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u与Pd两种负载分子筛催化剂的SEM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建军 孙钢 +2 位作者 王晓红 黄伟 谢克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8-779,共2页
关键词 负载分子筛催化剂 SEM co-ru催化剂 PD催化剂 活性金属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ZrO_2改性Co-Ru/γ-Al_2O_3催化剂F-T合成的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晨 曹发海 +1 位作者 应卫勇 房鼎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根据费-托(F—T)合成的表面碳化物机理;推导出合成气反应的8个动力学模型。利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对ZrO2改性Co—Ru/γ-Al2O3催化剂在473K和458~498K下的F—T合成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3K时,H2完全解离,吸附态CO加氢生... 根据费-托(F—T)合成的表面碳化物机理;推导出合成气反应的8个动力学模型。利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对ZrO2改性Co—Ru/γ-Al2O3催化剂在473K和458~498K下的F—T合成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3K时,H2完全解离,吸附态CO加氢生成甲酰(HCO),HCO加氢生成表面C,同时氧以水的形式脱除(模型6),实验结果最吻合。在473K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dNco/dw=kpcopH2^1/2(1+1.499PH2^1/2+1.609Pco+2.541pH2^1/2)。k为99.83mmol/(h·g·MPa^1.5)。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6的非线性回归,对反应活化能、吸附活化能等进行了估算,活化能为68.3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钴钌双金属催化剂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Al-Ru和Co-Ru二元系的相平衡试验及热力学优化
3
作者 李慧明 鲁晓刚 《上海金属》 CAS 2022年第6期1-7,31,共8页
采用扩散偶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技术,测定了Co-Ru二元系在1373和1473 K时fcc和hcp相的相平衡。运用相图计算的CALPHAD方法,并结合最新的SGTE纯组元数据库,对Al-Ru和Co-Ru二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同... 采用扩散偶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技术,测定了Co-Ru二元系在1373和1473 K时fcc和hcp相的相平衡。运用相图计算的CALPHAD方法,并结合最新的SGTE纯组元数据库,对Al-Ru和Co-Ru二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同时采用(Al,Ru)_(2)(Al,Ru)模型描述Al_(2)Ru相。Al-Ru和Co-Ru二元系的优化结果与试验数据、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Ru co-ru CALPHAD方法 相平衡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o-Ru diatomic sites and Ru nanoparticles for synergistic promotion of hydrogen evolution
4
作者 Wei Zhang Cong Li +6 位作者 Yongyong Cao Jun-Yang Ji Zhao-Chen Li Zheng Niu Hongwei Gu Pierre Braunstein Jian-Ping L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5期3714-3723,共10页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component active sites like single-atom sites,diatomic sites(DAS)and nanoclusters is shown to result in superior performances in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Metal diatomic sites are m...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component active sites like single-atom sites,diatomic sites(DAS)and nanoclusters is shown to result in superior performances in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Metal diatomic sites are more complex than single-atom sites but their unique electronic structures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the HER kinetics.Although the synthe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DAS is usually challenging,we report a simple access to a diatomic catalyst by anchoring Co-Ru DAS on nitrogen-doped carbon supports along with Ru nanoparticles(NPs).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revealed the atomic-level characteristics of Co-Ru sites,their strong electronic coupling and their synergy with Ru NPs within the catalyst.The uniqu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catalyst resulted in an excellent HER activity and stability in alkaline media.This work provides a valuable insight into a widely applicable design of diatomic catalysts with multi-component active sites for highly efficient HER electr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u diatomic sites Ru nanoparticles multiple active sites synergistic effec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原文传递
