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ERSE DESIGN APPROACH FOR MECHANISM TRAJECTORY BASED ON CODE-CHAINS MATCHING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Shuyou YI Guodong XU Xiaofe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86-90,共5页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everse-design of mechanism, a method based on the matching of trajectory code-chains is presented. The motion trajectory of mechanism is described with code-chain, which is normalized to simp...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everse-design of mechanism, a method based on the matching of trajectory code-chains is presented. The motion trajectory of mechanism is described with code-chain, which is normalized to simplify the operation of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 The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 formulas of scale, mirror and rotation for trajectory code-chain are defined, and the reverse de-sign for mechanism trajectory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olution of similarity matching between the desired trajectory and the predefined trajectory. The algorithm program and prototype system of reverse design for mechanism trajectory are developed. Application sample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break the restriction of trajectory patterns in matching, meet the demand of partial match-ing, and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 of trajectory on the reverse design fo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JECTORY code-chain Similarity matching Reverse-design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于经邦 吴亚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9-1666,共8页
背景:截至目前,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不明,治疗手段或者药物有限。大量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近年来非编码RNA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深入了解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由第一... 背景:截至目前,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不明,治疗手段或者药物有限。大量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近年来非编码RNA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深入了解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24年出版的文献,以“非编码RNA,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肺纤维化,综述”等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以“ncRNA,miRNA,lncRNA,circRNA,Pulmonary fibrosis,review”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按照入选标准最终共纳入6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肺纤维化作为一种慢性且通常致命的肺部疾病,不仅可能自发产生,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继发结果,主要特点是肺部间质中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增生和大量积累。非编码RNA是指由基因组转录出来的RNA分子,这些RNA分子并不涉及蛋白质的编码过程,凭借其调节能力已成为各种生物学现象中的一线分子参与者之一。非编码RNA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可以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转录后修饰以及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参与到肺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为后续探索肺纤维化疾病的具体分子发生机制提供了新方向,为研发肺纤维化疾病的新靶向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肺纤维化 综述
下载PDF
基于“问题链+案例分析”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3
作者 张楠楠 张晓 +2 位作者 陈杰 石鲁珍 张树艳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理论性深厚的课程,其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单向讲授,课程内容冗长、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学习热情不高、课堂参与度低,基于此,提出“问题链+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团队提... 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理论性深厚的课程,其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单向讲授,课程内容冗长、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学习热情不高、课堂参与度低,基于此,提出“问题链+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法联动和持续优化等方面展开,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热爱,形成严谨、有责任心的良好职业素养,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与编码 问题链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研究及验证
4
