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A Collection of Cold Mountain’s Poems
1
作者 WU Song-lin XIANG Chu WU Guan-qi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5期390-400,共11页
Cold Mountain,whose date and name was unknown,obscured himself long in the Cuiping Mountain(also known as Cold Cave or Cold Mountain),and set up as Cold Mountain or Man of Cold Mountain.There have been a wide diversit... Cold Mountain,whose date and name was unknown,obscured himself long in the Cuiping Mountain(also known as Cold Cave or Cold Mountain),and set up as Cold Mountain or Man of Cold Mountain.There have been a wide diversity of opinions about his age and all his born days.Principally,there are two centralized views:One holds that Cold Mountain was born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the other holds that Cold Mountain was born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The paper followed what had been expounded for further pro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mountain POEMS
下载PDF
A Thematic Analysis of Cold Mountain——On W.P. Inman's Spiritual Pilgrimage
2
作者 梁渊 《海外英语》 2014年第3X期178-179,181,共3页
Cold Mountain is a physical and spiritual healing place,at the same time is Inman’s home and a refuge for his soul where he himself can retreat from the sufferings of the war.A redemptive journey to Cold Mounain whic... Cold Mountain is a physical and spiritual healing place,at the same time is Inman’s home and a refuge for his soul where he himself can retreat from the sufferings of the war.A redemptive journey to Cold Mounain which is fraught wi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ardships helps Inman to reconstruct the broken soul but Inman’s real redemption:an escape from a world where he has become so hopeless and meaningless can only obtain through death in the 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mountain W.P.Inman WAR Death SALVATION
下载PDF
“冷山不冷”:论查尔斯·弗雷泽《冷山》中的家园共同体
3
作者 张端 朴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以《冷山》对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冷山住民的家园书写闻名遐迩,而“共同体”理论内涵则成为理解冷山这一家园本质的关键。该作以人物对“共同体”理念的感知与实践为主线,真切描绘出一幅鲜活的家园共同体...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以《冷山》对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冷山住民的家园书写闻名遐迩,而“共同体”理论内涵则成为理解冷山这一家园本质的关键。该作以人物对“共同体”理念的感知与实践为主线,真切描绘出一幅鲜活的家园共同体图景。在弗雷泽刻画的冷山家园中,有八口之家的“跨种族共同体”形塑,有作为姐妹情谊的“女性共同体”责任彰显,还有基于全球意识的“区域共同体”愿景表达,三者共同铸就了冷山中美好的家园共同体生活。《冷山》围绕美国南方冷山深处的家园生活展开叙述,探讨种族情谊、女性联结及区域生活等议题,表现出弗雷泽在21世纪对美国南方文学题材的再关注,以及对全球化时代喧嚣之下的家园生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弗雷泽 《冷山》 家园 家园共同体
下载PDF
冬奥会复杂山地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兆卫 冉国强 王燕婷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63-68,73,共7页
冬奥会延庆赛区山顶出发区、竞速结束区及冬奥村建筑均为永久建筑,在冬奥会结束后仍将保留利用。考虑到该类山地建筑所处极端寒冷气候,为保障建筑功能,需要明确未来能源需求及碳排放量,以便确定能源利用方案。以3类永久建筑为例,基于201... 冬奥会延庆赛区山顶出发区、竞速结束区及冬奥村建筑均为永久建筑,在冬奥会结束后仍将保留利用。考虑到该类山地建筑所处极端寒冷气候,为保障建筑功能,需要明确未来能源需求及碳排放量,以便确定能源利用方案。以3类永久建筑为例,基于2019—2021年延庆区实际气象数据,利用能耗模拟软件,分析了其全年能耗水平及碳排放量。结果显示,2019—2021年冬奥村全年总能耗为1.3×10^(6)~1.4×10^(6)k W·h,集散广场全年总能耗为4.2×10^(5)~4.8×10^(5)k W·h,而山顶雪飞燕全年总能耗为2.8×10^(5)~2.9×10^(5)k W·h。冬奥村总能耗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建筑,且整体能耗较大。2019—2021年冬奥村年度总碳排放量为7.9×10^(5)~8.5×10^(5)kg CO_(2),集散广场年度总碳排放量为2.5×10^(5)~2.9×10^(5)kg CO_(2),而雪飞燕年度总碳排放量为1.7×10^(5)~1.8×10^(5)kg CO_(2)。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冬奥村优先使用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低碳清洁能源供能,降低整体碳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碳排放量 严寒气候 海拔 山地建筑
下载PDF
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5
