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污染治理K_(2)CO_(3)-尿素活化毛竹制备分级多孔炭及其对RhB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叶 覃廖青 +1 位作者 龙思宇 冼学权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以毛竹粉为原料,低腐蚀性K_(2)CO_(3)和尿素作为活化剂,制备毛竹基活性炭(PAC),分别利用SEM和N_(2)物理吸附仪(Autosorb-iQ)表征活性炭的表面形态和微观孔结构特点,研究不同p H值、时间和PAC用量等因素对PAC吸附RhB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 以毛竹粉为原料,低腐蚀性K_(2)CO_(3)和尿素作为活化剂,制备毛竹基活性炭(PAC),分别利用SEM和N_(2)物理吸附仪(Autosorb-iQ)表征活性炭的表面形态和微观孔结构特点,研究不同p H值、时间和PAC用量等因素对PAC吸附RhB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当毛竹粉、K_(2)CO_(3)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2∶1,热解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60 min时,PAC具有微-介孔共存、高比表面积(2 554.85 m^(2)/g)和总孔容大(0.98cm^(3)/g)的特点。PAC对Rh B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45℃时最大静态平衡吸附量达到707.29mg/g,且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PAC吸附RhB具有更好的拟合性,即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速度控制步骤;吸附等温线试验则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这2种模型与吸附过程均有较高的拟合度,但Langmuir模型的R^(2)更接近1,属于以单层吸附为主同时存在非均匀多层吸附的行为;热力学结果分析表明,PAC对RhB吸附过程的△G°<0,△H°>0,△S°>0,说明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且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K_(2)CO_(3)活化 分级多孔碳 罗丹明B 吸附性能
下载PDF
Mn掺杂对Co_2B化合物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岛 马垒 +1 位作者 周良 赵世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4-77,81,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和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o_(2-x)Mn_xB(x=0~1.2)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n含量0≤x≤1.0时,该系列化合物为单一的Co_2B相... 采用高能球磨和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o_(2-x)Mn_xB(x=0~1.2)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n含量0≤x≤1.0时,该系列化合物为单一的Co_2B相,均为CuAl_2型体心正方晶体结构,空间群为I14/mcm;当Mn含量x>1.0时,该化合物出现少量的MnB第二相,第二相为FeB-b型简单斜方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nma。通过调节Co/Mn的比例可在较大温度区间调控该系列化合物的反铁磁(AFM)-铁磁(FM)转变、铁磁(FM)-顺磁(PM)的磁相转变。随Mn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奈尔温度(TN)逐渐增大,居里温度(TC)逐渐减小;并通过差热分析解释了相变温度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B化合物 MN掺杂 晶体结构 磁性能
下载PDF
电催化氮集成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合成有机氮化合物
3
作者 孔燕 危伟 +1 位作者 徐乐凯 陈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共4页
以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社会发展模式,不仅导致不可再生资源枯竭,还引发大气中CO_(2)浓度持续上升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能源结构认识的深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寻求有效的清洁CO_(2)固定和转化技术已成为研究热... 以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社会发展模式,不仅导致不可再生资源枯竭,还引发大气中CO_(2)浓度持续上升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能源结构认识的深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寻求有效的清洁CO_(2)固定和转化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这些技术可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人工碳循环、碳储存,并缓解环境恶化。在众多CO_(2)固定和催化转化技术中,常温常压下的CO_(2)还原技术受到可再生能源的驱动,有助于人工碳循环、碳储存,减轻环境退化。目前,水溶液中的电催化CO_(2)还原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制造其他重要的有机小分子,如尿素、酰胺、胺及其衍生物,甚至氨基酸方面,仍有未开发的潜力。这些产品在肥料、化学品合成、医药化学和航空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引起了广泛研究兴趣。通过氮集成的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制造有机氮化合物,能显著提高CO_(2)电还原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为生物小分子的起源提供参考,因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过程涉及CO_(2)和含氮无机物的电化学耦合,包含多步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因此面临着缓慢的动力学和复杂的反应机制。在本综述中,我们详细讨论了氮集成电催化CO_(2)还原生成不同产物的具体反应路径和合理的催化剂设计策略,这对于指导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至关重要。尽管已经通过一系列策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挑战,这限制了它们在大规模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最后,我们对该领域的发展限制和改进的可能方向进行了讨论,希望这能有助于氮集成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催化剂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反应 含氮化合物 有机氮化合物 电催化 C-N偶联
下载PDF
