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uring the Post Cold War Era
1
作者 Kong Genhong Wang Yingchun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2000年第2期2-5,共4页
关键词 OVER In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uring the Post cold war era
下载PDF
From the Cold War to the 21st Century Towards a New Era in the Asia-Pacific
2
作者 Bin Kang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1994年第3期3-4,共2页
FromtheColdWartothe21stCenturyTowardsaNewErainTheAsia-PacificFromtheColdWartothe21stCenturyTowardsaNewEraint... FromtheColdWartothe21stCenturyTowardsaNewErainTheAsia-PacificFromtheColdWartothe21stCenturyTowardsaNewEraintheAsia-Pacific¥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 From the cold war to the 21st Century Towards a New era in the Asia-Pacific
下载PDF
“冷战”·“逆行”·“新时期”——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3
作者 刘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逆行” “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下载PDF
论后冷战时代中美海权矛盾中的南海问题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震 周云亨 朱漪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5,共11页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由于安全、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缓慢而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其战略目标。作为中国周边四大海域中面积...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由于安全、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缓慢而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其战略目标。作为中国周边四大海域中面积最为辽阔的南海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重点区域。区域外大国美国出于霸权护持、地缘战略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的考虑,在南海问题上加强了对中国发展海权的制约。鉴于南海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且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其资源、航运价值以及军事价值对中国的发展不可或缺,中国必须对此进行反制。中美南海海权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霸权国进行控制与新兴大国进行反制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海权 南海问题 中美关系
下载PDF
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战略海疆拓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震 周云亨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冷战结束后,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资源的宝库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海洋的战略地位在上升,围绕海洋展开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开始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中国的战略家为其设计了三种海权战略:... 冷战结束后,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资源的宝库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海洋的战略地位在上升,围绕海洋展开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开始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中国的战略家为其设计了三种海权战略:无足轻重的海权、辅助性海权以及主导性海权。笔者认为,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需要使主导性海权成为中国最为科学合理的海权战略选择。执行该战略,中国有必要拓展其战略海疆。因此,中国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诸多方面做好准备,这同时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海权 战略海疆
下载PDF
冷战后欧洲安全的新特征--安全治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东升 巩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共9页
冷战的结束改变了欧洲的安全结构,它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标志着欧洲两大阵营军事对峙的结束。然而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欧洲安全问题的解决。与此相反,欧洲面临的是更分散、更无形的安全威胁。安全治理成为应对新时期欧洲安全挑... 冷战的结束改变了欧洲的安全结构,它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标志着欧洲两大阵营军事对峙的结束。然而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欧洲安全问题的解决。与此相反,欧洲面临的是更分散、更无形的安全威胁。安全治理成为应对新时期欧洲安全挑战的一大创举。当前,欧洲安全治理呈现出区域性组织主导、多种行为体参与的特点,欧洲安全的有效治理有赖于欧洲主要区域性组织的合作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期 欧洲安全 安全治理 区域性组织
下载PDF
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述评 被引量:22
7
作者 叶晓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72,共9页
作为冷战后崛起的欧洲安全研究的一支显赫流派,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安全分析方法—安全化理论成为冷战后宽泛安全研究议程中最为重要的创新性概念与理论。安全化理论为传统派、宽泛派和批判派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解路径和整合... 作为冷战后崛起的欧洲安全研究的一支显赫流派,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安全分析方法—安全化理论成为冷战后宽泛安全研究议程中最为重要的创新性概念与理论。安全化理论为传统派、宽泛派和批判派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解路径和整合的潜力,也以此主导了近来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领域中最富活力和最具争议的辩论。本文回顾了奠定安全化理论基础的思想渊源,从定义、主体间性、权力与语境的地位、安全化政治等方面揭示了安全化理论的概念内涵和要素主体,简要评价了安全化理论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并对其局限困顿之处进行分析评论。哥本哈根学派由于对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安全实践分析而招致规范与伦理上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哥本哈根学派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哥本哈根学派 安全化理论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大国海军外交——基于当代海权思想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震 蔡亮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30,共9页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由于安全、经济以及其它因素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坚定而缓慢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发展成海洋强国作为其战略目标。在走向海洋强国的过程中,中...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由于安全、经济以及其它因素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坚定而缓慢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发展成海洋强国作为其战略目标。在走向海洋强国的过程中,中国对海权的四大功能即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和经济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中国开始重视海军的外交运用,并将其视为大国外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实施海军外交,中国海军必须在海军战略、兵力结构以及装备等方面进行变革,更好地为国家利益与外交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海权 海军外交 中国海军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德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1,共7页