作者 张艺琛 韦诗烨 贾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实际完成34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实际完成34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痛量表(NPQ)评估2组治疗前后疼痛和颈椎病改善程度,并观察针刺部位温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N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N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1、2、3次治疗前,2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同一疗程治疗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疼痛感和不适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双侧第4~7颈椎夹脊穴周围肤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风寒湿型 烧山火针法 疼痛 颈痛量表
下载PDF
榆林山地苹果“七个一”抗寒抗旱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浪 屈世军 《北方果树》 2024年第1期21-22,30,共3页
榆林山地苹果绝大多数为“雨养农业”,为提升山地苹果标准化建园水平,缩短幼树待产周期,该试验以常规栽植为对照,研究“七个一”抗寒抗旱栽植技术对榆林山地苹果幼树栽植成活率、树体生长量及早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极大地... 榆林山地苹果绝大多数为“雨养农业”,为提升山地苹果标准化建园水平,缩短幼树待产周期,该试验以常规栽植为对照,研究“七个一”抗寒抗旱栽植技术对榆林山地苹果幼树栽植成活率、树体生长量及早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长富2’幼树栽植成活率,较常规栽植提高47.5%~51.1%;树体生长量显著增加,一年生‘长富2’株高、分枝数、干径、新梢长度分别较常规栽植增加57.35%~74.59%、110.0%~145.0%、60.00%~61.22%、90.02%~92.42%;早果丰产性明显提升,4年生‘长富2’结果株率较常规栽植增加45.6%~47.3%;6年生株产较常规栽植增加69.66%~8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苹果 抗寒 抗旱 建园技术
下载PDF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霜雪灾害与寒冷气候事件研究
7
作者 李嘉宁 岳大鹏 +1 位作者 赵景波 杨天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0,共7页
运用灾害等级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的霜雪灾害等级、时空分布、周期性及致灾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1644—1911年)268年内共发生霜雪灾害97次,1644—1703年和1864—1911年为高... 运用灾害等级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的霜雪灾害等级、时空分布、周期性及致灾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1644—1911年)268年内共发生霜雪灾害97次,1644—1703年和1864—1911年为高频期,1704—1783年和1784—1863年为较低频期,且存在3年、7年、11年、28年的准周期。(2)霜雪灾害频次和等级存在季节性特征。霜灾在春秋两季最为频繁,雪灾在冬春季节发生最多,冻灾几乎仅在冬季发生。中度等级灾害多发生于春秋两季,重度等级灾害常发生于秋冬之际。(3)霜雪灾害的强弱与频次在空间上有较好一致性,多集中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关中盆地东南部。(4)霜雪灾害发生高频期对应气候更为寒冷干燥。冬季风强度是决定霜雪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5)小冰期气候在清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较暖或炎热月份发生降温达15~20℃的灾难性降温事件,并导致灾难性天气过程。(6)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发生两次极端寒冷气候事件,分别在1662—1692年和1861—1900年,后者指示清代气温最低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霜雪灾害 时空变化 寒冷气候事件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8
作者 梁雨欣 夏炎 +1 位作者 满秀玲 蔡体久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通过研究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在0~20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黑龙江漠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森林演替过程中3个典型阶段的代表群落,即兴安落叶... 通过研究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在0~20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黑龙江漠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森林演替过程中3个典型阶段的代表群落,即兴安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碳氮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演替前期(白桦林)的土壤中,C含量范围为5.78~28.29 g/kg,N含量为0.243~1.232 g/kg,P含量为0.243~1.232 g/kg。演替中期(落叶松-白桦混交林)C含量为6.39~29.41g/kg,N含量为0.077~1.472 g/kg,P含量为0.41~1.374 g/kg。而在演替后期(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中,C含量范围为6.36~34.61g/kg,N含量范围为0.353~1.463 g/kg,P含量范围为0.353~1.463 g/kg。不同林型的土壤C、N、P化学计量比也存在差异。在0~90 cm土层中,前期的C∶N范围为4.15~11.13,后期为5.92~21.85,中期为5.58~23.24。在9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C∶N范围为7.46~19.8,后期为4.56~13.09,中期为5.88~18.07。在5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C∶P为4.02~9.11,后期为2.24~10.51,中期为3.32~10.76。在0~200 cm土层中,前期的N∶P范围为0.51~2.95,后期为0.28~1.61,中期为0.36~2.13。通过分析显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了解这些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和土壤质量的变化,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寒温带森林地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冷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重载密集山区干线公路养护上的应用研究——以云南富源公路分局S204升长线重载密集交通路段为例
