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SOFC based on co-ionic conducting electrolyte 被引量:2
1
作者 Ke-Qing Zheng Meng Ni +1 位作者 Qiong Sun Li-Yin She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88-394,共7页
In co-ionic 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both oxygen ion (O2) and proton (H+) can transport through the electrolyte, generating steam in both the an-ode and cathode. Thus the mass transport phenomen... In co-ionic 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both oxygen ion (O2) and proton (H+) can transport through the electrolyte, generating steam in both the an-ode and cathode. Thus the mass transport phenomenon in the electrode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onventional SOFC with oxygen ion conducting electrolyte (O-SOFC) or with proton conducting electrolyte (H-SOFC). The generation of steam in both electrodes also affects the concentration over-potential loss and further the SOFC performance. However, no detailed modeling study on SOFCs with co-ionic electrolyte has been reported yet. In this paper,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OFC based on co-ionic electrolyte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its actual performance considering three major kinds of overpotentials. Ohm's law and the Butler-Volmer formula were used to model the ion conduc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respectively. The dusty gas model (DGM) wa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mass transport processes in the porous electrodes. Parametric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ton transfer number (tH) and current density (jtotal) on the cell performance. It is interesting to find that the co-ionic conducting SOFC could perform better than O-SOFC and H-SOFC by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proton transfer number. In addition, the co-ionic SOFC shows small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node and cathode concentration overpotentials than O-SOFC and H-SOFC at certain t H values. The results could help material selection for enhancing SOF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onic electrolyte Proton transport number Concentration overpotential Mass transport Model
下载PDF
共缩聚法制备TEA-MCM-41介孔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卫红 陆明珠 +2 位作者 邹凯 刘平 陈小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08,213,共7页
采用共缩聚“一锅法”合成出一系列硅基三乙胺离子液体固体碱性材料TEA-MCM-41(x)。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Hammett指示剂等技术对TEA-MCM-41(x)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采用共缩聚“一锅法”合成出一系列硅基三乙胺离子液体固体碱性材料TEA-MCM-41(x)。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Hammett指示剂等技术对TEA-MCM-41(x)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硅酸乙酯与硅基三乙胺离子液体发生了共缩聚反应,在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用下制备的材料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窄的孔径分布。在茴香醛与丙二腈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离子液体负载量为10%(摩尔分数)的TEA-MCM-41(10)催化活性最高。以乙醇为溶剂,在TEA-MCM-41(10)用量为0.08mmol,茴香醛与丙二腈摩尔比为1∶1.25,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1h条件下,茴香醛可以定量转化成目标产物(4-甲氧基苯亚甲基)丙二腈,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未发现明显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三乙胺离子液体 功能化 共缩聚 KNOEVENAGEL缩合
下载PDF
离子共掺对钛酸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赵凯欣 赵子豪 +2 位作者 王龙 谈博文 田秀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钛酸锶(SrTiO_(3))光催化剂是一种钙钛矿型氧化物,具有氧化还原能力强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分解水制氢、有机污染物降解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水热法制备SrTiO_(3)光催化剂,并采用Pr/N共掺杂优化其能带结构。分析催化剂结构、形貌、... 钛酸锶(SrTiO_(3))光催化剂是一种钙钛矿型氧化物,具有氧化还原能力强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分解水制氢、有机污染物降解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水热法制备SrTiO_(3)光催化剂,并采用Pr/N共掺杂优化其能带结构。分析催化剂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光催化析氢速率,以评估Pr/N共掺杂对SrTiO_(3)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掺杂的SrTiO_(3)相比,Pr/N-SrTiO_(3)的禁带宽度E g减小了0.3 eV;析氢速率为3.552 mmol·g^(-1)·h^(-1),提高62.3倍,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共掺杂离子Pr/N的存在延长了SrTiO_(3)的载流子寿命,提高了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共掺 Pr/N-SrTiO_(3) SrTiO_(3) 光催化 制氢
