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杨不同叶形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加富CO_2 的响应 被引量:172
1
作者 苏培玺 张立新 +3 位作者 杜明武 毕玉蓉 赵爱芬 刘新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0,共7页
胡杨 (PopuluseuphraticaOliv .)叶形多变化 ,大致归纳为杨树叶 (卵圆形叶 )和柳树叶 (披针形叶 )两大类。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选择成年树同时具有卵圆形叶和披针形叶的标准株 ,将枝条拉至同一高度 ,通过活体测定 ,比较... 胡杨 (PopuluseuphraticaOliv .)叶形多变化 ,大致归纳为杨树叶 (卵圆形叶 )和柳树叶 (披针形叶 )两大类。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选择成年树同时具有卵圆形叶和披针形叶的标准株 ,将枝条拉至同一高度 ,通过活体测定 ,比较了其光合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对CO2 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目前大气CO2 浓度下 ,当光强为 10 0 0 μmol·m-2 ·s-1时 ,卵圆形叶 (成年树主要叶片 ) (A)和披针形叶 (成年树下部萌条叶片 ) (B)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为 16 .40 μmolCO2 ·m-2 ·s-1和 9.38μmolCO2 ·m-2 ·s-1;水分利用效率 (WUE)分别为 1.5 2mmolCO2 ·mol-1H2 O和 1.18mmolCO2 ·mol-1H2 O ;A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 16 0 0 μmol·m-2 ·s-1和 79μmol·m-2 ·s-1,B的相对应值则为 15 0 0 μmol·m-2 ·s-1和 16 8μmol·m-2 ·s-1。当CO2 浓度加富到 45 0 μmol·mol-1时 ,A的光饱和点升高了 15 0μmol·m-2 ·s-1,光补偿点降低了 36 μmol·m-2 ·s-1;而B的光饱和点降低了 2 72 μmol·m-2 ·s-1,光补偿点则升高了 32μmol·m-2 ·s-1。这表明 ,柳树叶的光合效率较低 ,以维持生长为主 ;随着树体长大 ,柳树叶难以维系其生长 ,出现杨树叶 ,杨树叶更能耐大气干旱 ,光合效率高 ,通过积累光合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叶形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蒸腾作用 co2加富 荒漠 响应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氮对华北夏玉米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3
2
作者 李燕青 唐继伟 +3 位作者 车升国 温延臣 孙文彦 赵秉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381-4389,共9页
[目的]等施氮量条件下,比较有机肥与化肥田间施用后农田温室气体(CO2和N2O)的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正确认识有机肥与化肥在田间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贡献,为制定田间合理的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 [目的]等施氮量条件下,比较有机肥与化肥田间施用后农田温室气体(CO2和N2O)的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正确认识有机肥与化肥在田间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贡献,为制定田间合理的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下,以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4年6—10月,持续监测了化肥和有机肥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潮土玉米季土壤N2O和CO2的排放特征,并估算玉米季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产生的综合温室效应。[结果]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农田土壤N2O的排放通量变化基本一致,施肥后出现短暂的排放高峰,之后逐渐趋于平稳;等氮条件下,化肥处理的N2O日排放通量明显高于有机肥处理,峰值过后的稳定期内有机肥处理的N2O排放通量略高于化肥处理。化肥的施用对农田土壤CO2的排放规律影响不明显,有机肥施用后CO2会出现持续的排放高峰。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均会增加N2O的排放总量,且随施氮增加N2O排放总量显著增加;等氮量条件下,化肥处理的N2O排放总量显著高于有机肥。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农田土壤CO2的排放量,而化肥对CO2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明显。施氮量为240kg·hm-2时,有机肥和化肥处理作物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而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GHGI)最低,分别为0.27、0.63 kg·hm-2,高于此施氮量,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GHGI均会明显增加。[结论]大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都会产生过多的温室气体。由于有机肥的固碳效应,化肥处理GHGI高于有机肥处理,适量施用有机肥是实现农田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N2O co2 排放强度 夏玉米
下载PDF
中国CO_2地质埋存条件分析及有关建议 被引量:87
3
