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纳米晶Ni-Co-Fe-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兰芳 林绿波 戴品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晶N i-Co-Fe-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合金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份.采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晶N i-Co-Fe-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合金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份.采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晶N i-40.41%Co-6.16%Fe-1.63%P合金镀层的晶粒尺寸为8.3 nm,显微硬度和耐磨性明显高于不含P的N i-Co-Fe镀层;适当温度退火可以提高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镀层的耐磨性与其硬度成正相关,且随着硬度的提高,镀层的磨损机理由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共同作用转变为磨粒磨损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纳米晶 Ni-co-fe-p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玻璃纤维化学镀Ni-Co-Fe-P合金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时刻 黄英 +2 位作者 廖梓 朱峰 祖恩峰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在玻璃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P合金,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i-Co-Fe-P化学镀液中Fe2+/(Ni2++Co2++Fe2+)摩尔比和镀液pH值对化学沉积镀速、镀层成分以及镀层电阻率等影响。镀层在镀态时为非晶结构,镀... 在玻璃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P合金,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i-Co-Fe-P化学镀液中Fe2+/(Ni2++Co2++Fe2+)摩尔比和镀液pH值对化学沉积镀速、镀层成分以及镀层电阻率等影响。镀层在镀态时为非晶结构,镀层Ni61.3Co19.2Fe9.1P10.4的晶化过程为:非晶态→Ni→Ni+Ni5P2→Ni+Ni3P+FeNi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玻璃纤维 Ni-co-fe-p 工艺 结构
下载PDF
化学沉积Co-Fe-P纳米涂层结构与磁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杰 吴玉程 +7 位作者 张勇 王文芳 乔祎 郑玉春 刘玉 黄新民 李广海 张立德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4年第1期4-8,共5页
本文采用化学沉积的方法 ,在板状基体上成功的制备纳米晶Co Fe P合金涂层。运用TEM、XRD等分析手段对 [Fe2 + ]对Co Fe P合金成分、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适工艺参数的调整选择 ,可获得表面光亮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 本文采用化学沉积的方法 ,在板状基体上成功的制备纳米晶Co Fe P合金涂层。运用TEM、XRD等分析手段对 [Fe2 + ]对Co Fe P合金成分、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适工艺参数的调整选择 ,可获得表面光亮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的纳米晶Co Fe P化学沉积膜 ,且所得纳米晶Co Fe P合金具有较低的矫顽力和较高的矩形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co-fe-p合金 纳米晶 组织结构 磁学性能 涂层
下载PDF
涤纶织物化学镀Ni-Co-Fe-P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颖 贾瑛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基于化学镀技术在涤纶织物表面进行了化学镀Ni-Co-Fe-P处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化学镀工艺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沉积速率高、稳定性好的工艺配方。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镀层形貌、组分进行表征,... 基于化学镀技术在涤纶织物表面进行了化学镀Ni-Co-Fe-P处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化学镀工艺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沉积速率高、稳定性好的工艺配方。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镀层形貌、组分进行表征,并对镀后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缓冲剂的质量浓度为14 g/L,镀覆时间为30 min的基础上,影响镀层金属沉积速率的顺序为:pH值〉还原剂〉温度〉主盐的质量浓度比〉配位剂。最佳工艺配方为:硫酸钴10.5 g/L,硫酸亚铁8 g/L,硫酸镍25 g/L,次磷酸钠30 g/L,柠檬酸钠25 g/L,硫酸铵14 g/L,pH值9.0,90℃,30 min。镀层表面微粒均匀、堆积致密,镀层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镍约78%,钴约9.8%,铁约8.7%,磷仅为3.3%,属于低磷镀层;在2 250~2 650 MHz范围内,镀后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可达6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co-fe-p合金 涤纶织物 沉积速率 表征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纳米晶Ni-Co-Fe-P合金镀层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兰芳 林绿波 戴品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3-138,共6页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晶Ni-Co-Fe-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能谱分析(EDS)、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方法研究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晶Ni-40.41%Co-6.16%...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晶Ni-Co-Fe-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能谱分析(EDS)、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方法研究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晶Ni-40.41%Co-6.16%Fe-1.63%P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一面心立方结构,其平均晶粒尺寸仅为8.8 nm,并具有(111)织构。该镀层的显微硬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300和450℃之间达到最大值,之后随退火温度的继续提高而逐步降低。在450℃退火后,晶粒长大到35.1 nm;600℃退火后,晶粒长大到160.8 nm,达亚微米级。在晶粒长大过程中伴有结构的转变,镀层由(111)织构向(200)织构转变。在升温速率为20 K/min的DSC曲线中,该镀层在474.4℃开始放热,并出现明显的放热峰,峰值温度为499.1℃,放热焓为9.086 J/g;通过Kissinger方程式求出该镀层晶粒长大的激活能为369.3 kJ/mol,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纳米晶 Ni-co-fe-p 热稳定性
