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苯乙酮催化加氢制α-苯乙醇高稳定Cu/SiO_(2)催化剂的研究
1
作者 柳凡玲 王嗣鑫 +1 位作者 刘蝈蝈 王康军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02-808,共7页
Cu/SiO_(2)催化剂存在热稳定性差、易失活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其热稳定性差这一缺陷,通常以添加助剂的方式对催化剂电子结构进行调节,提高其稳定性。通过引进Ca、In、Al 3种金属材料对Cu/SiO_(2)修饰改性。结果表明:Ca-Cu/SiO_(2... Cu/SiO_(2)催化剂存在热稳定性差、易失活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其热稳定性差这一缺陷,通常以添加助剂的方式对催化剂电子结构进行调节,提高其稳定性。通过引进Ca、In、Al 3种金属材料对Cu/SiO_(2)修饰改性。结果表明:Ca-Cu/SiO_(2)催化剂在反应10 h后活性仍然维持稳定,苯乙酮转化率维持在100%,未出现失活现象。In-Cu/SiO_(2)和Al-Cu/SiO_(2)催化剂在反应10 h后苯乙酮转化率只维持在20%和25%左右,改性未达到预期目标。通过N_(2)吸附、XRD、H_(2)-TPR、NH_(3)-TPD和TG等技术表征,进一步证明Ca的添加能够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及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力,获得Ca-Cu/SiO_(2)催化剂在苯乙酮加氢制备α-苯乙醇反应过程中的高转化率、高选择性以及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酮 苯乙醇 氢化 Ca-Cu/sio_(2)催化剂 助剂改性
下载PDF
固体碱催化剂Na_(2)SiO_(3)/MgO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艺珊 龙小柱 时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56,共5页
以MgO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固体碱催化剂Na_(2)SiO_(3)/Mg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a_(2)SiO_... 以MgO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固体碱催化剂Na_(2)SiO_(3)/Mg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a_(2)SiO_(3)/MgO中的Na_(2)SiO_(3)负载量为20%(以MgO质量计)、醇油摩尔比为10∶1、催化剂用量4%(以大豆油质量计)、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h时,生物柴油的产率可以达到98.77%。XRD表征结果表明,当Na_(2)SiO_(3)的负载量为20%时,Na_(2)SiO_(3)以单层分散的形式附着在载体MgO表面,且没有形成新的晶体。FT-IR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产物分子的官能团结构与目的产物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sio_(3)/MgO 酯交换反应 生物柴油 固体碱催化剂
下载PDF
SiO_(2)@Co(Ⅲ)-Salen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CO_(2)与环氧丙烷环加成性能
3
作者 杨璟 苗青山 +2 位作者 支云飞 陕绍云 苏红莹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0-5177,共8页
CO_(2)具有惰性性质,难以固定、回收及利用,将其与环氧化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M(Salen)型催化剂合成简单、催化活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催化该环加成反应,但是均相M(Salen)催化剂很难从产物中分离、... CO_(2)具有惰性性质,难以固定、回收及利用,将其与环氧化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M(Salen)型催化剂合成简单、催化活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催化该环加成反应,但是均相M(Salen)催化剂很难从产物中分离、回收及再利用,因此,将均相M(Salen)催化剂非均相化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iO_(2)作为无机载体对Co(Ⅲ)-Salen配合物进行了负载,通过FT-IR、XRD、TGA、SEM等手段对该负载型催化剂(SiO_(2)@Co(Ⅲ)-Salen)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CO_(2)和环氧丙烷环加成反应的影响行为,得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70℃、1.5 MPa、6 h、催化剂/环氧丙烷摩尔比=1∶500,环状碳酸酯的收率为93%。另外,通过离心分离回收催化剂进行了一次循环实验,发现该纳米催化剂可能由于离心回收过程形成了不易分散的多团聚体导致其催化效率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环状碳酸酯 sio_(2) 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高分散Cu/SiO_(2)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宁 曹忠 +2 位作者 崔莎 刘辉 王路辉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6,共7页