高分散Ru/Si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O_(2)加氢中的应用
5
作者 颜琳琳 魏宇学 +2 位作者 张成华 相宏伟 李永旺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_(3)N_(4))为载体,通过...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_(3)N_(4))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R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2.0%)的催化剂(分别为0.5%Ru/Si_(3)N_(4)、1.0%Ru/Si_(3)N_(4)和2.0%Ru/Si_(3)N_(4)),并以商品氮化硅(Si_(3)N_(4)-C)为载体制备了2.0%Ru/Si_(3)N_(4)-C催化剂作为对照组。表征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测试了其在300℃、0.1 MPa下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与Si_(3)N_(4)-C相比,Si_(3)N_(4)的比表面积较高(502 m^(2)/g),Si_(3)N_(4)作为载体显著提高了金属分散度,降低了金属粒径,催化剂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0.5%Ru/Si_(3)N_(4)的金属粒径较小,展现出强的H_(2)吸附能力,H难以解吸,抑制了中间物种CO加氢生成CH_(4)。随着Ru负载量增加,金属粒径增大,催化剂的CH_(4)选择性更好。Ru/Si_(3)N_(4)系列催化剂中,2.0%Ru/Si_(3)N_(4)的CH_(4)选择性较高(98.8%)。空速为10000 m L/(g·h)时,0.5%Ru/Si_(3)N_(4)的CO选择性为88.2%。与2.0%Ru/Si_(3)N_(4)相比,2.0%Ru/Si_(3)N_(4)-C的金属粒径更大,活性位点较少,活性更低。2.0%Ru/Si_(3)N_(4)和2.0%Ru/Si_(3)N_(4)-C的CO_(2)转化率分别为53.1%和9.2%。Si_(3)N_(4)有效提高了金属分散度,提高了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通过调控Ru负载量控制催化剂金属粒径,可实现对产物CO或CH_(4)选择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Ru/Si_(3)N_(4)催化剂 CH_(4)选择性 CO选择性
下载PDF
Ru修饰负载型Co基费托合成催化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闫敬如 娄舒洁 +1 位作者 孟闪茹 肖海成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共9页
Ru助剂可以提高Co物种的分散度和还原度,抑制烧结和积炭,进而起到改善Co基催化剂的结构和费托反应催化性能的作用。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Co基催化剂(Co/MgO、Co/MnO_(2)、Co/NaY、Co/SiO_(2)和Co/ZnO,Co负载量(质量分数... Ru助剂可以提高Co物种的分散度和还原度,抑制烧结和积炭,进而起到改善Co基催化剂的结构和费托反应催化性能的作用。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Co基催化剂(Co/MgO、Co/MnO_(2)、Co/NaY、Co/SiO_(2)和Co/ZnO,Co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均为30%);再以RuCl_(3)•xH_(2)O为Ru助剂修饰以上Co基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制得了Ru负载量为0.5%和1.0%的Ru修饰负载型Co基费托合成催化剂。采用N_(2)吸附、XRD和H_(2)-TPR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负载量的Ru助剂对不同载体负载的Co基催化剂的影响不同。浸渍Ru助剂后,所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下降;H_(2)-TPR表征表明Ru助剂能够促进Co物种的还原、降低还原温度,并抑制Co与载体之间难还原物种的生成。Co/MnO_(2)系列催化剂在270℃下才能体现出活性,其中0.5%Ru-Co/MnO_(2)具有最低甲烷选择性(5.45%)和最高C5+选择性(7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Co基催化剂 氧化物载体 Ru助剂
下载PDF
非晶Ru-Co/ZrO_2催化苯加氢制备环己烯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新丽 郭益群 刘寿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A supported amorphous Ru-Co/ZrO 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using formaldehyde as reduetant. The amorphous character of the catalyst was estimated by XRD, TG-DTA and SEM. The amorphous Ru-Co/ZrO 2 catalyst has higher s... A supported amorphous Ru-Co/ZrO 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using formaldehyde as reduetant. The amorphous character of the catalyst was estimated by XRD, TG-DTA and SEM. The amorphous Ru-Co/ZrO 2 catalyst has higher selectivity than Ru/ZrO 2 in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to cyclohexene when the experiments were run in simulated production conditions. Presence of Co in the catalyst favored the selectivity of Ru-Co/ZrO 2 but decreased its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加氢反应 环己烯 非晶态Ru-Co/ZrO2 非晶合金 钌钴合金 催化剂 二氧化锆