下载PDF
ICF玻璃靶丸化学镀磁性Ni-Co-Fe-P四元合金涂层
6
作者 杨文彬 魏明 +5 位作者 王超 胡小平 唐小红 王洋 付艳艳 周元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99-2602,共4页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ICF玻璃靶丸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磁性Ni-Co-Fe-P四元合金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能量衍射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ICF玻璃靶丸表面化学镀Ni-Co-Fe-P四元合金涂层的形貌、组成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ICF玻璃靶丸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磁性Ni-Co-Fe-P四元合金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能量衍射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ICF玻璃靶丸表面化学镀Ni-Co-Fe-P四元合金涂层的形貌、组成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镀Ni-Co-Fe-P四元合金涂层的ICF玻璃靶丸,表面由平均直径为50 nm的细小颗粒组成,表面粗糙度小,磁性能高,可望用于磁悬浮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玻璃靶丸 化学镀 Ni-co-fe-p 磁性涂层 磁悬浮
下载PDF
添加硫酸锰对化学镀Co-Fe-P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森林 张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4-2227,共4页
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添加硫酸锰对Co-Fe-P合金沉积速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硫酸锰有利于Co-Fe-P镀层的沉积,但过量时会降低沉积速率。当镀液中添加的硫酸锰浓度小于0.02mol·... 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添加硫酸锰对Co-Fe-P合金沉积速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硫酸锰有利于Co-Fe-P镀层的沉积,但过量时会降低沉积速率。当镀液中添加的硫酸锰浓度小于0.02mol·L-1时对镀层组成几乎没有影响,但随着其浓度进一步增大至0.04mol·L-1,镀层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硫酸锰对该镀层具有整平作用,而且可使镀层中颗粒细化;硫酸锰有利于镀层形成非晶或微晶态结构。硫酸锰还可以改善Co-Fe-P合金膜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硫酸锰 co-fe-p 结构 磁性能
下载PDF
Co-Fe-P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孙雅茹 牛轶强 赫卿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22期100-101,103,共3页
本实验通过选取影响电沉积Co-Fe-P复合镀层的4个因素,设计了L16(44)正交试验方案,以极差法研究了各因素对镀层表面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并利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实验加以证实。实验结果显示:当镀液主盐配比(CoSO_4/7H_2O/FeSO_4/7... 本实验通过选取影响电沉积Co-Fe-P复合镀层的4个因素,设计了L16(44)正交试验方案,以极差法研究了各因素对镀层表面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并利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实验加以证实。实验结果显示:当镀液主盐配比(CoSO_4/7H_2O/FeSO_4/7H_2O)为0.11/0.01、镀液pH为10、施镀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25m A/dm^2时,得到的Co-Fe-P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p复合镀层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涤纶织物表面化学镀Ni-Co-Fe-P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新超 杨文彬 +2 位作者 周元林 雷刚 董发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26-1628,共3页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涤纶织物表面涂覆一层Ni-Co-Fe-P四元合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镀层的形貌、组分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镀层表面较平整光滑,厚度均匀;镀层中铁钴含量约24%,但铁的...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涤纶织物表面涂覆一层Ni-Co-Fe-P四元合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镀层的形貌、组分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镀层表面较平整光滑,厚度均匀;镀层中铁钴含量约24%,但铁的含量明显较钴高,属非正常沉积,磷含量仅3.2%,属低磷镀层;对镀层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会有Ni2P、FeNi3等新相生成,且温度越高生成的新相越多;镀层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且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其导电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涤纶织物 Ni-Co—Fe-P合金 表征 导电性能
下载PDF
