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氨基钴酞菁(CoTAPc)在金电极上成膜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敏 任春生 应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6-313,共8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QCM)技术对四氨基钴酞菁 (CoTAPc)在金电极上的聚合成膜过程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扫描速度、溶剂、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对其成膜过程的影响 ,同时初步探讨了聚合膜分别在非水溶液和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QCM)技术对四氨基钴酞菁 (CoTAPc)在金电极上的聚合成膜过程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扫描速度、溶剂、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对其成膜过程的影响 ,同时初步探讨了聚合膜分别在非水溶液和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及稳定性 ,其中借助EQCM重点讨论了在这些过程中溶液中离子在膜中传输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循环伏安法 四氨基钴酞菁 成膜过程 离子传输
下载PDF
聚四氨基钴酞菁膜修饰电极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晓敏 任春生 应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3,共6页
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聚四氨基钴酞菁(CoTAPc)膜修饰电极(p_CoTAPcCM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在pH=2的缓冲溶液中,与未修饰玻碳电极(GC)相比,甲巯咪唑在p_CoTAPcCME(GC基体)上的氧化峰电位(Vpa)负移220mV左右,峰电流(Ipa)变为... 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聚四氨基钴酞菁(CoTAPc)膜修饰电极(p_CoTAPcCM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在pH=2的缓冲溶液中,与未修饰玻碳电极(GC)相比,甲巯咪唑在p_CoTAPcCME(GC基体)上的氧化峰电位(Vpa)负移220mV左右,峰电流(Ipa)变为原来的3倍多;还原峰电位(Vpc)正移大约223mV,峰电流(Ipc)几乎变为裸电极时的6倍。同时,p_CoTAPcCM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有很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还原 四氨基钴酞菁(cotapc) 甲巯咪唑
下载PDF
金属酞菁接枝纤维素纤维及其消臭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汪进前 魏莉莉 +2 位作者 吕素芳 张利 陈文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共3页
采用顺丁烯二酸酐改性四氨基钴酞菁制备新型水溶性钴酞菁,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将金属酞菁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制备功能纤维。在室温条件下,该功能纤维能有效去除甲硫醇和氨气,甲硫醇按催化氧化机理去除,而氨气按酸碱中... 采用顺丁烯二酸酐改性四氨基钴酞菁制备新型水溶性钴酞菁,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将金属酞菁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制备功能纤维。在室温条件下,该功能纤维能有效去除甲硫醇和氨气,甲硫醇按催化氧化机理去除,而氨气按酸碱中和机理去除,2 h的去除率分别为69.7%和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氨基钴酞菁 顺丁烯二酸酐 纤维素纤维 消臭
下载PDF
聚四氨基钴酞菁膜修饰电极对甲巯咪唑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春生 张晓敏 +2 位作者 欧阳小琨 丁春霞 应敏 《工业催化》 CAS 2004年第9期42-46,共5页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对聚四氨基钴酞菁膜(p CoTAPc)修饰玻碳电极(GCE)和化学修饰电极(CME)催化氧化甲巯咪唑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的一系列实验验证了不同酸度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紫外光谱法 四氨基钴酞菁 甲巯咪唑 电催化氧化机理
下载PDF
碳纳米管/石墨烯负载四氨基钴酞菁电极用于亚硝酸钠的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许虓彬 黄三庆 +1 位作者 吕汪洋 陈文兴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64-467,共4页
采用共混法制备出了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氨基钴酞菁,修饰玻碳电极(CNT/GO/CoTAPc/GCE),研究亚硝酸盐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CNT/GO/CoTAPc/GC电极对亚硝酸盐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0.1M,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采用共混法制备出了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氨基钴酞菁,修饰玻碳电极(CNT/GO/CoTAPc/GCE),研究亚硝酸盐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CNT/GO/CoTAPc/GC电极对亚硝酸盐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0.1M,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电流计时法检测亚硝酸盐的线性范围为8.4×10-8~1×10-3 mol/L,灵敏度为15.98μA/mM,检出限为8.4×10-8 mol/L(3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四氨基钴酞菁 电化学检测 亚硝酸盐
下载PDF
炭黑负载酞菁共价有机框架衍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肖龙飞 李楠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53-461,共9页
以四氨基钴酞菁(Cobalt tetraaminophthalocyanine,CoPc(NH2)4)为结构单元,4,4′-联苯二甲醛为连接基团,通过希夫碱反应在炭黑表面原位生长得到Co-COFs/CB前驱体,然后高温热解得到高效氧还原活性的过渡金属/氮/碳(M-N-C)催化剂:Co-COFs/... 以四氨基钴酞菁(Cobalt tetraaminophthalocyanine,CoPc(NH2)4)为结构单元,4,4′-联苯二甲醛为连接基团,通过希夫碱反应在炭黑表面原位生长得到Co-COFs/CB前驱体,然后高温热解得到高效氧还原活性的过渡金属/氮/碳(M-N-C)催化剂:Co-COFs/CB-X(X=600、700、800℃)。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官能团结构以及表面成分等进行表征。测试表明:Co-COFs/CB-700催化剂存在暴露的Co-N/C、吡啶氮以及石墨氮的活性位点,有效提高了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Co-COFs/CB-700催化剂的半波电位达到0.841 V,极限电流密度为5.96 mA/cm2,电子转移数为3.78~3.96,HO_(2)^(-)产率为2.5%~14.1%。这表明Co-COFs/CB-700催化剂具有接近20%Pt/C的氧还原活性,氧还原途径为接近4电子的反应途径,且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能均优于20%Pt/C。这说明Co-COFs/CB-700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氨基钴酞菁 炭黑 共价有机框架 氧还原
下载PDF
Electrocatalytic response of poly(cobalt tetraaminophthalocyanine)/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Nafion modified electrode toward sulfadiazine in urine 被引量:2
7
作者 Xiao-ping HONG Yan ZHU Yan-zhen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03-510,共8页
A highly sensitive amperometric sulfadiazine sensor fabricated by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poly(cobalt tetraaminophthalocyanine) (poly(Co II TAPc)) on the surface of a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Nafion (MWCNTs... A highly sensitive amperometric sulfadiazine sensor fabricated by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poly(cobalt tetraaminophthalocyanine) (poly(Co II TAPc)) on the surface of a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Nafion (MWCNTs-Nafion) modified electrode is described.This electrode showed a very attractive performance b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Co II TAPc,MWCNTs,and Nafion.Compared with the bar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and the MWCNTs-Nafion modified electrode,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poly(Co II TAPc)-coated MWCNTs-Nafion GCE generated greatly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s toward sulfadiazine including low oxidation potential,high current responses,and good anti-fouling performance.The oxidation peak currents of sulfadiazine obtained on the new modified electrode increased linearly while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adiazine from 0.5 to 43.5 μmol/L 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0.17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ADIAZIN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cobalt tetraaminophthalocyanin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