作者 王洋 汪露 李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方法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挑选两组各10例受试者的外周血清...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方法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挑选两组各10例受试者的外周血清采用芯片差异性基因鉴定法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采用KEGG通路富集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挑选2个上调和2个下调的lncR-NAs,在两组患者外周血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差异性表达lncRNAs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共检测到34个高表达和16个低表达的lncR-NAs。KEGG通道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lncRNAs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癌症的转录失调、沙门氏菌感染、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lncRNAs涉及白细胞黏附调控、细胞黏附调节、白细胞与其他细胞黏附、细胞趋化性、T细胞活化、骨髓细胞分化、止血和凝血。qRT-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A1BG-AS1和BRWD1-AS2表达量升高,BVES-AS1和C10ORF71-AS1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A1BG-AS1、BRWD1-AS2、BVES-AS1和C10ORF71-AS1表达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803、0.856、0.897和0.798(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A1BG-AS1、BRWD1-AS2、BVES-AS1和C10ORF71-AS1基因差异性表达,可以辅助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微阵列芯片 高通量测序 长链非编码RNA
下载PDF
稀疏网络编码中秩分布分析模型研究
5
作者 王练 王贺 +1 位作者 李永恒 李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8,共11页
针对现有稀疏网络编码研究中线性相关概率性能指标精准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性能分析模型。对线性相关概率、秩的概率分布等性能指标及其复杂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该性能分析模型分析编码包传输后期的译码成功概率;基于吸收... 针对现有稀疏网络编码研究中线性相关概率性能指标精准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性能分析模型。对线性相关概率、秩的概率分布等性能指标及其复杂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该性能分析模型分析编码包传输后期的译码成功概率;基于吸收马尔可夫链计算编码包传输过程中的瞬态、吸收态以及各状态间的状态转移概率,并对状态转移概率中蒙特卡罗模拟误差较大的问题进行改进,由状态转移概率构建吸收马尔可夫链基本矩阵,得出信宿端收到非再生包的线性相关概率,进而推导出秩的概率分布和译码成功概率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所提模型性能指标精确度均优于对比模型,且能精确地评估信宿端解码矩阵秩的概率分布、译码成功概率等稀疏网络编码的译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编码 稀疏网络编码 吸收马尔可夫链模型 线性相关概率 秩的概率分布
下载PDF
血清FGL1、LncSChLAP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6
作者 夏宁 周泽军 +2 位作者 方申存 王尊乔 潘宴青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6-351,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纤维蛋白样因子1(FGL1)、长链非编码RNA SChLAP1(LncSChLAP1)评估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诊治晚期NSCLC患者98例为NSCLC组,均... 目的分析血清纤维蛋白样因子1(FGL1)、长链非编码RNA SChLAP1(LncSChLAP1)评估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诊治晚期NSCLC患者98例为NSCLC组,均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亚组74例和无效亚组24例,以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NSCLC患者血清FGL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LncSChLAP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FGL1、LncSChLAP1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FGL1、LncSChLAP1对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FGL1、LncSChLAP1水平比较,NSCLC组高于健康对照组(t/P=57.365/<0.001、28.443/<0.001)。无效亚组TNM分期Ⅳ期比例、血清FGL1、LncSChLAP1水平高于有效亚组(χ^(2)/P=15.375/<0.001,t/P=35.077/<0.001、35.127/<0.001)。血清FGL1、LncSChLAP1高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27(1.104~1.596)、1.415(1.094~1.829)];血清FGL1、LncSChLAP1及两项联合的AUC分别为0.856、0.792、0.905,两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4.258/0.007、5.119/<0.001)。FGL1高、低表达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2.92%(11/48)、60.00%(30/50),LncSChLAP1高、低表达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7.66%(13/47)、54.90%(28/51),FGL1高表达组、LncSChLAP1高表达组晚期NSCLC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FGL1低表达组、LncSChLAP1低表达组(χ^(2)/P=14.180/<0.001、17.553/<0.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清FGL1、LncSChLAP1升高,是新的评估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纤维蛋白样因子1 长链非编码RNA SChLAP1 免疫治疗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GC1靶向微小RNA-551b-3p抑制食管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7