纳米晶Ni-Co-Fe-P合金镀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兰芳 戴品强 林绿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晶Ni-Co-Fe-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方法研究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合金成分;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测定合金镀层的腐蚀特性。结果表明随...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晶Ni-Co-Fe-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方法研究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合金成分;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测定合金镀层的腐蚀特性。结果表明随着P加入导致合金镀层晶粒细化,并随P含量的增加镀层从纳晶向非晶转变;纳晶Ni-40.41%Co-6.16%Fe-1.63%P合金镀层经600℃退火1h后,其平均晶粒尺寸从8.3nm长大至160.8nm。合金镀层的点蚀抗力随着镀层中P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强;合金镀层的腐蚀速率随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存在典型的晶粒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纳米晶 Ni—Co—Fe—P 腐蚀特性
下载PDF
络合剂对Co-Fe-P镀层化学沉积速率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巧玲 黄桂芳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4,104,共4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Co-Fe-P合金,分析络合剂种类和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和镀层结构的影响.重量法和电化学法测试所得的沉积速率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即镀层沉积速率随着镀液中柠檬酸三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析氢等副反应的发生,电化学...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Co-Fe-P合金,分析络合剂种类和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和镀层结构的影响.重量法和电化学法测试所得的沉积速率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即镀层沉积速率随着镀液中柠檬酸三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析氢等副反应的发生,电化学方法计算所得的沉积速率大于重量法所得的沉积速率.镀液中络合剂的不同会影响所制备镀层的结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所得镀层晶化程度最大,而采用柠檬酸三钠和柠檬酸三氨为络合剂时所得镀层的晶化程度下降,有向微晶和非晶结构转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电化学方法 重量法 Co—Fe—P合金 络合剂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OLESS DEPOSITION CONDITIONS ON THE STRUCTURES AND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S OF THE Co-Fe-P ALLOY 被引量:1
12
作者 S.L. Wang F.Q. Ze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7-312,共6页
Electroless Co-Fe-P alloys were deposited from an alkaline bath, containing boric acid as a buffer agent and sodium citrate as a complexing agent. As a result,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of the bath, the iron content of ... Electroless Co-Fe-P alloys were deposited from an alkaline bath, containing boric acid as a buffer agent and sodium citrate as a complexing agent. As a result,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of the bath, the iron content of the deposit increased, whereas the cobalt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decreased. The structure of the deposi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deposit consisted of hexahedron phase Co, cubic phase Fe-Co, and amorphous phase (crystalline).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s of the deposit were studied using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The more the content of Fe and the less the content of P (the content of Co being less), the better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s of the deposit. The Co-Fe-P deposit was suitable for use as soft magneti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ess deposition co-fe-p structure magnetic performance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less Ni-Co-Fe-P coating on stainless steel
13
作者 GENG Shujiang and LI Junwei School of Materials &Metallurgy,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S1期41-,共1页