下载PDF
离子液体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对孔雀石绿的吸附
4
作者 吴春来 彭传云 +2 位作者 苗亚磊 曹嘉翔 高欣雨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5,共7页
通过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离子液体改性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IL@Co/Fe-LD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率分析仪(BET)对其微观结构和官能团特... 通过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离子液体改性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IL@Co/Fe-LD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率分析仪(BET)对其微观结构和官能团特性进行表征。离子液体的改性增加了LDH表面活性位点,同时,由于离子液体的作用,部分LDH层板被破坏,呈孔状结构,增大了比表面积。孔雀石绿吸附试验显示,IL@Co/Fe-LDH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最大吸附量为282.48mg/g,高于常见吸附剂。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IL@Co/Fe-LDH对孔雀石绿的吸附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5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材料对孔雀石绿的去除率仍高达87%,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离子液体 改性 孔雀石绿 吸附
下载PDF
蓝色离子型陶瓷墨水的制备及其发色机理的探究
5
作者 江超 余开明 +1 位作者 张优 余少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采用EDTA络合法,以可溶性金属盐作为主要原料,形成的金属络合物作为发色体,可制备出无沉淀、发色稳定的蓝色墨水。研究了不同n(Al)/n(Co)比和不同烧成温度对离子型蓝色墨水呈色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 采用EDTA络合法,以可溶性金属盐作为主要原料,形成的金属络合物作为发色体,可制备出无沉淀、发色稳定的蓝色墨水。研究了不同n(Al)/n(Co)比和不同烧成温度对离子型蓝色墨水呈色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表征了离子型蓝色墨水。结果表明:当n(Al)/n(Co)为2∶0.65时,色度值为L*=45.64,a*=-0.22,b*=-46.67,样品呈现亮蓝色,呈色最佳。对六组不同n(Al)/n(Co)比配制的墨水进行理化性能的测试,其黏度范围在10~30 mPa·s,表面张力在50~65 mN/m,pH值在7.27~7.76之间,墨水静置5个月后,无沉淀且均一、稳定,符合GB/T38985-2020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墨水 金属络合物 n(Al)/n(Co)比 无沉淀 EDTA络合法 CoAl2O4尖晶石晶体
下载PDF
离子液体-水混合介质中合成N、F共掺杂宽光域响应多孔TiO_2光催化剂及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孝云 陆东芳 +2 位作者 黄锦锋 卢燕凤 郑建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以TiCl4为钛源,离子液体-水为混合溶剂,采用液相水解-沉淀法制得浅黄色的N、F共掺杂宽光域响应多孔TiO2光催化剂(TiONF).以苯酚为模型物,考察了TiONF在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及太阳光下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 以TiCl4为钛源,离子液体-水为混合溶剂,采用液相水解-沉淀法制得浅黄色的N、F共掺杂宽光域响应多孔TiO2光催化剂(TiONF).以苯酚为模型物,考察了TiONF在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及太阳光下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及低温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TiONF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水混合介质中合成适量N、F共掺杂的TiO2在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及太阳光下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且高于纯水介质中合成TiONF的活性.离子液体-水混合介质有利于N、F进入TiO2晶格中;N、F共掺杂后在TiO2表面生成Ti―O―N键,形成新的能级结构,使催化剂的吸收红移至450-530nm,诱发TiO2可见光催化活性;同时,N、F共掺杂提高了TiO2表面羟基数量;还提高了TiO2相转变温度,减缓了相转变速率.另外,在离子液体-水混合介质中合成的TiONF较纯水介质中合成的TiONF粒子小、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N-F共掺杂 离子液体 光催化剂 可见光
下载PDF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存国 何丽霞 +5 位作者 董献国 王怡臻 赵树高 孙琳 林琳 肖红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73-2376,共4页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锂(IALi)为自由基共聚反应的主要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轻度交联的P(AN-MA-IALi)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FTIR,DSC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锂(IALi)为自由基共聚反应的主要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轻度交联的P(AN-MA-IALi)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FTIR,DSC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该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交联聚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达到10^-5~10^-4S/cm,当IALi的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最大可达到1.89×10^-4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聚(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锂) 溶液共聚合 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O/W型药用微乳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根新 张继瑜 +6 位作者 吴培星 李剑勇 刘英 周绪正 魏小娟 牛建荣 李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328-3333,共6页
