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1
作者 黄玉烨 关春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以培养高端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为目标。知识产权专业作为二级学科,人才培养规模相对有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可供推广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范式;专业学位建设也缺乏足...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以培养高端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为目标。知识产权专业作为二级学科,人才培养规模相对有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可供推广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范式;专业学位建设也缺乏足够吸引力与竞争力。基于此,应借力交叉学科发展的政策环境,确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地位,适当扩大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规模;优化课程设置,强调行业面向,调整师资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差异化的个人培养方案,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认证,鼓励学生参加专利代理人考试,把好人才培养“入口关”和“出口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 协同培养 复合应用型 培养范式
下载PDF
PLA/PBAT复合膜制备技术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时雨 宋景新 李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2-379,共8页
聚乳酸(PLA)作为可再生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新材料,具有极大的环境和经济价值,但其脆性较大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聚乳酸(PLA)韧性差这一问题,将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可显著增强其韧性。PLA/PBAT复合膜作... 聚乳酸(PLA)作为可再生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新材料,具有极大的环境和经济价值,但其脆性较大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聚乳酸(PLA)韧性差这一问题,将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可显著增强其韧性。PLA/PBAT复合膜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因其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该文概述了PLA/PBAT复合膜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工艺研究现状。总结了复合膜的改性技术包括无机填料、扩链增容、交联剂改性、淀粉改性和协同改性等。最后介绍了PLA/PBAT复合膜在食品包装中的潜在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PLA/PBAT复合膜在未来食品包装中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复合膜 食品包装
下载PDF
杂萘联苯双马来酰亚胺封装基板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牛慧敏 李战胜 宗立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针对高精密度电子芯片对封装基板材料耐热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合成了一种杂萘联苯双马来酰亚胺(DHPZBMI)和新型固化剂二烯丙基联苯二酚(DABP)来制备高耐热性封装基板材料。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使用DHPZBMI、DABP与苯并噁嗪(BOZ)改性商用... 针对高精密度电子芯片对封装基板材料耐热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合成了一种杂萘联苯双马来酰亚胺(DHPZBMI)和新型固化剂二烯丙基联苯二酚(DABP)来制备高耐热性封装基板材料。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使用DHPZBMI、DABP与苯并噁嗪(BOZ)改性商用N,N’-(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树脂,并采用与玻璃纤维布热压的方式制备出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树脂体系的固化过程,同时,进行了流变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体系有宽温域(>100℃)加工窗口,5%热失重温度(T5%)高于395℃,有良好的热稳定性。DHPZBMI的加入有效提高了树脂体系的耐热性,25%的DHPZBMI摩尔添加量使得树脂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了20℃,且随DHPZBMI的增加而升高,最高达288℃。复合材料的Tg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BDDB/GF-1的Tg高达314℃。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821 MPa,弯曲模量达41.2 GPa,介电损耗低至0.011,热膨胀系数低于45×10-6K-1,与铜箔的剥离强度达1.025 N/mm。整个体系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封装基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烯丙基化合物 苯并噁嗪 共混改性 封装基板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与复配增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华洋 刘力 +3 位作者 胡安龙 黄云霄 卫国羽 赵微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目的】探明对高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及增效作用明显的复配药剂组合,为高粱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异菌脲和噻呋酰胺6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 【目的】探明对高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及增效作用明显的复配药剂组合,为高粱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异菌脲和噻呋酰胺6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高粱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及EC_(50);根据测定结果,选取活性较高的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复配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抑制率、EC_(50)、共毒系数(CTC)及联合毒力,以评价其增效作用,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结果】6种供试药剂对高粱炭疽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97%咪鲜胺TC的毒力最强,EC_(50)为0.0021 mg/L;98%吡唑醚菌酯TC次之,EC_(50)为0.6103 mg/L。