Cr_2O_3-forming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s have been widely explored as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 interconnects.However,the evaporation of chromia scale might migrate to and poison the cath... Cr_2O_3-forming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s have been widely explored as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 interconnects.However,the evaporation of chromia scale might migrate to and poison the cathode,leading to degradation of the cell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Ni-Co-Fe-P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the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by means of a cost-effective technique of electroless method.They are expected to be converted into(Ni,Co,Fe)_3O_4 spinel with a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CTE match with stainless steel,which can block the evaporation of chromia formed on steel substrate exposed to the cathode environment of the SOFC. The effects of pH,mass ratio of FeSO_4/(FeSO_4 + NiSO_4 + CoSO_4) and temperature of solution on the deposition rate,compositions,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Ni-Co-Fe-P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posi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when pH was lower than 9 and then reduced when pH was higher than 9.The deposi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hen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80℃and then decreased when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80℃.The deposi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mass ratio of FeSO_4/(NiSO_4 + CoSO_4 + FeSO_4).The coatings consisted of Ni,Co,Fe and P.The phase structure of the coating was amorph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ess coating Ni-co-fe-p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下载PDF
Effect of P Addition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crystalline Ni-Co-Fe-P Coatings
14
作者 Pinqiang Dai Lvbo Lin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4年第11期217-223,共7页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crystalline Ni-Co-Fe-P coatings with phosphorus content up to 3.38 wt% prepared by pulsed electrodepostion was studied using XRD, TEM and DSC. It is found that multi-component alloying do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crystalline Ni-Co-Fe-P coatings with phosphorus content up to 3.38 wt% prepared by pulsed electrodepostion was studied using XRD, TEM and DSC. It is found that multi-component alloying does improv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crystalline coatings due to a “solution drag effect”. For nanocrystalline Ni-40.41%Co-6.16%Fe-1.63%P coating, P-atoms segregate the grain boundaries during annealing which leads to a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 While due to the higher initial P-concentration in Ni-30.1%Co-2.15%Fe-3.38%P, saturation of P and precipitation occurs earlier leading to a slightly lower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RYSTALLINE Ni-co-fe-p COATINGS Thermal Stability ACTIVATION Energy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P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程 贾瑛 徐虎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1年第10期15-18,共4页
介绍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Fe-Co-P的工艺流程,探讨了碳纤维的去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化学镀Ni-Fe-Co-P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观察了碳纤维的表面形貌,测试了镀层的结合力,研究了碳纤维增重率与时间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00... 介绍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Fe-Co-P的工艺流程,探讨了碳纤维的去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化学镀Ni-Fe-Co-P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观察了碳纤维的表面形貌,测试了镀层的结合力,研究了碳纤维增重率与时间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00°C灼烧30min,可去胶完全。本工艺得到的镀层均匀致密,结合力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碳纤维 Ni-Fe-Co-P合金
下载PDF
铁氮共掺杂生物炭活化H_(2)O_(2)去除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16
作者 李琋 古雪 +2 位作者 鲁雪芹 张桂森 王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4,共7页