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可以有效的将CO_(2)转化为更具有价值的CO,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反应之一。将Cu/SiO2催化剂用于RWGS反应,考察了在浸渍过程中添加尿素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包括H2-TPR、XRD和T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可以有效的将CO_(2)转化为更具有价值的CO,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反应之一。将Cu/SiO2催化剂用于RWGS反应,考察了在浸渍过程中添加尿素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包括H2-TPR、XRD和T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且在400~7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RWGS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Cu/SiO_(2)催化剂相比,尿素辅助法制备的Cu/SiO_(2)-N催化剂在逆水煤气变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对CO具有100%的选择性,尿素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减小活性金属Cu的粒径,使其具有高分散性,Cu/SiO_(2)-N催化剂金属分散度达到26.5%,催化剂的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 CO_(2) Cu/sio_(2)催化剂 尿素 高分散
下载PDF
SiO_(2)-镍铁基复合析氧催化剂研制
5
作者 曾强 林元华 +6 位作者 Abdelhadi El jaouhari 张溪桓 李春月 谢鹏飞 黄耕 刘婉颖 刘丽 《新技术新工艺》 2023年第4期14-18,共5页
近年来,电催化制氢析氧反应在清洁能源生产和高效储能方面倍受关注。镍铁基化合物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被广泛用作电解水OER催化剂。为提高镍铁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以泡沫镍金属片作为导电基底材料,用水热合成的... 近年来,电催化制氢析氧反应在清洁能源生产和高效储能方面倍受关注。镍铁基化合物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被广泛用作电解水OER催化剂。为提高镍铁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以泡沫镍金属片作为导电基底材料,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在其表面原位合成镍铁基析氧催化剂本体,然后在其上制作SiO_(2)膜层材料,得到SiO_(2)-镍铁基复合析氧催化剂。采用CH660E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测试,发现S2催化剂优于其他催化剂的析氧反应活性,过电位η10达到230 mV,比对照组S0降低17.8%,稳定电流密度提高了110.45%,达到15.3 mA/cm^(2),转移电阻值降低16%。通过SEM形貌观察,EDS元素分析,HR-TEM观察其表面形态,研究了这种SiO_(2)-镍铁基复合析氧催化剂表面材料形态及分布对其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复合催化剂 镍铁基 电解水制氢 析氧反应
下载PDF
TiO_(2)/SiO_(2)/H^(+)-ATP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高丙莹 孙绪章 +1 位作者 曹金耀 姚超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了制备色度低、活性高、反应时间短且副反应少的钛系催化剂,以坡缕石(ATP)为载体,制备了TiO_(2)/SiO_(2)/H^(+)-ATP复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Ti,Si物质的量比及酸化ATP(H^(+)-ATP)载体引入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探究聚... 为了制备色度低、活性高、反应时间短且副反应少的钛系催化剂,以坡缕石(ATP)为载体,制备了TiO_(2)/SiO_(2)/H^(+)-ATP复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Ti,Si物质的量比及酸化ATP(H^(+)-ATP)载体引入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探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色度及流变性能,评价TiO_(2)/SiO_(2)/H^(+)-ATP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n(Ti)∶n(Si)为9∶1,H^(+)-ATP载体加入量为10%时,催化剂TiO_(2)/SiO_(2)/H^(+)-ATP的催化效果最佳,制备的PET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sio_(2) 坡缕石(ATP) 复合催化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Cu/SiO_(2)催化剂对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制1,6-己二醇的影响
7
作者 王英斌 王康军 +3 位作者 刘蝈蝈 宋雨莹 秦王昕 张亚芳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分别采用沉积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蒸氨法制备Cu/SiO_(2)催化剂.利用N_(2)吸附-脱附、N_(2)O滴定、XRD、FT-IR、H_(2)-TPR和NH_(3)-TPD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合成1,6-己二醇的性能.结果表明:虽然溶... 分别采用沉积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蒸氨法制备Cu/SiO_(2)催化剂.利用N_(2)吸附-脱附、N_(2)O滴定、XRD、FT-IR、H_(2)-TPR和NH_(3)-TPD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合成1,6-己二醇的性能.结果表明:虽然溶胶凝胶法和蒸氨法因层状硅酸铜的存在具有较高的铜分散度和表面酸性等性质,但受制于较小孔径结构,反而是传统的沉积沉淀法制备的Cu/SiO_(2)催化剂因较大的孔径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在反应温度200℃、反应压力5.0 MPa、液时空速0.6 h^(-1)和n(氢)/n(酯)=175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可稳定运行50 h,己二酸二甲酯的转化率可达99.8%,1,6-己二醇的选择性可达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二甲酯 1 6-己二醇 酯加氢 Cu/sio_(2)催化剂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糠醛气相加氢制备糠醇Cu/SiO_(2)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研究