97%咪酰胺TC与98%吡唑醚菌酯TC复配比例为9︰1时,抑制效果最佳,EC_(50)为0.0015 mg/L,CTC为155.49;复配比例为1︰3时,增效作用最佳,EC_(50)为0.0036 mg/L,CTC为230.95。【结论】97%咪酰胺TC与98%吡唑醚菌酯TC复配比例为1︰3的增效作用最佳,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推广应用于田间防控高粱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炭疽病菌 室内毒力 复配 抑制率 EC50 共毒系数 联合毒力
下载PDF
三聚氰胺对子长煤共热解焦油产物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李秋霖 王雨露 +6 位作者 周秋成 罗紫藤 张军兴 杨梦娜 何艺凡 周安宁 陈福欣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66-271,共6页
为了探究含氮物与煤共热解是否能够产生富氮焦油,将三聚氰胺与子长煤进行共热解,通过热重筛选合适的热裂解温度,在优化条件下,采用固定床制备并富集焦油,通过GC/MS、1D NMR及2D NMR研究煤焦油产物分布及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 为了探究含氮物与煤共热解是否能够产生富氮焦油,将三聚氰胺与子长煤进行共热解,通过热重筛选合适的热裂解温度,在优化条件下,采用固定床制备并富集焦油,通过GC/MS、1D NMR及2D NMR研究煤焦油产物分布及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热解焦油中含氮化合物由6%增至23%,增加约3倍;酚类物质由17%降至10%;稠环芳烃由22%降至12%。推测煤与三聚氰胺在共热解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N元素通过热解过程中的自由基交换进入焦油产物,三聚氰胺的引入使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下降,产生的氮自由基通过取代或环化反应生成了含氮化合物或胺类,间接减少了单环、稠环芳烃的缩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氮焦油的定向调控,为煤炭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长煤 三聚氰胺 共热解 富氮焦油 含氮化合物
下载PDF
“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户内共有权的结构解析与功能实现
6
作者 肖盼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三权分置”改革加剧了农村宅基地权利结构的复杂性。其中,明晰宅基地户内共有权的结构与性质,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民财产权益的前提和基础。在身份与财产的双重作用下,宅基地户内共有权具有典型的“复合性”特征,即集体成... “三权分置”改革加剧了农村宅基地权利结构的复杂性。其中,明晰宅基地户内共有权的结构与性质,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民财产权益的前提和基础。在身份与财产的双重作用下,宅基地户内共有权具有典型的“复合性”特征,即集体成员基于身份对宅基地形成利益期待性合有权,而对于地上房屋形成共同共有的财产关系。随着权能拓展的推进,“地合有-房共有”两个层次之间的张力增大,不仅影响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属性,也阻碍房屋财产性功能的实现。对此,应从“国家-集体-个体”等多个层次寻求化解之道。国家层的制度设计,应创设类型化的退出机制、区分外部主体基于房地一体原则所享有的宅基地占用权与集体成员基于身份的宅基地使用权。“集体-个体”层次要使个人权利突破集体和农户的限制,从而缩小身份依附与权利流转之间的张力,促进期待性利益向现实利益的顺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占用权 户内共有 复合型共有
下载PDF
复合改性纳米TiO_(2)催化降解五氯苯酚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连波 张瑶瑶 +2 位作者 常丹 李梦耀 许小英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了探究纳米C-Co/TiO_(2)催化剂降解五氯苯酚的动力学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Co双元素掺杂复合改性的纳米C-Co/TiO_(2)催化剂。利用XRD、SEM-EDS、UV-vis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掺杂C、Co元素后,纳米C-Co/TiO_(2)晶型未发生改... 为了探究纳米C-Co/TiO_(2)催化剂降解五氯苯酚的动力学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Co双元素掺杂复合改性的纳米C-Co/TiO_(2)催化剂。利用XRD、SEM-EDS、UV-vis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掺杂C、Co元素后,纳米C-Co/TiO_(2)晶型未发生改变,特征峰强度增强,晶体结晶性好,粒径约为12.08 nm;催化剂表面呈现球状堆积形貌,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反应物吸附脱附;与纯TiO_(2)相比,催化剂带隙能降低,对可见光的响应性增强。结合降解过程中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探究五氯苯酚的催化降解机理。根据试验检测结果,分析拟合初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线性关系,得到光催化降解五氯苯酚的L-H模型动力学方程:r0=0.38491 0.0951C_(0)/1+0.0951C_(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纳米TiO_(2) 碳钴双掺杂 光催化降解 五氯苯酚 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共接种发酵对模拟葡萄汁发酵香气物质的影响
8
作者 杨柳 徐彬艳 +3 位作者 石琳 张璇 祝霞 杨学山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9-290,共12页