作者 冯潇 张江浩 +1 位作者 王博 惠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鸟苷酸环化酶1(GC1)对食管癌的影响,并探讨其靶向微小RNA-551b-3p(miR-551b-3p)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食管癌荷瘤裸小鼠模型,随机分为GC1、miR-551b-3p上、下调组及其对应对照组与模型组共9组,每组8只。末...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鸟苷酸环化酶1(GC1)对食管癌的影响,并探讨其靶向微小RNA-551b-3p(miR-551b-3p)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食管癌荷瘤裸小鼠模型,随机分为GC1、miR-551b-3p上、下调组及其对应对照组与模型组共9组,每组8只。末次给药次日处死裸小鼠,称取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取肿瘤组织检测LncRNA GC1、miR-551b-3p基因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p2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Bax)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观察肿瘤组织病理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GC1与miR-551b-3p的调控关系。另取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分为9组,每组3个复孔,其中基因干扰组命名同上,另设置空白组,培养48h后观察细胞LncRNA GC1、miR-551b-3p基因表达水平、形态学改变、凋亡率、CyclinD1、p21、Bcl-2、Bax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动物实验:与模型组和相应对照组比较,GC1上调组与miR-551b-3p下调组瘤体质量、CyclinD1和Bcl-2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抑瘤率、细胞凋亡率、miR-551b-3p基因、p21和Bax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GC1下调组与miR-551b-3p上调组瘤体质量、CyclinD1和Bcl-2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抑瘤率和细胞凋亡率、miR-551b-3p基因、p21和Bax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GC1上调组LncRNA GC1基因表达水平上升,GC1下调组LncRNA GC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转染野生型GC1的腺病毒载体相比,转染突变型GC1的腺病毒载体的miR-551b-3p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上升(P<0.05)。细胞实验:LncRNA GC1和miR-551b-3p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形态学改变与凋亡率、CyclinD1、p21、Bcl-2、Bax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均与动物实验相同。结论下调LncRNA GC1、上调miR-551b-3p表达水平均可抑制食管癌进展,且下调LncRNA GC1可靶向上调miR-551b-3p,并降低CyclinD1和Bcl-2活性、上升p21和Bax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长链非编码RNA 鸟苷酸环化酶1 微小RNA 抑瘤率 凋亡
下载PDF
lncRNA H19和IGF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印记状态
8
作者 魏雪 文雪 +3 位作者 谢潇 王月媛 黄丹 杨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9-1115,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印记状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19和IGF2 mRNA表达水平,分析H19和IGF2 mRNA在乳腺癌组...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印记状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19和IGF2 mRNA表达水平,分析H19和IGF2 mRNA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区分等位基因表达情况(纯合或杂合),基因组DNA中IGF2(ApaⅠ位点)或H19(AluⅠ位点)为杂合则进行印记分析,确定H19和IGF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印记状态,即印记保持(MOI)或印记丢失(LOI)。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19和IGF2表达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RT-q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19和IGF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H19 mRNA表达水平与IGF2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67,P<0.01)。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19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或P<0.01)。H19和IGF2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存在LOI,IGF2的LOI发生率为36.7%,高于H19的LOI发生率(4.3%)。RT-qPCR法检测,IGF2 LOI组乳腺癌组织中IGF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GF2 MOI组(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19和IGF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IGF2的LOI发生率高于H19的LOI发生率,IGF2的LOI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H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印记丢失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NEAT1、miR-27a-3p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关系
9
作者 何丽杰 张春艳 王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long chain non-coding RNA nuclear-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 LncRNA NEAT1)、miR-27a-3p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2...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long chain non-coding RNA nuclear-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 LncRNA NEAT1)、miR-27a-3p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D患者66例作为病例组,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评分分为轻度组(≤1分,n=41)与中重度组(>1分,n=25);另取同期门诊其他就诊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6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并评估认知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和脑脊液miR-27a-3p、NEAT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脊液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40和Aβ42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miR-27a-3p、NEAT1水平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7a-3p、NEAT1水平与Aβ沉积平均标准摄取值比率(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 SUVR)及脑脊液miR-27a-3p、NEAT1、BACE1、Aβ42、Aβ4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MMSE评分[21 (17,25),9(7,11)vs. 27 (21,34)]、MoCA评分[17 (12,21),10 (7,13)vs. 27 (21,31)]、血清miR-27a-3p水平(0.55±0.13,0.46±0.06 vs. 0.97±0.22)、脑脊液miR-27a-3p(0.48±0.10,0.35±0.10 vs. 1.03±0.31)、Aβ42水平[(303.55±36.77) ng/L,(231.45±34.14) ng/L vs.