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Cohen’s Effect Size to Identify Distinguishing Statements in Q-Methodology
1
作者 Noori Akhtar-Danesh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8年第2期73-79,共7页
Q-methodology was introduced more than 80 years ago to study subjective topics such as attitudes, perceptions, preferences, and feelings and there has not been much change in its statistical components since then. In ... Q-methodology was introduced more than 80 years ago to study subjective topics such as attitudes, perceptions, preferences, and feelings and there has not been much change in its statistical components since then. In Q-methodology, subjective topics are studi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It involves development of a sample of statements and rank-ordering these statements by study participants using a grid known as Q-sort table. After completion of Q-sort tables by the participants, a by-person factor analysis (i.e., the factor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persons, not variables or trait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refore, each factor represents a 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views, feelings, or preferences about the topic of the study. Then, each group (factor) is usually described by a set of statements, called distinguishing statements, or statements with high or low factor scor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one important statistical issue, i.e. th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distinguishing statements and provide a review of its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and statistical background. We show that the current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distinguishing statements has no sound basis, which may result in erroneous findings and seems to be appropriate only when there are repeated evaluations of Q-sample from the same subjects. However, most Q-studies include independent subjects with no repeated evaluation. Finally, a new approach is suggested for identifying distinguishing statements based on Cohen’s effect size. We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formula by applying the current and the suggested methods on a Q-dataset and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METHODOLOGY Distinguishing statements cohen’s d cohen’s effect size
下载PDF
Surface-effects-dominated thermal and mechanical responses of zinc oxide nanobelts 被引量:6
2
作者 A. J. Kulkarni. M. Zho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7-224,共8页
t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responses of [011^-1]-oriented ZnO nanobelts with lateral dimensions of 21.22A × 18.95 A, 31.02A× 29.42 A, a... t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responses of [011^-1]-oriented ZnO nanobelts with lateral dimensions of 21.22A × 18.95 A, 31.02A× 29.42 A, and40.81A ×39.89A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1000 K. The Young's modulu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nanobelts are evaluated. Significant surface effects on properties due to the highsurface-to-volume ratios of the nanobelts are observed. For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surface-stress-induced internal str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thermal response, surface scattering of phonons dominates.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Young's modulus is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for bulk ZnO and decreases by -33% as the lateral dimensions increase from 21.22 A × 18.95A to 40.81 A × 39.89A.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for bulk ZnO single crystal and decreases with wire size. Specifically,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21.22 A × 18.95 A belt is approximately (31-18)% lower than that of the 40.81 A × 39.89 A belt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analyzed. A significant dependence of properties on temperature is also observed, with the Young's modulus decreasing on average by 12% and the conductivity decreasing by 50%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300 K to 100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oxide nanobelts surface effects size dependence Young's modulus Thermal conductivity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点云与改进R_(S)表征法的结构面粗糙度定量分析