光致热催化还原CO_(2)制含碳化合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芳源 高慧敏 +1 位作者 荆洁颖 李文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7-814,共18页
【目的】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温室效应和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途径。为了在更加温和的条件下促进反应的进行,借助光催化和热催化的优势,可以采用光热催化对CO_(2)进行还原,热能由光热材料(自热)或外部热源辅助加热产生。... 【目的】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温室效应和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途径。为了在更加温和的条件下促进反应的进行,借助光催化和热催化的优势,可以采用光热催化对CO_(2)进行还原,热能由光热材料(自热)或外部热源辅助加热产生。【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光热效应(自热)的光致热催化。【结果】目前,光致热催化还原CO_(2)制含碳化合物的主要问题在于CO_(2)的吸附、活化较为困难、产物选择性差、光热效应差等。概括了光致热催化的定义、原理、优势,重点从反应热力学、反应路径、影响光热效应的因素、催化剂改性方面对提升光致热催化还原CO_(2)反应性能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详细总结了影响光热效应的因素,包括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光照强度、催化剂的储热能力以及金属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结论】在未来的研究当中,应该重点关注利用光致热的热效应提升CO_(2)转化率以及产物选择性等方面的策略,通过调控催化剂的形貌以及反应路径来提高光热转化效率和产物选择性,进而实现光致热催化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热催化 CO_(2)还原 含碳化合物 热力学分析 反应路径 光热催化剂
下载PDF
窄煤柱复合采空区压注CO_(2)惰化参数优化研究
5
作者 司俊鸿 王攀昊 +1 位作者 梁红立 程根银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2,共8页
针对窄煤柱复合采空区内气体流动规律复杂、注惰气技术灌注参数选择难度较大、惰气易涌入工作空间等问题,以姚桥煤矿7271工作面采空区及相邻7269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窄煤柱复合采空区气体输运数... 针对窄煤柱复合采空区内气体流动规律复杂、注惰气技术灌注参数选择难度较大、惰气易涌入工作空间等问题,以姚桥煤矿7271工作面采空区及相邻7269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窄煤柱复合采空区气体输运数学模型,研究了压注CO_(2)前后复合采空区的气体流动特征,确定了复合采空区最优惰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注CO_(2)后,氧化带总体向7271工作面移动,CO_(2)向采空区深部及回风巷方向移动;随着注气量增大,煤柱内部氧化带最大宽度由3.77 m减小至1.76 m,煤柱隔绝O_(2)的效果增强;相邻的7269采空区CO_(2)呈走向范围大、倾向范围小的扩散态势,随着注气量的增大,CO_(2)抑制O_(2)扩散的效果更加明显;建立数学模型评判,确定CO_(2)最佳注入量为750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复合采空区 CO_(2)防灭火 数值模拟 自燃“三带” 惰化参数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杨来新 王世利 付合军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分析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S)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80例烧伤后HS患者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将采用UFCL治疗的4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采用复方倍... 目的分析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S)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80例烧伤后HS患者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将采用UFCL治疗的4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采用复方倍他米松+UFCL治疗的4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皮肤屏障功能(表皮水分丢失量、角质层含水量、pH值)、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颗粒蛋白前体(PGR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治疗后观察组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及V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TNF-α、PGRN、TGF-β1、水分丢失量、pH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与对照组7.50%(3/4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UFCL治疗烧伤后HS疗效显著,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减轻瘢痕程度,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复方倍他米松 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温哥华瘢痕评分 安全性
下载PDF
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HPV转阴率的影响
7
作者 李莹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 目的分析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的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可提高疗效及HPV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Α-2B CO_(2)激光气化 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Phase Relationship in Nd_2(Fe_(1-x)Ni_x)_(14) B and Pr_2(Co_(1-y)Ni_y)_(14)B Pseudo-ternary Compounds
8
作者 Wu Changheng Zhuang Yuzhi Xie Jinqiang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Academia Sinica.Shenya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7-23,共7页
