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氨蝶呤在Co/GC离子注入修饰超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3
1
作者 尚军 孙自杰 +2 位作者 胡劲波 鲁毅强 李启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甲氨蝶呤 (MTX)在 0 0 0 5mol·L-1 Tris 0 0 5mol·L-1 NaCl(pH7 12 )缓冲溶液中 ,用Co/GC离子注入修饰超微电极进行伏安测定 ,得到一良好的还原峰 ,峰电位Ep=- 0 978V(vs.SCE) .峰电流ip 与MTX的浓度在 8 0× 10 -8~ ... 甲氨蝶呤 (MTX)在 0 0 0 5mol·L-1 Tris 0 0 5mol·L-1 NaCl(pH7 12 )缓冲溶液中 ,用Co/GC离子注入修饰超微电极进行伏安测定 ,得到一良好的还原峰 ,峰电位Ep=- 0 978V(vs.SCE) .峰电流ip 与MTX的浓度在 8 0× 10 -8~ 9 6× 10 -6mol·L-1 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1 0× 10 -8mol·L-1 .基于此建立了测定MTX的新方法 .用于市售药片测定 ,回收率在 98 9%~10 6 2 %之间 .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 .实验表明 ,MTX的还原为不可逆吸附过程 ,并伴随 2个电子参与电极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广谱抗癌药物 电化学行为 超微电极 co/gc离子注入 表面改性 化学修饰电极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Bleomycin at a Co/GC Ion Implantation Modified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2
作者 HU Jing-bo LI Qi-l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2-367,共6页
In a 0. 10 mol/L HAc-NaAc buffer solution (pH = 4. 59), a sensitive reduction peak of bleomycin was observed by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at a Co/GC ion implantation modified electrode. The peak potential was-0. 73 V(i... In a 0. 10 mol/L HAc-NaAc buffer solution (pH = 4. 59), a sensitive reduction peak of bleomycin was observed by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at a Co/GC ion implantation modified electrode. The peak potential was-0. 73 V(iw. SCE). The peak current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bleomycin over the range of 5.0 × 10-8-1.0× 10-6 and 1.0× 10-6-1. 0 × 10-5 mol/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2.0 × 10-8 mol/L.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reduction peak of bleomycin at the Co/GC modified electrode was studied by linear sweep and cyclic voltammetry and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bleomycin in urine. This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nd reliable. The reduction process is quasi-reversible. The experiments of AES and XPS showed that Co was surely implanted into the surface of GCE and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Co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Gooses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implanted Co at GCE improved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c ion implantation modified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BLEOMYCIN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分析共煎煮对苍术-白术药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3
作者 宋宝宏 唐雪梅 +4 位作者 马旻新 王伟 蒋媛媛 敖慧 陈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85-3591,共7页
目的研究共煎煮对不同比例配伍(1∶3、1∶2、1∶1、2∶1、3∶1)的苍术-白术药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术、白术单煎和共煎煮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各挥发油的组成。结果苍术-白术药对各比例配伍... 目的研究共煎煮对不同比例配伍(1∶3、1∶2、1∶1、2∶1、3∶1)的苍术-白术药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术、白术单煎和共煎煮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各挥发油的组成。结果苍术-白术药对各比例配伍共煎组挥发油得率均高于分别单煎,共煎煮后绝大多数成分在混合挥发油中的实测相对含量与理论计算含量有明显差异。共煎煮能促进苍术挥发油主成分茅苍术醇的提取,与大剂量白术配伍(1∶2和1∶3)还能同时促进β-桉叶醇的溶出;同时,共煎煮能抑制白术挥发油主成分苍术酮、大根香叶烯B和巴伦西亚橘烯的提取。结论苍术、白术配伍共煎煮能提高挥发油提取率,并且改变挥发油类成分的组成含量,其中苍术活性成分溶出增加,而白术活性成分溶出减少,这可能会导致共煎煮后药对药理活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白术 药对 共煎煮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光皮树籽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曾虹燕 李昌珠 +2 位作者 蒋丽娟 曹辉 胡淼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 :利用GC MS分析了三种方法提取的光皮树籽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取超临界CO2 、超声波和微波三种方法提取光皮树籽油。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的光皮树籽油与超声波和微波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差异 ,超临界CO2 萃取的油酸含量最高 ,并且... 目的 :利用GC MS分析了三种方法提取的光皮树籽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取超临界CO2 、超声波和微波三种方法提取光皮树籽油。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的光皮树籽油与超声波和微波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差异 ,超临界CO2 萃取的油酸含量最高 ,并且品质高 ,质量稳定 ,处理工艺简单 ;而后二者亚油酸含量最高 ,品质较低 ,质量不稳定 ,需要脱色 ,处理工艺复杂。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的光皮树籽油更具天然性和稳定性 ,超临界CO2 萃取法为提取光皮树籽油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分析 微波 方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化学成分 亚油酸 超临界C02萃取 籽油 品质 酸含量