3
作者 杨泽 李保天 +3 位作者 宋盛渊 秦龙 刘殿泽 黄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81,共10页
为研究采样尺寸、采样间距对高陡斜坡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结果的影响,选取藏东南某铁路察达车站工点左岸高陡岩质斜坡为研究区,提出采用无人机多角度贴近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毫米级点云数据以建立研究区斜坡岩体高精度三维模型,并从中选... 为研究采样尺寸、采样间距对高陡斜坡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结果的影响,选取藏东南某铁路察达车站工点左岸高陡岩质斜坡为研究区,提出采用无人机多角度贴近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毫米级点云数据以建立研究区斜坡岩体高精度三维模型,并从中选取典型区域裁剪出带有点云信息的27条面状结构面,使用Delaunay三角化原理对结构面进行网格化重建。基于此,提出一种采用点云拟合平面代替R_(S)表征法中垂直投影平面的新方法,并研究结构面粗糙度在不同采样尺寸、采样间距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三角剖分方式对R_(S)表征值影响较小;结构面粗糙度具有尺寸效应与间距效应,其粗糙度表征值随结构面尺寸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随结构面采样间距增大逐渐减小;部分存在尺寸效应的结构面存在“假有效采样尺寸”与“真有效采样尺寸”。在进行粗糙度评价时应确保所得有效采样尺寸为“真有效采样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贴近摄影 结构面粗糙度 改进R_(s)表征法 尺寸效应 间距效应 三角剖分
下载PDF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p-s曲线法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光华 《地基处理》 2022年第2期91-98,共8页
地基承载力是土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土力学创立近百年还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难题。目前认为确定地基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压板载荷试验,但压板载荷试验存在尺寸效应,其确定的地基承载力一般只保证地基的强度要求,并不能保证实际基础的变形... 地基承载力是土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土力学创立近百年还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难题。目前认为确定地基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压板载荷试验,但压板载荷试验存在尺寸效应,其确定的地基承载力一般只保证地基的强度要求,并不能保证实际基础的变形要求。最好的方法是用实际基础的荷载沉降p-s曲线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由实际基础的p-s曲线可以同时获得满足强度和变形双控要求的地基承载力,这就必须要解决实际基础的p-s曲线的计算问题。压板载荷试验是最接近基础实际受力状态的试验,探索通过压板载荷试验的p-s曲线去计算实际基础的荷载沉降p-s曲线的方法是解决的途径。文中分析了直接用压板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不足和困难,通过假设压板试验的p-s曲线符合双曲线,则可由压板试验的p-s曲线确定土层的初始切线模量E0和地基的强度指标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在已知土层的变形和强度指标参数E0、c、φ后,即可用切线模量法计算实际基础的荷载沉降p-s曲线,为破解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承载力 压板载荷试验 荷载沉降p-s曲线 切线模量法 尺寸效应
下载PDF
本征ZnO纳米线的原位生长及其对痕量H_(2)S气体的敏感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培 黄海云 +3 位作者 徐涛 郑丹 许鹏程 陈莹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24,共4页
文中研究了通过低温水热法在微传感器表面原位生长不同直径的本征ZnO纳米线,用于痕量H_2S气体的检测,比较了不同尺寸ZnO纳米线传感器对H_2S的气敏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50℃条件下,随着ZnO纳米线直径的缩小(200 nm→50 nm→20 nm),其对H... 文中研究了通过低温水热法在微传感器表面原位生长不同直径的本征ZnO纳米线,用于痕量H_2S气体的检测,比较了不同尺寸ZnO纳米线传感器对H_2S的气敏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50℃条件下,随着ZnO纳米线直径的缩小(200 nm→50 nm→20 nm),其对H_2S的气敏性显著提高。在相同H_2S气体浓度(5 ppm)下,50 nm ZnO纳米线的响应值是200 nm的5.4倍,检测下限为50 ppb,灵敏度均值达到6.4×10-2ppm-1;20 nm ZnO的响应值比50 nm ZnO的响应值进一步增大,检测下限达到10 ppb,是50 nm ZnO的5倍,检测灵敏度均值为2.0×10-3ppm-1,是50 nm ZnO的32倍。这些主要是由于纳米尺寸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线 H_(2)s气体检测 纳米尺寸效应 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reduced Young s modulus of thin films using indentation test 被引量:1
6
作者 Wuzhu YAN Shifeng WEN Jun LIU Zhufeng YUE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68-480,共13页
The flat cylindrical indentation tests with different sizes of punch radiu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im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punch size on the indentation behavior of the film/substr... The flat cylindrical indentation tests with different sizes of punch radiu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im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punch size on the indentation behavior of the film/substrate system. Based on the FEM results analysis, two methods was proposed to separate film's reduced Young's modulus from a film/substrate system. The first method was based on a new weight function that quantifies film's and substrate's contributions to the overa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substrate system in the flat cylindrical