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a Cold Wave Weather Process in Chengdu in March 2010 被引量:8
1
作者 LI Xin-yi XIE Na +2 位作者 SHI Juan LI Yu AN Xi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6期1-5,10,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one cold wave weather process in Chengdu in March in 2010.[Method] Based on the NCEP 1°×1° 6 h interval reanalysis data and daily observation data,using synoptic analy...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one cold wave weather process in Chengdu in March in 2010.[Method] Based on the NCEP 1°×1° 6 h interval reanalysis data and daily observation data,using synoptic analysis and diagnosis methods,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ld wave forecast index in spring of Sichuan,a cold wave event covering the whole region between March 21 and 24,2010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circulation background,influencing weather systems and weather causation.[Resul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500 high-altitude cold vortex,700-850 hPa low layer shear,and ground cold front were the main systems that influenced this cold wave;there was a ridge from Lake Balkhash across Lake Baikal at 500 hPa.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the high pressure ridge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increasing obviously.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was high.The range of cold high pressure was large and the central intensity was 1 043.0 hPa;the cold air was strong and deep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ong surface temperature reduction center.The strong north airstream of Lake Balkhash to Lake Baikal,ground cold high pressure center intensity changes,north and south ocea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s,850 hPa temperature changes,cold advection movement route and intensity were considered as reference factors for the forecast of cold wave intensity.[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forecast ability of cold wave wea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wave Circulation situation Forecast focus process analysis Chengdu China
下载PDF
江苏寒潮天气过程风险预评估方法研究
2
作者 顾荣直 田心如 +2 位作者 禹梁玉 陈小宇 李泽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利用江苏省1961—2020年70个国家级及13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同时段的日最低气温重构数据,选取最低气温48 h最大降温幅度、累计降温幅度、过程日极端最低气温和寒潮过程持续天数共4个要素作为寒潮灾害气象致灾因子,综合信息熵权法和专... 利用江苏省1961—2020年70个国家级及13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同时段的日最低气温重构数据,选取最低气温48 h最大降温幅度、累计降温幅度、过程日极端最低气温和寒潮过程持续天数共4个要素作为寒潮灾害气象致灾因子,综合信息熵权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致灾因子权重,构建寒潮过程致灾危险性评估模型,形成致灾危险性指数长时间序列,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危险等级。基于智能网格气温预报数据,计算寒潮过程预估致灾危险性指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承灾体暴露度及脆弱性信息,构建寒潮过程风险预评估模型,对高分辨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和小麦等承灾体进行风险预估,同时考虑前期气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修正了小麦脆弱性指标。结果表明:(1)江苏省历年寒潮过程发生频次总体呈现20世纪后40年多、21世纪前20年少的态势,北部地区发生频次显著多于南部地区;寒潮过程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大体上具有西部强于东部、北部强于南部的分布特征;(2)通过对2022年11月28日—12月3日江苏全省性寒潮天气过程的个例分析,可以得出与实际灾情基本相符的寒潮天气过程的致灾危险性预评估和风险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气象致灾因子 智能网格预报 危险性预估 风险预估
下载PDF
2022年10月2—4日七台河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3
作者 胡玥明 曲艳秀 徐竟涵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249-251,共3页
为更好地研究七台河市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为预报服务提供参考,选取秋季一场较强寒潮过程和降温前期形势进行分析,该过程具有典型的环流背景,包括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乌山阻塞高压的建立与崩溃、横槽转竖等特征,得出寒潮暴发的天... 为更好地研究七台河市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为预报服务提供参考,选取秋季一场较强寒潮过程和降温前期形势进行分析,该过程具有典型的环流背景,包括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乌山阻塞高压的建立与崩溃、横槽转竖等特征,得出寒潮暴发的天气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台河市 寒潮天气过程 环流形势
下载PDF
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 被引量:39
4
