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gnetic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in the fcc phase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of phase equilibria of the Co-Cr system
1
作者 及川胜成 ISHIDA Kiyohito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82-82,共1页
Two-phase equilibria between the ferromagnetic fcc and the paramagnetic fcc phase from 800 ℃ to 900 ℃ in the Co-rich region have been detected by the diffusion couple technique. Two phase separation region of the fc... Two-phase equilibria between the ferromagnetic fcc and the paramagnetic fcc phase from 800 ℃ to 900 ℃ in the Co-rich region have been detected by the diffusion couple technique. Two phase separation region of the fcc has been confirmed along the Curie temperature.The phase equilibria including the present results and the thermodynamic data of the Co-Cr system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A set of thermodynamic values for the liquid, fcc, hcp, bcc, sigma phases was obtained. The calculated phase equilibria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诱导 相分离 co-cr 相平衡 热力学计算 fcc相
下载PDF
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Co-Cr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波 刘艺 夏书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3,共9页
热处理不仅可以消除激光增材制造材过程中的热应力,还可以调控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选区激光熔化Co-Cr合金微观组织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打印态下合金组织为γ奥氏体,基体中存在大量层... 热处理不仅可以消除激光增材制造材过程中的热应力,还可以调控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选区激光熔化Co-Cr合金微观组织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打印态下合金组织为γ奥氏体,基体中存在大量层错和亚晶界组织,以及少量四方σ-CoCr沉淀相;在1150℃下保温1 h,发生γ-ε转变,ε马氏体含量为10.4%(V/V),同时沉淀相由四方σ相转变为六方Co_(3)W(Mo)_(2)Si相;再经过800℃处理2 h后,马氏体含量进一步增加至15.5%(V/V),同时沉淀相数量增加且尺寸增大。热处理后的沉淀相对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材料的硬度从31 HRC提高至38 HRC,屈服强度从848 MPa提高至1119 MPa。本研究可以为研究激光选区熔化Co基合金组织与性能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co-cr合金 热处理 沉淀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o-Cr-Re三元体系FCC相的1373和1473 K扩散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孙元舟 刘微 鲁晓刚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5期17-21,27,共6页
制备了8对Co-Cr-Re体系FCC相的扩散偶样品,采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测量其成分-距离曲线,利用Whittle-Green方法获得互扩散系数。在评估并确定了该体系子二元系的原子移动性参数后,结合热力学数据库与互扩散系数试验数据,评估优化... 制备了8对Co-Cr-Re体系FCC相的扩散偶样品,采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测量其成分-距离曲线,利用Whittle-Green方法获得互扩散系数。在评估并确定了该体系子二元系的原子移动性参数后,结合热力学数据库与互扩散系数试验数据,评估优化三元系的原子移动性参数。通过对比成分-距离曲线、扩散通道和主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验证了Co-Cr-Re三元体系原子移动性参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HAD 方法 co-cr-Re 体系 EPMA 互扩散系数 原子移动性参数
下载PDF
Co-Cr共掺杂金红石型TiO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志怀 张云鹏 +2 位作者 康翠萍 张蓉 张美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152,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Co、Cr单掺杂以及Co-Cr共掺杂金红石型TiO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纯金红石的禁带宽度为3.0eV,Co掺杂金红石型TiO2的带隙为1.21eV,导带顶和价带底都位于G点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Co、Cr单掺杂以及Co-Cr共掺杂金红石型TiO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纯金红石的禁带宽度为3.0eV,Co掺杂金红石型TiO2的带隙为1.21eV,导带顶和价带底都位于G点处,仍为直接带隙,在价带与导带之间出现了由Co 3d和Ti 3d轨道杂化形成的杂质能级;Cr掺杂金红石型TiO2的直接带隙为0.85eV,在价带与导带之间的杂质能级由Cr 3d和Ti 3d轨道杂化轨道构成,导带和价带都向低能级方向移动;Co-Cr共掺杂,由于电子的强烈杂化,使O-2p态和Ti-3d态向Co-3d和Cr-3d态移动,使价带顶能级向高能级移动而导带底能级向低能方向移动,极大地减小了禁带的宽度,也是共掺杂改性的离子选择依据.掺杂金红石型TiO2的介电峰、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峰都向低能方向移动;在E<2.029eV的范围内,纯金红石的ε2、k和吸收系数为零,掺杂后的跃迁强度都大于未掺杂时的跃迁强度,Co-Cr共掺杂的跃迁强度大于Co掺杂及Cr掺杂,说明Co、Cr共掺杂更能增强电子在低能端的光学跃迁,具有更佳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金红石型TIO2 co-cr共掺杂