The melting behavior,solid 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pseudo-ternary compounds Nd_2(Fe_(1-x)Ni_x)_(14)B and Pr_2(Co_(1-y)Ni_y)_(14)B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optical microscopy... The melting behavior,solid 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pseudo-ternary compounds Nd_2(Fe_(1-x)Ni_x)_(14)B and Pr_2(Co_(1-y)Ni_y)_(14)B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optical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techniques.At high temperature,eutectoid decomposition R_2(Ni,M)_(17)→R(Ni,M)_5+x-Ni(M) takes place in these two pseudo-ternary compounds,in the composition range x=0.6~1.0 and y=0.3~1.0,respectively.When x(or y)≤0.2,both Nd_2(Fe_(1-x)Ni_x)_(14)B and Pr_2(Co_(1-y)Ni_y)_(14)B are single phase tetragonal.The phase constitutents of these two systems at room tempera- ture are similar in the composition range 0.6≤x(or y)≤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Co B and Pr2 Phase Relationship in Nd2 x)Ni_x y)Ni_y B Pseudo-ternary compounds NI ND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RONGLY ORDERED B2 COMPOUNDS
9
作者 I.Baker Thayer School of Engineering, 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New Hampshire 03755, U.S.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1999年第S1期146-156,共11页
Strongly ordered B2 compounds exist in many alloy systems. This paper presented an overview of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depend strongly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nstitutional defects, that is, on the consti... Strongly ordered B2 compounds exist in many alloy systems. This paper presented an overview of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depend strongly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nstitutional defects, that is, on the constitutional vacancies and antisite atoms, and, hence, on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2 compoundS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NSTITUTIONAL VACANCIES antisite ATOMS
下载PDF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Magnetocrystalline Anisotropy in Nd_2Co_(14)B Compound
10
作者 赵志刚 孙校开 +2 位作者 庄育智 葛运培 王景禹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95-198,共4页
Easy and hard magnetization curves of Nd_2Co_(14)B compound have been measured with extracting-sample-magnetometer(μ_0H_(max)=6T)at 10~300 K.Magnetic anisotropy constants K_1 and K_2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fitting ... Easy and hard magnetization curves of Nd_2Co_(14)B compound have been measured with extracting-sample-magnetometer(μ_0H_(max)=6T)at 10~300 K.Magnetic anisotropy constants K_1 and K_2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fitting the hard magnetization curves,in which only K_1 ,K_2 and misalignment angle have been taken as fitting parameters.The values of K_1 and K_2 at 4.2 K were derived by extrapolation. Anisotropy coefficients,x_2~° and x_4~°were derived from the anisotropy constants.The anisotropy constant K_2 increas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hen T<T_(sr)and slowly when T>T_(sr).The temperature depen- dence of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coefficient x_2~° was fitted with the formula.The anisotropy coefficients x_2~°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tenth-power law from 4.2 K to T_(sr)and by the sixth-power law from T_(sr_ to 30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_2Co_(14)B Magnetic anisotropy Anisotropy constants
下载PDF
Quantum Chemical Studies on Polydecker Sandwich Compounds with C_3B_2H_5 Ligand
11
作者 HUANG Yuan-he, XIE Qian and LIU Ruo-zhu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10-414,共5页