8
作者 于冬冬 于欣瑞 +1 位作者 张雅静 王康军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1-1760,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SiO_(2)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糠醛气相催化加氢制备糠醇的反应性能,并采用XRD、H2-TPR、ICP-OES、XPS、TG、Raman、TEM等手段对使用后的Cu/SiO_(2)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其在反应中的失活机理。在常压、反...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SiO_(2)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糠醛气相催化加氢制备糠醇的反应性能,并采用XRD、H2-TPR、ICP-OES、XPS、TG、Raman、TEM等手段对使用后的Cu/SiO_(2)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其在反应中的失活机理。在常压、反应温度140℃、质量空速2.4 h^(−1)、氢醛比9.7的条件下,反应5 h内糠醛转化率均高于97%;反应6−21 h,糠醛转化率从96%快速下降到32%,说明Cu/SiO_(2)催化剂在糠醛加氢反应中快速失活,失活的主要原因是活性组分铜的团聚烧结和催化剂表面上积炭覆盖了反应活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Cu/sio_(2)催化剂 糠醛加氢 失活机理 糠醇
下载PDF
尿素水解法制备高活性Cu-Ag/SiO_(2)催化剂及其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性能
9
作者 张芳 吴鹏 +3 位作者 何观伟 卞雯 袁岚 殷迪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7期45-49,共5页
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了系列xCu-Ag/Si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醇酸甲酯(MG),使用BET、XRF、XRD、FT-IR和H_(2)-TPR对催化剂物化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不同Cu/Ag质量比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了系列xCu-Ag/Si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醇酸甲酯(MG),使用BET、XRF、XRD、FT-IR和H_(2)-TPR对催化剂物化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不同Cu/Ag质量比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Cu/Ag比值可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强Cu和Ag物种在SiO_(2)载体上高度分散、抑制Cu粒子的聚集生长、产生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当Cu/Ag质量比为2时,催化剂活性最佳,草酸二甲酯转化率和乙醇酸甲酯选择性可达86.9%和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Ag/sio_(2)催化剂 尿素 乙醇酸甲酯 草酸二甲酯 加氢
下载PDF
二氧化硅包覆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代巧玲 孙佳新 +1 位作者 贾燕子 胡大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3,共6页
核壳材料作为一种复合型高效催化材料,由核心和壳层两部分有序组装而成,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效应和新特性,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SiO_(2)因无毒、化学惰性、光学透明、易于被修饰改性、价格低等优势而成为制备核壳结构... 核壳材料作为一种复合型高效催化材料,由核心和壳层两部分有序组装而成,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效应和新特性,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SiO_(2)因无毒、化学惰性、光学透明、易于被修饰改性、价格低等优势而成为制备核壳结构催化剂的一种理想的壳层材料。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模板剂法、自组装法、表面沉积法等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从择形催化、减少活性组分流失、防止纳米颗粒聚集和烧结三方面总结了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并探讨了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催化剂 sio_(2)包覆 制备方法 尺寸选择性 活性组分 抗烧结
下载PDF