以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廉价易得的松针作为生物炭的前驱体,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铁掺杂生物炭(Fe-BC)和铁氮共掺杂生物炭(Fe-N1-BC、Fe-N2-BC和Fe-N3-BC),并将其用于活化H2O2去除水体中的对硝基苯酚(PNP)。考察了H2O2浓度、污染物质量浓... 以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廉价易得的松针作为生物炭的前驱体,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铁掺杂生物炭(Fe-BC)和铁氮共掺杂生物炭(Fe-N1-BC、Fe-N2-BC和Fe-N3-BC),并将其用于活化H2O2去除水体中的对硝基苯酚(PNP)。考察了H2O2浓度、污染物质量浓度、材料投加质量浓度、初始pH以及温度等因素对PN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BC、Fe-N1-BC、Fe-N2-BC、Fe-N3-BC体系中·OH浓度为9.2、10.24、12.4、13.62μmol/L,PNP的去除率分别为45.36%、60%、75.98%和77.72%,体系的·OH浓度越高PNP的去除率也越高,Fe-N3-BC对PNP表现出最高的催化降解性能。对PNP去除的最佳影响因素为:H2O2浓度为0.15 mol/L、PNP质量浓度为10 mg/L、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为0.25 g/L、溶液初始pH=5.48和溶液温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氮共掺杂生物炭 Fenton催化剂 PNP催化氧化 Fe(Ⅲ)/Fe(Ⅱ)循环 活性氮
下载PDF
磷共掺杂改性多孔铁氮碳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源 阮伟 周尧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通过惰性气氛下高温热解沸石咪唑酯框架(ZIF-8)纳米颗粒得到氮掺杂多孔碳(NPC),再将其与植酸和铁源进行浸渍后,在氩氨混合气中进行二次煅烧,获得磷共掺杂改性的多孔铁氮碳氧还原电催化剂(Fe/PN/C)。考察了分步煅烧温度、煅烧气氛、植酸... 通过惰性气氛下高温热解沸石咪唑酯框架(ZIF-8)纳米颗粒得到氮掺杂多孔碳(NPC),再将其与植酸和铁源进行浸渍后,在氩氨混合气中进行二次煅烧,获得磷共掺杂改性的多孔铁氮碳氧还原电催化剂(Fe/PN/C)。考察了分步煅烧温度、煅烧气氛、植酸添加量等制备条件对其组成、结构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XPS、TEM、BET等对催化剂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性能最优的多孔氮磷共掺杂Fe/PN/C催化剂具有高达1014.3 m^(2)/g的比表面积,吡啶氮和石墨氮物种占比高。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优的Fe/PN/C电催化剂的半波电位为0.902 V,较商用贵金属铂催化剂高约22 mV,而未掺杂磷元素的对照样品Fe/N/C-900-900的半波电位为0.885 V,表明磷元素共掺杂可提高铁氮碳材料在碱性条件下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磷、氮共掺杂多孔碳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氧还原反应 电催化
下载PDF
化学镀镍-钴-铁-磷镀层的结构和磁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森林 战俊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采用H3BO3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弱碱性体系中化学沉积Ni-Co-Fe-P合金,运用能谱分析仪(EDS)、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镀液pH值对合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pH值增大,镀层中Fe和Co含量呈增加趋势而Ni和P含... 采用H3BO3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弱碱性体系中化学沉积Ni-Co-Fe-P合金,运用能谱分析仪(EDS)、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镀液pH值对合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pH值增大,镀层中Fe和Co含量呈增加趋势而Ni和P含量趋于减少;镀层表面圆形颗粒呈密堆积,且随着镀液pH值的增加,圆形颗粒的粒径减小;镀态镀层呈非晶态结构。镀层在266.9℃晶化产生Fe-Co(Pm3m)相,在389.6℃生成亚稳相Ni8P3(R3C)和Co3Fe7(Pm3m)相,随后在500℃进一步晶化形成Ni3P(I-4)和Ni(Fm3m)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fe-p合金 化学沉积 热处理 磁性能
下载PDF
玻璃纤维化学镀Ni-Co-Fe-La-P合金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秦秀兰 黄英 +1 位作者 杜朝锋 岳莹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1-636,共6页
为探索稀土元素在玻璃纤维化学镀中的应用,研究了玻璃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La-P合金的工艺。重点讨论了La对化学镀液的稳定性、沉积速率以及在镀液中加入La后主盐、络合剂和温度等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镀液中加入... 为探索稀土元素在玻璃纤维化学镀中的应用,研究了玻璃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La-P合金的工艺。重点讨论了La对化学镀液的稳定性、沉积速率以及在镀液中加入La后主盐、络合剂和温度等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镀液中加入适量的La能明显提高镀液的稳定性、沉积速率、改善镀层形貌和降低施镀温度;但随着镀液中La含量的增加,镀液的稳定性和沉积速率皆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镀液中La化合物浓度达到1.1 g.L-1时,镀液的稳定性达到了最大值,同时沉积速率也达到了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化学镀 稀土元素 Ni-Co-Fe-La-P合金
下载PDF
电沉积条件和热处理对Fe-Co-P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森林 陈志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5-8,共4页
以硼酸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弱酸性体系电沉积Fe-Co-P合金。采用EDS,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沉积条件。结果表明:当镀液pH值从3.0增加到4.5时,镀层中铁含量从5.54 at%增加到73.75 at%,而钴含量从63.41 at%下降到16.89 a... 以硼酸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弱酸性体系电沉积Fe-Co-P合金。采用EDS,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沉积条件。结果表明:当镀液pH值从3.0增加到4.5时,镀层中铁含量从5.54 at%增加到73.75 at%,而钴含量从63.41 at%下降到16.89 at%,磷含量从31.04 at%下降到9.36 at%;Fe-Co-P合金的磁性能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随着镀层中铁含量的增加和磷含量的降低,镀层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加;镀态时镀层呈非晶态,在360℃会发生晶化出现体心立方Fe-Co合金和少量六方Co-Fe合金相,而600℃时存在立方Fe-Co和Co_2P合金相:在500℃对Fe_(63.4)Co_(5.6)P_(31.0)合金进行退火处理,能显著提高该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P合金 电沉积 非晶态 磁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