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史与社会治理研究的一部力作——《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读后
1
作者 陈俊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18,共5页
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一书,就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具体形态、开发活动与区域社会治理的演化、经营海洋事业的样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观察。作为学界首部关于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问题... 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一书,就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具体形态、开发活动与区域社会治理的演化、经营海洋事业的样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观察。作为学界首部关于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问题研究的专著,该书以独到视角建构自身对宋代区域史、国家治理问题的新阐释,突破了学界的既有认识,是一部创新性突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浙江 沿海滩涂 区域治理
下载PDF
滨海滩涂地区降水变化的多尺度周期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余世鹏 杨劲松 +2 位作者 王相平 姚荣江 刘广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3,共7页
利用1953—2011年共59a的长序列降水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和MexicanHat小波变换,分析滨海滩涂地区东台市年降水量及各季节降水量的多尺度周期振荡特征和演变趋势。两种小波分析的综合比较表明,Morlet小波在揭示滨海降水序列周期细节... 利用1953—2011年共59a的长序列降水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和MexicanHat小波变换,分析滨海滩涂地区东台市年降水量及各季节降水量的多尺度周期振荡特征和演变趋势。两种小波分析的综合比较表明,Morlet小波在揭示滨海降水序列周期细节特征和提升主周期特征的显著性水平方面更具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滩涂地区降水量变化以年代际尺度为主周期,其中夏季降水与年降水周期均具24a、16a和9a的第一、二、三主周期,春、秋和冬季降水主周期则分别为16a、23a和17a;研究区降水量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周期特征与江淮地区降水量的整体特征一致,但是滨海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降水量在年际尺度上的周期振荡显著水平较低;根据研究区降水量在年代际尺度主周期上的振荡特征,预测研究区未来8—12a的年降水和夏季降水,未来8a的春、冬季降水,未来11~12a的秋季降水均可能呈整体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拓展小波分析的适用机制理论研究领域,对滩涂围垦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滨海地区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农业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滩涂地区 MORLET小波 MEXICAN Hat小波 小波功率谱 趋势预测
下载PDF
长期耕种对江苏沿海围垦区滨海盐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濛 濮励杰 +2 位作者 王小涵 王琪琪 韩明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88-5097,共10页
江苏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滩涂围垦长期以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土地利用后备资源,而耕地又是其围垦后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利用实验室土壤理化分析调查江苏东台滩涂围垦区耕种60a内耕地土壤理化属性及对应小麦产量的变化。结... 江苏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滩涂围垦长期以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土地利用后备资源,而耕地又是其围垦后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利用实验室土壤理化分析调查江苏东台滩涂围垦区耕种60a内耕地土壤理化属性及对应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58a的耕种过程中耕地土壤整体表现出脱盐、脱碱和养分积累的的趋势土壤电导率(EC_(1:5))、pH_(1:2.5)由耕种前的5.29dS/m和8.76下降至0.11dS/m和7.93,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则由2.64g/kg和0.15g/kg上升至13.72g/kg和1.12g/kg;(2)土壤碱解氮(AH-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受施肥和作物生长影响强烈,除AK持续流失外,AHN和AP均表现出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3)土壤碳氮比(C/N)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在耕种15-53a经历了剧烈波动,反应出此期间该地区土壤的脆弱性,除AK外,各土壤理化指标均在耕种53a后开始影响20cm以下的深层土壤;(4)随着土壤环境的改善,小麦产量的上升经历了快速增产(0—15a)、波动中产(15—53a)和稳定高产(53a以上)3个阶段,在耕种53年后可达到该品种小麦(扬麦16)正常产量。虽然高强度的农业开发使土壤质量和小麦产量的都有了大幅提升,但耕种0—40年间所表现出的土壤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波动,以及化肥投入与小麦产量之间不对应所可能导致的生态系统问题却应当引起重视,为日后的农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围垦 耕地 土壤理化属性 小麦产量 江苏沿海
下载PDF
不同干扰强度对滩涂围垦区土壤颗粒组成的时空分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濛 濮励杰 +2 位作者 王小涵 王琪琪 于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5-854,共10页
滩涂是陆地与海洋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以及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滩涂围垦成为缓解区域土地利用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对不同围垦年限以及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的时空差异... 滩涂是陆地与海洋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以及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滩涂围垦成为缓解区域土地利用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对不同围垦年限以及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的时空差异研究,比较了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垦区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60 a的围垦过程中,在强烈、中度和无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均表现出在脱盐过程中随围垦年限增加而砂粒减少、粉粒和粘粒增加的过程,脱盐后砂粒的年均下降率可达0.72%;2)在无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反映出滩涂围垦和脱离海水影响的自然过程,而强烈和中度干扰强度则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人为和自然干扰的综合效果;3)耕种方式、时间以及土壤侵蚀等因素均会对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强度造成影响而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4)土壤粒径的时空分布可以综合反映出滩涂围垦区的环境特点,对指导垦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围垦过程中,不同的开发利用时间及区位表现出了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使垦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和资源配置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随之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为未来滩涂围垦区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围垦 干扰强度 土壤粒径分布 江苏沿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