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Leaf Area Estimation for Arabica Coffee (<i>Coffea Arabica</i>L.) Grown at Different Altitudes of Mana District, Jimma Zone
1
作者 Zerihun Misgana Gerba Daba Adugna Debel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6期1292-1307,共16页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stablishing allometric models for estimating LA (Leaf Area) of eight Coffea arabica genotypes in Mana district of Jimma Zone Oromia Regional State, South Western Ethiopia (7&deg;46'N, ...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stablishing allometric models for estimating LA (Leaf Area) of eight Coffea arabica genotypes in Mana district of Jimma Zone Oromia Regional State, South Western Ethiopia (7&deg;46'N, 36&deg;0'E). Many Methodologies and instruments have been devised to facilitate measurement of leaf area. However, these methods are destructive, laborious and expensive. For modeling leaf area, leaf width, leaf length and leaf area of 1200 leaves (50 leaves for each genotype) was measured for model calibration and the respective measurements on 960 leaves were used for model validation. Linear measurement was taken from leaves and branch diameters of eight genotypes of C. arabica, cultivated in field following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s design at three altitudes (High, Medium and Low) were evaluated to identify best option for input in the models, and to validate th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leaf area.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ccuracy to predict leaf area of the eight C. arabica genotypes. The use of linear model resulted in high accuracy for all of the eight C. arabica genotype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growing altitude and genotype was obtained among the slopes of the models. Therefore, one single model was fitted to the combined data of all genotypes at all altitudes (LA = 0.6434LW). Comparison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leaf area was made using this model in another independent dataset, conducted for model validation, exhibited a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r = 0.98 - 0.99, P < 0. 01). The over or under estimation of the leaf area using this model ranges between 0.02% to 1.7% and this model is adequate to estimate the leaf area for the eight C. arabica genotypes. Hence, this model can be proposed to be reliably used and with this developed model, researchers can estimate the leaf area of newly released eight genotypes of C. arabica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fea arabica l. MODElING leaf Area ESTIMATION
下载PDF
基于UHPLC-QE-MS代谢组学分析小粒种咖啡豆特征成分 被引量:3
2
作者 苗玥 谭超 +1 位作者 彭春秀 龚加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5-367,共13页
以云南小粒咖啡生豆和埃塞俄比亚咖啡生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E-MS)对咖啡生豆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云南不同地区咖啡生豆代谢产物差异,以及与埃塞俄比亚咖啡生豆相比的特征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云... 以云南小粒咖啡生豆和埃塞俄比亚咖啡生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E-MS)对咖啡生豆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云南不同地区咖啡生豆代谢产物差异,以及与埃塞俄比亚咖啡生豆相比的特征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与埃塞俄比亚生豆有36种差异物质,包括表儿茶素、3-O-咖啡酰-1-O-甲基奎宁酸等16种多酚,十八碳三烯酸等8种脂质类,牡荆甙等6种糖类以及少量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萜类,其中Mammeigin、牡荆甙、3-O-咖啡酰-1-O-甲基奎宁酸、2,2-二甲基丁二酸、十八碳三烯酸等24种化合物含量高于埃塞俄比亚生豆,表儿茶素、决明子苷、脂氧素等1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埃塞俄比亚生豆。不同地区云南小粒咖啡生豆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共有44种,包括谷氨酸、苯丙氨酸等14种氨基酸,棕榈酰胺、花生酸等11种脂质类,绿原酸、奎宁酸等10种多酚,苹果酸等3种有机酸以及少量萜类、糖类、醇类和其它类。以上结论:利用UHPLC-QE-MS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可分析不同区域条件下咖啡生豆代谢产物差异,为咖啡豆产地溯源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元分析 代谢通路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段丽娜 邱碧丽 +3 位作者 代丽玲 张绍龙 梅丽宝 康文虹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建立云南卡蒂姆咖啡中L-苹果酸、 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 建立云南卡蒂姆咖啡中L-苹果酸、 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7种有机酸成分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6.31%~95.23%, 7种有机酸的精密度及重复性的RSD值均<3.0%。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云南小粒咖啡中L-苹果酸、 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云南卡蒂姆咖啡 有机酸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Ent-kaurane Diterpenoids of Yunnan Arabica Coffee Beans 被引量:3