indentation test. The second method, a numerical approach, including fitting and extrapolation procedures was put forward. Both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two methods showed a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one input FE model. At last, the effect of maximum indentation depth and the surface micro-roughness of the thin film on the reduced Young's modulus of the film/substrate system were discussed. The method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 some new conceptions on evaluating other properties of thin films, e.g. creep, for which a flat-ended punch is also employ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ntation test Reduced Young's modulus Punch size effect Weight function Film/substrate system
下载PDF
Size effects of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for periodic cellular materials 被引量:2
7
作者 DAI GaoMing ZHANG WeiHo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9年第8期1262-1270,共9页
With the wide demands of cellular materials applications in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research effort sacrificed for this type of materials attains nowadays a higher level than ever before.This paper is focused ... With the wide demands of cellular materials applications in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research effort sacrificed for this type of materials attains nowadays a higher level than ever before.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prediction methods of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for periodical cellular materials.Based on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the existing homogenization method(HM),the G-A meso-mechanics method(G-A MMM) and the stretching energy method(SEM) that are unable to reflect the size effect,we propose the bending energy method(BEM) for the first time,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se four methods is further made to show the generality and the capability of capturing the size effect of the BEM method.Meanwhile,the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ethod and their relations are clarified.To do this,the detailed finite element computing and exis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hexagonal honeycombs from the literature are adopted as the standard of comparison for the above four methods.Stretch and bending models of periodical cellular materials are taken into account,respectively for the comparison of stretch and flexural displacements resulting from the above methods.We conclude that the BEM has the strong ability of both predicting the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and revealing the size effect.Such a method is also able to predict well the variations of structural displacements in terms of the cell size under stretching and bending loads including the non-monotonous variations for the hexagonal cell.On the contrary,other three methods can only predict the limited results whenever the cell size tends to be infinitely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DIC cellular materials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size effect bending ENERGY METHOD homogenization METHOD G-A MEsOMECHANICs METHOD sTRETCHING ENERGY METHOD
原文传递
冰雪条件下弯道标志对驾驶员心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良杰 奚少新 +2 位作者 王志军 陈东 严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9,共6页
为保障冰雪环境条件下的行车安全,研究弯道交通标志色彩对驾驶员的影响。通过分析标志信息的传递原理及色彩的心理效应特性,建立驾驶员心理效应量化计算模型。设计冰雪弯道标志铺设方案,分别对冰雪路面和良好路面开展弯道标志试验。采... 为保障冰雪环境条件下的行车安全,研究弯道交通标志色彩对驾驶员的影响。通过分析标志信息的传递原理及色彩的心理效应特性,建立驾驶员心理效应量化计算模型。设计冰雪弯道标志铺设方案,分别对冰雪路面和良好路面开展弯道标志试验。采用科恩d值,评价驾驶员色彩心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良好路面科恩d值为0.2-0.5;冰雪路面颜色产生的驾驶员的心理效应差异较大,红色最强,绿色次之,蓝色最弱。对于各个检测点,良好路面条件下驾驶员各色彩的心理效应分布较为稳定,而冰雪路面时具有明显差异,心理效应分布较为分散。合理设置冰雪环境弯道标志色彩,能够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心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驾驶员 冰雪弯道 标志 色彩心理效应 科恩d值