Ce助剂对Ni/SiO_2催化剂CO甲烷化活性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凤梅 王永钊 +2 位作者 张卓 武瑞芳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11年第11期70-74,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SiO_2和Ni-Ce/SiO_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CO甲烷化催化活性。通过N_2物理吸附、XRD、H_2-TPR、H_2-TPD、CO-TPD和H_2-TPSR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少量Ce助剂的添加促进了镍物...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SiO_2和Ni-Ce/SiO_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CO甲烷化催化活性。通过N_2物理吸附、XRD、H_2-TPR、H_2-TPD、CO-TPD和H_2-TPSR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少量Ce助剂的添加促进了镍物种的分散和还原,使催化剂活性比表面积增加,同时在催化剂表面产生了新的中等强度的CO吸附中心,表现出更高的CO吸附活化能力。在CO体积分数1%、空速7 000h^(-1)和常压下,Ni-Ce/SiO_2催化剂在210℃时即可将CO完全转化为甲烷,较Ni/SiO_2催化剂上完全转化温度降低了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O甲烷化 Ni-Ce/sio_2催化剂 Ce助剂
下载PDF
SiO_(2)修饰TiO_(2)负载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金林 贺俞 +2 位作者 刘成超 张煜华 张亚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3,22,共5页
采用Stber法和浸渍法制备了SiO2修饰的TiO2载体,并用浸渍法制备了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考察了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低温氮气物理吸附-脱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载体和... 采用Stber法和浸渍法制备了SiO2修饰的TiO2载体,并用浸渍法制备了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考察了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低温氮气物理吸附-脱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iO2的引入能减弱钴物种与TiO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钴物种的还原性,使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钴基催化剂 TiO_(2) sio_(2) Stober法 浸渍法
下载PDF
VO_(x)/SiO_(2)-Al_(2)O_(3)催化剂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贵贤 李延伟 +3 位作者 李晗旭 祁建军 张军强 董鹏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0-448,I0002,共10页
以硅溶胶和偏铝酸钠合成的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作为载体,并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 VO_(x)/SiO_(2)-Al_(2)O_(3)催化剂.采用XRD、SEM、TEM、XPS、NH_(3)-TPD、N_(2)物理吸/脱附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由XRD、SEM和TEM表征结果... 以硅溶胶和偏铝酸钠合成的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作为载体,并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 VO_(x)/SiO_(2)-Al_(2)O_(3)催化剂.采用XRD、SEM、TEM、XPS、NH_(3)-TPD、N_(2)物理吸/脱附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由XRD、SEM和TEM表征结果可知,活性中心钒能够被均匀分散于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的表面;由XPS及NH_(3)-TPD表征发现,当钒的含量为4%时催化剂中V^(4+)含量最大且总酸量相对适中.探究了 VO_(x)/SiO_(2)-Al_(2)O_(3)催化剂对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催化剂,由于4%VO_(x)/SiO_(2)-Al_(2)O_(3)催化剂拥有高分散活性中心、最大的V^(4+)含量及适中的载体酸性环境等微观结构而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苯转化率为48.1%,苯酚选择性为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_(x)/sio_(2)-Al_(2)O_(3)催化剂 苯酚 羟基化
下载PDF
Pt-Pd/SiO_(2)-Al_(2)O_(3)催化剂芳烃加氢饱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孔远 杨光 +2 位作者 何金康 纵秋云 马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8,共8页