4
作者 Rui Chu Luo-Sheng Wan +5 位作者 Xing-Rong Peng Mu-Yuan Yu Zhi-Run Zhang Lin Zhou Zhong-Rong Li Ming-Hua Qiu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CAS 2016年第4期217-223,共7页
Five new ent-kaurane diterpenoids,named mascaroside Ⅲ–Ⅴ(1–3),and 20-nor-cofaryloside Ⅰ–Ⅱ(4–5),together with seven known diterpenoids,were isolated from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 green coffee beans of Yunnan Ara... Five new ent-kaurane diterpenoids,named mascaroside Ⅲ–Ⅴ(1–3),and 20-nor-cofaryloside Ⅰ–Ⅱ(4–5),together with seven known diterpenoids,were isolated from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 green coffee beans of Yunnan Arabica Coffee.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es.Meanwhile,cytotoxicity assay against HL-60,A-549,SMMC-7721,MCF-7 and SW480 cell lines showed that they have not evident inhibition of cyto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fea arabica l. Green coffee beans DITERPENOIDS Structural elucidation
下载PDF
Adjust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the Quality of Drying the Pulped Coffee at Different Air Conditions 被引量:1
5
作者 Paulo Carteri Coradi Reni Saath +1 位作者 Carlos Henrique Reinato Flavio Meira Bore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9年第1期38-48,共11页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drying kinetics of washed coffee (Coffea arabica L.) and evaluate the best mathematical model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drying data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air humidity (40%, 50...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drying kinetics of washed coffee (Coffea arabica L.) and evaluate the best mathematical model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drying data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air humidity (40%, 50% and 60%), temperatures (23, 40 and 60 °C)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offee. The cherries coffee were separated and standardized in the processes of washing, mechanical and manual separation. Then, approx. 85 kg of coffee cherries were pulped and taken directly to the yard. The washed coffee was completed dried in a mechanical dryer and ya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ambient air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processes of drying.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hygroscopic equilibrium of pulped coffe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water activ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RH),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or the same value of equilibrium. The Oswin model was best represented by the hygroscopicity of the pulped coffee, while the Midilli model shows the best fit to describe the drying curves of the washed coffee.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of the drying air and reducing of RH, being described by the Arrhenius equati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otassium leaching, total titratable acidity and grease acidity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drying temperature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processing. Reducing sugars, total sugars and the sensorial quality was negatively affected with increasing drying temperature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processing. The drying at 60 °C/40% RH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coffee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fea arabica l. dry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pulped coffee.
下载PDF