作者 张洪涛 文冬光 +2 位作者 李义连 张家强 卢进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提出减排大气CO2含量最为现实和有效的对策是采取CO2地质埋存技术。在总结国际CO2地质埋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适宜CO2埋存的地质条件和潜...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提出减排大气CO2含量最为现实和有效的对策是采取CO2地质埋存技术。在总结国际CO2地质埋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适宜CO2埋存的地质条件和潜在的埋存区域。初步估算,中国CO2地下贮存总容量约为14548×108t。建议近期加强中国CO2埋存地质条件调查和相关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co2减排 co2地质埋存 沉积盆地
下载PDF
超稠油水平井CO_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 被引量:56
4
作者 李兆敏 鹿腾 +3 位作者 陶磊 李宾飞 张继国 李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5,共6页
为了改善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的降黏机理。研究证实: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80.8%)明显高于常规蒸汽驱... 为了改善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的降黏机理。研究证实: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80.8%)明显高于常规蒸汽驱驱油效率(65.4%);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实现了降黏剂、CO2与蒸汽协同降黏作用的滚动接替,从而有效降低了注汽压力,扩大了蒸汽波及范围即扩大了降黏区域,提高了产油速度。根据温度分布和降黏机理的不同可将降黏区分成4个复合降黏区,即蒸汽复合降黏区、热水复合降黏区、低温水复合降黏区和CO2-降黏剂复合降黏区。矿场应用表明,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深部薄层超稠油油藏、深部厚层超稠油油藏和浅部薄层超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降黏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co2 降黏剂
下载PDF
介孔材料氨基表面修饰及其对CO_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4
5
作者 赵会玲 胡军 +2 位作者 汪建军 周丽绘 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6,共6页
采用接枝方法在介孔材料MCM-41和SBA-15的孔道内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XRD、29Si-NMR、FT-IR、TGA、BET等测试结果表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和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AEAPMDS)都分别接枝在介孔材料的孔道内,表面氨基修饰量约... 采用接枝方法在介孔材料MCM-41和SBA-15的孔道内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XRD、29Si-NMR、FT-IR、TGA、BET等测试结果表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和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AEAPMDS)都分别接枝在介孔材料的孔道内,表面氨基修饰量约为1.5-2.9mmol·g-1.表面修饰后介孔材料的孔道仍高度有序,但比表面积减小.表面修饰前后介孔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物理吸附转化为以氨基为活性中心的化学吸附,吸附量从修饰前的0.67mmol·g-1提高到2.20mmo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SBA-15 氨基表面修饰 吸附 co2
下载PDF
CO_2和H_2S共存环境下井筒腐蚀主控因素及防腐对策——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气田为例 被引量:42
6
作者 裘智超 熊春明 +3 位作者 常泽亮 赵志宏 赵春 叶正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8-242,共5页
针对塔中Ⅰ气田天然气中CO2、H2S共存的特点,研究该腐蚀环境下管材腐蚀规律及防腐对策。通过5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分析CO2压力、H2S压力、温度、Cl离子浓度及含水率这5个因素对抗硫油管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确定塔中Ⅰ气田腐蚀环境下的腐... 针对塔中Ⅰ气田天然气中CO2、H2S共存的特点,研究该腐蚀环境下管材腐蚀规律及防腐对策。通过5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分析CO2压力、H2S压力、温度、Cl离子浓度及含水率这5个因素对抗硫油管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确定塔中Ⅰ气田腐蚀环境下的腐蚀主控因素为CO2压力。选择普通抗硫油管+缓蚀剂作为塔中Ⅰ气田油管的防腐对策,根据腐蚀主控因素筛选复配了适用于塔中Ⅰ气田腐蚀环境的缓蚀剂YU-4。该防腐工艺在塔中Ⅰ气田12口井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抗腐蚀效果,腐蚀速率达到防腐要求,其中TZ83井油管平均腐蚀速率由1.23 mm/a降至0.025 mm/a;TZ623井油管平均腐蚀速率由0.370 mm/a降至0.016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co2 H2S 腐蚀 影响因素 主控因素 防腐对策
下载PDF
华能北京热电厂CO_2捕集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90
7
作者 黄斌 许世森 +5 位作者 郜时旺 刘练波 陶继业 牛红伟 蔡铭 程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4-20,共7页