下载PDF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效果大小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竹菁 戴海琦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从"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效果大小"理解为"是指在心理学实验报告中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的统计指标"。这一统计指标需要在掌握"虚无假设分布"和&qu... 从"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效果大小"理解为"是指在心理学实验报告中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的统计指标"。这一统计指标需要在掌握"虚无假设分布"和"备择假设分布"这两个抽样分布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准确的理解,并因此知道我们在"对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假设检验进行推断统计"之后报告研究结果时为什么需要使用这一指标。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具有与该方法相应的不同的效果大小指标,每一种检验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指标来反映其实验处理的效果大小。对此,就"心理统计学"提到的四种主要假设检验方法所得推断结果应该使用何种"效果大小"指标更为合适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大小 虚无假设分布 备择假设分布 cohen’s d η2(eta方) η2p(偏eta方) Cramer’s V
下载PDF
复相陶瓷增强颗粒尺寸效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宗哲 张国军 +3 位作者 包亦望 白辰阳 岳雪梅 赵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10-617,共8页
针对不同的增强颗粒与基体的粒径比提出了相应的增强模型,并研究了最优的粒径与体积配比。对均匀分布模型,最优粒径比为a/b=0.2~0.5,体积比为V_1=8.41(1+b/a) ̄3;对增强分布模型,最优粒径比为a/6=... 针对不同的增强颗粒与基体的粒径比提出了相应的增强模型,并研究了最优的粒径与体积配比。对均匀分布模型,最优粒径比为a/b=0.2~0.5,体积比为V_1=8.41(1+b/a) ̄3;对增强分布模型,最优粒径比为a/6=0.02~0.2,体积比为V_1=2.3(1+b/a)。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界面应力与力学性能及颗粒尺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晶粒尺寸越小强度越高,硬度也越大,但断裂韧性随粒径的变化不大。该研究用于SiC纳米颗粒增强Si_3N_4及ZrR_2陶瓷材料设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尺寸效应 陶瓷 增强模型 复合陶瓷
下载PDF
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政府资助效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松 庄晖 叶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92-97,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成为经济的主体。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基金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上海市264家接受政府创新基金资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个财务指标,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成为经济的主体。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基金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上海市264家接受政府创新基金资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个财务指标,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对创新基金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助效用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受资助后处于不同周期的企业其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提高幅度大小不一,种子期提高幅度较大,而成长期和成熟期提高幅度相对较小。造成政府资助效用差异的原因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经营特征、融资需求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资助效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 企业生命周期
下载PDF
基于偶应力理论的压杆屈曲载荷的尺寸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孔胜利 周慎杰 +1 位作者 聂志峰 王凯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39,共4页
许多微尺度实验证实,一些材料在微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存在尺寸效应。基于修正偶应力理论研究细长压杆屈曲载荷的尺寸效应,利用变分原理得到细长压杆屈曲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相应的屈曲边界值问题。结果表明,当细长压杆的特征尺寸与... 许多微尺度实验证实,一些材料在微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存在尺寸效应。基于修正偶应力理论研究细长压杆屈曲载荷的尺寸效应,利用变分原理得到细长压杆屈曲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相应的屈曲边界值问题。结果表明,当细长压杆的特征尺寸与其材料本征尺度参数相当时,其屈曲载荷显著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而当细长压杆的特征尺寸远大于其材料本征尺度参数时,其屈曲载荷与传统理论值基本相等,即其尺寸效应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效应 偶应力理论 变分原理 屈曲载荷 微电子机械系统
下载PDF
政府规模决定因素与相关假说——中国数据的一个新的实证解释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沛 蒲勇健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40,共4页
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了中国省级政府规模的决定因素,并验证了相关假说。结果表明:(1)贸易和FDI的开放程度会抑制政府的扩张,省级公共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性;(2)Wagner法则在中国并不适用;(3)支出... 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了中国省级政府规模的决定因素,并验证了相关假说。结果表明:(1)贸易和FDI的开放程度会抑制政府的扩张,省级公共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性;(2)Wagner法则在中国并不适用;(3)支出分权和收入分权有助于中国政府的扩张,而垂直不平衡度的影响不显著;(4)没有证据支持少数民族人口密度、总抚养率或失业率对政府规模存在正效应的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规模 Wagner法则 财政分权 规模效应 贸易开放
下载PDF
