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Cu, Pb, Zn, and Cd)in sediments of a coastal wetlands in eastern Fujian,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Lili Zhao Weibin You +8 位作者 Haiqing Hu Wei Hong Xiaojuan LIAO Shihong Xiao Ren Wang Jinbiao Cai Xuncheng Fan Yong Tan Dongjin H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03-710,共8页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Cu), lead (Pb), zinc (Zn), and cadmium (Cd) in five wetland types (mudflat, aquaculture wetland, water area, farm...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Cu), lead (Pb), zinc (Zn), and cadmium (Cd) in five wetland types (mudflat, aquaculture wetland, water area, farmland wetland and mangrove) from three areas (Ningde, Fuding, and Xiapu), China. Cu concentrations in five wetland types descended in the order: farm wetland, mudflat, aquaculture, water area and mangrove. Pb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aquaculture, mangrove, farm wetland, mudflat, and water area. Zn content decreased in the order: farm wetland, water area, aquaculture, mudflat and mangrove, and Cd content decreased as follows: mangrove, aquacul- ture, water area, rnudflat, and farm wetland. Comparis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me heavy metals in different area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Cu (63.75 mg kg-1) and Zn (152.32mgkg-1) concentrations occurred in Ningdecoastal wetlands; Pb (110.58 mg kg-1) and Cd (2.81 mg kg-1) contents were highest in Fuding wetlands, and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all heavy metals were very low in Xiapu wetlands. Examination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the Cu content was high in all mudflat layers; Pb and Cd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st in aquaculture and mangrove wetlands, respectively, and Zn content was highest in farm wetlan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 and Zn contents for different areas decreased as follows: Ningde 〉 Fuding 〉 Xiapu, for Pb and Cd were most concentrated in Fuding coastal wetlands. Concentrations of Zn and Cu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hile Zn and Cu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wetland Heavy metal SPATIALDISTRIBUTION Eastem fujian Ningde City
下载PDF
DYNAMIC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IN FUJIAN COASTAL AREA
2
作者 Liu Ta Hou Xiaohong(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Nanjing 210008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4年第Z2期41-53,共13页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 in 1978,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become much more rapid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urbanization more diversified. The 'Bottom Up' strategy becomes as important as, or even m...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 in 1978,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become much more rapid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urbanization more diversified. The 'Bottom Up' strategy becomes as important as, or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Top Down' strategy as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major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dynamic mechanism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in coastal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from 1978 to 1989, and describes quantitatively the 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process under two major dynamic mechanism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urbanization dynamic mechanis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astal area fujian Province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the “Old Red Sand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ast Fujian
3
作者 曾从盛 陈居成 吴幼恭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0年第1期58-67,共8页
