2.5(the corresponding weight percents of Co are 9.43, 11.0, 12.57 and 15.71, respectively). The900 ℃ long-term aging follows the Lifshitz–Slyozov–Wagner theory(LSW theory), and the Co content does not have noticeable influence on the coarsening rate of c0.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behavior of the four(001) single-crystal alloys are investigated. The creep rupture lifetime is reduced as Co increases. The alloy with the lowest Co(9.43 Co) shows the longest lifetime of about 350 h at 1050 ℃/120 MPa, and all the samples show N-type rafting after creep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based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s cluster-plus-glue-atom model composition formula c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