下载PDF
利用CO和NO吸附的红外光谱表征还原态的Ru-Co-Mo/Al_2O_3催化剂 被引量:3
8
作者 肖丰收 应品良 +1 位作者 辛勤 郭燮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用CO和NO吸附的红外光谱表征了还原态的Ru-Co-Mo/Al_2O_3催化剂。结果表明,和Ru/Al_2O_3相比,CO吸附于Ru-Co-Mo/Al_2O_3的Ru中心上的红外谱带向高波数移动;和Co-Mo/Al_2O_3相比,CO和NO吸附在Ru-Co-Mo/Al_2O_3的Co、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 用CO和NO吸附的红外光谱表征了还原态的Ru-Co-Mo/Al_2O_3催化剂。结果表明,和Ru/Al_2O_3相比,CO吸附于Ru-Co-Mo/Al_2O_3的Ru中心上的红外谱带向高波数移动;和Co-Mo/Al_2O_3相比,CO和NO吸附在Ru-Co-Mo/Al_2O_3的Co、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向低波数移动;通过TPD-IR还可看到,CO和NO在Ru-Co-Mo/Al_2O_3的吸附量及脱附温度大大地提高了。这些结果说明在Ru-Co-Mo/Al_2O_3的Ru中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Co、Mo中心或其周围,或者Ru中心的存在促进了Co、Mo中心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吸附 催化剂
下载PDF
Ru-Co/SiO_2催化剂的TPR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海燕 相宏伟 李永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采用TPR法研究了Co3O4粉末、Co/SiO2催化剂、Ru-Co/SiO2催化剂的还原动力学,求出了这几种物质的还原活化能。结果表明,这几种物质的还原过程均分2步进行,即Co3O4→CoO→Co。3种样品中,Co3O4→CoO的还原活化能均高于CoO→Co的还原活化能... 采用TPR法研究了Co3O4粉末、Co/SiO2催化剂、Ru-Co/SiO2催化剂的还原动力学,求出了这几种物质的还原活化能。结果表明,这几种物质的还原过程均分2步进行,即Co3O4→CoO→Co。3种样品中,Co3O4→CoO的还原活化能均高于CoO→Co的还原活化能。Co/Si O2催化剂中,对应于Co3O4→CoO及CoO→Co的还原活化能均大于Co3O4粉末,其中第1步的活化能增加较多,而第2步次之,表明Co物种与Si O2载体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在每个升温速率下的初始还原温度均降低,表明负载后的催化剂提高了氢气的扩散能力。Ru-Co/SiO2催化剂还原过程与Co3O4粉末相比,Co3O4→CoO的还原活化能增大,而CoO→Co的还原活化能降低,初始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表明Ru助剂的加入改变了Co/SiO2催化剂的还原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R 还原动力学 Co3O4粉末 Co/SiO2催化剂 Ru-Co/SiO2催化剂
下载PDF
PEMFC催化剂的研究:自制抗CO中毒Pt-Ru/C电催化剂的性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莉 王恒秀 +3 位作者 徐柏庆 李晋鲁 陆天虹 毛宗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8-823,共6页
用胶体法制备了抗CO中毒PEMFC阳极Pt Ru/C电催化剂 (标记为THYT 2 ) ,对比研究了THYT 2与JohnsonMatthey(JM)公司同类品牌Pt Ru/C催化剂的电化学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THYT 2电催化剂在甲醇燃料电池和CO/H2(ΦCO=1× 10 -4... 用胶体法制备了抗CO中毒PEMFC阳极Pt Ru/C电催化剂 (标记为THYT 2 ) ,对比研究了THYT 2与JohnsonMatthey(JM)公司同类品牌Pt Ru/C催化剂的电化学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THYT 2电催化剂在甲醇燃料电池和CO/H2(ΦCO=1× 10 -4)的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行为与JM催化剂相当 ,但THYT 2在低浓度CO氢气燃料中的电池性能更好 .两种催化剂的其它物理化学性质具有类似性 :XPS分析结果表明THYT 2和JM催化剂中都有三种不同价态的Pt存在 :即金属态Pt(0 )、氧化态Pt(II)和Pt(IV) .HRTEM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粒径处在 2~ 3nm左右 ,这可能是它们拥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还对催化剂中Pt与Ru组分的分布和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改进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催化剂 抗CO中毒 Pt-Ru/C电催化剂 性质 胶体法 碳负载铂铑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一氧化碳中毒
下载PDF
Ru作为Co-Mo/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助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丰收 辛勤 郭燮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647-1650,共4页
用Ru改性的Ru-Co-Mo/Al_2O_3对噻吩加氢脱硫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Co-Mo/Al_2O_3相比,Ru-Co-Mo/Al_2O_3的加氢脱硫活性增高。通过CO、NO吸附的红外光谱实验证实,由于Ru的加入,吸附在Co和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向低波数移动,且... 用Ru改性的Ru-Co-Mo/Al_2O_3对噻吩加氢脱硫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Co-Mo/Al_2O_3相比,Ru-Co-Mo/Al_2O_3的加氢脱硫活性增高。通过CO、NO吸附的红外光谱实验证实,由于Ru的加入,吸附在Co和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向低波数移动,且峰强度增强,这些结果提出了在硫化态Ru-Co-Mo/Al_2O_3上,Ru中心的部分d电子转移到Co、Mo中心的周围或由于Ru的存在促进了Co、Mo中心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催化剂 Ru助剂