9
作者 李实成 陈金华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2期5-7,共3页
《“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要提高养护供给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先进技术经验。要推动绿色养护发展,大力推动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1]本文以云南省富源县S204升长线重载密集山区路段冷... 《“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要提高养护供给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先进技术经验。要推动绿色养护发展,大力推动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1]本文以云南省富源县S204升长线重载密集山区路段冷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和推广为例,对冷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运用的关键技术、施工工艺和成本控制进行分析,探讨应用推广的可行性,以供公路养护行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密集山区 冷拌再生 改性沥青混合料 公路养护
下载PDF
Study on Possible Mechanism of Terrain Influence on Cold-flow Snowstorm 被引量:2
10
作者 ZHOU Xue-song YANG Cheng-fang ZHANG Shao-l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8期48-51,85,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errain effect on cold-flow snowstorm.[Method] By using the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WRF),a cold-flow snow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Shandong Peninsula...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errain effect on cold-flow snowstorm.[Method] By using the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WRF),a cold-flow snow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Shandong Peninsula was carried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errain sensitivity contrast test.The possible reason of terrain effect on falling zone and strength of snowstorm was deeply analyzed from water vapor,thermodynamic field and so on.[Result] The mountain terrain in Shandong Peninsula had great influences on falling zone and strength of cold-flow snowstorm.The strength of snowstorm obviously increased,and the snowfall center obviously moved northward.The main reason was that terrain caused the low-level wind field convergence and vertical movement in the troposphere strengthened.The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vapor and snow water content in the cold-flow snowstorm process obviously changed.So,the whole snowstorm process was affected.[Conclusion] The mountain terrain in Shandong Peninsula was the important element which needed to be focused on considering in the forecast analysis of cold-flow snowstorm weather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flow snowstorm mountain terrain Numerical sensitivity test Influence mechanism China
下载PDF
The lining responses for shallow mountain tunnels subjected to frost heaving 被引量:1
11
作者 LING Xian-zhang YU Yuan +2 位作者 TANG Liang GENG Lin HAN Xi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529-546,共18页
Mountain tunnels in cold regions are vulnerable to adverse effects of freezing action.Thus,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lining responses of shallow mountain tunnels subjected to freezing action.To quantify the infl... Mountain tunnels in cold regions are vulnerable to adverse effects of freezing action.Thus,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lining responses of shallow mountain tunnels subjected to freezing action.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freezing action and key design parameters(such as cross-sectional shape;lining thickness;and waterproof measures)on the lining response,a thermal-hydro-mechanical coupled finite element(FE)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Then,specific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lining internal force and resulting axial stresses.