The results of SCF CNDO-CO calculation on polymeric [(η5,μ-2,3-dihydro-1 , 3-di-borolyl)M](M= Cr, Mn, Fe, Co, Ni) indicate that polydecker sandwich compounds with odd valence electrons in each stacking unit (C3B2H5)... The results of SCF CNDO-CO calculation on polymeric [(η5,μ-2,3-dihydro-1 , 3-di-borolyl)M](M= Cr, Mn, Fe, Co, Ni) indicate that polydecker sandwich compounds with odd valence electrons in each stacking unit (C3B2H5)M have Peierls distorted structures, while those with even valence electrons are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regular structures. The Band structures show that both LU and HO bands are d-bands for all of the polydecker sandwich compound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decker sandwich compound C3B2H5 ligand Band structure
下载PDF
STRUCTURE OF MOLECULAR COMPOUND CRYSTAL A_2B(A =1, 6, 7, 8,-TETRA-PHENYL (3, 4-BENZO)BICYCLO[4, 2, 0]OCTA-7-ENE, B=CIS, CIS-1,2,3,4,-TETRAPHENYLBUTADIENE)
12
作者 环振威 刘卫国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83-386,共4页
C100H78, (A: C36H28, B: C28H22) Mr = 1279. 74, monoclinic, P21/a, a=17. 282(3), b=10. 669(4), c= 19, 927(3) A , β =102. 99(1)°,V = 3580. 1(2) A3, Z=2, μ(MoKα) = 0. 623cm-1, F(000) = 1356, Dc=1. 187g/cm3, room ... C100H78, (A: C36H28, B: C28H22) Mr = 1279. 74, monoclinic, P21/a, a=17. 282(3), b=10. 669(4), c= 19, 927(3) A , β =102. 99(1)°,V = 3580. 1(2) A3, Z=2, μ(MoKα) = 0. 623cm-1, F(000) = 1356, Dc=1. 187g/cm3, room temperature. The final R=0. 084, Rw = 0. 086 for 1255 independent observed reflections (I≥3σ(I)). Owing to the existence of 1,6,7, 8-Tetraphenyl (3,4-benzo)-bicyclo[4, 2, 0]octa-7-ene(A) , cis, cts-1, 2, 3, 4-Tetraphenylbutadiene (B) in A2B can take the different conformation from the one in the pure B crystal. The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is molecular compound crystal is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Molecular compound A2B Type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研究
13
作者 王军辉 夏飞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1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二氧化碳(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2例首次发病的C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_(2)激光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CO_(2)激光组采用CO_(2)激光治疗,联合组在CO_(2)激光组...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二氧化碳(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2例首次发病的C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_(2)激光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CO_(2)激光组采用CO_(2)激光治疗,联合组在CO_(2)激光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及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71.5±9.7)%、(39.8±6.5)%、(2.0±0.8),均明显高于CO_(2)激光组的(59.6±8.3)%、(30.6±5.2)%、(1.7±0.4),CD8^(+)水平(21.1±2.7)%明显低于CO_(2)激光组的(2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NF-α、IL-1、IL-6水平分别为(0.7±0.1)、(80.5±13.4)、(63.9±11.7)pg/ml,均明显低于CO_(2)激光组的(0.9±0.1)、(122.7±13.6)、(93.2±1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1%高于CO_(2)激光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复发率4.8%明显低于CO_(2)激光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CO_(2)激光治疗能明显改善CA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CO_(2)激光治疗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CO_(2)吸收液中9种有机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泽坤 万慧慧 +6 位作者 李红 陈绍云 赵金凤 孙玉明 蔡蕊 徐强 张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9-806,共8页
二氧化碳(CO_(2))吸收捕集是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措施。有机胺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工业回收CO_(2)的吸收剂,建立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CO_(2))吸收捕集是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措施。有机胺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工业回收CO_(2)的吸收剂,建立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以亲水相互作用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同时测定CO_(2)吸收液中9种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样品以水作为溶剂,稀释后经0.22μm尼龙滤膜过滤后,进样分析。