下载PDF
Ru-MACHO催化甘油加氢还原二氧化碳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峥 王晨璐 +3 位作者 刘诗扬 张唯 黄欣 张亚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7-903,共7页
为解决传统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需要大量氢气作为还原剂的问题,选用甘油作为还原剂,不仅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也使还原过程更加安全、绿色、可持续。选用含钌螯合物Ru-MACHO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甘油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实现二氧化碳转化... 为解决传统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需要大量氢气作为还原剂的问题,选用甘油作为还原剂,不仅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也使还原过程更加安全、绿色、可持续。选用含钌螯合物Ru-MACHO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甘油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同时可将甘油转化为乳酸。考察了碳酸氢钾投加量、氢氧化钾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工业级甘油试验、催化剂回用及反应路径推测的研究。结果表明,80mmol甘油和2.00g KHCO3可在1.12g KOH和3 mg Ru-MACHO催化条件下,经200℃,24h生成4.14mmol甲酸和21.04mmol乳酸,甘油和碳酸氢钾转化率分别达26.30%和20.70%。回用研究表明,此体系经5次回用后仍具有较高活性。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Ru-MACHO对催化甘油还原二氧化碳有显著效果,为实现生物质资源化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二氧化碳 加氢 Ru-MACHO催化剂 甲酸 乳酸
下载PDF
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Ru-Co-B/ZrO_2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新丽 郭益群 +1 位作者 张志坚 刘寿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4-665,672,共3页
The RuCoB/ZrO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in which Ru was an active component,Co was a promoter and ZrO2 was a dispersant.The influences of the different contents of Co and ZrO2 and t... The RuCoB/ZrO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in which Ru was an active component,Co was a promoter and ZrO2 was a dispersant.The influences of the different contents of Co and ZrO2 and the different reducing agents on the cataly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alysts reduced by KBH4 were better than that by formaldehyde.When Co/Ru ratio was 2% and Ru/ZrO2 ratio was 13%,the snythetically catalytic characteristics of RuCoB/ZrO2 was the best, and γ40 and S40 reached 14239h-1 and 758%,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加氢 制备 环己烯 Ru-Co-B/ZrO2催化剂
下载PDF
用同步辐射光研究CO在Cs/ Ru(100)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健 张寒洁 +6 位作者 颜朝军 李海洋 鲍世宁 徐亚伯 刘凤琴 奎热西 钱海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43-248,共6页
(CO+Cs)/Ru(1010)共吸附的体系中,CO分子由于受Cs原子强烈影响,分子轨道发生 重新杂化组合.CO分子原来在清洁 Ru(1010)表面上结合能位于 7.5eV处相重叠的5σ和 1π轨道 对应谱峰分裂为两峰,... (CO+Cs)/Ru(1010)共吸附的体系中,CO分子由于受Cs原子强烈影响,分子轨道发生 重新杂化组合.CO分子原来在清洁 Ru(1010)表面上结合能位于 7.5eV处相重叠的5σ和 1π轨道 对应谱峰分裂为两峰,结合能分别位于 6.3和 7.8 eV处.其中 6.3 eV处的谱峰来自CO分子 1π 轨道 的一支,它显示出该分子轨道沿衬底<0001>晶向的镜面反对称性.CO分子1π轨道的另一支和5σ 轨道在结合能 7.8 eV处相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Cs/Ru(1010)表面 一氧化碳 吸附
下载PDF
一种新铂钌卟啉的合成(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倩 曹国英 +1 位作者 衣宝廉 韩明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用一种可靠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铂钌双金属卟啉 { Cis-Pt( DMSO) [Ru Py PP( CO) ]} Cl2 。它将被用在燃烧电池中 ,作为阴极 (氧电极 )的催化剂。
关键词 双金属卟啉 合成 燃烧电池 阴极催化剂
下载PDF
硫化态Ru-Co-Mo/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新生 侯震山 +1 位作者 辛勤 郭燮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69,共7页