为探究酿酒酵母与酒酒球菌共接种对模拟葡萄汁发酵香气物质的影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分别接种本土酒酒球菌MG-1、GF-2和商业菌株VP41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酒样挥发性香气... 为探究酿酒酵母与酒酒球菌共接种对模拟葡萄汁发酵香气物质的影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分别接种本土酒酒球菌MG-1、GF-2和商业菌株VP41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酒样挥发性香气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揭示不同菌株组合及接种时间对发酵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酿酒酵母与酒酒球菌共接种酒样中挥发酸、残糖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67%~15.56%和18.75%~40.63%(P<0.05),发酵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香气物质气味活性值(OAV)分析表明,不同酒酒球菌菌株共接种处理组间的共有差异物质为11种,尤其是酿酒酵母VW菌株接种48 h后再接种酒酒球菌MG-1菌株的共接种处理组(VM48)酒样中,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含量显著增加了46.16%~237.41%,酒体热带水果、红色水果和花香特征更加突出。研究结果可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应用优良本土酒酒球菌菌株与酿酒酵母菌株进行共接种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本土酒酒球菌 共接种发酵 发酵香气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实训》教学新模式探讨
9
作者 罗琼林 舒友 +3 位作者 欧阳跃军 吴增姚 向德轩 曾瞬钦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148-150,共3页
以材料化学专业高分子方向教学实训探索为出发点,通过对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探索出一种“师生二导,虚实结合,校企共育,周期考核”的教学模式,以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程实用性,促进我校应用型高端复合人... 以材料化学专业高分子方向教学实训探索为出发点,通过对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探索出一种“师生二导,虚实结合,校企共育,周期考核”的教学模式,以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程实用性,促进我校应用型高端复合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虚实结合 校企共育 复合人才
下载PDF
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的共组装策略研究综述
10
作者 胡彦玮 邓大伟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90-92,共3页
多酚是植物无处不在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人类和动物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植物多酚能够调节人体多种生理途径,对高血压、过敏、癌症、衰老以及心脏病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引起了生物医学的极大关注。然而,多酚有着较差的溶解度... 多酚是植物无处不在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人类和动物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植物多酚能够调节人体多种生理途径,对高血压、过敏、癌症、衰老以及心脏病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引起了生物医学的极大关注。然而,多酚有着较差的溶解度和快速的代谢消耗,并在光、热和pH值变化时生物活性不稳定,这影响了其在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其生理活性的发挥。目前,各种研究工作都在探索提高多酚化合物利用率的方法,如金属配位和氧化偶联/聚合,但是这些方法都离不开基本的多酚共组装驱动力来促进多酚与多种材料的结合。本综述旨在介绍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的共组装策略,主要包括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分类的概述以及共组装驱动力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 多酚化合物 共组装
下载PDF
粟酒裂殖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柚子果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11
作者 李安宁 黄张君 +4 位作者 向玲 白津榕 吴奇霄 余松柏 黄毅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以泸州真龙柚为原料,研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单独发酵及其混合发酵对柚子果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的发酵动力和果酒的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 以泸州真龙柚为原料,研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单独发酵及其混合发酵对柚子果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的发酵动力和果酒的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混合发酵果酒的感官评分最高。相较于果汁,柚子果酒的有机酸总量均显著降低(P<0.05),3种果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混合发酵果酒中香气成分的种类(44种)和含量(12.30 mg/L)均最多。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粟酒裂殖酵母单独发酵果酒的主要风味来源为辛酸乙酯、1-己醇、柠檬烯和圆柚酮;酿酒酵母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果酒风味主要来源为丁酸异丁酯、丁酸丁酯、月桂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感官评分和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香气活度值(OAV)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3-羟基-2-丁酮、癸醛等物质与果酒的香味、滋味和典型性均呈正相关。