我国首套电厂CO2捕集工业级示范系统已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并成功示范运行,证明该技术适合于在商业运行燃煤电厂进行捕碳。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业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钝化过程,吸收剂中的抗氧化剂和缓蚀剂,以及Fe3... 我国首套电厂CO2捕集工业级示范系统已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并成功示范运行,证明该技术适合于在商业运行燃煤电厂进行捕碳。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业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钝化过程,吸收剂中的抗氧化剂和缓蚀剂,以及Fe3+浓度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调试过程烟气在较大负荷下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运行过程中CO2捕集效率为80%~85%,截至2009年1月底,已生产99.7%的CO2约900t;运行过程中,由于电站系统负荷变化,使得烟气温度波动,导致系统的水失衡;研究提出并对比了进行水洗预处理和提高吸收塔出口温度2种解决方案,发现采用预处理脱水能获得更低的蒸汽消耗,但却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和冷却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燃煤电厂 示范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和不同灌溉量对东北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8
作者 孟凡超 张佳华 +5 位作者 郝翠 周正明 李辉 刘丹 王凯 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26-2135,共10页
CO2和水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大气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玉米是重要的C4植物,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3左右,对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CO2浓... CO2和水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大气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玉米是重要的C4植物,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3左右,对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CO2浓度升高或水分变化共同作用对东北玉米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甚少。基于开顶式生长箱(OTCs),模拟研究了CO2浓度变化(390、450、550μmol/mol)和降水变化(0、+15%(以试验地锦州1981—2010年6、7、8月月平均降水量88.7,153.9 mm和139.8 mm为基准))共同作用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丹玉39为材料,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6个处理(C550W+15%、C550W0、C450W+15%、C450W0、C390W+15%和C390W0)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CO2浓度升高和灌溉的共同作用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升高,且灌溉作用大于高CO2浓度作用;而蒸腾速率(Tr)则下降,使水分利用效率(WUE)升高。CO2浓度升高使气孔导度(Gs)降低,灌溉则使之升高,但灌溉的作用小于高CO2浓度作用;胞间CO2浓度(Ci)随CO2浓度增加而升高,灌溉对其影响不明显。高CO2浓度和灌溉共同作用下光响应参数差异明显。CO2浓度升高增加了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灌溉亦然;CO2浓度升高使得光补偿点(LCP)、光补偿点量子效率(φc)和暗呼吸速率(Rd)的灌溉处理和自然降水处理的差距变小。390、450、550μmol/mol CO2浓度下的灌溉处理与自然降水处理相比,叶面积分别增加了11.56%、3.31%和0.45%,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4.69%、8.09%和1.01%,最终使产量分别增加了10.47%、12.07%和8.96%。可见,在高CO2浓度下,适量的灌溉对玉米的整个光合作用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表现为籽粒产量的增加。为研究者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作物光合能力和产量的影响及决策者调整适应气候变化措施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灌溉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光合参数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高CO_2冲击处理对采后蓝莓生理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9
9
作者 姜爱丽 孟宪军 +2 位作者 胡文忠 田密霞 王艳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2-368,共7页
为了解高CO2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该试验采用体积分数为99.9%的高CO2处理蓝莓果实48、96和144h,然后装入聚乙烯薄膜袋后松扎口,贮藏在1℃下。贮藏期间,分析测定了果实风味指数、呼吸速率、腐烂率、呼吸商、果... 为了解高CO2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该试验采用体积分数为99.9%的高CO2处理蓝莓果实48、96和144h,然后装入聚乙烯薄膜袋后松扎口,贮藏在1℃下。贮藏期间,分析测定了果实风味指数、呼吸速率、腐烂率、呼吸商、果肉乙醇含量和pH值、果实硬度以及与自由基形成和清除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等酶活性。结果表明,高CO2处理48h和96h降低了蓝莓果肉的pH值,有效控制了腐烂率,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诱导了POD活性升高并使LOX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降低了蓝莓果实的呼吸速率,并使有效贮藏期延长到50d左右。144h的高CO2处理对果实造成不可逆伤害,导致无氧呼吸发生,诱发了果实异味产生以及腐烂率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高CO2短时冲击用于采后蓝莓果实贮前的"休克冲击"处理,具有抑制果实生理代谢和保持品质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 品质控制 贮藏 采后蓝莓 co2冲击处理