高产小粒咖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麒 严炜 +5 位作者 娄予强 黄家雄 胡发广 付兴飞 李亚男 程金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30-2339,共10页
【目的】分析高产小粒咖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偏好性影响因素,确定合适的异源表达宿主,为探究咖啡的系统进化分析及基因功能验证特别是异源表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检索下载高产小粒咖啡(MK353209)的... 【目的】分析高产小粒咖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偏好性影响因素,确定合适的异源表达宿主,为探究咖啡的系统进化分析及基因功能验证特别是异源表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检索下载高产小粒咖啡(MK353209)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从中选择长度大于300 bp,以ATG开始,TAG、TAA和TGA结尾,内部不存在终止密码子及重复序列的51条编码区序列(CDS),运用EMBOSS在线网站和CodonW 1.4.2等分析软件,系统分析高产小粒咖啡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与模式生物的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结果】高产小粒咖啡基因组的密码子第1位(GC1)、第2位(GC2)和第3位(GC3)的GC含量和3个位置的平均GC含量(GC)均未超过50.00%,30个RSCU>1.00的密码子中,以A/T结尾的密码子占比96.67%,以G/C结尾的密码子占比3.33%,表明高产小粒咖啡叶绿体基因组倾向于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的平均值分别为46.97、0.167和0.353,暗示高产小粒咖啡叶绿体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较弱。20个高频密码子分别为GCT、TGT、GAT、GAA、TTT、GGA、CAT、ATT、AAA、TTA、AAT、CCT、CAA、AGA、TCT、ACT、GTA、GTT、TAT和TAA。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密码子的偏好性受到自然选择、突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自然选择起决定作用。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结果显示,与拟南芥、烟草、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密码子使用频率相比,高产小粒咖啡分别有23.44%、15.63%、40.63%和15.63%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差异较大。最终确定了21个最优密码子,其中57.14%的密码子以T结尾,38.10%的密码子以A结尾,4.76%的密码子以G结尾。【结论】高产小粒咖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仅对A/T结尾的密码子呈偏好性,其受到自然选择、突变、基因表达水平、基因长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酿酒酵母和烟草更适合作为高产小粒咖啡基因的异源表达受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小粒咖啡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异源表达
下载PDF
小粒咖啡果壳生物炭对水中磺胺噻唑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娇 杨建丽 +2 位作者 曹凯红 汪玉洁 何健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138,共9页
针对水体中存在的抗生素污染现象,以小粒咖啡果壳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500℃下制备了生物炭MCS-1,随后分别用KOH和H_(2)SO_(4)改性MCS-1,制得改性生物炭MCS-2和MCS-3,研究了3种生物炭对磺胺噻唑(ST)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 针对水体中存在的抗生素污染现象,以小粒咖啡果壳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500℃下制备了生物炭MCS-1,随后分别用KOH和H_(2)SO_(4)改性MCS-1,制得改性生物炭MCS-2和MCS-3,研究了3种生物炭对磺胺噻唑(ST)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均具有多层级孔隙结构,与未改性生物炭MCS-1相比,MCS-2和MCS-3具有更发达的孔道结构和比表面积。3种生物炭对ST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化学作用,且吸附速率主要受薄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和吸附热力学表明3种生物炭对ST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多层吸附。在298 K时,MCS-1、MCS-2、MCS-3对ST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77、1.12、0.47 mg/g;pH为2时,3种生物炭对ST的吸附量均达到最大,表明对ST的吸附适合在酸性环境下进行。碱改性后的咖啡果壳生物炭(MCS-2)对ST吸附效果较未改性的MCS-1和酸改性的MCS-3生物炭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生物炭 吸附 磺胺噻唑
下载PDF
不同坡向对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8
作者 张传利 李学俊 +4 位作者 谢纯 陈治华 卢云峰 王步天 葛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27-3537,共11页
【目的】研究小粒咖啡在云南省4个主产区不同坡向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为改进精品小粒咖啡的可持续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4个小粒咖啡主产区(德宏、临沧、普洱和保山)南北坡,测定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 【目的】研究小粒咖啡在云南省4个主产区不同坡向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为改进精品小粒咖啡的可持续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4个小粒咖啡主产区(德宏、临沧、普洱和保山)南北坡,测定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基于根际土壤微生物16S rRNA和ITS序列,解析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分析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4个主产区各自南北坡小粒咖啡根际土壤在电导率、水解性氮和速效钾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有机质在德宏和保山各自南北坡的根际土壤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有效磷在德宏、临沧和普洱各自南北坡的根际土壤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对于4个主产区的南坡,根际土壤营养元素更富集于北坡。