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cross-sectional shape,concrete parameters,and waterproof measures on the lining responses are investigated.Generally,the rectangular tunnel has the worst security;the circular tunnel is the safest.On the other hand,whe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less than 2.2[W/(m·K)],a greater thermal conductivity will cause a greater risk of damage to the lining.Moreover,the drainage plate can reduce the value of minimum axial stresses,whether frozen or not,even eliminating the tensiondamaged area.Overall,this study helps to estimate the lining responses and prevent frost damages for shallow mountain tunnels during freezing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thermal-hydro-mechanical model mountain tunnel in the cold region Lining responses Cross-sectional shape Freezing action
下载PDF
寒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圆 金涌 +1 位作者 李承霖 刘军 《现代医院》 2023年第9期1423-1425,共3页
我国地域辽阔,紧急突发情况具有多样性,各地区结合当地地理情况成立特色紧急医学救援队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现以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为案例,总结寒区山地救援队的队员构成、寒区山地装备、救援流程及后勤... 我国地域辽阔,紧急突发情况具有多样性,各地区结合当地地理情况成立特色紧急医学救援队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现以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为案例,总结寒区山地救援队的队员构成、寒区山地装备、救援流程及后勤保障管理等多方面的建设经验,并分析当前建设特色紧急医学救援队的现实困难及相应对策,为其他地区建立符合当地地理环境的特色紧急医学救援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山地 紧急医学救援
下载PDF
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对寒旱山区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爱民 王耀 +2 位作者 李良斌 孙建蓉 雷成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37-441,共5页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是寒旱山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作物之一。为探索藜麦生产中利用复合有机生物菌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施肥方案,实现藜麦绿色生产,以陇黎1号为指示品种,选用8种不同成分的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在不改变天祝寒旱山区藜麦...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是寒旱山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作物之一。为探索藜麦生产中利用复合有机生物菌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施肥方案,实现藜麦绿色生产,以陇黎1号为指示品种,选用8种不同成分的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在不改变天祝寒旱山区藜麦生产施肥水平和方式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复合有机生物菌肥LNNK2020-FLPF004[有机质≥20%,总养分≥15%(5-6-4),中量元素≥5%(2-1-2),微量素≥2%(Fe+多效唑+Mn+Se),有效活菌数CFU≥5亿个/g,水分≤30%,微生物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1800 kg/hm^(2)时,藜麦折合产量最高,为3048.94 kg/hm^(2),较常规施肥(基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285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增产74.29%,增产极显著;株高最高,为208.73 cm,较常规施肥高5.87 cm;单株粒重较重,为57.98 g,较常规施肥增加33.46 g;单株分枝数较常规施肥少0.5个;生育期与常规施肥相同,均为168 d。在天祝寒旱山区藜麦生产中,建议施用复合有机生物菌肥LNNK2020-FLPF0041800 kg/hm^(2),有利于实现藜麦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山区 藜麦 复合有机生物菌肥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大别山对一次冷涡对流的作用分析
14
作者 郑淋淋 张申䶮 +5 位作者 邱学兴 陶玮 王悦 邵立瑛 谢菲 柳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1-2019,共19页