The "Old Red Sand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typically developed over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ast Fujian, but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ir origin. Based on the overall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a s... The "Old Red Sand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typically developed over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ast Fujian, but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ir origin. Based on the overall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a series of lab studie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Old Red Sands" are mainly formed by the beach wind-drift sands and ,locally, by slope wash and allu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Red SANDS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RIGIN coastal areas of SOUTHEAST fujian
下载PDF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TLV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from one village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its molecu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4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30-,共1页
关键词 HTLV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TLV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from one village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its molecu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high
下载PDF
浙闽海域冬季悬沙锋的次中尺度现象
5
作者 乔璐璐 王祥宇 +1 位作者 刘世东 郭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共11页
次中尺度运动是海洋中重要的动力过程,但是目前对浙闽海域悬沙锋的次中尺度现象及其动力特征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GOCI卫星遥感影像、实测表层悬沙浓度数据以及海表涡流数据等,研究了悬沙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次中尺度过程... 次中尺度运动是海洋中重要的动力过程,但是目前对浙闽海域悬沙锋的次中尺度现象及其动力特征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GOCI卫星遥感影像、实测表层悬沙浓度数据以及海表涡流数据等,研究了悬沙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次中尺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浙闽近岸的悬沙锋在冬季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浙闽海域20~25m等深线附近,但在浙江北部约29°N海域和台湾岛北部26~27°N海域锋面向海突出,指示了近海高浓度悬浮泥沙的向海输运;浙闽悬沙锋次中尺度现象显著,多表现相对涡度的气旋性涡旋;悬沙锋位置逐步向南移动,主要与冬季偏北风产生的西南向沿岸流有关;冬季大风事件有利于锋面次中尺度过程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中尺度涡旋 悬沙锋 浙闽近海 大风 冬季
下载PDF
福建长乐海域水沙环境及海岸演变研究
6
作者 扬懿 孙路 +2 位作者 韩志远 王程浩 谢华亮 《水道港口》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依托实测水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研究了福建长乐海域水沙环境及海床冲淤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长乐海域为基岩岬角控制的沙质海岸,波浪较强、潮流流速小、水体含沙量低、海岸线及海床地形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状态;研究海域的常风向... 依托实测水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研究了福建长乐海域水沙环境及海床冲淤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长乐海域为基岩岬角控制的沙质海岸,波浪较强、潮流流速小、水体含沙量低、海岸线及海床地形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状态;研究海域的常风向和常浪向均为NNE向,强风和强浪主要受台风及寒潮大风影响;研究海域属强潮海区,最大潮差为6.92 m,平均潮差为4.45 m;研究海域潮流属正规半日潮流,往复流特征明显;研究海域底质分布在横向上呈现近岸粗、深水区细的分布特点,近岸存在南北连续的砂质沉积带,波浪作用下自北向南输移的泥沙对海岸演变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环境 海岸演变 沙质海岸 福建长乐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评价
7
作者 闫谨 周小成 +3 位作者 黄婷婷 乐通潮 王永荣 吴善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5,共14页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能表征森林生态质量的关键指标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状况。首先,基于2016年2 m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双层尺度集模型选定最佳分割尺度,多分类器集成算法集,自动选择最优分类算法进行森林类型提取,并结合2020年Sentinel遥感数据及森林分类产品,更新2020年福建省海岸带森林类型精细分布图;其次,利用LandTrendr算法衍生的干扰开始时间特征推算现存森林年龄,通过GEDI冠层高度产品获取海岸带森林冠层高度分布图;在以上关键森林质量指标提取基础上,对遥感手段获取的8项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结果】2020年福建海岸带40个县域约50%的县域森林生态质量处于优良水平,其中仙游县、闽侯县、南安市、霞浦县、柘荣县及厦门海沧区、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等森林生态质量为优;森林生态质量较差的县域有惠安县、秀屿区、石狮市、福安市、平潭实验区、诏安县。【结论】结合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能够发挥遥感大范围监测优点,客观评价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福建沿海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森林管理措施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类型 林龄 冠层高度 森林生态质量 福建海岸带
下载PDF
闽台海岸带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梦杰 陈凌秀 +4 位作者 谢慧黎 施智勇 戴洪霞 张娇 刘兴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6,共11页