下载PDF
Studies on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Bleomyci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DNA at a Co/GC Ion Implantation Modified Electrode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劲波 李启隆 尚军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Bleomycin (BL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DNAat a Co/GC ion implantation modified electrode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lectrochemicalbehavior of BLM at Co/GC modified electro...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Bleomycin (BL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DNAat a Co/GC ion implantation modified electrode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lectrochemicalbehavior of BLM at Co/GC modified electrode has been studied by linear sweep and cyclicvoltammetry, The reaction of BLM with DNA formed an electrochemically nonactive complex, which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BLM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and its reduction current. The decreasein peak current was proportional to DNA concentration and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ation DNAconcentration.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DNA-BLM complex β was determined to be 5.16 x 10^(16).The experiments of AES and XPS showed that Co was surely implanted into the surface of GCE( glassycarbon electrode) and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Co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Gaussian normaldistribution; the implanted Co at GCE improved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c ion implantation modified electrode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BLEOMYCIN DNA
原文传递
核桃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柳仁民 张坤 崔庆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53,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5 0℃ ,时间 4h ,CO2 流量 2 5kg/h ,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5 0℃ ,时间 4h ,CO2 流量 2 5kg/h ,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萃取率可达 5 2 4 %。利用GC/MS分析了核桃油的组成成分 ,比较了超临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gc/MS分析 提取工艺 核桃仁
下载PDF
加哇挥发油成分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GC-MS定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海英 张国英 +1 位作者 段更利 凌建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4-585,588,共3页
目的对加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后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加哇的挥发油成分,并用GC-MS法对萃取物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加哇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主要成... 目的对加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后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加哇的挥发油成分,并用GC-MS法对萃取物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加哇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包括十八烷酸,异士木香内酯和棕榈酸等。结论该方法适于加哇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分析,加哇的挥发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酯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哇 挥发油成分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gc-MS 定性分析
下载PDF
碱蓬籽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柳仁民 张坤 崔庆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碱蓬籽油的提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四因素对碱蓬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2 5MPa ,温度 4 2 5℃ ,时间 3h ,CO2 流量 2 5k...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碱蓬籽油的提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四因素对碱蓬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2 5MPa ,温度 4 2 5℃ ,时间 3h ,CO2 流量 2 5kg/h。利用GC/MS分析了碱蓬籽油的组成成分 ,比较了超临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gc/MS分析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和GC-MS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夏雪娟 冉春霞 +4 位作者 李冠楠 夏季 罗东升 郑炯 阚建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1,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2种桂花挥发油百分含量的82.36%和87.88%。