2017年5月14日江淮地区发生了一次冷涡对流过程,造成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次冷涡对流造成的强对流天气剧烈、预报难度大,同时受地形作用,影响因子复杂,有必要对其开展研究。本文采用集合卡曼滤波技术同化雷达径... 2017年5月14日江淮地区发生了一次冷涡对流过程,造成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次冷涡对流造成的强对流天气剧烈、预报难度大,同时受地形作用,影响因子复杂,有必要对其开展研究。本文采用集合卡曼滤波技术同化雷达径向风、雷达反演风、GPS水汽、探空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模拟此次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并采用敏感性试验研究太阳辐射和大别山的作用。观测和数值试验表明,此次过程是冷涡对流在南压过程中,冷池遇到大别山地形,在大别山触发对流,大别山对流南移加强并与冷涡对流组织成短对流线。试验表明,太阳辐射是影响冷涡对流和大别山对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地形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加强作用影响大别山对流发生发展。此次过程大别山局地对流分别在三处生成(称为A、B和C),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子略有差异。大别山北坡、距离冷涡对流最近的局地对流A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冷池和太阳辐射,地形是次要因子,地形通过加强冷池抬升和加强太阳辐射的加热效应影响对流发展。距离冷涡对流较远的对流B和C生成时间接近,主要影响因子是太阳辐射,地形是次要因子。大别山对流和冷涡对流组织成对流线是两个冷池作用的过程,大别山对流冷池和冷涡对流冷池中间形成的辐合区相当于在二者之间建立一个“连接桥”,使西部的大别山对流向东发展,同时二者之间的对流得到加强,将东部的冷涡对流和西部的大别山对流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短对流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冷池 上坡风 对流线
下载PDF
秦岭北麓两次下山雷暴不同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小婷 赵强 +1 位作者 高宇星 肖贻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2-945,共14页
2018年7月26日和29日,秦岭北麓雷暴下山形成阵风锋并均在关中平原造成强对流天气,雷暴下山后强度、移动速度以及影响范围差异大,预报难度大。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这两次过程(分别简称为7·26过程和7·29过程)... 2018年7月26日和29日,秦岭北麓雷暴下山形成阵风锋并均在关中平原造成强对流天气,雷暴下山后强度、移动速度以及影响范围差异大,预报难度大。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这两次过程(分别简称为7·26过程和7·29过程)的差异及成因。结果显示:7·26过程雷暴组织化程度高、生命史长、冷池小时最大变温为16℃,产生大范围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7·29过程以孤立普通单体的生消为主,冷池小时最大变温为8℃,仅造成秦岭沿山局地短时强降水。7·26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中低层暖平流发展使不稳定能量增长,关中平原上升运动及北山地形抬升为雷暴移入后发展加强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7·29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关中平原以下沉运动为主,不利于雷暴移入后进一步发展加强。7·26过程阵风锋移动方向与边界层风向相反,又与风暴承载层平均风向相同,有利于对流垂直发展,对流发展过程中低层垂直风切变逐步增大,与冷池强度保持同步增长;7·29过程阵风锋移动方向和边界层风向相同,低层辐合弱,整个过程中0~3 km风矢量差始终不足5 m·s^(-1),不利于对流组织化发展。特殊地形对冷池的移动方向及强度产生了影响:7·26过程强的西南出流使冷池呈东北—西南狭长带状沿平原南边界向东北推进,冷池势力集中,移速快,强的辐合触发新对流发展;7·29过程冷池在黄土台塬地形过渡区扩散传播,东南风和西南风出流使对流分裂,冷池强度减弱,不利于新对流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冷池 垂直风切变 秦岭地形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oasis stability in arid areas: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2
16
作者 Luo, GePing Lu, Lei +1 位作者 Yin, ChangYing Feng, YiX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oasis stability at regional scale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STM). The results showed certain significant aspects. (1) As long as water resources in ... This paper discusses oasis stability at regional scale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STM). The results showed certain significant aspects. (1) As long as 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is keep stable and thei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can be maintained or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could be continuously increased and the natural primary productivity keeped relatively stable. In this cas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asis is stable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at regional scale. (2) Conside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es, the oases on the alluvial-diluvial fans are highly stable. In the alluvial plain downstream of the groundwater overflowing zones the oases are moderately stable and in the lacustrine deltas or dry lacustrine deltas the oases are lowly stable. (3) Enlargement of oases and the in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oasis will certainly enhance the 'cold-island effect' of the oasis an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o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stability regional scale geographical location 'cold-island effect'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大比例尺微沟系测量样品粒级试验——以锲墨格山锂铍稀有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保善东 谢祥镭 +3 位作者 王亚栋 徐云甫 张新远 曾彪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8-658,共11页