以SiO_(2)质量分数40%的无定形硅铝和氢氧化铝干胶为主要原料,制备不同SiO_(2)含量的SiO_(2)-Al_(2)O_(3)载体,以氯铂酸和氯化钯为Pt和Pd的前躯物配制浸渍液,并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Pt-Pd/SiO_(2)-Al_(2)O_(3)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 以SiO_(2)质量分数40%的无定形硅铝和氢氧化铝干胶为主要原料,制备不同SiO_(2)含量的SiO_(2)-Al_(2)O_(3)载体,以氯铂酸和氯化钯为Pt和Pd的前躯物配制浸渍液,并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Pt-Pd/SiO_(2)-Al_(2)O_(3)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脱附、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在10 m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以2%(w)四氢萘+10%(w)十氢萘+88%(w)异辛烷混合物为原料对催化剂进行芳烃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SiO_(2)质量分数为20%~40%范围内,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晶相组成不变,中强酸酸量增加,L酸酸量减少,B酸酸量增多;Pt-Pd在SiO_(2)-Al_(2)O_(3)载体上的分散由蛋壳型转变为均匀型,分散度增加;其催化四氢萘加氢的活性提高。随着浸渍液中盐酸浓度增加,催化剂上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先增大后减小,盐酸浓度为0.1 mol L时Pt-Pd/SiO_(2)-Al_(2)O_(3)活性组分的分散度最好,催化剂的四氢萘加氢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d催化剂 无定形硅铝 芳烃加氢 sio_(2)含量 浸渍液
下载PDF
Pt/介孔SiO_(2)催化剂上烯丙基聚氧乙烯烷基醚的硅氢加成反应
15
作者 刘其海 谢婉婷 +2 位作者 贾振宇 朱小花 王荣辉 《工业催化》 CAS 2021年第6期35-39,共5页
以十二烷基胺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制备了介孔SiO_(2)(Meso-SiO_(2)),并在制备Meso-SiO_(2)过程中加入氯铂酸,制备了Pt负载量为(8.5~22.1)×10^(-6)的Pt/Meso-SiO_(2)催化剂。考察了Pt/Meso-SiO_(2)催化剂对七甲基三硅氧烷... 以十二烷基胺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制备了介孔SiO_(2)(Meso-SiO_(2)),并在制备Meso-SiO_(2)过程中加入氯铂酸,制备了Pt负载量为(8.5~22.1)×10^(-6)的Pt/Meso-SiO_(2)催化剂。考察了Pt/Meso-SiO_(2)催化剂对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和烯丙基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醚(HDE)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光谱学(IR)、X射线小角衍射(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Pt负载量为17.2×10^(-6)的催化剂上,HDE∶MDHM物质的量比为1∶1时,可获得高达93.7%的MDHM转化率。催化剂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可推断Pt活性粒子在介孔SiO_(2)载体的分散性是稳定的,这可能归因于TEOS水解过程中,Pt粒子被硅-氧-硅骨架嵌入,从而使其维持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介孔sio_(2) PT催化剂 硅氢加成 七甲基三硅氧烷 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醚
下载PDF
Co/SiO_(2)预处理制备高活性低CH_(4)选择性FT合成催化剂 被引量:2
16
作者 穆仕芳 尚如静 +1 位作者 陈建刚 张建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92-1598,共7页
采用TEM、HRTEM、XRD、XPS、H_(2)-TPD、TG和TPR研究了三种预处理方法(DR、R、ROR)对Co/SiO_(2)催化剂微观结构和费托合成(FTS)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Co物种的特定形态发生变化,形成新的Co活性表面物种,Co粒子重新分散... 采用TEM、HRTEM、XRD、XPS、H_(2)-TPD、TG和TPR研究了三种预处理方法(DR、R、ROR)对Co/SiO_(2)催化剂微观结构和费托合成(FTS)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Co物种的特定形态发生变化,形成新的Co活性表面物种,Co粒子重新分散,Co物种易于再还原。不同方法预处理的Co/SiO_(2)催化剂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经还原钝化处理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FTS活性和C_(5+)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方法 co/sio_(2)催化剂 费托合成
下载PDF
W/SiO_2-Al_2O_3催化剂对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精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素绢 于廷云 +1 位作者 周美玲 白君君 《工业催化》 CAS 2011年第1期53-55,共3页
制备以SiO_2-Al_2O_3为载体、W为活性组分的加氢精制W/SiO_2-Al_2O_3催化剂,并考察了温度、氢压、氢油体积比和空速的影响。研究了在W/SiO_2-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精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精制温度260℃、氢压9.0 MPa... 制备以SiO_2-Al_2O_3为载体、W为活性组分的加氢精制W/SiO_2-Al_2O_3催化剂,并考察了温度、氢压、氢油体积比和空速的影响。研究了在W/SiO_2-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精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精制温度260℃、氢压9.0 MPa、氢油体积比700:1和空速1.25 h^(-1)条件下,氮含量从63.4μg·g^(-1)降至0.9 μg·g^(-1),硫含量从110.2μg·g^(-1)降至0.32 μg·g^(-1),液体油收率92.7%,运动黏度、闪点、凝点与原料油相比变化不大,加氢精制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W/sio_2-A12_O_3催化剂 加氢精制 加氢脱氮 润滑油基础油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NiMo/γ-Al_(2)O_(3)加氢处理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兆吉 杜艳泽 +1 位作者 王继锋 刘建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1-617,共7页