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对海岸带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揭示影响生境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海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东海岸和台湾西海岸(以下合称闽台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借助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 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对海岸带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揭示影响生境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海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东海岸和台湾西海岸(以下合称闽台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借助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下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两岸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的增长及耕地的减少为主要特征。建设用地2000-2010年面积增长最多,年均增长5.66%。耕地作为建设用地面积最大转入来源,面积共减少1781 km^(2),年均减少2.55%。土地变化福建东海岸大于台湾西海岸。(2)1990-2020年闽台海岸带生境质量均值为0.82,总体生态质量良好,但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两岸低等级生境面积增长最快,2010年后增长速度趋缓。生态用地向非生态用地的转移对生境退化的贡献率超过70%。(3)夜间灯光指数、人口密度、GDP、高程、坡度为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30年间主导因素由地形因素变为社会经济因素。研究为闽台沿海地区陆海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用地变化 闽台海岸带
下载PDF
福建沿海地区地热异常热源成因的地球物理分析
9
作者 张健 何雨蓓 范艳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1,共10页
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东南丘陵沿海地带重要的地热异常区,其成因机制、热源构成一直是我国地热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热、震、磁、重资料分析了该区地热异常的成因及热量来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剪切波“低速走廊”与政和—大... 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东南丘陵沿海地带重要的地热异常区,其成因机制、热源构成一直是我国地热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热、震、磁、重资料分析了该区地热异常的成因及热量来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剪切波“低速走廊”与政和—大埔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在深部形成的铲形逆冲断层相关,其东端向下至环太平洋地热带高温热源区,西端向上至漳州、福州地表地热异常区。居里面至莫霍面之间,地温增温平缓,不具备形成现代侵入岩体异常热源的条件。花岗岩放射性生热是地表热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元素热源深度小于5 km,地下水沿导热构造“汲取”围岩放射性生热量,向热田中心汇集形成高温区。我们认为:福建沿海地热异常区的热能由深、浅两种来源组成,深部热能来源于环太平洋高温岩浆,浅部热能来源于花岗岩放射性元素生热。深部热源的热量顺铲形逆冲断层向上传输到地表,浅部热源的热量由地下水汇集到地热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沿海地区 地热异常成因 地球物理分析 铲形逆冲断层 放射性生热率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制造业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沿海六市为例
10
作者 洪桦 张渝 《自然资源信息化》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制造业对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建省沿海六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对2012—2021年新增的不同类型制造业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6个因... 制造业对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建省沿海六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对2012—2021年新增的不同类型制造业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6个因素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制造业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沿海一带;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是吸引制造业落地的有利因素,第三产业是不利因素,常住人口、工业地价变动指数、城镇化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全局空间自相关 热点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福建省沿海六市
下载PDF
闽南沿海地区海岸带韧性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戚洪帅 毛紫建 +6 位作者 曹超 蔡锋 刘建辉 雷刚 赵绍华 刘根 赵欣彤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下,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成为生态环境风险的高危地区。为揭示研究区海岸带韧性特性,有效评价海岸带韧性发展历程,从而对海岸带韧性提升提出针对性成效管理策略。本研究以闽南沿海地区的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下,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成为生态环境风险的高危地区。为揭示研究区海岸带韧性特性,有效评价海岸带韧性发展历程,从而对海岸带韧性提升提出针对性成效管理策略。本研究以闽南沿海地区的18个县区(不包括金门县)为研究对象,选取海岸动力、海岸防护能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特征等5个方面、14个海岸韧性指标因子,利用AHP-Critic法、灰色关联TOPSIS法、自然断点法以及贡献度模型,构建研究区海岸带韧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闽南沿海地区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以厦门市辖区为代表区域的海岸带韧性高值区(韧性平均值为0.517~0.542),南部是漳州沿海地区的海岸带韧性低值区(韧性平均值为0.482~0.514);海岸动力、海岸防护能力是其主控要素和影响因子。闽南沿海地区韧性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韧性提升阶段(1980—1990年),经济高速发展中生态环境造破坏的韧性破坏阶段(1991—2010年),注重生态修复保护工作,使海岸带韧性提升的恢复阶段(2011—2020年)。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在上述3阶段的韧性演化过程存在时间上的相位差异,其与三地不同的区位特点与地域经济发展历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岸韧性 时空特征 灰色关联法 闽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
12