采用Accucore HILIC色谱柱(100 mm×2.1 mm,2.6μm),在30℃条件下进行分离,流动相A为90%乙腈水溶液(含5 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流动相B为10%乙腈水溶液(含5 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测定,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对比了不同色谱柱对有机胺类化合物的保留能力以及不同流动相的影响,并对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9种有机胺类化合物在0.04~25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 2)均≥0.9910;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004~0.0080 ng/mL,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035~0.0400 ng/mL;在1、1.5、3倍样本浓度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5.30%~104.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7.95%。应用建立的方法对某项目现场样品的吸收废液进行检测,9种有机胺类化合物均能被有效检测。对实际样品进行稳定性测试,于4℃条件下,在48 h内RSD为0.10%~6.35%。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简便,可为有机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提供参考,并为CO_(2)捕集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 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有机胺类化合物 CO_(2)吸收剂
下载PDF
室内CO_(2)浓度、温湿度和光照变化对碰碰香挥发物释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静娴 刘慧 刘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6-1655,共10页
碰碰香(Plectranthus hadiensis var.tomentosus)的芳香气味具有改善身心健康的作用,但其挥发物的释放易受到室内环境影响而降低效果。为探究碰碰香挥发物对常见室内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为其高效稳定地应用于构建舒适的亲生物环境提供科... 碰碰香(Plectranthus hadiensis var.tomentosus)的芳香气味具有改善身心健康的作用,但其挥发物的释放易受到室内环境影响而降低效果。为探究碰碰香挥发物对常见室内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为其高效稳定地应用于构建舒适的亲生物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混合正交设计,使用动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碰碰香挥发物对温度、湿度、CO_(2)浓度及光照这4种常见室内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温度、湿度、CO_(2)浓度和光照4个环境因素中,CO_(2)浓度和温度对碰碰香植株挥发物释放量的影响较大,而湿度和光照的影响较弱。(2)正常光周期下培养的碰碰香,在夜晚无光照时,CO_(2)浓度500μmol·mol^(-1)、温度25℃和湿度60%的环境条件最适于碰碰香植株释放挥发物。此环境条件下碰碰香挥发物的释放总量为86.23μg·L^(-1)·kg^(-1),具有改善身心健康的活性成分含量为78.03μg·L^(-1)·kg^(-1)。综上所述,应用碰碰香构建室内亲生物环境,维持或改善人员身心健康时,应主要注意控制CO_(2)浓度和温度相关的环境条件,从而充分高效地发挥碰碰香的园艺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碰香 挥发性有机物 温度 相对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条件 混合水平正交试验
下载PDF
B原子掺杂调控CuIn纳米合金电子结构以实现电化学CO_(2)还原宽电位活性
16
作者 王娇 朱芳芳 +7 位作者 陈必义 邓爽 胡博琛 刘洪 武猛 郝金辉 李龙华 施伟东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32-140,共9页
杂原子掺杂可以调节电子结构以调整中间体吸附并优化反应路径,是设计高效CO_(2)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的有应用前景的方法.B原子是常用的掺杂剂,引入B原子可以有效打破*COOH和OCHO*中间体的吉布斯自由能线性关系,并且可以通过与CO_(2... 杂原子掺杂可以调节电子结构以调整中间体吸附并优化反应路径,是设计高效CO_(2)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的有应用前景的方法.B原子是常用的掺杂剂,引入B原子可以有效打破*COOH和OCHO*中间体的吉布斯自由能线性关系,并且可以通过与CO_(2)中O原子结合来增强CO_(2)吸附能力.B掺杂碳材料、单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研究结果表明,B原子掺杂催化剂的CO_(2)RR活性和/或选择性有明显提高,然而多数报道的单个活性位点的B掺杂催化剂仅表现出在相对狭窄的电位范围内的CO_(2)RR高性能,设计制备CO_(2)RR的宽电位高选择性催化剂仍是巨大挑战.研究表明,合金化是提供多种类的活性位点相互协调和增强催化剂固有活性,进而改善CO_(2)RR性能并调节产物分布的可行策略.引入B原子到合金中以调节电子结构,最终优化关键中间体吸附的活性位点,对于寻找具有宽电位窗口的先进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B掺杂调节CuIn合金电子结构以实现宽电位高选择性的电子工程策略.所制得的B掺杂CuIn合金(CuIn(B))在–0.6 V(vs.RHE)时表现出99%的CO法拉第效率(FECO),并在一个宽的阴极电化学窗口(400 m V)内保持了超过90%的较高FECO.同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CO_(2)吸附实验等手段研究了CuIn(B)性能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B原子与CuIn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改变了CuIn的电子结构.CO_(2)吸附结果表明,CuIn(B)比CuIn拥有更强的CO_(2)吸附能力,证明它具有潜在的快速CO_(2)RR反应动力学.进一步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研究了催化剂的热力学反应能量学以揭示CO_(2)RR机制,结果表明,*COOH更倾向于在CuIn(B)上形成,且*CO与CuIn(B)催化位点的结合强度最佳,更利于CO_(2)还原反应为CO,而CuIn更利于作为HER的活性位点;决速步骤是*CO中间体向CO转移,以实现高CO选择性;热力学限制电位研究表明,CuIn(B)大大提高了CO_(2)到CO转化的选择性.随后通过差分电荷密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电荷转移过程是从CuIn位点到B位点.此外,根据d带理论,催化剂中Cu和In原子的投影态密度和d带中心(Ed)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催化剂结构中的电子价态的变化,与XPS结果相符;引入B可以优化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从而调节催化剂和中间体之间的结合能力,实现了CO_(2)RR在宽电位范围内的高活性和选择性.综上,本文对于电化学CO_(2)RR机理的基础理解和其实际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宽电位窗口 高选择性 B原子掺杂 电子结构
下载PDF
复配表面活性剂SDS+SDBS强化CO_(2)水合物蓄冷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钱程 谢应明 +3 位作者 王宁 翁盛乔 周琦 李嘉峻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55,共8页