检测到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为24和16门,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4个主产区南北坡间相对丰度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菌和真菌菌门各为13和5个。德宏、临沧和保山主产区各自南北坡的根际土壤间细菌和真菌在α多样性指数上差异明显。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产区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有明显差异,但Anosim和Adonis分析发现,同一地点南北坡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是影响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优势菌门群落组成的首要环境因素。【结论】相对于南坡,北坡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的营养与细菌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更丰富,更适于小粒咖啡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根际土壤 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下载PDF
荫蔽对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沈晓静 叶仁凤 +3 位作者 龚姝淳 李湘 雷秋琳 姜薇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153,共4页
以不同距离荫蔽树下生长的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为原料,分析咖啡生豆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总酚和糖含量均以距离荫蔽树2 m处最高,最高含量分别为总黄酮(116.52±2.25)mg/g、总酚(26.42±0.35)... 以不同距离荫蔽树下生长的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为原料,分析咖啡生豆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总酚和糖含量均以距离荫蔽树2 m处最高,最高含量分别为总黄酮(116.52±2.25)mg/g、总酚(26.42±0.35)mg/g、糖(62.00±2.59)mg/g;在距离荫蔽树2 m和3 m处的咖啡样品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FRAP的抗氧化能力、α-淀粉酶抑制活性,相较于其他距离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荫蔽树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咖啡果皮果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李泽林 高艳 +3 位作者 邬文君 赵春燕 范江平 沈晓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132,149,共6页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云南小粒咖啡果皮粗果胶的超声提取工艺,并与纯化后精果胶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精果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1 min、超声时间15 min、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云南小粒咖啡果皮粗果胶的超声提取工艺,并与纯化后精果胶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精果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1 min、超声时间15 min、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粗果胶得率为3.82%±0.74%。纯化后,果胶中总糖含量增加了9.59%,多酚和蛋白质含量减少了1.96%和0.08%,酯化度和乙酰化度降低了8.97%和2.64%;纯化可提高果胶的持水性、持油性和乳化性,降低乳化稳定性。在纯化前后的果胶中均未检测到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精果胶的微观结构粗糙、紧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粒咖啡 果胶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云南省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明达 王睿芳 +4 位作者 李艺 胡雪琼 李蒙 张茂松 段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重,在重点区域进行小粒咖啡种植区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因子是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的关键性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影响其次,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的影响最小;最冷月平均气温、2—3月降水量和海拔3项因子对小粒咖啡生态适宜性影响较大,各地在开展种植规划时要重点关注。2)小粒咖啡最适宜、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8.8%和15.0%,次适宜区占国土面积的21.0%。3)普洱市小粒咖啡适宜性最好,在中部和南部可开展大规模种植;临沧、德宏和保山等地应结合横断山脉的影响,在适宜性高的区域加强规划;西双版纳、文山、红河适宜性条件好,需加强规划和提高投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潜力;大理、怒江以及河谷热区也可以开展小粒咖啡种植,但需注意防范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的影响。4)经采样点调查验证,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结果准确。云南省仍有较大范围的小粒咖啡种植适宜区,加强适宜种植区的规划布局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云南省小粒咖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高原特色农业品种,为优化选址规划和科学生态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生态适宜 云南 种植区划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手持振动梳刷式小粒咖啡采摘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于英杰 王剑 +3 位作者 赖庆辉 贾广鑫 于飞 曹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133,共10页