(499.99±53.63) ng/L]及Aβ42/Aβ40比值(0.030±0.008, 0.022±0.007 vs. 0.048±0.010)轻度组、中重度组AD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重度组AD患者较轻度组低(P均<0.05);血清NEAT1水平(2.31±0.64,3.13±0.76 vs. 1.05±0.20)、SUVR(1.50±0.29,1.76±0.52 vs. 0.74±0.15)及脑脊液NEAT1(3.51±1.24,4.30±1.65 vs. 1.01±0.23)、BACE1水平[(55.78±5.98)μg/L,(72.32±16.08)μg/L vs.(21.39±3.73)μg/L]轻度组、中重度组AD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重度组AD患者较轻度组高(P均<0.05)。AD患者血清NEAT1水平与SUVR及脑脊液NEAT1、BACE1呈正相关(r=0.350,0.606,0.341,P<0.05),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r=-0.473,-0.482,P均<0.05);血清miR-27a-3p水平与脑脊液miR-27a-3p水平、MMSE评分、MoCA评分呈正相关(r=0.695,0.424,0.412,P<0.05),与SUVR及脑脊液BACE1水平呈负相关(r=-0.521、-0.447,P均<0.05)。结论:NEAT1、miR-27a-3p在AD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表达趋势具有一致性,NEAT1水平均升高,miR-27a-3p水平均降低,二者水平呈负相关,与AD患者脑中Aβ沉积程度有关,并参与AD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 miR-27a-3p Β淀粉样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TUG1和UC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区文弢 董栋 谢咏科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96-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TUG1和UC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杂交与qRT-PCR法检测TUG1和UCA1的表达,对表达情况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UCA1和...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TUG1和UC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杂交与qRT-PCR法检测TUG1和UCA1的表达,对表达情况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UCA1和TUG1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过程中与性别、年龄以及病理情况关系较小(P>0.05),和患者肿瘤大小、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疾病的分化情况以及分期情况高度相关(P<0.05)。UCA1和TUG1高表达患者肿瘤更大,淋巴结存在转移情况,分化程度较高且TNM分期以Ⅰ/Ⅱ为主;80例患者进行随访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75个月,死亡人数16例,术后总生存率80.00%(64/8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UCA1和TUG1高表达死亡12例,生存38例,生存率76.00%(38/50);UCA1和TUG1低表达死亡4例,生存26例,生存率86.66%(26/30)。结论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TUG1和UCA1高表达与低表达对患者疾病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TUG1 UCA1 表达情况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和Zeste同源物增强子-2表达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李晨曦 白如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与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2例AIS患者为脑卒中...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与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2例AIS患者为脑卒中组,9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NIHSS评分将脑卒中组患者分为致残性损伤组19例,非致残性损伤组7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lncRNAMEG3、EZH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AIS患者血清lncRNAMEG3、EZH2表达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MEG3、EZH2水平对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1.817、11.54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0、0.603,P<0.01)。致残性损伤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占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发病-到院时间(ODT)、lncRNAMEG3、EZH2水平均高于非致残性损伤组(t/χ2=2.103、5.050、9.121、5.585、2.276、5.448、4.638、4.6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ncRNA MEG3、EZH2以及ODT均是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影响因素(OR=4.853、4.277、2.674、3.052、3.901,P<0.05)。lncRNA MEG3、EZH2联合诊断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lncRNAMEG3以及EZH2单独诊断的AUC(Z=2.626、2.954,P<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4%、82.15%。结论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水平均上升,与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均正相关,可用作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诊断指标,且联合诊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Zeste同源物增强子-2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肾病小鼠lncRNA的干预及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凡洋 李亚玲 +1 位作者 雷蕾 白彝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5-1632,共8页