下载PDF
WC/Co-Cr复合涂层激光熔覆工艺优化与表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晓东 揭晓华 +1 位作者 罗松 郑琼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6,共6页
目的优化复合涂层的熔覆工艺参数,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WC/Co-Cr复合涂层。揭示复合涂层的相结构、组织构成及界面特性。方法采用YAG固体激光器在45钢上熔覆WC/Co-Cr复合涂层,以电流、频率、脉宽、扫描速度作为变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 目的优化复合涂层的熔覆工艺参数,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WC/Co-Cr复合涂层。揭示复合涂层的相结构、组织构成及界面特性。方法采用YAG固体激光器在45钢上熔覆WC/Co-Cr复合涂层,以电流、频率、脉宽、扫描速度作为变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熔覆效果进行评分,获得最佳参数组合。通过XRD,XRF,OM,EMPA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表征。结果电流对熔覆效果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频率,再次之为激光扫描速度,脉宽的影响显著性最小。随WC含量增加,激光脉宽应增加,而激光扫描速度应该适当减小。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形貌主要为固溶体上分布着共晶组织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碳化物,还有由成分过冷导致的胞状组织。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包括Cr Co,WC,Cr7C3,Cr3C2等。结论采用WC质量分数10%的熔覆粉末,最佳熔覆工艺组合为:电流380 A,频率40 Hz,脉宽1 ms,扫描速度8 mm/s。采用WC质量分数20%的熔覆粉末,最佳熔覆工艺组合为:电流380 A,频率40 Hz,脉宽1.5 ms,扫描速度6 mm/s。复合涂层与混合粉末相比,相组成发生了变化,有金属间化合物、碳化物等强化相产生,且元素在界面的分布呈现过渡式变化,这对涂层的综合性能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WC/co-cr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元素分布
下载PDF
牙科Co-Cr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芝凯 李宁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6,204,共3页
通过对牙科Co-Cr烤瓷合金的XRD、SEM和EDS分析、热膨胀系数及金瓷结合强度的测定,研究了合金的成分、热膨胀系数及固态相变对其金瓷结合性的影响。试验测得Co-Cr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为40.9MPa,高于标准YY0621-2008中要求的25MPa。合金的... 通过对牙科Co-Cr烤瓷合金的XRD、SEM和EDS分析、热膨胀系数及金瓷结合强度的测定,研究了合金的成分、热膨胀系数及固态相变对其金瓷结合性的影响。试验测得Co-Cr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为40.9MPa,高于标准YY0621-2008中要求的25MPa。合金的显微组织由fcc钴的固溶体、hcp钴的固溶体、岛状的金属间化合物及σ相构成。合金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差为(0.5~0.6)×10-6/℃。烤瓷过程中,合金中fcc相向hcp相的转变以及σ相的析出,降低金瓷匹配性,增大烤瓷修复体的崩瓷、裂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瓷结合强度 co-cr合金 热膨胀系数 固态相变
下载PDF
Co-Cr水滑石的合成及其衍生双金属氧化物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明华 陈涛 +1 位作者 王岚 詹正坤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用低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 Co/ Cr摩尔比的水滑石类化合物 ,采用 XRD,IR,DTA-TG,分光光度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以其为前体分别经 35 0℃ ,4 5 0℃灼烧处理得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用乙醇脱水、脱氢为探针反应 。
关键词 co-cr水滑石 合成 衍生双金属氧化物 催化活性 钴锆水滑石 乙醇 脱水 脱氢 催化剂
下载PDF
软质Co-Cr合金针型高嵌体修复隐裂后牙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朝明 易新竹 黎红 《广东牙病防治》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Co -Cr合金针型高嵌体修复隐裂后牙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 42颗经完善内科治疗的隐裂后牙行针型高嵌体修复。结果 随访观察 1年 ,42颗经修复的隐裂后牙中 ,38颗使用良好 ,1颗因高嵌体脱落重新制作 ,1颗有咬合高点 ,2颗发生... 目的 探讨Co -Cr合金针型高嵌体修复隐裂后牙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 42颗经完善内科治疗的隐裂后牙行针型高嵌体修复。结果 随访观察 1年 ,42颗经修复的隐裂后牙中 ,38颗使用良好 ,1颗因高嵌体脱落重新制作 ,1颗有咬合高点 ,2颗发生食物嵌塞。结论 Co-Cr合金针型高嵌体修复隐裂后牙 ,能保护患牙和行使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嵌体 牙裂 修复 隐裂后牙 软质co-cr合金
下载PDF
在45钢上等离子喷焊Co-Cr结合层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汉存 刘正义 +1 位作者 庄育智 沈式希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A115-A120,共6页
研究了等离子喷焊Co-Cr合金与45钢间结合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结合层由异相复合和单相(脱碳)两个亚层组成。异相复合亚层很薄,只有几个微米,它由非晶和微晶以及少量分布不均的Cr-Fe复合碳化物组成,硬度较高(HV>500);脱碳亚层-单... 研究了等离子喷焊Co-Cr合金与45钢间结合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结合层由异相复合和单相(脱碳)两个亚层组成。异相复合亚层很薄,只有几个微米,它由非晶和微晶以及少量分布不均的Cr-Fe复合碳化物组成,硬度较高(HV>500);脱碳亚层-单相薄层是由于基材次表层中碳向液态金属扩散所致;喷焊特征层包括铸造技晶亚层(较厚)和细晶粒亚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等离子喷焊 co-cr合金 结构层