应用程序升温还原和化学吸附考察了硫化态Mo/Al_2O_3,Co-Mo/Al_2O_3,Ru-Mo/Al_2O_3,Ru-Co-Mo/Al_2O_3系列催化剂中的钴与钌的助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TPR 谱图中Co-Mo/Al_2O_3上的Co 中心的还原峰强度比Co/Al_2O_3上的大大降低,并且氧在C... 应用程序升温还原和化学吸附考察了硫化态Mo/Al_2O_3,Co-Mo/Al_2O_3,Ru-Mo/Al_2O_3,Ru-Co-Mo/Al_2O_3系列催化剂中的钴与钌的助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TPR 谱图中Co-Mo/Al_2O_3上的Co 中心的还原峰强度比Co/Al_2O_3上的大大降低,并且氧在Co-Mo/Al_2O_3上化学吸附量少于分别在Co/Al_2O_3和Mo/Al_2O_3上的吸附量之和,说明钴和钼发生了相互作用,可能生成了所滑的CoMoS 相,减少了独立的钴或钼中心.与Co不同,在Ru-Mo/Al_2O_3催化剂上助剂钌使得部分高温还原的Mo 中心位移到中温区还原,并且还增加了H_2和O_2在Mo中心上的吸附量,这表明在硫化和还原过程中Ru促进了Mo 中心的还原,生成了更多的配位不饱和铝中心,在Ru-Co-Mo/Al_2O_3催化剂上也发现了类似的钌助还原现象,钉的这种助还原功能可以用氢溢流机理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催化剂 加氢 三氧化二铝
下载PDF
Ru-Co-Mo/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昭彬 侯震山 +1 位作者 李新生 辛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25,共7页
考察了Ru助剂对Mo和Co-Mo/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发现少量Ru(NO_3)_3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HDS(加氢脱硫)和HYD(环己烯加氢)性能。测定了硫化态催化剂的化学吸H_2、O_3和CO量,表明Ru助剂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催化剂上形成更... 考察了Ru助剂对Mo和Co-Mo/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发现少量Ru(NO_3)_3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HDS(加氢脱硫)和HYD(环己烯加氢)性能。测定了硫化态催化剂的化学吸H_2、O_3和CO量,表明Ru助剂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催化剂上形成更多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催化剂 Ru助剂 化学吸附
下载PDF
CO_2还原钌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静霞 侯文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提高萨巴特 (Sabatier)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CO2 还原反应的转化率。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基CO2 还原催化剂 ,研究了其在CO2 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建立了以Ru为活性组分的高性能CO2 还原催化剂的稳定制备方法 ,并对制备出的... 目的提高萨巴特 (Sabatier)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CO2 还原反应的转化率。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基CO2 还原催化剂 ,研究了其在CO2 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建立了以Ru为活性组分的高性能CO2 还原催化剂的稳定制备方法 ,并对制备出的催化剂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 ,研制的催化剂在启动温度、反应温度、反应转化率、产水水质等技术指标接近国外的水平。结论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T =2 0 0~ 30 0℃ ,P =0 .1MPa ,GJSV =45 0 0h- 1 )下 ,制备的钌催化剂作用下的CO2 还原反应产水转化率达 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还原 浸渍法 催化剂
下载PDF
新型掺杂聚吡咯络合物吸附小分子行为的量子化学研究Ⅲ.PPCOC^+-H_2体系.Ⅳ.PPRUC-H_2体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尚长 姜莉 +2 位作者 赵刚 高扬 丁洪生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1期95-96,共2页
新型掺杂聚吡咯络合物吸附小分子行为的量子化学研究Ⅲ.PPCOC+-H2体系.Ⅳ.PPRUC-H2体系刘尚长姜莉赵刚高扬丁洪生(辽宁大学化学系,沈阳110036)关键词钴和钌络合物;掺杂聚吡咯;分子簇络合物;化学吸附;... 新型掺杂聚吡咯络合物吸附小分子行为的量子化学研究Ⅲ.PPCOC+-H2体系.Ⅳ.PPRUC-H2体系刘尚长姜莉赵刚高扬丁洪生(辽宁大学化学系,沈阳110036)关键词钴和钌络合物;掺杂聚吡咯;分子簇络合物;化学吸附;CNDO/2和DV—xα方法.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聚吡咯 络合物 化学吸附 小分子 量子化学
下载PDF
Ru助剂对Co/SiO_2/HZSM-5催化剂合成航空燃油类烃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宇萍 陈伦刚 +3 位作者 王铁军 马隆龙 吴创之 仇松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32,共6页
以中孔硅胶和微孔HZSM-5分子筛为复合载体,添加Ru制备了钴基催化剂,考察了Ru添加量(1%-4%,质量分数)对催化剂结构和固定床费托合成航空燃油类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载体催化剂有一定的微孔和中孔结构,Ru的添加有利于Co分... 以中孔硅胶和微孔HZSM-5分子筛为复合载体,添加Ru制备了钴基催化剂,考察了Ru添加量(1%-4%,质量分数)对催化剂结构和固定床费托合成航空燃油类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载体催化剂有一定的微孔和中孔结构,Ru的添加有利于Co分散,Ru促进的催化剂低温还原过程提高了催化剂在150-750℃的还原度和CO转化率,复合载体中HZSM-5分子筛利用其微孔结构,提高了异构烃的收率。当Ru负载量为1%时,CO转化率达到62.8%,航空燃油类烃的收率达到37.7%,包括约10.9%的异构烃。 Ru负载量超过2%时,增强的催化剂CO加氢活性和CH4选择性,导致合成产物向低碳烃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SIO2 HZSM-5 费托合成 航空燃油类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