针对云南丘陵山区小粒咖啡人工采收成本高、大型机械采收困难等问题,设计了手持振动梳刷式小粒咖啡采摘装置。通过建立果树-机械收获动力学模型和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振幅的稳态响应表达式,并确定了振动部件和梳刷部件的结构参数。利用A... 针对云南丘陵山区小粒咖啡人工采收成本高、大型机械采收困难等问题,设计了手持振动梳刷式小粒咖啡采摘装置。通过建立果树-机械收获动力学模型和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振幅的稳态响应表达式,并确定了振动部件和梳刷部件的结构参数。利用ADAMS建立了果树-机械刚柔耦合模型,采用广义力与传感器函数控制的方法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了频率、梳齿间距和偏心块夹角对小粒咖啡收获效果的影响规律。以频率、梳齿间距和偏心块夹角为试验因素,采净率、采青率和损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对采净率和采青率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频率、梳齿间距、偏心块夹角;对损伤率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梳齿间距、频率和偏心块夹角。当频率为26 Hz、梳齿间距为32 mm、偏心块夹角为22.5°时,采摘机工作性能最佳,经试验验证,此时采净率为91.35%,采青率为8.46%,损伤率为4.15%,满足小粒咖啡收获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采摘机 振动梳刷 果树-机械模型 ADAMS
下载PDF
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小粒咖啡营养诊断及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传涛 姚天全 +2 位作者 刘宏茂 周庆辉 王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2-94,共3页
定位试验研究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N、P、K不同用量及配比咖啡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缺N对小粒咖啡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较小;喷施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咖啡产量.N、P、K肥配比为1:0.5:1,咖啡产量随N、P、K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定位试验研究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N、P、K不同用量及配比咖啡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缺N对小粒咖啡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较小;喷施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咖啡产量.N、P、K肥配比为1:0.5:1,咖啡产量随N、P、K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鲜果产量为15~30t/hm^2.建议思茅地区小粒咖啡营养诊断指标为N25~30g/kg,P1.0~1.5g/kg,K15~25g/kg,Ca10~12g/kg,Mg2.5~5.0g/kg,Zn10~15mg/kg和B40~50mg/kg;N、P2O5和K2O平衡施肥年最佳用量为N50~100g/株、P2O525~50g/株和K2O50~100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营养诊断 施肥效应
下载PDF
小粒咖啡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凯 刘经纶 +3 位作者 徐玲 汪建云 刘忆明 罗金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04-2008,共5页
研究了小粒咖啡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相关形态、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小粒咖啡幼苗的根系体积、根冠比增加,电解质渗漏率、MDA含量不断上升,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CAT与POD活性不同程度地上升。干旱胁迫... 研究了小粒咖啡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相关形态、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小粒咖啡幼苗的根系体积、根冠比增加,电解质渗漏率、MDA含量不断上升,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CAT与POD活性不同程度地上升。干旱胁迫对小粒咖啡幼苗产生伤害,伤害程度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干旱下幼苗生物量分配发生改变,地下生物量增加;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作出强烈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干旱 胁迫 响应
下载PDF
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生长量及根系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云萍 黄丽芳 +4 位作者 林兴军 孙燕 王晓阳 陈鹏 闫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83-1689,共7页
以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咖啡种质苗期生长量和根系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各种质苗期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差异显著,通过苗期株形分析,把小粒种咖啡种质分成高干、中等和矮生3个类型。M13、M14可作为高干型,CAT... 以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咖啡种质苗期生长量和根系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各种质苗期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差异显著,通过苗期株形分析,把小粒种咖啡种质分成高干、中等和矮生3个类型。M13、M14可作为高干型,CATUAI为矮生型鉴定的标准品种;CA ZHONGⅢ、M13为高干、多叶、多分枝品种,CATURRA、T8667为株高中等、多叶、多分枝品种,热引2号为矮生、多叶、多分枝品种;各种质主根长除了CA ZHONGⅡ较小以外,其他种质间差异不显著,各种质主根直径差异不显著;M13侧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大于CATUAI,参试的小粒种咖啡种质绝大部分都具有细而且数量较多的侧根,各种质间差异较小。侧根直径与侧根长为显著的负相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与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长势强壮,枝叶繁茂的植株,根系发达;各种质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相协调的根冠比在0.40~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植株形态 生物量 根系形态
下载PDF
间作对咖啡和澳洲坚果根系形态、分布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云萍 朱华康 +4 位作者 赵青云 孙燕 林兴军 张玲艳 龙宇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5-413,共9页