下载PDF
SiC/Co-Cr体系的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巧莉 李树杰 +1 位作者 陈志军 唐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4,共5页
采用座滴法研究了反应烧结SiC/Co-Cr体系的润湿性。与反应烧结SiC/纯Co体系进行对比,研究了Cr含量、实验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润湿角的影响及活性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活性元素Cr能够显著提高体系的润湿性。当体系的Cr含量分别为... 采用座滴法研究了反应烧结SiC/Co-Cr体系的润湿性。与反应烧结SiC/纯Co体系进行对比,研究了Cr含量、实验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润湿角的影响及活性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活性元素Cr能够显著提高体系的润湿性。当体系的Cr含量分别为5%,7%和42%时,体系的润湿角较小,润湿性比较好。SiC/Co-Cr体系和SiC/纯Co体系的润湿过程均属于反应性润湿,实验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体系的润湿角影响较大。微观结构研究和XRD分析表明,对于SiC/纯Co体系,界面区域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CoSi,减小了润湿角。加入活性元素Cr以后,由于Cr元素与基体发生反应,生成Cr23C6,进一步降低了体系的界面能,提高了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界面反应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SiC/纯Co体系 SiC/Co—Cr体系
下载PDF
电压对电刷镀Co-Cr3C2复合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长浩 谭俊 +3 位作者 阳振宇 宋皓 郑晓辉 张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50-153,共4页
采用电刷镀在45钢表面制备了Co-Cr3C2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oSO4·7H2O 430 g/L、Cr3C2450 g/L、H3BO330 g/L、NaCl 5 g/L、pH=4.0、温度25℃,电压10~28 V。研究了电压对Co-Cr3C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Cr3C2颗... 采用电刷镀在45钢表面制备了Co-Cr3C2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oSO4·7H2O 430 g/L、Cr3C2450 g/L、H3BO330 g/L、NaCl 5 g/L、pH=4.0、温度25℃,电压10~28 V。研究了电压对Co-Cr3C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Cr3C2颗粒含量、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大,该镀层的表面平整度不断改善,小于22 V时,Cr3C2颗粒的含量不断升高,硬度和耐磨性也不断上升。当电压大于22 V时,该镀层中Cr3C2颗粒含量逐渐下降,导致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co-cr3C2 复合镀层 组织结构 性能
下载PDF
Co-Cr-W三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舒宇 蒋敏 +1 位作者 李洪晓 王磊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2270-2275,共6页
用CALPHAD方法评估了Co-Cr-W三元系,计算了1000,1200和1350℃的相平衡。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了液相,fcc相,bcc相和hcp相。σ相,μ相,R相分别用模型(Co,W)8(Cr,W)4(Co,Cr,W)18,(Co,Cr,W)7W2(Co,Cr,W)4和(Co,W)27(Cr,W)14(Co,Cr,W)12... 用CALPHAD方法评估了Co-Cr-W三元系,计算了1000,1200和1350℃的相平衡。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了液相,fcc相,bcc相和hcp相。σ相,μ相,R相分别用模型(Co,W)8(Cr,W)4(Co,Cr,W)18,(Co,Cr,W)7W2(Co,Cr,W)4和(Co,W)27(Cr,W)14(Co,Cr,W)12来表示;得到了自洽的热力学相互作用参数。计算的1000,1200和1350℃的相图与实验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W三元系 Co基高温合金 相图 热力学 Σ相 Μ相 R相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对铸钛、Co-Cr合金、Ni-Cr合金修复体失泽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宋应亮 徐君伍 +3 位作者 马轩祥 杨巨才 余建军 王宝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研究口腔白色念珠菌对铸钛 (Gr2 )、Co- Cr合金、Ni- Cr合金修复体的失泽影响。方法 :将 Co- Cr合金、Ni- Cr合金、纯钛分别铸造制备成 10 mm× 10 mm× 1mm板片 ,将每组 30片随机分空白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实验组各 1... 目的 :研究口腔白色念珠菌对铸钛 (Gr2 )、Co- Cr合金、Ni- Cr合金修复体的失泽影响。方法 :将 Co- Cr合金、Ni- Cr合金、纯钛分别铸造制备成 10 mm× 10 mm× 1mm板片 ,将每组 30片随机分空白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实验组各 10片。需氧环境将白色念珠菌接种到沙保罗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后 ,将试件贴附其表面每周转换传递 1次 ,共 10周。0 .5 g/ L戊二醛消灭细菌清洗 ,2周后 ,用 Minolta CR- 10 0型色度计观察。结果 :铸钛、Co- Cr合金、Ni- Cr合金修复体的空白对照组与培养基对照组的 L*、a*、b*值无显著差异 (P>0 .0 5 )。Co- Cr合金修复体空白对照组和培养基对照组分别与实验组 L*、b*差别不显著 (P>0 .0 5 )。与实验组 a*差别显著 (P<0 .0 5 ) ;铸钛、Ni- Cr合金修复体实验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和培养基对照组 L*、a*、b*值有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白色念珠菌对 Co- Cr合金修复体只影响绿色区域内颜色 ,对明度和黄色区域内颜色无影响。对 Ni- Cr合金、铸钛修复体色泽有影响 ,引起失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co-cr合金 失泽腐蚀 修复体