目的 筛选糖尿病肾病(DN)小鼠模型中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探索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干预可能的lncRNA是否对小鼠肾脏起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来源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对DN小鼠RNAseq... 目的 筛选糖尿病肾病(DN)小鼠模型中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探索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干预可能的lncRNA是否对小鼠肾脏起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来源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对DN小鼠RNAseq数据与正常小鼠进行筛选,得到与DN相关的lncRNA并进行验证,得到上调前3名的lncRNA,选取变化最显著的lncRNA进行下一步实验。分离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组培养mRTECs[对照组、高糖(HG)组、HG+BMSC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各组mRTECs细胞增殖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mRTECs中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cadherin) mRNA表达。采用siRNA敲减mRTECs中lncRNA的表达,构建正确的pcDNA3.1(+)质粒扩大培养。分组培养mRTECs(对照组、NC组、lncRNA组;si-NC组、si-lncRNA组、HG组、HG+si-lncRNA组;HG+BMSC组、HG+BMSC+lncRNA组),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collagenⅠ、α-SMA、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上调前3位的lncRNA为lncRNA NONMMUG023935、lncRNA NONMMUG030287、lncRNA NONMMUG004302。mRTECS经HG处理后,细胞增殖率、collagenⅠ、α-SMA和vimentin及lncRNA NONMMUG023935、lncRNA NONMMUG030287、lncRNA NONMMUG004302表达显著上升,E-cadherin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加入BMSC的mRTECs经HG处理后,上述指标的结果相反(P<0.05)。根据上述3个lncRNA表达变化绝对值最大选取lncRNA NONMMUG023935进行后续实验。转染si-lncRNA-NONMMUG023935后,相对应的lncRNA-NONMMUG023935表达显著降低(P<0.01)。lncRNA NONMMUG023935过表达可促进对mRTECs的损伤(P<0.05),BMSC可通过下调lncRNA NONMMUG023935表达从而抑制对HG诱导的mRTECs的损伤(P<0.05)。结论 MSC可下调DN肾小管上皮细胞中lncRNA NONMMUG023935的表达,从而改善肾脏纤维化,这可能是MSC延缓DN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间充质干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从LncRNA探讨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病机制与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吉 周伟秀 +3 位作者 祝然然 王子晨(综述) 阴永辉 王海燕(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机制之一。文章对多种LncRNA通过介导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纤维化、内质网应激、细胞增殖及凋亡、铁死亡...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机制之一。文章对多种LncRNA通过介导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纤维化、内质网应激、细胞增殖及凋亡、铁死亡等病理过程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展进行综述,总结目前单味中药及中成药通过调控LncRNA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新的作用靶点,为糖尿病及并发症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长链非编码RNA 中医药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青砂岩破裂演化规律及能量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环帅 潘永泰 +3 位作者 乔鑫 王星宇 余超 黄嘉诚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破裂演化规律及能量利用效率是岩石破碎加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基于室内试验进行青砂岩细观参数标定,建立青砂岩宏-细观力学响应关系,采用颗粒流程序,研究不同加载速率下青砂岩应力-应变曲线... 【目的】研究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破裂演化规律及能量利用效率是岩石破碎加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基于室内试验进行青砂岩细观参数标定,建立青砂岩宏-细观力学响应关系,采用颗粒流程序,研究不同加载速率下青砂岩应力-应变曲线与应力链分布特征,从破裂特征与裂纹特点方面分析青砂岩的破裂演化规律,并分析青砂岩破裂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效率。【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青砂岩在破裂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峰前线弹性、峰前塑性变形和峰后逐步失稳阶段,拉力链导致青砂岩裂纹扩展,最终破裂是压力和拉力链相互作用的结果。(2)不同加载速率下,青砂岩破裂可分为剪切破裂、贯穿破裂及混合多级破裂阶段,剪切与贯穿破裂阶段是剪切力起主要作用,而混合多级破裂是拉伸力主导的破裂模式。拉伸裂纹在破裂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成速率明显高于剪切裂纹,总裂纹生成速率达2 400.81 m/s。(3)青砂岩断裂能的演化可分为缓慢增加、急剧增大与趋于稳定阶段,在加载速率为0.05 m/s时,最大能量利用效率为0.088%。研究结果不仅从细观层面对岩石破裂演化规律及能量利用效率进行了初步探索,也可为岩石破碎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砂岩 加载速率 颗粒流程序 力学特性 力链 断裂能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鱼类形态轮廓特征自动提取
15
作者 欧利国 蓝振峰 +2 位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陈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71,共11页