通过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纳米SiO_(2)分散液,制备了不同纳米SiO_(2)含量的NiMo/γ-Al_(2)O_(3)加氢催化剂,研究了纳米SiO_(2)的加入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采用N_(2)吸附-脱附、NH_(3)-TPD、FTIR、H_(2)-TPR、HRTEM等方法... 通过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纳米SiO_(2)分散液,制备了不同纳米SiO_(2)含量的NiMo/γ-Al_(2)O_(3)加氢催化剂,研究了纳米SiO_(2)的加入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采用N_(2)吸附-脱附、NH_(3)-TPD、FTIR、H_(2)-TPR、HRTEM等方法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_(2)使催化剂的硫化度整体提高,催化剂的酸量增加;当载体中纳米SiO_(2)含量达到6%(w)时,催化剂的MoS_(2)片晶长度最短、片晶层数最多,催化剂的中强酸量和B酸量达到最大值,催化剂的加氢性能最佳;在压力4.0 MPa、温度340℃、液态空速2.0 h^(-1)、氢气与原料油体积比600∶1的条件下,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率和加氢脱氮率分别达到91%和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处理催化剂 纳米sio_(2) 加氢性能
下载PDF
甲醇无氧脱氢制甲酸甲酯Cu/SiO_(2)催化剂的粒径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聪 谢利强 +1 位作者 叶林敏 袁友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822,共8页
以甲醇无氧脱氢制甲酸甲酯为目标反应,考察了3种方法制备的Cu/SiO_(2)催化剂的性能差异,优选出蒸氨法并通过还原温度调控Cu纳米颗粒尺寸,结合催化剂的物理化学表征进行构效关联.研究表明:Cu/SiO_(2)催化剂上存在两种活性位,脱氢过程主要... 以甲醇无氧脱氢制甲酸甲酯为目标反应,考察了3种方法制备的Cu/SiO_(2)催化剂的性能差异,优选出蒸氨法并通过还原温度调控Cu纳米颗粒尺寸,结合催化剂的物理化学表征进行构效关联.研究表明:Cu/SiO_(2)催化剂上存在两种活性位,脱氢过程主要在Cu 0活性位上进行,生成甲醛中间体,再与甲醇偶联脱氢生成甲酸甲酯;Cu+活性位的存在促使Cu 0活性位生成的甲醛中间体分解成CO和H_(2),降低了甲酸甲酯的选择性.随着还原温度升高,Cu/SiO_(2)催化剂表面Cu 0含量显著提升,且Cu粒径从3.1 nm增大到13.1 nm.甲酸甲酯的选择性随Cu 0含量增大而提高,转换频率(TOF)随Cu粒径呈现火山型曲线变化,当Cu粒径为9.5 nm时,TOF最高可达22.9 h^(-1).在优化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和甲酸甲酯选择性分别为38.5%和90.2%,催化剂寿命超过1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甲酯 无氧脱氢 Cu/sio_(2)催化剂 粒径效应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协同Fe_(2)O_(3)@SiO_(2)-EDTA催化剂脱除NO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思哲 黄超 +2 位作者 张宁 王瑶瑶 王美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1-605,共5页
以Fe_(2)O_(3)、正硅酸乙酯(TEOS)和N-(三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三乙酸钠盐(EDTA-TMS)为原料,采用物理浸渍法制备Fe_(2)O_(3)@SiO_(2)-EDTA催化剂,并考察了介质阻挡放电(DBD)协同Fe_(2)O_(3)@SiO_(2)-EDTA催化剂对NO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 以Fe_(2)O_(3)、正硅酸乙酯(TEOS)和N-(三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三乙酸钠盐(EDTA-TMS)为原料,采用物理浸渍法制备Fe_(2)O_(3)@SiO_(2)-EDTA催化剂,并考察了介质阻挡放电(DBD)协同Fe_(2)O_(3)@SiO_(2)-EDTA催化剂对NO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TEOS加入量和烘干温度对Fe_(2)O_(3)@SiO_(2)-EDTA的NO脱除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最适TEOS加入量为2 mL(此时制备的催化剂中Fe_(2)O_(3)与SiO_(2)的摩尔比为1∶4),最适烘干温度为50℃;DBD协同Fe_(2)O_(3)@SiO_(2)-EDTA催化剂的NO脱除率相较于空载DBD和催化剂复合组分物理堆叠的DBD具有明显优势,在能量输入密度为720 J/L时的NO脱除率已达81.14%;烘干温度为50℃时弱磁性Fe_(2)O_(3)@SiO_(2)-EDTA的NO脱除效果好于强磁性Fe_(2)O_(3)@SiO_(2)-EDTA;该催化剂使用9次后,NO脱除率仍能达到5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催化剂 Fe_(2)O_(3) sio_(2) NO脱除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