下载PDF
Co-Cr3C2-WC/Al2O3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邵豪 曾鲜 +3 位作者 李擎煜 刘富生 刘统治 程旭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4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Co-Cr3C2-WC吸收层的光谱发射与吸收性能,并在吸收层表面制备Al2O3减反膜,进而得到一种新型中高温金属-陶瓷型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法(HVOF)在不锈钢基底制备Co-Cr3C2-WC吸收层,并对其成分...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Co-Cr3C2-WC吸收层的光谱发射与吸收性能,并在吸收层表面制备Al2O3减反膜,进而得到一种新型中高温金属-陶瓷型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法(HVOF)在不锈钢基底制备Co-Cr3C2-WC吸收层,并对其成分比例进行优化,再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在吸收层表面制备Al2O3减反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涂层的物相、元素价态、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采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涂层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涂层在远红外波段和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结果90Co-5Cr3C2-5WC(wt.%)吸收层具有最高的品质因子(吸收率/发射率α/ԑ=0.805/0.308),且表面增加Al2O3减反膜后的涂层吸收率增加至0.903,发射率降低至0.278。涂层表面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Ra降低到1.109μm。在750℃大气环境下热处理100 h后,涂层吸收率增大到0.910,发射率为0.315,选择吸收性能稳定。结论90Co-5Cr3C2-5WC吸收层在保持较高的吸收性能下,有效地改善了热喷涂涂层的表面状态,降低了吸收层的发射率。Al2O3减反膜通过增大短波段光的透过作用以及封孔作用,进一步增大了复合涂层的吸收率,提高了涂层的选择吸收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有望作为中高温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选择吸收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3C2-WC/Al2O3 选择性吸收涂层 光学性能 热稳定性 超音速火焰喷涂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Metal-ceramic Bond Mechanism of the Co-Cr Alloy Denture with Original Rough Surface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被引量:7
15
作者 ZHANG Sheng LI Yong +3 位作者 HAO Liang XU Tian WEI Qingsong SHI Yu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9-78,共10页
The porcelain fracture caused by low metal-ceramic bond strength is a critical issue in porcelain fused to metal(PFM) restorations. Surface roughening methods, such as sand blasting, acid etching and alkaline degrea... The porcelain fracture caused by low metal-ceramic bond strength is a critical issue in porcelain fused to metal(PFM) restorations. Surface roughening methods, such as sand blasting, acid etching and alkaline degreasing for the metal matrix are used to increase bond strength. However, the metal matrix of PFM process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 has natural rough surfac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original roughness on metal-ceramic bond strength, two groups of specimen are fabricated by SLM. One group of specimen surface is polished smooth while another group remains the original rough surface. The dental porcelain is fused to the specimens' surfaces according to the ISO 9693:1999 standard. To gain the bond strength, a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is carried out and X ray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ED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re used to show fracture m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bond strength is 116.5 16 MPa of the group with rough surface(Ra= 17.2), and the fracture mode is cohesive. However, when the surface is smooth (Ra =3.8), the mean bond strength is 74.5 MPa _+ 5 MPa and the fracture mode is mixed. The original surface with prominent structures formed by the partly melted powder particles, not