作者 毛炜峄 陈颖 《干旱气象》 2016年第3期403-411,共9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最低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基于降温过程定义,结合《寒潮等级》(GB/T21987—2008),整理出乌鲁木齐市近65 a来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的频数、...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最低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基于降温过程定义,结合《寒潮等级》(GB/T21987—2008),整理出乌鲁木齐市近65 a来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的频数、持续日数和6项强度要素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近65 a来,乌鲁木齐市共出现265次寒潮过程,平均每年4.1次。春季4月寒潮过程最多,占18.3%。寒潮异常偏多年,秋季11月寒潮过程最多,异常偏少年,春季4月寒潮过程最多;(2)年以及秋、冬、春季的寒潮过程频数大多在1950年代最多,近5 a(2011—2015年)最少。秋季的寒潮过程频数百分率在下降,而春季从1950年代的28.4%增加到近5 a的50.0%;(3)寒潮过程持续日数平均为2.86 d,其中持续2-4 d的过程占78.9%。一般寒潮和强寒潮过程持续日数以2-4 d为主,而特强寒潮过程以1-3 d为主。在寒潮过程相对较多的春季,随寒潮等级从一般、强到特强,过程持续日数越来越短;(4)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平均值为-13.45℃,冬季12月的过程降温幅度最大。过程最大24 h、48 h和72 h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8.64℃、-11.74℃和-13.67℃,24 h降温幅度以春季5月最为剧烈,48 h和72 h降温幅度均以秋季11月最剧烈;(5)寒潮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1.55℃,冬季1月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最低,而5月与9月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均在0℃以上。寒潮过程日最低气温距平最大偏低幅度的平均值为-8.48℃,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的日气温距平偏低幅度最强的月份分别是5月、2月和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频数 持续日数 强度 乌鲁木齐
下载PDF
2011年11月常州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雷正翠 刘银峰 +3 位作者 吴建秋 张丽华 吴晶璐 姚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06-209,259,共5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冷空气活动主要有3个特点,即范围较大、降温速度快、降水时间较长;寒潮爆发前回暖往往是寒潮预报的一...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冷空气活动主要有3个特点,即范围较大、降温速度快、降水时间较长;寒潮爆发前回暖往往是寒潮预报的一个重要指标;槽后较强冷空气的不断南下,利于寒潮天气的爆发;500 hPa负涡度带的一次次南下影响,可据此判断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天气过程 常州
下载PDF
中亚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寒潮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段均泽 毛炜峄 +1 位作者 张同文 刘精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1951—2016年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中亚区域两个主要城市的寒潮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6.1次和4.2次,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较频繁;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年内分... 利用1951—2016年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中亚区域两个主要城市的寒潮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6.1次和4.2次,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较频繁;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11月和12月,而乌鲁木齐的过程频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阿拉木图的冬半年寒潮过程初日和终日均比乌鲁木齐偏早9 d。(2)195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阿拉木图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异常偏多年主要出现在1980年之前;阿拉木图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存在21 a显著周期,乌鲁木齐存在39 a显著周期。(3)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低于阿拉木图,但是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强于乌鲁木齐;56 a来,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的年累计值的变化率分别为-8.1℃/10 a和-5.9℃/10 a,相比而言,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强度的减弱趋势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气候特征 对比 阿拉木图 乌鲁木齐
下载PDF
2008年初我国南方雨雪低温天气的中期过程分析--Ⅲ:青藏高原-孟加拉湾气压槽 被引量:39
7
作者 纪立人 布和朝鲁 +1 位作者 施宁 谢作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58,共13页
针对2008年1月24日~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雨雪低温过程,分析了其中期演变特征及其可能机理。在亚非副热带地区,Rossby波能量从北非东北侧传播到东亚地区,引起青藏高原附近气压槽的加深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及北扩,并与亚洲北部的... 针对2008年1月24日~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雨雪低温过程,分析了其中期演变特征及其可能机理。在亚非副热带地区,Rossby波能量从北非东北侧传播到东亚地区,引起青藏高原附近气压槽的加深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及北扩,并与亚洲北部的高压脊配合,造成了这次较长时间的雨雪低温过程。东北大西洋和西欧的反气旋式异常环流为亚非副热带急流Rossby波与欧亚高纬度Rossby波活动的主要波源区。在对流层上层,贝加尔湖一带的高压脊在过程之前已形成,而在这次过程中缓慢减弱,来自上游Rossby波能量主要起抵消摩擦耗散的作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偏北位置上维持主要由来自青藏高原和孟加拉湾地区Ross-by波能量的注入所致。