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源谱的尾波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天中 马云生 +1 位作者 张焕生 朱碧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02-709,共8页
根据尾波观测的经验公式,选用北京遥测台网东部9个台站所记1989—1990年唐山地区10个地震的数字化记录,采用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法,得到各地震的震源因子,并和单台多震法求得震源因子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多台法所得震源因子精度明显... 根据尾波观测的经验公式,选用北京遥测台网东部9个台站所记1989—1990年唐山地区10个地震的数字化记录,采用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法,得到各地震的震源因子,并和单台多震法求得震源因子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多台法所得震源因子精度明显优于单台法;且两者均比直达S波所求波谱比的精度提高1倍以上。提出了以一定的震源模型为基础,由震源因子求震源谱的方法.结果表明,ω一次方模型(即震源港高频部分与角频率ω的一次方成反比)较二次方模型更适合于本文所用的数据(震级范围为ML,3.0-5.2).由于尾波能有效地消除震源辐射因子和单一路径的影响,故易于得到较多的资料和较高的精度,为研究震源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 震源因子 震源谱 综合求解法 地震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迪 罗奇峰 罗永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6-302,共7页
长周期地震波的研究对自振周期较长的大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长周期地震波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经验统计方法和地震学中的震源模型方法,通过对这两类方法的研究现状和适用范围的分析,提出了在地震动长周... 长周期地震波的研究对自振周期较长的大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长周期地震波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经验统计方法和地震学中的震源模型方法,通过对这两类方法的研究现状和适用范围的分析,提出了在地震动长周期的研究和应用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将长周期分析方法应用于大跨结构的抗震设计,还介绍了我国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谱中对长周期部分的修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波 地震动 震源模型 反应谱 衰减关系 研究进展 抗震设计规范
下载PDF
川东高陡构造石灰岩出露区近源地震波频谱测试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富森 梁顺军 曾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了选择最佳的石灰岩出露区地震资料的采集参数,我们在川东高院构造石灰岩出露区作了近源地震波频谱测试及资料采集试验。其方法是将地震加速度传感器分别置于井下和地表,测试来自不同激发条件(井深、药量及岩性)的近源地震波激发... 为了选择最佳的石灰岩出露区地震资料的采集参数,我们在川东高院构造石灰岩出露区作了近源地震波频谱测试及资料采集试验。其方法是将地震加速度传感器分别置于井下和地表,测试来自不同激发条件(井深、药量及岩性)的近源地震波激发频谱,并与用地震检波器同时接收的地震信号进行对比,以验证其结果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①山区的低速带,不仅限于表土,而且岩石露头也存在约10m厚的低速带,②受这10m度低速带的影响,在井下和地表测试的激发频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③三种岩性对高频成分吸收的程度明显不同,其中央岩最严重,砂岩次之,泥岩最弱;④延迟组会爆炸对降低激发频谱、减轻地震波能量的衰减具有明显作用;⑤受低速带的影响,地震波旅行时间、振幅、频率及相位都要发生很大变化。最后指出,要想提高石灰岩出露区原始资料的信噪比,不仅应选择合理的激发参数,而且也要重视接收条件的改善,必要时应考虑将检波器置于井下接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 地震波 频谱分析
下载PDF
MCZT在气枪震源信号频谱分析中的应用
4
作者 董明荣 符力耘 +5 位作者 杨军 李孝宾 叶泵 张艳 魏伟 卢晓林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652,共7页
气枪震源信号是短时非平稳信号,采用频谱细化算法能提高频谱分析的准确性。首先进行了改进线性调频Z变换(MCZT)和FFT两种频谱分析算法的误差仿真计算,然后进行气枪震源的水下子波信号和地震波信号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MCZT计算误差较小... 气枪震源信号是短时非平稳信号,采用频谱细化算法能提高频谱分析的准确性。首先进行了改进线性调频Z变换(MCZT)和FFT两种频谱分析算法的误差仿真计算,然后进行气枪震源的水下子波信号和地震波信号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MCZT计算误差较小、计算时间较少,能有效提高气枪震源信号频率和幅度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是气枪震源信号频谱特征分析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震源 水下子波 地震波 频谱细化 改进线性调频Z变换(MCZT)
下载PDF
利用面波振幅谱确定四川九寨沟M7.0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博 高原 马延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223-1234,共12页
准确的震源深度对理解板块构造过程,地震断层结构,非天然地震识别等有重要意义.地震面波远场振幅公式显示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机制、观测方位和震源深度有密切关系.当震源机制与观测方位确定后,可以利用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深度唯一依赖关系,... 准确的震源深度对理解板块构造过程,地震断层结构,非天然地震识别等有重要意义.地震面波远场振幅公式显示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机制、观测方位和震源深度有密切关系.当震源机制与观测方位确定后,可以利用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深度唯一依赖关系,确定震源深度.浅源地震面波振幅谱在0.01~0.08 Hz之间的某个很窄的频段会出现陷波现象即振幅能量衰减,陷波位置与震源深度和频率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分析了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理论地震图陷波现象出现的位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通过理论地震图计算,得到不同震源深度的远场面波振幅谱,与实际观测波形对比,并进行深度定位.理论地震图面波振幅谱显示,震源深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面波振幅谱的变化,因此可以精确确定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具有耦合现象,为了分析震源机制的扰动对震源深度定位的影响,反演了九寨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增加±10°的扰动,结果显示震源机制解的较小扰动对深度定位影响不大.为了消除低频噪声、剪切波、短周期面波等对面波振幅谱的影响,利用AK135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形进行去频散处理.本研究利用瑞利(Rayleigh)面波振幅谱能量衰减特征对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地震震源深度进行确定,得到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2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震源深度 面波振幅谱 瑞利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