only increases surface roughnes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bond strength by forming strong mechanical lock effect. Statistical analysis (Student's t-test)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of the mean value of bond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 the natural rough surface can enhance the metal-ceramic bond strength to over four times the minimum value (25 MPa) of the ISO 9693:1999 standard. It is found that the natural rough surface of SLM-made PFM can eliminate the porcelain collapse defect produced by traditional casting method in PFM resto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 co-cr alloy metal-ceramic bond strength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Some Properties of Co-Cr Dental Alloy Form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ique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飚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665-668,共4页
The surface condition, some properties and ion releasing behavior of cobalt-chromium (Co-Cr) dental alloy form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technique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porcelain fused firing, the sur... The surface condition, some properties and ion releasing behavior of cobalt-chromium (Co-Cr) dental alloy form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technique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porcelain fused firing, the surface condition of the Co-Cr alloy was observ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hen the density and hardness were examined. After porcelain fused firing, the interface of porcelain and alloy was observed, and then the metal-ion release of the samples was tested. SLM technique provides Co-Cr alloy higher hardness than casting method. After degassing-oxidation procedure and porcelain fused firing, the interface of the alloy and porcelain showed excellent combination. Co ion was more than Cr ion released from SLM Co-Cr alloy, the amounts of Co and Cr ions were safe according to ISO security criterion. Considering the properties before and after porcelain fused sintering process, SLM technique is suitable for dental Co-Cr alloy rest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M DENTAL co-cr alloy
下载PDF
Co-Cr-O复合氧化物上丙烷低温完全氧化:结构效应、反应动力学和原位光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廖文敏 赵培培 +3 位作者 岑丙横 贾爱平 鲁继青 罗孟飞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2-453,共12页
低碳烷烃是一类主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广泛生成于汽车尾气以及各种工业过程如煤处理、石油精炼以及天然气处理等.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高效VOCs消除技术的需求愈加迫切.催化完全氧化(催化燃烧)技术具有起燃温度低、能耗... 低碳烷烃是一类主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广泛生成于汽车尾气以及各种工业过程如煤处理、石油精炼以及天然气处理等.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高效VOCs消除技术的需求愈加迫切.催化完全氧化(催化燃烧)技术具有起燃温度低、能耗低、净化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极具应用潜力.对于低碳烷烃的催化燃烧,贵金属催化剂如Pt和Pd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但存在价格昂贵并易中毒等缺陷限制了其商业应用.另一方面,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价格低廉、抗中毒性能优异及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Cu,Mn,Co,Fe等氧化物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Co氧化物由于其在丙烷催化燃烧中的高活性受到关注.而在Co氧化物中添加第二金属更能促进其反应性能.因此本文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Cr比例的复合氧化物用于丙烷催化燃烧,考察了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其反应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反应动力学和原位光谱技术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Cr比例的变化,催化剂的晶相结构、颗粒尺寸、比表面积、表面酸性以及氧化还原性等特性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进而影响了其反应行为.