亚洲冷高压系统的强度、位置及形态决定了这次我国南方地区低温过程的重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低温过程 ROSSBY波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不同定义指标下的乌鲁木齐寒潮过程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曹兴 毛炜峄 +1 位作者 尹冰霞 万瑜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年第3期31-37,共7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1—2015年逐日最低气温(TD)、日平均气温(TT)资料,依据《寒潮等级》国家标准,以TD、TT为定义指标来普查寒潮降温过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种指标统计的寒潮降温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指标方法统计的...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1—2015年逐日最低气温(TD)、日平均气温(TT)资料,依据《寒潮等级》国家标准,以TD、TT为定义指标来普查寒潮降温过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种指标统计的寒潮降温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指标方法统计的降温频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际、季节时间尺度上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TT法统计的年降温频数减少趋势显著强于TD法;90%的降温过程持续时间在1~3 d,TD、TT法统计的最长降温持续日数均出现在11月,且不同降温幅度的频数最大值亦在秋季;以TD、TT法统计的全年95.5%和94.6%的降温过程达不到寒潮的标准,2种方法统计的寒潮等级频数均表现为一般寒潮>强寒潮>特强寒潮;2种方法统计的寒潮频数在年际、季节尺度上均呈现减少趋势,峰值期分别为4月和10月,20世纪50年代为多发期,2001—2015年为相对少发期;TT法统计寒潮频数未来持续性强度弱于TD法;相关性分析发现,寒潮频数与年均TD、TT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年均TD的相关性强于年均TT,表明TD是影响寒潮频数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寒潮 降温 气候 对比
下载PDF
微加工工艺误差对THz折叠波导行波管性能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亚军 徐翱 +2 位作者 颜胜美 金大志 向伟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在太赫兹频段,折叠波导慢波结构主要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完成。讨论了目前折叠波导慢波结构主要的微加工工艺,分析了主要工艺误差包括波导深度、侧壁垂直度对0.41 THz折叠波导慢波结构高频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a值对折叠波导行波管性... 在太赫兹频段,折叠波导慢波结构主要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完成。讨论了目前折叠波导慢波结构主要的微加工工艺,分析了主要工艺误差包括波导深度、侧壁垂直度对0.41 THz折叠波导慢波结构高频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a值对折叠波导行波管性能影响很大,需要在工艺中精确控制。在侧壁垂直度为89°范围以内,侧壁垂直度的变化对折叠波导行波管性能影响不大。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工艺中必须控制加工精确度的工艺步骤,这对0.41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研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波导 慢波结构 冷测特性 工艺误差 太赫兹
下载PDF
2014年宁夏两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云清 谭志强 +1 位作者 陈豫英 方宁莲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6-12,共7页
2014年4月23日至25日和2014年5月8日至11日宁夏境内出现的两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造成了全区寒潮或强降温、大风、降水、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通过对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冷空气强度和移动路径等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 2014年4月23日至25日和2014年5月8日至11日宁夏境内出现的两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造成了全区寒潮或强降温、大风、降水、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通过对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冷空气强度和移动路径等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宁夏寒潮的天气成因和形成机制,并提高寒潮天气的预报能力.两次过程高空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基本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均为高空旋转低压槽与强锋区,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分别为"大槽东移型"和"低槽旋转型";冷空气暴发后宁夏上空均由西北气流控制,地面冷高压均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但由于两次寒潮过程冷高压移动速度和南压位置以及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造成冷高压变性速度不同,天气放晴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各有其特点.两次过程的降温幅度和对宁夏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对两次过程总结,进一步整理出宁夏冬春季寒潮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天气过程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寒潮天气过程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海显莲 靳世强 曹释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227-228,共2页
2015年5月9—11日,青海省大部地区自西向东出现了寒潮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数据、T639和EC模式等资料,对本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详述,分析了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 寒潮 天气过程 农作物 影响
下载PDF
长江口杭州湾海域冬半年海洋热动能对寒潮过程响应模拟研究
12
作者 王坚红 周雨 +2 位作者 李洪利 苗春生 牛丹 《海洋预报》 2016年第4期58-70,共13页