渭河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粒度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延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相同污染浓度条件下,粗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初期释放量和释放强度;平衡释放浓度随粒度减小略有增大。考虑到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粒度效应,重金属释放的粒度效应会更加明显。渭河沉积物中构成重金属释放的结合形态主要为离子... 相同污染浓度条件下,粗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初期释放量和释放强度;平衡释放浓度随粒度减小略有增大。考虑到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粒度效应,重金属释放的粒度效应会更加明显。渭河沉积物中构成重金属释放的结合形态主要为离子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结合形态相互转化的结果是以水相中重金属释放浓度变化的动力学过程来体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沉积物 重金属 粒度效应 释放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证据理论的高拱坝多效应量融合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金平 马传彬 施玉群 《西北水电》 2011年第B09期71-75,86,共6页
针对目前大坝安全监测中单效应量分析存在的不足,将数据融合理论中的D-S证据理论引入到高拱坝多效应量融合建模之中,并对证据理论组合规则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类适合于高拱坝融合评价的证据体权值运算公式,建立了基于改进型证据理论的... 针对目前大坝安全监测中单效应量分析存在的不足,将数据融合理论中的D-S证据理论引入到高拱坝多效应量融合建模之中,并对证据理论组合规则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类适合于高拱坝融合评价的证据体权值运算公式,建立了基于改进型证据理论的高拱坝多效应量融合模型。工程示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为高拱坝多效应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多效应量 融合理论 D—s证据理论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测微晶尺寸及微观应变的单峰傅氏分析法
16
作者 邢金华 沙洪钧 +1 位作者 孙韡 常韡明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42-46,共5页
从理论上探讨了测微晶尺寸及微观应变的X射线单峰傅氏分析法,并用由此理论编制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了实际测量,实测表明这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
关键词 微观应变 X射线 微晶尺寸 单峰傅氏分析法 材料力学
下载PDF
硅纳米杆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称心 陈云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1697-1700,共4页
采用Stillinger-Weber(SW)势函数描述硅纳米杆中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几种硅纳米杆进行轴向拉伸研究,发现硅纳米杆拉伸时表现出来的特性与宏观脆性材料基本一致:拉伸曲线没有明显的直线部分和屈服变形部分;进一步研... 采用Stillinger-Weber(SW)势函数描述硅纳米杆中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几种硅纳米杆进行轴向拉伸研究,发现硅纳米杆拉伸时表现出来的特性与宏观脆性材料基本一致:拉伸曲线没有明显的直线部分和屈服变形部分;进一步研究发现硅纳米杆的杨氏模量和强度极限随着尺寸增大而增大,尺寸效应随尺寸增大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杆 分子动力学 杨氏模量 尺寸效应
下载PDF
城市规模、创新能力与空间溢出效应——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翟婧彤 张军涛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37,共8页
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激发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以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空间、经济三个维度探讨了城市规模对创新能力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激发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以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空间、经济三个维度探讨了城市规模对创新能力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相关性随时间逐渐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化明显,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的高-高集聚和城市群北部低-低集聚;人口规模与创新能力存在“倒U型”关系,与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结构与城市创新能力在人口规模的调节效应下显著正相关;经济规模和空间规模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但对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创新能力 空间溢出效应 莫兰指数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男式紧身针织内裤原型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喆 程哲 库茨米切夫.维克多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1-34,共4页
基于男性人体结构特征,提出了用于设计的新测量尺寸,并通过分析裤装与内裤的制图方式与针织面料的性能结合,创建出新的男式内裤原型设计方法,将其进行了实际应用设计,设计制作出一款具有功能型的男式内裤,且达到了良好效果。经过分析研... 基于男性人体结构特征,提出了用于设计的新测量尺寸,并通过分析裤装与内裤的制图方式与针织面料的性能结合,创建出新的男式内裤原型设计方法,将其进行了实际应用设计,设计制作出一款具有功能型的男式内裤,且达到了良好效果。经过分析研究,这一内裤原型与功能性内裤的纸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将对男式内裤的结构设计及生产提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式内裤 原型纸样 人体尺寸 提拉效果
下载PDF
多层球状纳米系统高能级斯塔克效应探讨
20
作者 帅学敏 郑瑞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9,共6页
确立了多层球状纳米系统高能级斯塔克效应能级分裂规律,以CdS/HgS/CdS球状纳米系统为例,探讨了层间作用和系统线度对系统高能级斯塔克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三层球状纳米系统发生的斯塔克效应,其能级分裂规律和氢原子及类氢离子一样,即... 确立了多层球状纳米系统高能级斯塔克效应能级分裂规律,以CdS/HgS/CdS球状纳米系统为例,探讨了层间作用和系统线度对系统高能级斯塔克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三层球状纳米系统发生的斯塔克效应,其能级分裂规律和氢原子及类氢离子一样,即按1,3,…,2n-1进行分裂,但能级移动量不同;②除少数能级有相反情况外,多数能级的能级移动量随线度增大而减小;③层间作用不影响三层球状纳米系统高能级斯塔克效应的能级分裂规律,只是能级移动量稍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Hgs/Cds球状纳米系统 斯塔克效应 谱线频率 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