“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和难题。“三集团”论的兴起 ,“大国均势”论的推测 ,“文明冲突”论的预言 ,“单极时刻”论的发展 ,“全球村”的理想与现实 ,等等。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试图以新的推测或判定来宣布“... “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和难题。“三集团”论的兴起 ,“大国均势”论的推测 ,“文明冲突”论的预言 ,“单极时刻”论的发展 ,“全球村”的理想与现实 ,等等。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试图以新的推测或判定来宣布“后冷战时代”的终结 ,但“后冷战时代”仍在延续。出现这样一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冷战后世界的变化是如此迅速和深刻 ,人们已经很难再用一种角度或方式来识别她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国际关系 推测 判定
下载PDF
大变局时代大国政治格局与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庞金友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4,共11页
当今世界处于一种超越传统意识形态、不仅限于军事和经贸领域、合作与冲突并存,以大国政治为基本框架的全方位的竞争态势和秩序格局。全面竞争不是冷战思维,而是秩序观念;不是全面对抗,而是非零博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它不只... 当今世界处于一种超越传统意识形态、不仅限于军事和经贸领域、合作与冲突并存,以大国政治为基本框架的全方位的竞争态势和秩序格局。全面竞争不是冷战思维,而是秩序观念;不是全面对抗,而是非零博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它不只是发生在中美之间,而是遍布大国政治的各个角落。中美大国战略的摩擦与碰撞,主要受大变局时代背景的变迁、新政治样态的出现、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在竞争中寻找合作、在合作中克制冲突,在冲突中谋求发展,将是未来较长时段内中美最具现实意义的关系模式。只有认清大国竞争的长期性,承认大国博弈的不对等性,保持大国冲突的适度性,维持大国秩序的开放性,倡导大国关系的公平性,中国才能在全面竞争的时代保持和平,稳定和长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时代 全面竞争 大国政治 大国战略 后冷战时代
下载PDF
探索后冷战时代东南亚地区的演进之道 被引量:6
11
作者 翟崑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10,152,共11页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关于东南亚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加强,学以致用渐成风气。这主要源于两种动力:一种是政策动力,另一种是学界动力。笔者认为,加强我国的东南亚研究,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当下性,...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关于东南亚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加强,学以致用渐成风气。这主要源于两种动力:一种是政策动力,另一种是学界动力。笔者认为,加强我国的东南亚研究,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当下性,首先需要在宏观层面把握后冷战时代东南亚地区的演进之道和发展大势,大致有如下结论:一是东南亚在后冷战时代出现了整体向好的转折性变化;二是东南亚国家能够更加主动地塑造新的空间观;三是东盟创建了“东盟+”结构,成为新一代地区架构师;四是多种动力互动形成东南亚演进的系统动力学;五是后冷战时代东南亚地区的演进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从韧性、创造性、权力结构、联通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解释;六是东南亚仍然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七是中国需要改进对东南亚的认知与行动,与东盟共同创造“第三个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东南亚 东盟 演进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少华 陶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7-131,共5页
冷战后,东亚地区涌现出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东亚地区及东亚各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自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分... 冷战后,东亚地区涌现出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东亚地区及东亚各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自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东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合作的现状,对合作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期 东亚 非传统安全合作
下载PDF
冷战后澳大利亚的地缘政治思想 被引量:6
13
作者 葛汉文 《战略决策研究》 2015年第4期74-91,104,共19页
澳大利亚的地缘政治研究具有较为久远的思想传统。面对地区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冷战后澳大利亚地缘政治研究,从维护新世纪澳大利亚生存与发展角度出发,集中关注澳面临的诸多现实或潜在安全挑战。减弱对澳美军事同盟关系的过度依赖、推... 澳大利亚的地缘政治研究具有较为久远的思想传统。面对地区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冷战后澳大利亚地缘政治研究,从维护新世纪澳大利亚生存与发展角度出发,集中关注澳面临的诸多现实或潜在安全挑战。减弱对澳美军事同盟关系的过度依赖、推动塑造新的地区权势秩序、加强对周边和南半球国际事务的影响,是冷战后澳大利亚地缘政治研究者提出的重要观点。冷战后澳大利亚地缘政治研究较为清醒地指出了当前澳对外战略当中存在的问题,但对澳当代对外战略实践发挥的影响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冷战后 地缘政治 对外战略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对美政策评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小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50,共7页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展开一连串激烈交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马来西亚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包括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等。但马美经贸关系...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展开一连串激烈交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马来西亚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包括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等。但马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美国还跃升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这与马来西亚成功的外交谋略不无关系。对美政策有效地捍卫了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提高了马来西亚的国际地位,基本体现了马来西亚当时的国家利益,充分显示了小国外交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期 对美政策 外交智慧