应用大气与海洋再分析资料和FVCOM-SWAVE区域海洋耦合模式,对2004—2009年长江口杭州湾冷季(11—3月)海洋热动能—主要为海流能和温差能进行特征分析,以及对北路及西路入海寒潮过程影响下的海洋热动能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该海... 应用大气与海洋再分析资料和FVCOM-SWAVE区域海洋耦合模式,对2004—2009年长江口杭州湾冷季(11—3月)海洋热动能—主要为海流能和温差能进行特征分析,以及对北路及西路入海寒潮过程影响下的海洋热动能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海流能主要受沿岸流和黑潮流系影响,此两流系强弱变化与南北季风的强弱变化,以及入海径流丰枯期的变化相关。2月海面温度SST低,且南北向水平温度梯度大,显示北方高纬冷海温的势力强盛。北路偏北寒潮大风在大陆近岸造成向南余流增强和余水位向岸增高。西路寒潮的偏西大风造成离岸向东的余流,在外海受地转力作用转为偏南流动,造成湾内负值余水位。海水表层温度的降低往往滞后于寒潮降温1—2 d。近海SST低于底层,其降温幅度大于底层,此种特征可持续3—5 d。外海站点寒潮影响造成的上下层海温迅速混合所需时间大约1—2 d,温度降幅小于近岸。增加波浪模式的耦合,增强了水位对寒潮的响应强度,显著改善模式产品质量。对3个SST海温槽脊系统的海流能与温差能比较显示,寒潮剧烈天气过程的影响,驱动自北向南的冷水团质量输送,造成海区热动能表现为短期迅速地显著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杭州湾 冬半年 海洋热动能 寒潮过程 FVCOM-Swave耦合模式
下载PDF
新型冷杀菌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其叶 韦跃宇 《轻工机械》 CAS 200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食品加工中冷杀菌技术可克服传统热杀菌的不足。文中论述了冲击波杀菌、生物杀菌、活性包装杀菌、栅(栏)障(碍)杀菌、膜分离杀菌等冷杀菌新技术的基本原理以便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食品加工 冷杀菌 冲击波杀菌 生物杀菌 活性包装杀菌 栅(栏)障(碍)杀菌 膜分离杀菌
下载PDF
冷轧机组振动数据采集与报警判断系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志强 李富才 +3 位作者 陈凯 谢万强 全基哲 陈孝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6期225-231,共7页
冷轧机组轧钢过程中,机架振动会导致钢板上产生振纹,影响产品质量。基于此,开发了轧机振动监测与报警系统,以便在轧制过程中,当冷轧钢板出现振纹时及时报警并将报警位置等信息存储。首先根据测试内容,决定需要采集轧机振动、轧制速度、... 冷轧机组轧钢过程中,机架振动会导致钢板上产生振纹,影响产品质量。基于此,开发了轧机振动监测与报警系统,以便在轧制过程中,当冷轧钢板出现振纹时及时报警并将报警位置等信息存储。首先根据测试内容,决定需要采集轧机振动、轧制速度、轧制距离、剪切信号,然后搭建系统。在设置采样参数及报警参数的基础上,实时采集轧机机架振动、轧制速度以及轧制距离信号,根据轧制速度将轧机振动原始信号分频段后统计与报警值比较,判断其是否超标,如果超标,则记录报警的机架、频段以及始末位置。以钢卷号命名每卷原始数据、统计数据,如果有报警则保存报警数据。经长时间测试,该系统能够有效监测轧机振动状况以及准确做出报警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轧机振动 数据采集 信号处理 报警判断
下载PDF
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充填技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春侠 孙晓强 +1 位作者 庞勃 刘丽静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通过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充填方法与冷牙胶侧压根管充填方法在充填时间、根管充填质量、术后疼痛的比较,对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选择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患牙140颗,随机分为2组,其中冷牙胶组76颗,热牙胶组64颗,比较2组... 目的通过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充填方法与冷牙胶侧压根管充填方法在充填时间、根管充填质量、术后疼痛的比较,对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选择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患牙140颗,随机分为2组,其中冷牙胶组76颗,热牙胶组64颗,比较2组患牙根管充填时间、充填质量、侧支根管充填情况、术后疼痛情况等。结果冷牙胶组充填时间为切牙(6.51±0.26)min/根管、前磨牙(4.13±0.26)min/根管、磨牙(4.17±0.27)min/根管,热牙胶组则分别为(3.07±0.16)min/根管、(2.79±0.31)min/根管、(2.91±0.24)min/根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根管充填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超填与根管充填方法无关;热牙胶组侧支根管充填率高于冷牙胶组;2组根管充填术后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充填方法可以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根管充填,提高侧支根管充填率,不会增加根管超填以及术后疼痛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波热牙胶根管充填 冷牙胶侧压根管充填 充填时间 充填质量
下载PDF
1951—2016年中亚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寒潮过程频数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均泽 毛炜峄 +4 位作者 黄迤静 陈静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姚俊强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0-1072,共13页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两个城市同期寒潮活动关系。结果显示:努尔苏丹的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15.7次·a^(-1))是乌鲁木齐(4.1次·a^(-1))的3.88倍,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是乌鲁木齐的5.91倍和7.55倍;努尔苏丹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月分布呈单峰型,1月最多,乌鲁木齐的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持续日数普遍比乌鲁木齐短。65 a来,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春季寒潮过程频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的线性递减率分别为-0.111次·(10a)-1和-0.445次·(10a)-1;两城市秋、冬、春季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线性趋势大多以递减为主,但是努尔苏丹冬季和乌鲁木齐春季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均呈递增趋势。努尔苏丹的年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在近5 a最多。努尔苏丹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1 a、20 a左右的显著周期,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9 a、8 a左右显著周期。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寒潮过程的关联程度比北极涛动(AO)与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频数受NAO以及AO的影响程度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频数 AO NAO 努尔苏丹 乌鲁木齐
下载PDF