当Co/Cr比例为1/2时(1Co2Cr),催化剂为尖晶石结构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该催化剂上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250℃时反应速率为1.38μmol g^-1 s^-1),可归因于其最高的表面酸性和低温氧化还原性能的协同作用.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1Co2Cr催化剂上丙烷和氧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58±0.03和0.34±0.05,低于2Co1Cr(分别为0.77±0.02和0.98±0.16)和1Co5Cr(分别为0.66±0.05和1.30±0.11),表明1122Cr催化剂相比后二者具有更高的丙烷和氧气表面覆盖度,得益于其更高的表面酸性和更好的低温氧化还原性能.此外,原位红外光谱表明,在反应过程中,1Co2Cr催化剂上的主要表面物种为多齿碳酸盐,该物种在低温时(<250℃)在表面积聚,但在高温时被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催化燃烧 co-cr复合氧化物 氧化还原性能 表面酸性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汽车用316L不锈钢激光/等离子喷涂Co-Cr3C2涂层组织与结合强度分析
18
作者 李晶 杨晋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7-130,141,共5页
为了提高汽车用316L不锈钢表面的机械强度,采用激光/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得Co-Cr3C2涂层,并与等离子喷涂层进行比较,试验测试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沉积过程中的焰流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得的涂层存在大量孔隙;利用激光... 为了提高汽车用316L不锈钢表面的机械强度,采用激光/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得Co-Cr3C2涂层,并与等离子喷涂层进行比较,试验测试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沉积过程中的焰流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得的涂层存在大量孔隙;利用激光/等离子喷涂制备的Co-Cr3C2涂层具有明显的冶金结合特征,涂层中的孔隙裂纹较少。以激光/等离子喷涂制备的Co-Cr3C2涂层孔隙率小于等离子喷涂层的,结合强度高。等离子喷涂形成了完全熔融、部分熔融以及没有熔融的3种颗粒;采用激光/等离子进行喷涂制得的涂层内没有产生尺寸较大的的未熔颗粒,达到了更好的铺展状态,形成了尺寸更小的晶粒,显著降低了涂层中的裂纹与孔洞数量,提高了涂层的表面硬度与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激光/等离子喷涂 涂层 co-cr3C2 结合强度 316L不锈钢
下载PDF
机械振动辅助激光熔覆WC/Co-Cr梯度涂层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政 梁国星 +1 位作者 吕明 刘东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89,94,共5页
利用机械振动辅助激光熔覆技术在高速钢表面制备了WC/Co-Cr梯度复合熔覆层。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和HMV-G21ST型显微硬度仪分析了各梯度熔覆层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由γ-Co、M23C... 利用机械振动辅助激光熔覆技术在高速钢表面制备了WC/Co-Cr梯度复合熔覆层。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和HMV-G21ST型显微硬度仪分析了各梯度熔覆层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由γ-Co、M23C6(M为Cr、Co、Mo)、W2C、M6C(Co3W3C、Fe3W3C)和少量WC相组成。复合熔覆层的晶粒尺寸实现梯度变化,白色针状、等轴晶弥散分布,提高了熔覆层的力学性能。在水平机械振动的作用下,熔覆层结合界面胞状晶带区较窄,垮界面连续生长的枝状晶提高熔覆层界面连接性。在机械振动作用下,熔覆层硬度呈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激光熔覆 WC/co-cr梯度涂层 界面分布
下载PDF
助剂种类对Co-Cr系多元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
20
作者 孙亚萍 乔加飞 +2 位作者 刘燕 郝卫 王顺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198-6203,共6页
为实现基于现有工业燃烧炉直接生长不同形态的碳纳米管,深入研究催化剂在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Co为活性组分、Cr为分散剂,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研究Fe、Ni、Mo、Zn、Zr、V、W等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及碳纳... 为实现基于现有工业燃烧炉直接生长不同形态的碳纳米管,深入研究催化剂在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Co为活性组分、Cr为分散剂,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研究Fe、Ni、Mo、Zn、Zr、V、W等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及碳纳米管性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表征合成产物的形貌及含碳量,分析不同助剂对催化剂活性及碳纳米管形态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仪、N_(2)吸附脱附及氢气程序升温还原表征不同催化剂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分析助剂对催化剂性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Fe、V或Mo的催化剂都能够形成大量的簇状碳纳米管,Zn和Zr为助剂时催化剂无法生成碳纳米管;Cr与活性金属形成混合氧化物,作为结构促进剂,起到分散活性金属的作用;助剂通过改变混合氧化物与活性金属氧化物的比例,影响催化剂的活性;Fe、V和Mo的添加使得活性金属氧化物增加,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活性,而适量混合氧化物起到的分散作用有利于形成生长碳纳米管的催化剂颗粒,从而促进碳纳米管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系催化剂 助剂 碳纳米管簇 V形火焰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