青海省天峻县锲墨格山地区属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地表发育宽300~500 m、断续延伸达7 km的伟晶岩带。目前勘查工作已发现了锲墨格山锂铍稀有矿,为了能够在后续同类景观区稀有稀土找矿中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本文在锲墨格山地区开展了... 青海省天峻县锲墨格山地区属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地表发育宽300~500 m、断续延伸达7 km的伟晶岩带。目前勘查工作已发现了锲墨格山锂铍稀有矿,为了能够在后续同类景观区稀有稀土找矿中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本文在锲墨格山地区开展了大比例尺微沟系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方法的样品粒级试验和有效性研究。本次通过1∶2.5万地球化学测量,选取-4~+20目、-4~+40目、-10~+40目和-10~+60目采样截取粒级,在伟晶岩脉发育地段进行试验研究,分析Cu、W、Sn、Be、Li、Nb、Rb、Zr、La、Y元素含量。结果显示,Be、Li、Nb、Rb、Zr稀有元素选取-4~+40目和-10~+40目采样截取粒级,La、Y等稀土元素选择-10~+40目采样截取粒级,Cu、W、Sn等有色金属元素选择-10~+60目采样截取粒级时,元素富集离散特征更明显,地球化学分布与地质矿产特征吻合度更高,证明该技术方法可以在同类景观区稀有稀土找矿工作中获得显著的地球化学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万地球化学 微沟系 锂铍稀有矿 粒级 寒冷半干旱草原景观 锲墨格山
下载PDF
基于不同方法对长白山食用玫瑰的抗寒性评价
18
作者 王丹萍 赵殿辉 +3 位作者 张增江 王洪伟 张宝国 张卫东 《特产研究》 2023年第6期6-9,共4页
为研究长白山食用玫瑰抗寒性,本研究采用越冬适应性等级评价、低温胁迫后恢复生长试验和防寒越冬3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越冬适应性等级评价可得出,长白山食用玫瑰耐寒指数为0.27,在吉林通化地区可露地栽植,生长发育正常。... 为研究长白山食用玫瑰抗寒性,本研究采用越冬适应性等级评价、低温胁迫后恢复生长试验和防寒越冬3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越冬适应性等级评价可得出,长白山食用玫瑰耐寒指数为0.27,在吉林通化地区可露地栽植,生长发育正常。在低温胁迫恢复生长试验中,长白山食用玫瑰的枝条萌发率在60%~98%之间,对比其他3个玫瑰品种表现最佳。通过防寒越冬测定方法可知,防寒处理对长白山食用玫瑰翌年新生枝条各生长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3种方法所得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食用玫瑰 越冬 抗寒性
下载PDF
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季节分区InSAR早期识别研究——以东构造结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黎浩良 杨莹辉 +4 位作者 许强 宋家苇 李鹏飞 陈强 姚智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0-795,共16页
高寒山区显著存在的季节性地貌变化,使得常规InSAR难以维持长时间相干性,不利于上述区域地质灾害的精准早期识别。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利用InSAR季节相干性的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为:首先获取研究区域I... 高寒山区显著存在的季节性地貌变化,使得常规InSAR难以维持长时间相干性,不利于上述区域地质灾害的精准早期识别。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利用InSAR季节相干性的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为:首先获取研究区域InSAR时序干涉图与相干系数图,依据InSAR相干性变化趋势,将每年划分为夏季时段、过渡时段和冬季时段,并依据过渡时段InSAR相干性将其进一步纳入到夏季时段或冬季时段;分别对夏季时段和冬季时段InSAR干涉对开展Stacking-InSAR处理,并引入部分干涉质量较好的长时间基线InSAR干涉对;最终综合利用获取的夏季和冬季时段Stacking-InSAR成果,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精准早期识别工作。本文以高寒高植被覆盖的东构造结地区为实验对象,利用本文发展的新方法开展了区域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工作。结果显示,利用季节分区Stacking-InSAR进行区域地质灾害识别,冬夏时段识别灾害的重复率低于16%,表明上述区域不同时节地质灾害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与常规全干涉Stacking-InSAR灾害识别成果对比发现,新方法识别灾害数量增加了28%。研究表明,发展新方法可更精准识别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并有效提高灾害识别率,为此类地区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预警预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高寒山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高植被区 InSAR早期识别 季节性分区 高位高危灾害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严寒山地条件下冬奥临时办公用房围护结构保温方案多目标优选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慧恒 郑佩萍 +6 位作者 杨晖 王聪聪 吴会军 刘彦辰 郝学军 刘兵 杨丽修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1期164-170,共7页
基于DesignBuilder热负荷计算模型和熵权-TOPSIS法建立了冬奥山地严寒大风地区临时办公用房围护结构保温方案多目标综合比选模型,以室内有效空间体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平均值、全年运营碳排放量、保温材料初投资与运营费用折现年均值... 基于DesignBuilder热负荷计算模型和熵权-TOPSIS法建立了冬奥山地严寒大风地区临时办公用房围护结构保温方案多目标综合比选模型,以室内有效空间体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平均值、全年运营碳排放量、保温材料初投资与运营费用折现年均值分别作为临时用房的实用性能、保温性能、碳排放量与经济效益的量化指标,通过计算各方案贴近度,确定了最优方案。实测验证了最优方案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优于普通方案,更适应严寒山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用房 围护结构 保温 多目标优选 严寒山地 冬奥 熵权-TOPSIS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