【目的】研究O/W型药用微乳形成的基本规律及评价方法,为药用微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拟三元相图,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O/W型微乳形成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油相的情况下,不同表面... 【目的】研究O/W型药用微乳形成的基本规律及评价方法,为药用微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拟三元相图,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O/W型微乳形成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油相的情况下,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不同结构和性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温度的变化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结论】恰当的油相和适配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微乳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降低至7.5%,而且一般微乳形成的区域大小与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总量成正比,与油的用量成反比。用三元相图作为选择最佳微乳组方需要结合微乳的稳定性考察来确定微乳的最佳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助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拟三元相图
下载PDF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基微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朝晖 张汉平 +1 位作者 张鹏 吴宇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8-16,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oly(vinylidene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基微孔-凝胶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该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改性,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随着... 综述了近年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oly(vinylidene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基微孔-凝胶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该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改性,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全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离子导电率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凝胶型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晶 苏光耀 +3 位作者 王毅 李朝晖 高德淑 王承位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9-223,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体,将3-乙基-1-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EMIBF4)和3-丁基-1-甲基咪唑鎓六氟磷酸盐(BMIPF6)等室温离子液体作为离子源和增塑剂,制备了EMIBF4/P(VDF-HFP)和BMIPF6/P(VDF-HFP)凝胶型离子液体/聚...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体,将3-乙基-1-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EMIBF4)和3-丁基-1-甲基咪唑鎓六氟磷酸盐(BMIPF6)等室温离子液体作为离子源和增塑剂,制备了EMIBF4/P(VDF-HFP)和BMIPF6/P(VDF-HFP)凝胶型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通过核磁共振(1HNMR)谱和热失重方法(TG)分别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热失重分析。由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两类离子液体/P(VDF-HFP)聚合物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室温离子电导率及离子液体/P(VDF-HFP)的质量配比、温度等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在305℃时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均达10-3S/cm数量级以上,其中EMIBF4与P(VDF-HFP)的质量比为2∶1时室温电导率可达3.67m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疏水性离子液体为溶剂对Co^(2+)和Cd^(2+)废水的萃取性能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长平 辛宝平 +2 位作者 徐文国 朱庆荣 卢士香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4-678,共5页
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Hmim]PF6(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Omim]PF6(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对Co2+和Cd2+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未加入螯合剂时,离子液体对Co2+和Cd2+的萃取率都很... 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Hmim]PF6(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Omim]PF6(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对Co2+和Cd2+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未加入螯合剂时,离子液体对Co2+和Cd2+的萃取率都很低.螯合剂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离子液体对重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Co2+和Cd2+的萃取率分别由原来的2.06%和1.82%提高到96.37%和93.68%.不同螯合剂对离子液体萃取Co2+和Cd2+有一定的影响.离子液体碳链长度的增加有利于Co2+和Cd2+的萃取.与传统有机溶剂相似,离子液体萃取重金属离子过程中具有很强的pH摆动效应,当pH<2时,Co2+和Cd2+的萃取率几乎为0,而当pH>6时,Co2+和Cd2+的萃取率均大于90%.运用萃取过程中的pH摆动效应对Cd2+进行反萃取,实现了离子液体的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 CO^2+ CD^2+ 废水