为探明澳洲坚果与咖啡间作对地上部生长及地下部互作效应,为生产推广复合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布置了咖啡和澳洲坚果间作盆栽实验,以二者分别单作为对照,分析植株的生长量、生物量、养分含量、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 为探明澳洲坚果与咖啡间作对地上部生长及地下部互作效应,为生产推广复合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布置了咖啡和澳洲坚果间作盆栽实验,以二者分别单作为对照,分析植株的生长量、生物量、养分含量、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干重、茎干重、单株总干重分别为40.86、50.38、148.34 g,22.38、33.19、111.97 g,间作咖啡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叶干重二者差异不显著;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生长速率快于澳洲坚果。间作咖啡、间作澳洲坚果与各自单作根、茎、叶、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差异均不显著。(2)间作澳洲坚果叶氮累积量2135.27 mg显著大于间作咖啡的1957.60 mg,除此之外,间作咖啡根氮、磷、钾,茎氮、磷、钾,叶磷、钾,单株总氮、磷、钾累积量均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表明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养分累积量占优势;间作澳洲坚果根氮、钾累积量742.80、103.22 mg显著大于单作的535.00、37.77 mg,可见,间作根系竞争促进澳洲坚果增加根部氮的分配,提高根钾的吸收累积。(3)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本株侧面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62.63%~65.67%,其次是在株间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16.01%~27.53%,在对应本株近侧和对应本株远侧面2个根系生态位分布较少,可见间作后二者根系主要分布于自身根系生态位,在株间位置根系交叉重叠,未在土壤深度和广度空间形成差异分布,属于间作竞争型根系统。咖啡与澳洲坚果均属于浅根系,侧根直径小,成龄澳洲坚果是高大乔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咖啡间作将处于地上、地下部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澳洲坚果 间作 根系形态 分布 养分累积
下载PDF
怒江州精品咖啡标准化种植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贵平 付兴飞 +3 位作者 李亚男 娄予强 黄家雄 程金焕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29-37,共9页
咖啡是我国热区最具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近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咖啡已成为怒江州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针对怒江州咖啡产业存在品种差、产值低、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从咖啡的选种、育苗、栽培及病... 咖啡是我国热区最具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近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咖啡已成为怒江州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针对怒江州咖啡产业存在品种差、产值低、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从咖啡的选种、育苗、栽培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提出科学性建议,以期为怒江州精品咖啡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咖啡 标准化 种植技术 小粒种咖啡 怒江州
下载PDF
小粒咖啡初加工方法概述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发广 毕晓菲 +1 位作者 黄家雄 李亚男 《农产品加工(下)》 2017年第3期66-68,70,共4页
咖啡初加工是影响咖啡产品品质的核心因素,不同方法加工的咖啡产品又表现出不同的特质。通过概述目前11种咖啡初加工方法、技术流程及优缺点,以期为云南咖啡初加工技术改进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咖啡初加工 小粒咖啡 加工方法
下载PDF
缅甸小粒种咖啡生产考察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洪波 白燕冰 +3 位作者 李传辉 李文伟 张孝云 罗琴 《热带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1-16,19,共7页
通过国家农业部"走出去"科技合作项目,云南农垦热带农业科技合作代表团应邀对缅甸小粒种咖啡生产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缅甸农业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咖啡研究及种植生产技术出现快速发展的状况。缅甸种植小粒种咖啡采取高荫蔽度的... 通过国家农业部"走出去"科技合作项目,云南农垦热带农业科技合作代表团应邀对缅甸小粒种咖啡生产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缅甸农业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咖啡研究及种植生产技术出现快速发展的状况。缅甸种植小粒种咖啡采取高荫蔽度的间作模式,虽然单株产量不高,但是咖啡品质好,已成为精品咖啡,进入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缅甸有较好的咖啡生长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具有今后开展中缅咖啡项目合作的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精品咖啡 生产考察 缅甸
下载PDF
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氮吸收效率差异分析
20
作者 董云萍 闫林 +4 位作者 黄丽芳 林兴军 孙燕 王晓阳 龙宇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7-424,共8页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小粒种咖啡的氮素吸收特性,进一步为遗传改良咖啡氮营养性状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20个小粒种咖啡氮素吸收效率的生理、形态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小粒种咖啡种质间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小粒种咖啡的氮素吸收特性,进一步为遗传改良咖啡氮营养性状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20个小粒种咖啡氮素吸收效率的生理、形态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小粒种咖啡种质间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根氮、茎氮、叶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叶绿素含量及NRA与叶氮、总氮累积量和氮吸收效率间相关性不显著;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均与根氮累积量、总氮累积量、氮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氮素在植株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根氮>叶氮>茎氮;聚类分析表明,‘M13’氮吸收效率最高,为84.43%,最低为‘CATUAI’,仅为32.12%,其余种质为58.36%~4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氮素 吸收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