本文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4、0.5、0.6 g/L)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不同质量浓度(0.2、0.3、0.4 g/L)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及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SDS+SDBS)中,CO_(2)水合物的蓄... 本文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4、0.5、0.6 g/L)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不同质量浓度(0.2、0.3、0.4 g/L)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及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SDS+SDBS)中,CO_(2)水合物的蓄冷特性。结果表明:与纯水体系相比,SDS、SDBS及SDS+SDBS对CO_(2)水合物蓄冷性能均有强化作用,且3种表面活性剂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0.5 g/L、0.3 g/L、0.5 g/L(SDS)+0.3 g/L(SDBS)。对比3种最佳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发现,采用0.5 g/L(SDS)+0.3 g/L(SDBS)时蓄冷性能最优:预冷时间(21.51 min)和蓄冷时间(27.56 min)最短;潜热蓄冷量(1308.27 kJ)、总蓄冷量(2967.35 kJ)、平均蓄冷速率(1.79 kW)和水合物生成质量(2.55 kg)均最大。说明复配表面活性剂对于CO_(2)水合物蓄冷性能具有最显著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式制冷循环 蓄冷 CO_(2)水合物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离子液体及其复配溶剂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唯 刘立 马晓辉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开发探索具备吸收容量高、循环吸收效果好、无腐蚀性等优势的新型高效吸收剂,是化学溶剂吸收CO_(2)的研究热点。离子液体已被证明是最具潜力的吸收剂之一,具有较宽的温度范围、极低的饱和蒸汽压、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其独特... 开发探索具备吸收容量高、循环吸收效果好、无腐蚀性等优势的新型高效吸收剂,是化学溶剂吸收CO_(2)的研究热点。离子液体已被证明是最具潜力的吸收剂之一,具有较宽的温度范围、极低的饱和蒸汽压、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其独特的结构可调性质,为设计高吸收容量离子液体绿色吸收剂创造了条件。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CO_(2)吸收剂的研究进展,包括阳离子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阴阳离子双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非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并分析了离子液体捕集CO_(2)原理。总结了离子液体复配溶剂捕集CO_(2)相较纯离子液体的优化潜力及研究进展,包括离子液体复配醇胺溶液、离子液体复配胺类相变吸收剂。进一步对比了离子液体及复配溶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收容量和黏度,指出了离子液体复配溶剂用于捕集CO_(2)的发展方向。基于研究现状与工业化应用需求,提出应开发兼具低能耗、高碳容和高吸收速率的新型离子液体吸收剂,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化学吸收 离子液体 复配溶剂
下载PDF
铜离子价态对铜基催化剂光/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怡璇 马丹丹 石建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8,共14页
在双碳目标下,实现CO_(2)光/电催化还原是缓解温室效应和提高碳资源利用率的一种前瞻性策略。然而,由于涉及多质子耦合的电子转移、碳碳偶联和氢化等过程,提高CO_(2)还原反应的转化产率和对单一产物的选择性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由于C... 在双碳目标下,实现CO_(2)光/电催化还原是缓解温室效应和提高碳资源利用率的一种前瞻性策略。然而,由于涉及多质子耦合的电子转移、碳碳偶联和氢化等过程,提高CO_(2)还原反应的转化产率和对单一产物的选择性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由于Cu与CO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因此铜基催化剂在提升CO_(2)的还原效率方面极具应用前景。本文以纳米级铜基催化剂为切入点,讨论不同价态的铜离子作光/电催化剂时,催化剂形貌、元素掺杂、与其他材料复合对CO_(2)还原过程的影响,着重论述目前研究中不同形貌、掺杂元素和复合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对含Cu^(2+),Cu^(+),Cu^(0)三种铜离子的催化作用,以及对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相应的法拉第效率的影响,最后对铜基催化剂未来的研究重点提出一些建议,包括Cu离子价态对生成多碳产物的机理分析、高效且有单一选择性的催化剂制备、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产物种类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铜基催化剂 形貌 元素掺杂 复合
下载PDF
3,5-二氯硝基苯在乙腈溶液中电化学还原机制研究
20
作者 刘岩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0,共9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FT-IR光谱电化学法研究3,5-二氯硝基苯(3,5-DCNB)在乙腈(AN)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在N2存在条件下,3,5-DCNB在-0.4~-1.2 V扫描电位区间内发生可逆的一步单电子还原,引入CO_(2),3,5-DCNB电化学行为转变为完...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FT-IR光谱电化学法研究3,5-二氯硝基苯(3,5-DCNB)在乙腈(AN)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在N2存在条件下,3,5-DCNB在-0.4~-1.2 V扫描电位区间内发生可逆的一步单电子还原,引入CO_(2),3,5-DCNB电化学行为转变为完全不可逆的4电子转移过程.采用电解法进一步探索在CO_(2)存在下3,5-DCNB的电解产物,并通过X-ray和IR对电解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3,5-DCNB的电化学还原时引入CO_(2),可高效合成3,3′,5,5′-四氯偶氮苯,同时实现CO_(2)的固定与转化.利用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等电化学技术探究了3,5-DCNB在CO_(2)存在条件下的电化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氯硝基苯 芳香硝基化合物 CO_(2)捕获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