其次为酮类,分别占2种挥发油的11.06%和5.78%。金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对羟基苯乙醇(27.02%)、(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26.46%)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5.06%)。丹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51.02%)、对羟基苯乙醇(14.95%)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0.70%)。与朱砂丹桂相比,速生金桂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广藿香^(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植株的筛选及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巫锴丽 刘键锺 +3 位作者 李成梅 曾建荣 庞玉新 严寒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速增加、无突出优点的品种且品种单一的情况,解决广藿香道地药材缺失及种质退化、种质来源混乱、易遭受病害虫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辐照诱变育种,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苗3种... 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速增加、无突出优点的品种且品种单一的情况,解决广藿香道地药材缺失及种质退化、种质来源混乱、易遭受病害虫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辐照诱变育种,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苗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广藿香进行辐照处理,观测再生植株外观形态,筛选出变异植株,测量其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广藿香酮及百秋李醇含量。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对^(60)Co-γ射线较为敏感,死亡率较高,生根苗对^(60)Co-γ射线较为耐受,死亡率较低,最佳诱变育种的方式是采用1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生根苗,其诱变率高达10%。本研究最终获得29株广藿香变异植株,分别为三叶轮生、异型叶、深裂叶、狭叶、卷叶、下卷叶和紫色叶7种形态类型植株,通过比较分析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抗氧化物质(丙二醛、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广藿香酮和百秋李醇含量,最终筛选得到15株具有潜力植株,分别为:抗逆且高有效成分植株SY7和ZY1;对环境敏感且高有效成分植株SY15、SY18和XY1;抗逆植株SY2、SY6、SY19、YY2、YY9和XJY1;高有效成分植株SY10和SY17;“酮型”广藿香植株SY3和JY1。其中SY7和ZY1为双重优良特性新种质,2株“酮型”广藿香植株对于解决道地药材缺失及其种质退化等问题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方法选育的广藿香变异植株,具有较强抗逆性、高有效成分等优点,为广藿香诱变育种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成熟方法和潜在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60)Co-γ射线 生理生化指标 gc-MS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下载PDF
蜂花粉脂肪油超临界CO_2萃取及GC-MS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雷华平 史庆龙 +1 位作者 葛发欢 潘建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 (SC CO2 )萃取技术从蜂花粉中萃取脂肪油 ,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花粉粒度等因素对萃取收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 30MPa,萃取温度 5 5℃ ,分离Ⅰ压力 14MPa,分离Ⅰ温度 4 5℃ ,分离Ⅱ压力 6MP... 采用超临界CO2 (SC CO2 )萃取技术从蜂花粉中萃取脂肪油 ,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花粉粒度等因素对萃取收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 30MPa,萃取温度 5 5℃ ,分离Ⅰ压力 14MPa,分离Ⅰ温度 4 5℃ ,分离Ⅱ压力 6MPa ,分离Ⅱ温度 4 0℃ ,萃取时间 2h。与传统的溶剂萃取相比 ,萃取时间大大缩短 ,可避免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 ,产品品质优良。经GC MS分析 ,蜂花粉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 :α 亚麻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二十五烷和二十八烷等。α 亚麻酸在分离Ⅰ和分离Ⅱ脂肪油中的含量分别为 4 2 %和 8 8% ,相差较大。表明该萃取工艺实现了对α 亚麻酸的萃取、分离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脂肪油 超临界CO2萃取 gc—MS分析 中药
下载PDF
基于Py-GC-MS的木质素与褐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煜乾 吴宇婷 +2 位作者 郑安庆 赵增立 李海滨 《新能源进展》 2017年第5期333-340,共8页
褐煤与结构相似的木质素共热解可制备液体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提质后的热解焦进一步用于气化,可实现褐煤与木质素的分级高效清洁利用。本研究选用松木木质素、桉木木质素和碱木质素,与褐煤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快速热解-气相色谱-质谱... 褐煤与结构相似的木质素共热解可制备液体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提质后的热解焦进一步用于气化,可实现褐煤与木质素的分级高效清洁利用。本研究选用松木木质素、桉木木质素和碱木质素,与褐煤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快速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其共热解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热解产物分布考察共热解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热解产物随着混合比、掺杂木质素种类的不同而变化较大,表现出不同的产物选择性。共热解中,木质素较高的氢碳比能促使对甲酚等产物的产率提高,而碱木质素中较高的碱和碱土金属也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提高了愈创木酚和4-甲基愈创木酚等酚类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木质素 共热解 Py-gc-MS
下载PDF