下载PDF
开放式空气中CO_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2
10
作者 杨连新 王云霞 +2 位作者 朱建国 Toshihiro Hasegawa 王余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73-1585,共13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和气候变化将极大地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迅速上升:从工业革命前的平均270μmol/mol上升到目前的381μmol/mol,到2050年至少超过550μmol/mol。FACE(Free-air CO2 enric... 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和气候变化将极大地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迅速上升:从工业革命前的平均270μmol/mol上升到目前的381μmol/mol,到2050年至少超过550μmol/mol。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中CO2浓度增高)试验是目前评估未来高浓度CO2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实际影响的最佳方法。水稻无疑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迄今为止人类利用FACE技术开展水稻响应和适应的研究已有10a(19982008年)的历史。以生长发育为主线,首次系统综述了10a水稻FACE试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FACE情形下高浓度CO2(模拟本世纪中叶大气CO2浓度)对主要供试水稻品种(小区面积大于4m2)光合作用、生育进程、地上部生长、地下部生长、物质分配、籽粒灌浆、产量构成以及倒伏性状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比较了FACE与非FACE研究之间以及中国和日本FACE研究(世界上唯一的两个大型水稻FACE研究)之间的异同点。根据研究进展以及当前的技术水平,文章最后提出了该领域的3个优先课题:(1)FACE情形下杂交稻生产力响应高于预期的生物学机制;(2)FACE情形下CO2与主要栽培措施的互作效应;(3)FACE情形下CO2与主要空气污染物臭氧的互作效应。这些响应的机理性解析将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人类预测未来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进而更加有效地制订出应对全球变化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 开放式空气中co2浓度增高) 水稻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饱和CO_2地层水驱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实验 被引量:40
11
作者 于志超 杨思玉 +2 位作者 刘立 李实 杨永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2-1042,共11页
为了研究CO2注入后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变化情况,利用室内岩心驱替装置,模拟了地层条件下(100℃,24 MPa)饱和CO2地层水驱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并对CO2注入后,组成储层岩石的矿物溶蚀、溶解和沉淀情况以及渗透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通... 为了研究CO2注入后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变化情况,利用室内岩心驱替装置,模拟了地层条件下(100℃,24 MPa)饱和CO2地层水驱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并对CO2注入后,组成储层岩石的矿物溶蚀、溶解和沉淀情况以及渗透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前后反应液离子成分变化、岩心扫描电镜和全岩X-射线衍射(XRD)资料的分析表明:实验后砂岩岩心中的碳酸盐矿物出现明显的溶解现象,且方解石溶解程度最高,片钠铝石次之,铁白云石最低;反应液中K+质量浓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碎屑钾长石颗粒溶蚀造成的;实验后有少量的高岭石和中间产物生成,其中间产物的成分主要为C、O、Na、Cl、Al和Si,并有向碳酸盐矿物转变的趋势;新生成的高岭石、中间产物和由碳酸盐胶结物溶解释放出的黏土颗粒一起运移至孔喉,从而堵塞孔隙,降低了岩心渗透率。通过以上实验再现了CO2注入后,短时期内储层岩石中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蚀和溶解过程以及新矿物沉淀情况,并且揭示了储层渗透率变化的原因,从而为CO2的地下捕获机制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埋存 饱和co2地层水驱 储层岩石 渗透率 溶蚀速率
下载PDF
温度、Cl^-浓度、Cr元素对N80钢CO_2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7
12
作者 陈长风 路民旭 +3 位作者 赵国仙 白真权 严密林 杨延清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48-854,共7页
利用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温度、 Cl-浓度、 Cr元素对N80钢CO2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腐蚀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速率会明显增大,与此同时,温度的升高又容易使腐蚀产物膜在试样表面形成,对基体金属起到一定的保... 利用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温度、 Cl-浓度、 Cr元素对N80钢CO2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腐蚀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速率会明显增大,与此同时,温度的升高又容易使腐蚀产物膜在试样表面形成,对基体金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介质中的Cl-浓度,会使阳极溶解速率先增加,后减小;阴极还原速率则缓慢减小;同时, Cl-还会破坏腐蚀产物膜在试样表面的覆盖. N80钢加入Cr元素以后, CO2腐蚀阴极、阳极反应速率降低,材料具有一定的抗CO2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腐蚀 电化学阻抗 含CrN80钢 CL^-浓度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水库红枫湖、百花湖p(CO_2)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吕迎春 刘丛强 +2 位作者 王仕禄 徐刚 刘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74-2681,共8页