2009年1月21~23日西北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文莉 宋琳琳 伏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502-4505,4518,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9年1月21~23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及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9年1月21~23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及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冷空气路径属西北偏北型,有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发现,正涡度输送对寒潮爆发有一定的作用;冷平流强度强,从温度平流的垂直结构来看,冷平流中心在700 hPa,冷空气主要集中在底层;水汽条件较差,所以降水较弱;地面正负3 h变压差达6 hPa,利于产生变压风,造成大风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天气过程 西北区
下载PDF
临夏州"010408"强沙尘暴、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先荣 李正明 +1 位作者 黄成秀 王式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应用常规各时次的高空、地面资料,对2001年4月7~9日临夏州出现的强沙尘暴、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风急流轴(≥20m·s-1),从泰梅尔半岛迅速向南扩展,高空锋区随急流持续南压,促使中高纬度地区有效... 应用常规各时次的高空、地面资料,对2001年4月7~9日临夏州出现的强沙尘暴、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风急流轴(≥20m·s-1),从泰梅尔半岛迅速向南扩展,高空锋区随急流持续南压,促使中高纬度地区有效位能和动能增加;在地面,中高纬度强大的冷高压向南发展,与中、低纬度持续性低值区之间产生了很强的气压梯度带。这种高低空系统叠加后,在受灾区附近动力扰动的作用下,出现了这次强沙尘暴、寒潮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州 沙尘暴 寒潮 天气过程分析 有效位能 动能
下载PDF
1954—2016年阿勒泰市春季寒潮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博尔楠.哈不都拉 黄迆静 +2 位作者 江远安 赵江伟 哈那提.阿依提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1期79-86,共8页
利用阿勒泰基准气候站日最低气温资料,资料长度为1954—2016年的春季(每年2月26日—5月31日),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阿勒泰市63 a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阿勒泰市近63 a来寒潮过程的频数以及强度相关6个指标的气候特征,结... 利用阿勒泰基准气候站日最低气温资料,资料长度为1954—2016年的春季(每年2月26日—5月31日),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阿勒泰市63 a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阿勒泰市近63 a来寒潮过程的频数以及强度相关6个指标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6年春季(3—5月)阿勒泰市共发生寒潮天气过程226次,平均每年发生3.6次;3月平均每年出现1.8次,4月1.1次,5月0.7次;共有17 a为寒潮发生异常偏少年份,16 a为异常偏多年份;3月上旬和3月中旬为春季寒潮过程发生最多的时段。(2)春季寒潮频数以每0.1次/10 a的速率在递减;月际尺度上,3月和5月发生寒潮过程频数在递减,4月递增;年代际变化1950年代最多,2010—2016年最少。(3)春季寒潮过程持续日数在1~7 d,其中持续2 d的寒潮过程最多,占春季寒潮过程的49%;持续时间在1~3 d的寒潮过程占92%。(4)春季寒潮降温过程平均降温幅度为-12.7℃,降温幅度平均值最大在3月;最大24、48 h和72 h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8.9、-12.5℃和-14.3℃。(5)春季寒潮降温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1.8℃;寒潮降温过程最低气温平均距平值为-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频数 强度 阿勒泰市
下载PDF
近64 a阿勒泰市春季不同等级寒潮过程气候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博尔楠 赵江伟 +2 位作者 红都孜 王红 特列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6期85-91,共7页
根据1954—2017年阿勒泰市春季寒潮过程数据,分析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3个等级的寒潮过程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7年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110、76和40次,特强寒潮过程占16.5%。(2)阿勒泰市春季... 根据1954—2017年阿勒泰市春季寒潮过程数据,分析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3个等级的寒潮过程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7年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110、76和40次,特强寒潮过程占16.5%。(2)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0、2.3和2.3 d,均以持续1~3 d的过程为主、持续2 d的最多。(3)64 a来,阿勒泰市春季各级寒潮过程频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变化不显著。3月和5月各级寒潮过程频数均减少,但4月特强寒潮过程频数显著增多。春季特强寒潮在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前10 a最多。(4)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10.8、-13.0、-17.3℃,特强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在3月最强。(5)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24 h最大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7.8、-9.0、-12.0℃,48 h最大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10.7、-12.4、-16.7℃,72 h最大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12.3、-13.9、-19.1℃。特强寒潮过程最大24、48和72 h降温幅度均在3月上旬最强,三类降温幅度旬平均值分别为-13.0、-17.8、-20.3℃。(6)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为-7.8、-12.8、-20.3℃,过程中最低气温距平平均值分别为-5.7、-7.9、-10.5℃;3个等级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距平为负值占该级寒潮过程频数的百分率分别为80.0%、97.4%和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等级 气候特征 春季 阿勒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