香紫苏渣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及GC-MS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博 陈渭萍 +2 位作者 王道杰 王玉琪 郭治安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1年第6期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 对香紫苏渣的萃取工艺 ,详细分析论述了温度、压力、CO2 流量、堆积密度、颗粒度、时间等对香紫苏渣萃取率的影响及原因 ,采用四因素 ,三水平的正交设计 ,得出香紫苏渣萃取率最佳工艺条件 ,并用GC -MS分析了香紫苏...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 对香紫苏渣的萃取工艺 ,详细分析论述了温度、压力、CO2 流量、堆积密度、颗粒度、时间等对香紫苏渣萃取率的影响及原因 ,采用四因素 ,三水平的正交设计 ,得出香紫苏渣萃取率最佳工艺条件 ,并用GC -MS分析了香紫苏渣萃出物的主要组成 ,得出了 5种主要组分 ,其中香紫苏醇的含量最高。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 30℃ ,堆积密度 0 .31g/ml,压力 30MPa ,CO2 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香紫苏醇 GS-MS 天然香料
下载PDF
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超临界提取工艺、GC-MS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南措吉 李毛加 +3 位作者 张金魁 扎西吉 南杰东智 才让南加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探讨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并优化了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并对萃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抑菌试验。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止泻木子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2.3... 为探讨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并优化了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并对萃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抑菌试验。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止泻木子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2.3 h,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GC-MS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0个主要化合物,其中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的含量较高;在相同的样品浓度下,止泻木子对5种细菌和2种真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2.8%和60%,对宋氏志贺氏菌、短小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等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止泻木子挥发油具有得油率高、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其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泻木子 超临界CO2 gc-MS分析 抑菌
下载PDF
HS-SPME-GC-MS法分析英红九号与山苏共发酵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慧清 吴巨贤 +3 位作者 陈海彬 吴晓蓉 黄百祺 罗兴勰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31期80-83,共4页
为研究英红九号与山苏共发酵茶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结合数据库检索对香气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英红九号中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英红九号与山苏共发酵茶中鉴定出52种化合物,两种茶共有35种... 为研究英红九号与山苏共发酵茶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结合数据库检索对香气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英红九号中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英红九号与山苏共发酵茶中鉴定出52种化合物,两种茶共有35种香气成分,包括1种烯烃类、2种醛类、10种醇类、3种酯类、14种烷烃类、3种酮类和1种胺类。其中共发酵茶中独有且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分别为氯代十八烷(3.09%)、壬醛(2.33%)、N-苯基-3-吡啶-2-基丙酰胺(2.32%)、西松烯(2.3%)。本研究是首次针对英红九号与山苏共发酵茶的研究结果,可为茶叶新品种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红九号 山苏 共发酵 HS-SPME-gc-MS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利用GC-MS分析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油组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丹 王汝成 +3 位作者 张晓欠 刘晓花 郝婷 靳皎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3期62-63,共2页
文章主要利用GC-MS对生物质与煤快速共热解油品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热解油品组成复杂,已检测到的物质可分为脂肪类、芳烃类、酚类及其他含O、N、S等杂原子类物质,其中芳烃类占主要组成,含量高于60%。就定量分析结果而言,共热解焦... 文章主要利用GC-MS对生物质与煤快速共热解油品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热解油品组成复杂,已检测到的物质可分为脂肪类、芳烃类、酚类及其他含O、N、S等杂原子类物质,其中芳烃类占主要组成,含量高于60%。就定量分析结果而言,共热解焦油与煤单独热解焦油组成相近,可通过进一步的加工制取优质燃料油及化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共热解焦油 快速共热解
下载PDF
以GC-MS法测定多层共挤输液用袋中残留苯乙烯单体 被引量:2
17
作者 蒲小聪 游延军 刘兴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4-67,74,共5页
采用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三层/五层共挤输液用袋中苯乙烯单体的残留量。具体过程中使用Agilent毛细管柱DB-624(30m×0.32mm×1.8μm),采取程序升温、顶空进样方法,由电子轰击源(EI)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 采用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三层/五层共挤输液用袋中苯乙烯单体的残留量。具体过程中使用Agilent毛细管柱DB-624(30m×0.32mm×1.8μm),采取程序升温、顶空进样方法,由电子轰击源(EI)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苯乙烯在50~5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RSD为0.6%(n=9)。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多层共挤输液用袋中苯乙烯单体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共挤输液袋 苯乙烯单体 气相色谱-质谱法 残留