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富营养水库(红枫湖、百花湖)表层水中的CO2分压p(CO2)进行为期1 a的监测,分析了影响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因素并阐明了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机理.不同于北部温带地区水库,两湖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表层水中CO... 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富营养水库(红枫湖、百花湖)表层水中的CO2分压p(CO2)进行为期1 a的监测,分析了影响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因素并阐明了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机理.不同于北部温带地区水库,两湖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表层水中CO2欠饱和,其他季节CO2过饱和.通过对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与p(CO2)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湖p(CO2)与Chla之间存在的显著负相关,是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菌呼吸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两湖p(CO2)出现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水温与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主要是由于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引起的.降雨量与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主要是由于降雨量影响水库中营养盐的输入和浮游植物生长引起的.NO3-、NO2-与p(CO2)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是藻类吸收与有机质降解、硝化反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SiO32-与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是SiO32-受降雨输入及藻类吸收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两湖DOC与p(CO2)相关性的差异可能与两湖DOC来源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富营养 水库 co2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水稻生长及其体内C、N、P组成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和N、P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79
14
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5 位作者 张雅丽 马红亮 刘钢 韩勇 曾青 蔡祖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23-1230,共8页
采用FACE(FreeAirCarbon dioxideEnrichment)技术 ,研究了不同N、P施肥水平下 ,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根、茎、叶、穗生长 ,C/N比 ,N、P含量及N、P吸收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 .结果表明 ,高CO2 促进水稻茎、穗和根的生... 采用FACE(FreeAirCarbon dioxideEnrichment)技术 ,研究了不同N、P施肥水平下 ,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根、茎、叶、穗生长 ,C/N比 ,N、P含量及N、P吸收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 .结果表明 ,高CO2 促进水稻茎、穗和根的生长 .增加分蘖期叶干重 ,对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干重没有显著增加 .降低茎、叶N含量 ;增加抽穗期穗N含量 ,降低成熟期穗N含量 ;对分蘖期根N含量影响不显著 ,而降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根N含量 .增加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P含量 ,对茎、穗、根P含量影响不显著 .水稻各组织C含量变化不显著 .C/N比增加 .显著增加水稻地上部分P吸收 ;增加N吸收 ,但没有统计显著性 .N、P施用对水稻各组织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 .高N(HN)比低N(LN)增加组织中N含量 ,而不同P肥水平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高N条件下高CO2 增加水稻成熟期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比 .