酿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混合发酵能促进果酒香气成分的生成,增加柚子果酒香气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 果酒 酿酒酵母 粟酒裂殖酵母 混合发酵 品质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碳酸钙含量与粒径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共混物的力学与散发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付学俊 陈业中 +3 位作者 龚德君 麦开锦 张怡 尹衍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49,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和碳酸钙的共混物,并探究碳酸钙种类与粒径对于共混物力学性能与散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钙1T-JI(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D_(50)为1μm)含量...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和碳酸钙的共混物,并探究碳酸钙种类与粒径对于共混物力学性能与散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钙1T-JI(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D_(50)为1μm)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碳酸钙的D 50增大至5μm后,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在添加质量分数5%~10%的1T-JI时,落镖冲击强度保持得较好,进一步提升碳酸钙含量以及调控碳酸钙粒径,落镖冲击强度大幅度降低。质量分数0~5%的1T-JI添加时,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增加,气味等级和顶空法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逐步上升。共混物有机挥发物(VOC)中的苯类的物质维持较低的水平,而总碳含量(C6~C16)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增加以及粒径的提高而逐步的上升,5T-25%的共混物的总碳含量相对于PBAT/PLA共混物提高了61.9%。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增加以及粒径的提高,雾化测试后玻片的光泽度保持率逐渐下降,5T-25%的共混物相对于PBAT/PLA共混物下降了47.7%。进一步分析玻片可以看出,5T-25%样品对应的玻片有非常明显的“油污”。本研究对推广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有理论支撑,对塑料软包装领域的绿色转型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 碳酸钙 气味 有机挥发物
下载PDF
尼龙-66增韧料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宏奎 赵文聘 +1 位作者 黄平 徐丽芳 《塑料科技》 CAS 2000年第6期17-19,共3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工艺,研究了尼龙 6 6增韧料的配方和工艺。并讨论了各种增韧剂对尼龙 6
关键词 尼龙-66 增韧剂 共混 改性 配方 性能
下载PDF
射频共溅射SiC薄膜的制备和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雪芹 龚恒翔 +3 位作者 杨映虎 甄聪棉 蒋钢娟 王印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3,共6页
用射频(RF)共溅射复合靶技术和N2 气保护下高温退火的后处理方法,在Si 衬底上制备出了碳化硅(SiC) 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室温光致发光谱(PL) 、电阻率—温度关系谱、X 射线光电子谱(XPS... 用射频(RF)共溅射复合靶技术和N2 气保护下高温退火的后处理方法,在Si 衬底上制备出了碳化硅(SiC) 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室温光致发光谱(PL) 、电阻率—温度关系谱、X 射线光电子谱(XPS)等测量手段,研究了淀积膜和不同温度退火薄膜的结构、电学和光致发光等性质.与采用SiC合金靶制备的薄膜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简单经济的复合靶共溅射方法,可以制备出性能较好的SiC薄膜;通过调整靶中Si,C比例并经高温退火后,有效地改善了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共溅射 碳化硅薄膜 制备 射频共溅射 半导体
下载PDF
杂环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何苗 张晓健 +1 位作者 顾夏声 瞿福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1-484,共4页
对一类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杂环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试物大部分在单一基质条件下不能作为唯一碳源,有的甚至对微生物有严重地抑制作用,但与苯酚共基质后其好氧降解性能均有改善,共代谢... 对一类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杂环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试物大部分在单一基质条件下不能作为唯一碳源,有的甚至对微生物有严重地抑制作用,但与苯酚共基质后其好氧降解性能均有改善,共代谢作用在它们的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吡咯、咪唑、呋喃为可降解有机物,吡啶为难降解有机物。吡啶不能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即使有易降解有机物作为碳源,其生物降解性能改善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性能 杂环化合物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镁铝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OHAA保鲜新材料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伟 马美湖 +3 位作者 蔡朝霞 张纪梅 付星 陈苗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3-88,共6页