鱼类形态变化多样,其形态轮廓特征具有种的特异性,并作为鱼类识别和分类的重要科学依据。形态轮廓特征的提取效果直接影响到自动识别鱼类的精确度,因此,为了研究计算机视觉对鱼类形态轮廓特征的自动提取效果,根据2017年9—11月在太平洋... 鱼类形态变化多样,其形态轮廓特征具有种的特异性,并作为鱼类识别和分类的重要科学依据。形态轮廓特征的提取效果直接影响到自动识别鱼类的精确度,因此,为了研究计算机视觉对鱼类形态轮廓特征的自动提取效果,根据2017年9—11月在太平洋海域采集的1尾大眼金枪鱼的二维图像,进行计算机视觉分析。通过对鱼类图像进行灰度转换,双边滤波,二值化图像处理和轮廓提取等图像处理。利用8个方位的链码技术对鱼类轮廓进行链码信息的自动提取。通过椭圆傅里叶变换计算出形态信息系数,并对鱼类形态进行轮廓重建。结果显示,金枪鱼图像处理后能较好地得到轮廓图像,其链码信息会随着鱼类形态轮廓像素的大小发生变化,而鱼类形态的轮廓重建随着谐次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自动提取鱼类形态轮廓特征效果较好。鱼类形态系数在低谐次变化波动较大,在高谐次变化波动较小。轮廓重建在低谐次变换对鱼类整体轮廓信息影响较大,在高谐次变换对鱼类局部轮廓信息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鱼类自动识别和分类奠定前期基础,也为其他相关自动化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计算机视觉 形态轮廓 链码 形态系数 轮廓重建 自动提取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防篡改传输控制系统设计
16
作者 张西霞 王欢 于浪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0期139-145,153,共8页
在嵌入式机器人中,包含大量重要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通信和传输,使其容易受到多种网络攻击;如果这些数据被篡改则会导致机器人无法正确执行任务,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基于区块链的... 在嵌入式机器人中,包含大量重要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通信和传输,使其容易受到多种网络攻击;如果这些数据被篡改则会导致机器人无法正确执行任务,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基于区块链的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防篡改传输控制系统;在嵌入式主控板电路的配合下,协调机器人运行数据解算模块、传输数据矫正模块、控制系统微处理器之间的实时连接关系,完成传输控制系统硬件部分设计;设计控制系统环境和角色对象,并根据不同角色身份,确定运行数据在区块链RBAC组织中的访问能力,基于区块链中的哈希值实现对运行数据防篡改链码的恢复处理,完成基于区块链的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防篡改方案的设计;提取运行数据中的关键嵌入部分,建立防篡改要求下的机器人运行数据聚集索引,计算篡改率数值,并实施针对性控制,完成基于区块链的嵌入式机器人运行数据防篡改传输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上述系统的防篡改控制作用后,数据传输效率明显提高,非关联信息难以入侵嵌入式机器人运行系统,也无法篡改关键传输数据,有助于保障机器人运行数据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嵌入式机器人 运行数据 哈希值 链码恢复 聚集索引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P21在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表达
17
作者 董晓鸣 刘雨轩 +2 位作者 纪力旸 王静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Caspase-3活性试剂盒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EDU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定位。结果过氧化氢组细胞ROS水平为4.65±0.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6,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9、39.80、12.73,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G2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5)。过氧化氢组EDU阳性细胞比例为(25.41±6.9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0.58±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9,P<0.05)。过氧化氢组lncRNA-p21相对表达量为2.36±0.2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2±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93,P<0.05)。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lncRNA-p21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水平显著上升,ROS和lncRNA-p21表达水平升高。lncRNA-p21可能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p21 增殖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LINC00852调节miR-671-5p/MYH9信号轴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18
作者 李亚明 张进召 +2 位作者 刘松 潘双 刘佳银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85-1591,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00852(LINC00852)调节微小RNA-671-5p(miR-671-5p)/肌球蛋白重链9(MYH9)信号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45例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NSCLC...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00852(LINC00852)调节微小RNA-671-5p(miR-671-5p)/肌球蛋白重链9(MYH9)信号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45例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NSCLC患者术中切除的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INC00852、miR-671-5p、MYH9 mRNA的表达。以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Control组、sh-NC组、sh-LINC00852组、sh-LINC00852+anti-NC组、sh-LINC00852+anti-miR-671-5p组。检测各组中LINC00852、miR-671-5p、MYH9 mRNA的表达;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敲低LINC00852对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PCNA、MYH9、MMP-9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INC00852与miR-671-5p、miR-671-5p与MYH9之间的互作。