文中还讨论了高CO2 对N、P含量及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比的影响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长 施肥 响应 co2浓度升高 C/N比 P含量 P吸收 N含量 N吸收 FACE N肥 P肥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宿树兰 吴启南 +2 位作者 欧阳臻 吴德康 陈钧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中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素的工艺条件 ,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 2 5MPa ,萃取温度 5 5℃ ,采用无水乙醇...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中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素的工艺条件 ,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 2 5MPa ,萃取温度 5 5℃ ,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与超临界CO2 流体同步泵入萃取器中 ) ,用量为 30 % ,静态萃取 4h ,动态萃取 5h ,CO2 流量 3.5L·min-1。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具有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残留的优点 ,其方法可靠 ,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实验研究 超临界co2萃取 HPLC法 无水乙醇 MP 含量 萃取器 超临界co2流体 夹带剂
下载PDF
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 被引量:64
16
作者 张金霞 曹广民 +2 位作者 周党卫 赵新全 周兴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40,共9页
采用CI-301PS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2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CO2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排放速率在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出现于凌晨4:00~8:00。白天大于夜晚。(2)植物生长季,CO... 采用CI-301PS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退化草地暗沃寒冻雏形土CO2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CO2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最大排放速率在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出现于凌晨4:00~8:00。白天大于夜晚。(2)植物生长季,CO2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物候变化,日平均释放速率为(320.86±130.49)mg/m2·h,CO2释放速率的物候变异为草盛期>草枯黄期>草返青期。(3)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进程主要受气温和地表温度制约,而季节动态与气温及0~30cm地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退化草地上CO2释放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释放速率 暗沃寒冻雏形土 气温 地温 退化草地 过度放牧
下载PDF
作物生长和氮含量对土壤-作物系统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7
17
作者 孙文娟 黄耀 +2 位作者 陈书涛 杨兆芳 郑循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为探讨作物生物学特征对土壤 作物系统CO2 排放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逐步收割法和静态暗箱 气相色谱技术 ,以冬小麦和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的主要生育期原位测定了土壤 作物系统CO2 排放速率 ,同... 为探讨作物生物学特征对土壤 作物系统CO2 排放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逐步收割法和静态暗箱 气相色谱技术 ,以冬小麦和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的主要生育期原位测定了土壤 作物系统CO2 排放速率 ,同时测定了作物生物量和氮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土壤 作物系统CO2 排放在生长季内呈现动态变化 ,土壤 水稻系统CO2 排放高于土壤 冬小麦系统 .②作物暗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 .③作物暗呼吸系数 (Rd)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植株氮含量来描述 .冬小麦Rd 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Rd=0 0 12 4N - 0 0 0 76 (R2 =0 9879,p <0 0 0 1)表示 ;水稻Rd 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Rd=0 0 0 85N2 - 0 0 0 4 9N(R2 =0 9776 ,p <0 0 0 1)表示 .④作物根系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呼吸 .冬小麦生长季土壤表观呼吸CO2 平均值为 2 4 7 2mg·(m2 ·h) -1,高于未种作物土壤 1 78倍 ,水稻生长季为 2 15 3mg·(m2 ·h) -1CO2 ,高于未种作物土壤的 3 38倍 .冬小麦根系呼吸系数大于水稻 ,其根际呼吸对土壤表观呼吸的贡献高于水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作物系统 co2排放 植株氮含量 作物生长 呼吸系数
下载PDF
胜利油田老油区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其地质埋存潜力评估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亮 王舒 +2 位作者 张莉 任韶然 郭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742,共6页