研究镁铝钴复合氧化物新型催化剂的合成,并以此催化剂催化合成农产品保鲜新材料环氧乙烷高级脂肪醇(OHAA)。薄层色谱表明镁铝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的OHAA分布指数达到80%以上,具有很好的窄分布效果。通过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 研究镁铝钴复合氧化物新型催化剂的合成,并以此催化剂催化合成农产品保鲜新材料环氧乙烷高级脂肪醇(OHAA)。薄层色谱表明镁铝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的OHAA分布指数达到80%以上,具有很好的窄分布效果。通过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三者间的L9(33)正交试验,得出镁铝钴复合氧化物催化OHAA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3%,温度160℃,压力0.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高级脂肪醇 镁铝钴复合氧化物 农产品保鲜 窄分布
下载PDF
青岛环境大气和海洋表层水中挥发性硫化物的测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旭东 胡敏 马奇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建立了采用预浓缩和GC FPD测定环境大气和海洋表层水中挥发性硫化物(COS、DMS和CS2)的方法.该方法对气态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95±4)%,(86±3)%和(91±6)%(n=5),精密度分别为4 75%,8 26%和7 55%(n=5).对水体中COS、... 建立了采用预浓缩和GC FPD测定环境大气和海洋表层水中挥发性硫化物(COS、DMS和CS2)的方法.该方法对气态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95±4)%,(86±3)%和(91±6)%(n=5),精密度分别为4 75%,8 26%和7 55%(n=5).对水体中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86±8)%,(80±6)%和(97±12)%(n=5),精密度分别为8 17%,5 59%和11 70%.COS、DMS和CS2检出限分别为33pg,387pg和22pg.采用该方法测定了青岛近岸海域大气和表层海水中COS、DMS和CS2的浓度.结果表明,COS是近岸海域大气中主要挥发性硫化物,DMS是表层海水中最主要的挥发性硫化物.3种挥发性硫化物的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浓度远高于冬季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2 大气 COS 近岸海域 表层海水 DMS 挥发性硫化物 GC-FPD 预浓缩 浓度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贵人香低醇甜白葡萄酒的香气影响 被引量:44
18
作者 祝霞 王媛 +3 位作者 刘琦 赵丹丹 韩舜愈 杨学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02,共8页
以贵人香酿酒葡萄为原料,选用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低醇葡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HS-SPME-GC-MS)测定发酵酒样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与酿酒酵母... 以贵人香酿酒葡萄为原料,选用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低醇葡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HS-SPME-GC-MS)测定发酵酒样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与酿酒酵母顺序接种发酵酒样中酯类、高级醇以及萜烯类香气化合物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乙酸己酯、己酸乙酯、壬醇、香叶醇、大马士酮、癸醛等15种化合物香气活度值(OAV)>1,多于对照组的3种;感官评价表明混菌发酵赋予酒样强烈花香、果香的同时也增强了酒体香气复杂性和层次感。综合分析,混菌发酵可明显提升贵人香低醇白葡萄酒的香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醇葡萄酒 挥发性香气 混菌发酵 非酿酒酵母
下载PDF
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脯氨酸的共裂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罗昌荣 谢焰 +3 位作者 印黔黔 黄伟 李炎强 刘百战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9,共9页
为了解烟草中主要的糖类物质和脯氨酸在卷烟燃烧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和相互影响,采用裂解-气相/质谱(Py-GC/MS)分析方法,考察了葡萄糖、果糖、蔗糖、脯氨酸的单独裂解行为以及3种糖与脯氨酸、混合糖与脯氨酸的共裂解行为,分析比较了共裂解... 为了解烟草中主要的糖类物质和脯氨酸在卷烟燃烧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和相互影响,采用裂解-气相/质谱(Py-GC/MS)分析方法,考察了葡萄糖、果糖、蔗糖、脯氨酸的单独裂解行为以及3种糖与脯氨酸、混合糖与脯氨酸的共裂解行为,分析比较了共裂解对各物质单独裂解行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脯氨酸的存在改变了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单独裂解行为,对裂解所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有明显的影响。糖与脯氨酸的比例分别为5∶1和10∶1时,共裂解所形成的5-羟甲基糠醛分别是葡萄糖、果糖、蔗糖单独裂解时的3.4%,6.0%,20.3%和35.5%,30.0%,81.3%,糠醛量为单独裂解时的5.9%,2.0%,6.3%和29.9%,11.3%,22.5%,左旋葡聚糖为单独裂解时的1.0%,27.1%,8.7%和11.5%,90.6%,26.9%。②混合糖的组成及其与脯氨酸的相对比例对裂解产物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脯氨酸含量越高,对3种糖的裂解行为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共裂解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微生物共代谢在氯代有机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45
20
作者 沈东升 徐向阳 冯孝善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4-87,共4页
概述了微生物共代谢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在辽代有机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提出了微生物共代谢这种尚未被人们透彻了解的生物过程在氯代有机物等难降解化合物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共代谢 氯代有机物 生物降解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