下载PDF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别生物可降解塑料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利敏 程森祥 +1 位作者 宋晓宇 陈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采用堆肥降解测定其生物降解性能的方法进行鉴别,其检测周期长、费用较高。材料的组成基本决定了其生物降解特性,为了快速鉴别生物可降解塑料,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采用堆肥降解测定其生物降解性能的方法进行鉴别,其检测周期长、费用较高。材料的组成基本决定了其生物降解特性,为了快速鉴别生物可降解塑料,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与不同质量比的其他成分包括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难降解材料聚苯乙烯(PS)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混合样的裂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BAT的裂解特征峰明显,未受到PLA的影响;若在PBAT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非降解材质PS和PET也可被检出。方法用于市场上收集到的标识为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Y-GC-MS可以快速对可降解塑料进行初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 生物可降解塑料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
下载PDF
过渡金属改性HZSM-5催化转化煤油共炼重油制轻质芳烃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昕壮 么秋香 +4 位作者 何磊 刘永琦 马丽 孙鸣 马晓迅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3,共11页
煤油共炼技术为煤炭和重质油清洁高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但其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为实现煤油共炼液体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煤油共炼重油(H-CT)为原料,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通过单、双金属改性的HZSM-5对H-CT催... 煤油共炼技术为煤炭和重质油清洁高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但其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为实现煤油共炼液体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煤油共炼重油(H-CT)为原料,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通过单、双金属改性的HZSM-5对H-CT催化转化制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萘(BTEXN,B—苯,T—甲苯,E—乙苯,X—二甲苯,N—萘)的性能进行了考察,探究了裂解温度、升温速率和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对BTEXN峰面积和选择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快速加热炉对H-CT的Py-GC/MS结果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单、双金属负载使HZSM-5的强酸酸性减弱,中强酸酸性增强;Mo,Fe及双金属Mo-Fe的负载增大了HZSM-5介孔比表面积;H-CT裂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0℃、升温速率5℃/ms,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8∶1,在此最优条件下,催化剂按转化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Mo-Fe,Mo-Ni,Mo,Ni,Fe,HZSM-5;HZSM-5和Mo-Fe/HZSM-5催化转化制备BTEXN的总选择性分别为39.78%和60.30%,修正后的BTEXN产率分别为197.3 mg/g与339.0 mg/g。过渡金属改性HZSM-5促进了BTEXN的生成,金属与HZSM-5的结合加速了催化转化过程中氢转移、脱羟基、开环、脱烷基和其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炼 Py-gc/MS 过渡金属 HZSM-5 BTEXN
下载PDF
大黄对大鼠体内肠道菌群-宿主共代谢作用的影响
20
作者 高羽 殷姗 +2 位作者 庞玥 梁文懿 刘玉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7-1007,共11页
目的·观察大黄对大鼠肠道菌群与机体间的平衡关系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n=8),分别以大黄提取液0.1 g/kg(低剂量大黄组)、2.5 g/kg(中剂量大黄组)、4.5 g/kg(高剂量大黄组)及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大黄对大鼠肠道菌群与机体间的平衡关系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n=8),分别以大黄提取液0.1 g/kg(低剂量大黄组)、2.5 g/kg(中剂量大黄组)、4.5 g/kg(高剂量大黄组)及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灌胃,连续给药5 d。每日观察大鼠粪便含水量的变化情况。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技术对第5日大鼠体内血清、结肠组织、粪便的代谢物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方法分析不同剂量组与对照组间代谢物的差异,进一步采用t检验获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物。结果·大黄给药后,大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随时间及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大。给药第5日,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大黄组大鼠体内血清、结肠组织和粪便中分别检测到28、18和20种差异代谢物的水平有显著变化(P<0.05),且有17种血清代谢物、2种结肠组织代谢物、10种粪便代谢物的水平变化呈现剂量效应。其中,部分神经递质类物质、吲哚类物质、胆酸类物质等肠道菌群-宿主共代谢物给药后发生了显著变化。粪便中儿茶酚、吲哚-3-乙酸的水平明显升高,而苯丙氨酸、4-氨基丁酸、左旋多巴、吲哚-3-丙酸的水平明显降低;在高剂量大黄组结肠组织中脱氧胆酸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组中血清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水平明显升高。此外,富马酸(能量代谢相关的有机酸类物质)在大黄给药后的粪便中明显下调,而在结肠组织和血清中明显上调。随着给药剂量增大,谷氨酸(氨基酸类物质之一)水平在血清中明显递增,但在粪便中逐渐递减。除了6-磷酸葡萄糖酸外,果糖、丙酮酸、乳酸、葡萄糖-1-磷酸、D-甘油-1-磷酸等糖代谢物和二十二酸、13-二十二碳烯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胆固醇等脂代谢物的水平在血清中升高,而结肠组织中D-甘油-1-磷酸和粪便中乳酸、葡萄糖-1-磷酸、亚麻酸明显降低。结论·大黄通过肠道菌群-宿主共代谢作用影响了脑-肠轴、胆汁酸代谢,进一步作用于机体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肠道菌群 共代谢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