下载PDF
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德淑 黄再波 +3 位作者 李朝晖 雷钢铁 易晓华 周姬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7,共4页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MIBF4(3-乙基-1-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通过SEM和TG分别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和室温...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MIBF4(3-乙基-1-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通过SEM和TG分别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和室温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聚合物电解质的热分解温度超过300°C,室温离子电导率达8.43m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非水体系中电沉积稀土永磁功能合金纳米线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轶坤 汤皎宁 +3 位作者 姚营 龚晓钟 樊璠 李钧钦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80-1482,共3页
利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电沉积稀土-铁系金属(La-Co)合金纳米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La-Co)合金纳米线的表面形貌,用磁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LaCo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纳米线直径较为均匀,... 利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电沉积稀土-铁系金属(La-Co)合金纳米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La-Co)合金纳米线的表面形貌,用磁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LaCo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纳米线直径较为均匀,且每条纳米线的尺寸为70~80nm,与AAO模板的纳米孔径大小相符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La-Co合金为LaCo5晶体;在室温下呈现顺磁性的La,当与Co形成合金后,饱和磁矩接近于磁性金属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模板 La-Co合金纳米线 离子液体 电沉积
下载PDF
三元共聚物P(EO-PO-AGE)-LiCLO_4络合物的离子电导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静 张玉喜 +1 位作者 赵晓江 王佛松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合成了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P(EO-PO-AGE)。扭辨分析、DSC、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T_g=-74℃),无定形结构含量~98%,并确定了与LiClO_4组成为Li/O(mole)=0.25的结晶络... 本文合成了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P(EO-PO-AGE)。扭辨分析、DSC、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T_g=-74℃),无定形结构含量~98%,并确定了与LiClO_4组成为Li/O(mole)=0.25的结晶络合物存在。络合物电导行为的研究发现,络合物电导与盐浓度有关,在Li/O(mole)=0.05时具有较大值,室温下电导可达5×10^-5)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络合物 离子导体
下载PDF
ChCl-urea-NiCl_2-FeCl_3离子液体电沉积Ni-Fe合金 被引量:3
15
作者 介亚菲 华一新 +3 位作者 徐存英 汝娟坚 齐灿灿 陈孔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2,279,共7页
以ChCl-urea-NiCl2-FeCl3离子液体为电解质在Fe基体上电沉积得到了Ni-Fe合金镀层。循环伏安测试表明电沉积过程中由于金属Ni的生成诱导金属Fe发生欠电位沉积,从而实现了Ni-Fe合金的共沉积。同时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镀层成分、形貌和耐蚀性... 以ChCl-urea-NiCl2-FeCl3离子液体为电解质在Fe基体上电沉积得到了Ni-Fe合金镀层。循环伏安测试表明电沉积过程中由于金属Ni的生成诱导金属Fe发生欠电位沉积,从而实现了Ni-Fe合金的共沉积。同时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镀层成分、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由2mA/cm2增加到5mA/cm2时,合金镀层中Fe含量从10.74at%升高到39.21at%。当Fe含量为24.89at%时,镀层最为平整致密,耐蚀性能最好。此外,镀层的组成主要为FeNi3固溶体和Ni,还存在FeNi和Fe0.64Ni0.36合金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合金 离子液体 共沉积
下载PDF
EDTA-柠檬酸络合法制备(Ce_(0.8)Y_(0.2-x)Nd_xO_(1.9))_(0.99)(ZnO)_(0.01)电解质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淑君 葛林 +3 位作者 郑益锋 周明 陈涵 郭露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70,共6页
采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制备了(Ce0.8Y0.2-xNdxO1.9)0.99(ZnO)0.01(0≤x≤0.2)系列电解质试样.通过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膨胀测试和交流阻抗谱等方法对试样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Y/Nd掺杂配比对CeO2基电解质材料电性能... 采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制备了(Ce0.8Y0.2-xNdxO1.9)0.99(ZnO)0.01(0≤x≤0.2)系列电解质试样.通过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膨胀测试和交流阻抗谱等方法对试样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Y/Nd掺杂配比对CeO2基电解质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制备的试样均为单一的立方萤石型结构;添加1mol%的ZnO,在1350℃下能得到较为致密的(Ce0.8Y0.2-xNdxO1.9)0.99(ZnO)0.01系列电解质陶瓷片,其中(Ce0.8Y0.05Nd0.15O1.9)0.99(ZnO)0.01电解质试样表现出最高的离子电导率,其在750℃测试时的离子电导率为58.79 mS/cm;所有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在(11.83~12.30)×10 6/K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解质 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 共掺杂氧化铈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钴锌合金在氯化胆碱-尿素离子液体中的电沉积行为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小娟 李慧 +2 位作者 王娇 付雄之 顾建胜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3,共4页