胜利油田经过近40年的开采,大部分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CO2EOR)及地质埋存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以胜利油田老油区3个采油厂共183个油藏作为评估对象,依次从区域地质、CO2埋存油藏筛选、CO2EOR油藏筛选、增产油量及... 胜利油田经过近40年的开采,大部分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CO2EOR)及地质埋存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以胜利油田老油区3个采油厂共183个油藏作为评估对象,依次从区域地质、CO2埋存油藏筛选、CO2EOR油藏筛选、增产油量及埋存潜力计算4个方面进行CO2EOR及埋存潜力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胜利油田老油区距离CO2主要排放源近,具备CO2埋存的地理和地质条件,共有41个油藏适合埋存,其中18个适合EOR,23个可作为废弃油藏直接埋存,期望总增产油量为999.72×104t,CO2总埋存量为9 553.92×104t,整体可提高采收率5.76%。油藏的地质储量越大,CO2埋存量和增产油量越大,越适合大规模的埋存工程。地质储量大的CO2EOR油藏是将来CO2埋存的首选场地。可用于埋存的(即将)废弃油藏数量多且地质储量大,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CO2埋存的主力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o2EOR 地质埋存 埋存潜力 胜利油田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从柴胡中萃取挥发油及其皂甙的研究 被引量:72
19
作者 葛发欢 李莹 +5 位作者 谢健鸣 李菁 马国俊 陈友鸿 林毅超 李笑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工艺。方法 :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夹带剂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最佳条件。并将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工艺。方法 :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夹带剂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最佳条件。并将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同时 ,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挥发油的萃取压力为 2 0MPa ,温度 30℃ ;解析釜I压力为 12MPa ,温度 6 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 40℃ ;萃取时间 4h ,CO2 流量为每1kg原料 10~ 2 0kg·h-1。柴胡皂甙的萃取压力是 30MPa ,温度 6 5℃ ;解析釜I压力为 12MPa ,温度 5 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 43℃ ;萃取时间 3h ,CO2 流量为每 1kg原料 2 0~ 2 5kg·h-1。结论 :超临界CO2 提取挥发油比传统法优越 ,表现在收率大大提高 ,提取时间短等方面。挥发油由己醛等 2 2个化学成分组成。加入乙醇等夹带剂 ,并升高压力和温度 ,才能提出柴胡皂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柴胡 挥发油 皂甙
下载PDF
鼎湖山苗圃和主要森林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对模拟N沉降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63
20
作者 莫江明 方运霆 +2 位作者 徐国良 李德军 薛璟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2-690,共9页
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苗圃(幼苗)、马尾松、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土壤CO2 排放和CH4 吸收的一些特征及其对模拟N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CO2 日(白天)平均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平均值±标准误) :苗圃(2 5 8±... 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苗圃(幼苗)、马尾松、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土壤CO2 排放和CH4 吸收的一些特征及其对模拟N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CO2 日(白天)平均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平均值±标准误) :苗圃(2 5 8±6 2mg·m- 2 ·h- 1 ) >季风林(177±4 2 mg·m- 2 ·h- 1 ) >马尾松林(16 2±39mg·m- 2 ·h- 1 ) >混交林(12 6±30 mg·m- 2 ·h- 1 )。土壤CH4 日(白天)平均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 0 .15±0 .0 2 mg·m- 2 ·h- 1 ) >季风林(- 0 .0 8±0 .0 1mg·m- 2 ·h- 1 ) >混交林(- 0 .0 7±0 .0 1mg·m- 2·h- 1 ) >苗圃(- 0 .0 5±0 .0 1m g·m- 2·h- 1 )。低N(5 0 kg N·hm- 2·a- 1 )和中N(10 0kg N·hm- 2·a- 1 )处理对苗圃、马尾松林和混交林样地土壤CO2 日平均排放量的影响均不明显,高N(15 0 kg N·hm- 2·a- 1 )处理对苗圃土壤CO2 的日平均排放量也无显著影响,但倍高N(30 0 kg N·hm- 2 ·a- 1 )处理显著促进苗圃样地土壤CO2 的排放。然而,所有N(低N、中N和高N)处理均显著促进季风林土壤CO2 日平均排放量,且这种促进作用随N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N处理显著促进季风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对CH4 吸收速率,但对混交林土壤CH4 吸收则无明显的影响。在苗圃样地,除倍高N外,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沉降 co2排放 CH4吸收 响应 全球变化 南亚热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