作者 林冰 陆璟辉 +1 位作者 王宇飞 李岩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1-307,共7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央气象台台风逐小时资料、沿海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闽东影响台风共有62个.其中,56个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年均5.6个.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影响时段在6-11月,8月闽东... 基于2011-2020年中央气象台台风逐小时资料、沿海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闽东影响台风共有62个.其中,56个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年均5.6个.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影响时段在6-11月,8月闽东沿海出现的台风大风天气过程最多,秋季影响台风均能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较其他月份,闽东沿海7月更常出现强烈的台风大风天气,近10年闽东沿海7月的台风大风过程中36%达到了12级及以上,其中18%达到14级及以上,两个等级的强风在7月占比均为各月份中最高,近10年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历史极值也出现在7月.T1、T2、T3型闽东影响台风均造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92.3%的T4型台风、86.7%的T5型台风也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T1、T2型台风造成的大风最强,阵风最高可达14级及以上,T3、T4、T5型台风大风强度则较弱.不同路径台风各区域极大风存在差异,但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纬度,越靠近开阔海面,大风影响程度越严重.台风大风极值多出现在海岛站点,而各地形区域临近开阔海面的站点极大风次之,也都达到较大的等级,临近大陆站点及海湾内部海岛站点风力等级往往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大风 台风极端大风 分布特征 闽东沿海
下载PDF
2023年4月闽南沿海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13
作者 张凌艺 曾进 李育乔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35-138,146,共5页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立与弱冷空气触发是此次过程的降水机制。“列车效应”在雷达图中表现突出,针对区域性冷空气的入侵,风廓线雷达资料较常规资料更精细,地形正面阻挡对边界层偏南急流造成的暖区暴雨大值落区判断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边界层偏南急流 风廓线 闽南沿海 2023年4月
下载PDF
Site correction of ground motion in Fujian area 被引量:1
14
作者 Ying Zhang Jinfu Zhang +2 位作者 Zhao Huang Chen Lin Shanxiong W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13年第1期55-66,共12页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shear-wave velocity testing, the site category-zoning ma...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shear-wave velocity testing, the site category-zoning map of FJ area with the scale of 1:200,000 is generated according to the sit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of China (GB50011 2010). By the method of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we obtain bedrock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of five recurrent periods (50, 200, 500, 1000, and 2500 a) of FJ area. By using the 617 typical soil layer structures of the site classifications in FJ area, we build seismic response models of soil layers and mak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then obtain the statistic sample space of site amplification factors, which possess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and sufficient data. Consider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ternary Strata in FJ area,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 zoning (mountains and coastal areas respectively) and site classifications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bedrock importing ground motion, the site magnification-factors of ground motion in FJ area are obtained by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motion - Site amplification factors ~coastal areas ~ Mountains ~ Site category ~ fujian area
下载PDF
2013-2022年福建漳江口互花米草分布无人机遥感数据集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敏敏 张宜辉 +1 位作者 周泽友 朱旭东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中国滨海湿地,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监测互花米草的时空分布对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由无人机正射影像和互花米草空间分布数据组成。采用无人机搭...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中国滨海湿地,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监测互花米草的时空分布对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由无人机正射影像和互花米草空间分布数据组成。采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选择白天低潮时段,获取福建漳江口湿地2013–2022年期间的航拍影像,然后利用动态结构摄影三维重构技术将采集的航拍影像拼接成覆盖研究区的数字正射影像,每年一景,共十景,并基于正射影像的分类数据提取出连续十年的互花米草空间分布数据。本数据集的无人机影像质量满足要求,不存在漏拍情况,影像色彩均衡。研究区位于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着乡土红树植物、互花米草等滨海湿地植被,是我国典型的红树林-盐沼交错区。作为红树林-盐沼交错区的长时序(连续十年)高分辨率(20 cm)无人机遥感数据集,本数据集在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红树林保护修复、互花米草入侵等研究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互花米草 无人机 数字正射影像 福建漳江口
下载PDF
QFW-6000型微波辐射计在福建沿海地区探测性能的分析
16