为探索新型的Co-Zn合金电镀工艺,在氯化胆碱-尿素离子液体中电沉积了钴锌合金镀层,探讨了阴极电位、Co(Ⅱ)/Zn(Ⅱ)浓度比、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电沉积的影响,并对合金镀层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氯化胆碱-尿素离子液体中,控制... 为探索新型的Co-Zn合金电镀工艺,在氯化胆碱-尿素离子液体中电沉积了钴锌合金镀层,探讨了阴极电位、Co(Ⅱ)/Zn(Ⅱ)浓度比、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电沉积的影响,并对合金镀层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氯化胆碱-尿素离子液体中,控制体系的组成和沉积条件,可得到表面均匀、附着力强、有金属光泽的非晶态Co-Zn合金镀层,其中Co的质量分数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尿素离子液体 电沉积 钴锌合金 非晶态
下载PDF
MMA/MAh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书会 颜红侠 +1 位作者 马晓燕 黄韵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2-447,共6页
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制备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马来酸酐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顺丁烯二酸酐(MAh)为单体,其MMA与MAh单体摩尔... 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制备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马来酸酐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顺丁烯二酸酐(MAh)为单体,其MMA与MAh单体摩尔配比为1∶1,合成了P(MMA-co-MAh)共聚物;采用凝胶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MN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所合成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为无规非晶型聚合物,其数均分子量Mn为6.40×104,共聚物中MMA与MAh链段摩尔比大约为8∶1,热分解温度为3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1.3℃.以P(MMA-co-MAh)共聚物为树脂基体,环状碳酸1,2-丙二酯(PC)为增塑剂,LiClO4为电解质盐,制备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当共聚物含量为45 wt%时,GPE具有好的成膜性,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3.0×10-5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CO-MA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Co掺杂介孔TiO_2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丽娟 底兰波 +1 位作者 李燕春 张秀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1-806,共6页
以离子液体([C4MIM]BF4)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TiO2和Co掺杂的介孔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Co掺杂对样品的比表面积、晶相、元素价态、吸光特性及可见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TiO2光催化剂为介孔结构的具有较大... 以离子液体([C4MIM]BF4)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TiO2和Co掺杂的介孔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Co掺杂对样品的比表面积、晶相、元素价态、吸光特性及可见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TiO2光催化剂为介孔结构的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锐钛矿相纳米颗粒;XPS分析表明:Co以Co2+取代Ti4+进入TiO2晶格形成杂质能级,降低了TiO2带隙能,有效拓展了TiO2的光响应范围。以亚甲基蓝水溶液为降解对象,在可见光(λ>420 nm)下考察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掺杂的TiO2具有可见光活性,且0.3%Co/TiO2的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二氧化钛 钴掺杂 可见光活性
下载PDF
磷钨酸离子液体负载γ-Al_2O_3催化氧化-萃取脱硫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瑞丽 蒋善良 +1 位作者 李晶晶 丁力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267-273,共7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磷钨酸离子液体为活性组分,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1imCH_2CH_2COOH]_3PW_(12)O_(40)/γ-Al_2O_3(IL-HPW/γ-Al_2O_3)催化剂,并采用BET、TGA、FTIR、XRD以及SEM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质量分数为30%的H_2O_2... 以γ-Al_2O_3为载体、磷钨酸离子液体为活性组分,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1imCH_2CH_2COOH]_3PW_(12)O_(40)/γ-Al_2O_3(IL-HPW/γ-Al_2O_3)催化剂,并采用BET、TGA、FTIR、XRD以及SEM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质量分数为30%的H_2O_2为氧化剂,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萃取剂,以含二苯并噻吩(DBT)的模拟油品进行氧化萃取脱硫反应,考察了氧化-萃取工艺条件对模拟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0.7%(基于模拟油质量),反应时间为60min,n(H_2O_2)∶n(S)=2.5,反应温度为50℃,萃取一次的最佳条件下,其最佳脱硫率为99.2%。该催化剂在直馏柴油中也表现出较高的脱硫活性,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使用N-甲基吡咯烷酮萃取剂萃取4次后,柴油硫含量从477mg/L降到24.4mg/L,脱硫率高达9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酸离子液体 共沉淀法 催化剂 脱硫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