结果:NSCLC组织LINC00852(1.65±0.34)、MYH9 mRNA表达(1.73±0.35)高于癌旁组织[(0.98±0.29)、(1.01±0.33)](t=10.058、10.041,P<0.05),miR-671-5p表达(0.52±0.15)低于癌旁组织(1.00±0.18)(t=13.742,P<0.05)。sh-LINC00852组A549细胞的克隆数、侵袭数、划痕愈合率、LINC00852、MYH9 mRNA和蛋白、PCNA蛋白、MMP-9蛋白表达低于sh-NC组、Control组,miR-671-5p表达高于sh-NC组、Control组(P<0.05);与sh-LINC00852组、sh-LINC00852+anti-NC组相比,sh-LINC00852+anti-miR-671-5p组克隆数、侵袭数、划痕愈合率、MYH9 mRNA和蛋白、PCNA蛋白、MMP-9蛋白表达升高,miR-671-5p表达降低(P<0.05)。LINC00852可以靶向负调控miR-671-5p,miR-671-5p可以靶向负调控MYH9。结论:敲低LINC00852可以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miR-671-5p/MYH9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00852 微小RNA-671-5p 肌球蛋白重链9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相关lncRNA-miRNA网络及其细胞水平的功能验证
19
作者 潘希望 邱模竞 +4 位作者 郑林林 杨新博 徐晨 李太原 胡家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筛选结肠癌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iRNA,探讨其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及相关生物学功能。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结肠癌患者的lncRNA和miRNA表达谱数据及临床资料,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iRNA;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与预后显著相关的... 目的筛选结肠癌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iRNA,探讨其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及相关生物学功能。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结肠癌患者的lncRNA和miRNA表达谱数据及临床资料,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iRNA;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和miRNA;miRNet数据库构建预后相关的lncRNA-miRNA网络,利用mirPath v.3软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R软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及qPCR评估敲减TSPEAR-AS2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下游mi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筛选出结肠癌组织中182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和524个差异表达的miRNA;发现158个lncRNA和31个miRNA与结肠癌的预后相关;构建由8个lncRNA和14个miRNA组成的lncRNA-miRNA网络;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lncRNA-miRNA网络主要参与肿瘤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鉴定出11个能有效评价结肠癌预后特征的关键基因,由这11个关键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中高风险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风险组(P<0.001),预测1、3和5年生存的AUC分别为0.70、0.74和0.71。敲减TSPEAR-AS2可抑制HCT116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并下调hsa-mir-4731-5p和hsa-mir-342-3p的表达。结论成功筛选结肠癌相关lncRNA-miRNA网络,并由此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TSPEAR-AS2参与调控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以及下游mi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生物信息学 预后模型 TSPEAR-AS2
下载PDF
EHD2、miR-let-7c和lncRNA FOXD2-AS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联性分析
20
作者 宫美恒 陈沫 +1 位作者 韩慧 于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按照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组(中或高分化,32例)和高级别组(低分化,8例),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分为TNM早期组(Ⅰ-Ⅱ期,13例)和TNM晚期组(Ⅲ-Ⅳ期,27例),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1例)和无转移组(19例)。另取4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EHD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miR-let-7c作为候选微小RNA (miRNA),与其启动子区域存在结合位点的FOXD2-AS1作为候选lncRNA。取10对新鲜的LSCC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2组样本中EHD2 mRNA、miRNA-let-7c和FOXD2-AS1表达水平,并验证其关联性。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EH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NM早期组患者LSCC组织中EH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晚期组(P<0.05),病理类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EHD2表达无明显关联(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miR-let-7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OXD2-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SCC组织中FOXD2-AS1与miR-let-7c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7,P<0.05),miR-let-7c与EHD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1)。结论:EHD2和miR-let-7c在LSCC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FOXD2-AS1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新的原癌基因;FOXD2-AS1/miR-let-7c/EHD2信号轴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微小RNA let-7c 喉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原癌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