作者 吴友侦 刘统强 +4 位作者 陈勇航 赵兵科 刘琼 陈泉 许赟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以微波辐射计在福建沿海地区的温度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微波辐射计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数据,通过对微波辐射计的温度反演数据与探空和ERA5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温度的能力,以及反演的数据质量,并进一步把微... 以微波辐射计在福建沿海地区的温度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微波辐射计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数据,通过对微波辐射计的温度反演数据与探空和ERA5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温度的能力,以及反演的数据质量,并进一步把微波辐射计的反演数据应用于分析边界层大气温度的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温度与探空温度一致性好,相关系数为0.971,平均偏差为2.716℃,均方根误差为5.131℃;降雨强度越大,降雨对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温度准确性的影响越显著。将ERA5温度和探空获取的大气温度分别与微波辐射计获取的大气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逐月变化趋势一致;各月份ERA5与微波辐射计在中层大气的温度偏差小于近地面和高层大气;在高度2 km以上,ERA5与微波辐射计的温度廓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高度3 km以下,在相同的海拔高度,夏季温度日变化比冬季温度日变化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夏季大气温度变化大,冬季大气温度变化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大气温度 福建沿海地区 日变化 垂直分布
下载PDF
闽南沿海地区大棚“水稻—辣椒”轮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恒毅 《辣椒杂志》 2023年第4期20-24,共5页
近年来闽南沿海地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显著,但也带来了连作障碍和蔬菜与粮争地等问题。本研究在福建惠安连续3年开展设施辣椒-水稻种植模式,该模式与单作辣椒模式相比,设施辣椒病虫害发生率和农药施用量均降低50%,改善... 近年来闽南沿海地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显著,但也带来了连作障碍和蔬菜与粮争地等问题。本研究在福建惠安连续3年开展设施辣椒-水稻种植模式,该模式与单作辣椒模式相比,设施辣椒病虫害发生率和农药施用量均降低50%,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辣椒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别重要的是,增加了一季水稻的收获,每667 m^(2)水稻产量达300 kg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辣椒轮作 效益 闽南沿海
下载PDF
福建南安沿海地区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8
作者 童德平 《福建地质》 2023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福建南安石井—水头一带出露的中-基性岩墙群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低镁、高铝钙碱性特点,SiO_(2)含量为49.26%~61.75%,属中-基性岩范围;(La/Yb)_N比值为9.12~17.30,轻重稀土元素分离较为强烈;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Sr、K、Rb、Ba、Th... 福建南安石井—水头一带出露的中-基性岩墙群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低镁、高铝钙碱性特点,SiO_(2)含量为49.26%~61.75%,属中-基性岩范围;(La/Yb)_N比值为9.12~17.30,轻重稀土元素分离较为强烈;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Sr、K、Rb、Ba、Th和Ce等明显富集,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Ta,表现出与岛弧火山岩微量元素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同位素显示具有高I_(Sr)同位素初始值和低ε_(Nd)(t)值,指示形成中-基性岩墙的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源区,是俯冲流体和消减洋壳沉积物交代地幔楔及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等共同参与了地幔源区的混合改造作用,之后再上侵接受地壳物质的混染,在晚白垩世(约90 Ma)拉张的构造环境下迅速上侵到地表冷却最终形成中-基性岩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岩墙 岩石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 SR-ND同位素 福建沿海
下载PDF
基于百度指数的粤闽浙沿海城市信息流网络特征
19
作者 叶艺华 陈羽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81-90,共10页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获取的城市两两用户关注指数,构建粤闽浙沿海城市信息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称网络矩阵、节点区域法分析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2011—2014年地区信息流总量增长明显,2014—2021年总量较为稳定;福州、厦门、泉...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获取的城市两两用户关注指数,构建粤闽浙沿海城市信息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称网络矩阵、节点区域法分析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2011—2014年地区信息流总量增长明显,2014—2021年总量较为稳定;福州、厦门、泉州、温州、赣州为重要节点城市,兼具较强的信息资源辐射能力和集聚能力,潮州、梅州和鹰潭融入不足,福州为强辐射型城市,厦门逐渐由强吸收型转为强辐射型城市;网络式城市结构初具,在地理上呈现以厦门、福州为支撑节点的皇冠型结构,沿海城市间联系密集,西部则较为稀疏,漳州—厦门—泉州—福州形成稳定且相对紧密的信息互动关系;网络呈现明显的省域界限,大致形成“1+4+15”的层级结构,厦门吸收网络中接近一半城市的最大信息流,为主导城市,福州、赣州、汕头、温州吸引着各自省内城市的最大信息流,为次级主导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闽浙沿海 信息流 节点区域法 网络时空演变
下载PDF
沿海工贸型城市商业方法专利布局与质量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20
作者 程旖婕 韩世锋 +1 位作者 郭榕榕 朱琳萍 《情报探索》 2023年第12期51-61,共11页
[目的/意义]实证沿海工贸型城市商业方法专利的布局特征与质量水平,为城市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数据参考与决策支持。[方法/过程]在回顾商业方法发明的可专利性审查标准与规则演变的基础上,选取数... [目的/意义]实证沿海工贸型城市商业方法专利的布局特征与质量水平,为城市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数据参考与决策支持。[方法/过程]在回顾商业方法发明的可专利性审查标准与规则演变的基础上,选取数字经济表现活跃的福建城市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商业方法专利的布局现状和政策环境;并根据专利布局形成各阶段的主体行为,构建了专利布局质量评价体系,对区域差异展开测度和解析。[结果/结论]福建商业方法专利布局总体呈现以福州、厦门为中心的双核心型布局,专利的创造质量和申请质量较好,但保护效果和运用效益普遍不佳,下一步应补齐短板在转让、许可、质押等多个专利运营环节提早布局、综合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方法专利 沿海工贸型城市 专利布局特征 专利布局质量 福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