下载PDF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小健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24-28,35,共6页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马来西亚围绕着区域经济开放与自由化等问题与美国较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和美国政要围绕危机爆发原因、是否接受IMF援助,特别是围绕“安...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马来西亚围绕着区域经济开放与自由化等问题与美国较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和美国政要围绕危机爆发原因、是否接受IMF援助,特别是围绕“安瓦尔事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关系降到冰点;三是布什总统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有所合作,关系逐渐缓和。冷战后马来西亚对美国的态度以及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马来西亚对当时美国亚太政策的做出的反应,马哈蒂尔本人的外交风格使这种反应更为激烈,但并不是马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 马美关系 变化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新加坡政策及对华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建国 《东南亚纵横》 2015年第12期22-27,共6页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新加坡政策,是依据时代的不断变迁,特别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既有的国家利益维护和拓展需求的基础上,在亚太战略布局的大框架下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结果,其最直观、突出且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在军事安全领域加强与新加坡...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新加坡政策,是依据时代的不断变迁,特别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既有的国家利益维护和拓展需求的基础上,在亚太战略布局的大框架下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结果,其最直观、突出且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在军事安全领域加强与新加坡的协调与合作,经济贸易领域强化与新加坡的依赖与对接。该政策有明显对中国的防范与围堵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期 美国外交政策 新加坡 国家利益
下载PDF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透视--以1955-1978年中越铁路国际联运中的货物运输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丽萍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8,共6页
冷战时期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铁路运输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重要实践。铁路国际联运中货物运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冷战时期苏联、东欧国家与中国、越南之间形成的国... 冷战时期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铁路运输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重要实践。铁路国际联运中货物运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冷战时期苏联、东欧国家与中国、越南之间形成的国际垂直分工。囿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中越铁路的低水平,以及越南战争和政治因素的合力,冷战时期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铁路运输计划与铁路实际执行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铁路国际联运的低层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集团内部加强凝聚力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中国 越南 铁路国际联运 货物运输 解密档案
下载PDF
冷战后韩国民族主义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云龙 赵怡然 《学术探索》 2020年第7期24-31,共8页
冷战结束后,韩国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日渐突显,突出表现在政党的执政理念、政治主张、贸易保护政策、文化保护政策等多个方面。狭隘的民族主义使中韩两国政治互信程度降低、贸易市场扭曲、文化交流受阻,给中韩关系带来了冲击,影响了中韩... 冷战结束后,韩国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日渐突显,突出表现在政党的执政理念、政治主张、贸易保护政策、文化保护政策等多个方面。狭隘的民族主义使中韩两国政治互信程度降低、贸易市场扭曲、文化交流受阻,给中韩关系带来了冲击,影响了中韩关系的良性发展。为了防止韩国民族主义给中韩关系带来更多的冲击与负面影响,应将韩国民族主义置于中韩关系的战略大局当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根据双边文件的共同精神,有效管控矛盾分歧,夯实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增进人文交流,进一步推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中韩关系 影响
下载PDF
东盟“合作安全”问题论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光厚 《学术探索》 2004年第7期74-79,共6页
“合作安全”是冷战后东盟为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和区域形势而采取的一种全新的安全模式 ,东盟对这种安全模式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东盟内部各国的安全合作以及东盟与区域外部国家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等方面。东盟的“合作安全”模式虽然在维护... “合作安全”是冷战后东盟为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和区域形势而采取的一种全新的安全模式 ,东盟对这种安全模式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东盟内部各国的安全合作以及东盟与区域外部国家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等方面。东盟的“合作安全”模式虽然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就其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东盟目前的安全合作还处于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 东盟 “合作安全”
下载PDF
美国意识形态中的朝鲜:后冷战时代的知觉与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3-47,共5页
围绕核争执,美国对朝鲜的意识形态认知历经了三次转换,即"无赖国家说"、"邪恶轴心说"和"失败国家说"。难以协调的价值认同是美朝关系正常化的结构性障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人权问题和政权问题被进一步&q... 围绕核争执,美国对朝鲜的意识形态认知历经了三次转换,即"无赖国家说"、"邪恶轴心说"和"失败国家说"。难以协调的价值认同是美朝关系正常化的结构性障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人权问题和政权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是困扰和迟滞美朝关系发展的症结。相对固化和稳定的意识形态信仰,使美朝之间相互敌视和冲突的认知变量难以发生质变。只有设立共同目标,探讨共同规范,遵守共同规则,最终克服心理错觉,才能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意识形态 美国外交 对朝政策 国家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