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志刚 李红霞 《商业经济》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整合校企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发挥优势力量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当前,我国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整体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整合校企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发挥优势力量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当前,我国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整体规划及顶层设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创新和制度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据此可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共建平台、丰富培养方式方法和完善保障制度等途径来加快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校企协同 创新创业人才
下载PDF
“五融合·四递进·三协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
2
作者 刘杰 董新秀 +3 位作者 薛其勤 唐玉海 杜鹏 李法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270-273,共4页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知农、懂农、爱农、从农”的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知农、懂农、爱农、从农”的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潍坊科技学院通过构建“五融合·四递进·三协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整合了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 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 五融合·四递进·三协作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冶建明 邵建荣 +1 位作者 赵思峰 滑晓晴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4年第4期75-81,共7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是深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无论是在国家、社会、高校还是个人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是深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无论是在国家、社会、高校还是个人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育人、师资培养、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构建强化思政育人理念、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健全教学贯通机制、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立足文化育人功能六大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砾文 《科教文汇》 2024年第8期28-31,共4页
从协同培养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是包括合作培养的主体、客体、中介、环体等要素在内的各个要素,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合作培育的角度来看,建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要有一个最好... 从协同培养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是包括合作培养的主体、客体、中介、环体等要素在内的各个要素,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合作培育的角度来看,建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要有一个最好的顶层设计和一个整体的计划,要有一个协作的生命态链,要搭建一个多维的育人平台,要充分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能够更好地运转起来。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该文通过对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双创”教育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培养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产学协同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与探索——基于国际典型“双创”教育的经验借鉴
5
作者 李冠源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双创”教育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加快推动我国“双创”教育优化改革具有现实意义。运用文献分析法,在分析总结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选择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日本等五个具有... “双创”教育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加快推动我国“双创”教育优化改革具有现实意义。运用文献分析法,在分析总结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选择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日本等五个具有典型产学协同特征的“双创”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构建基于“外在推力”和“内生动力”共同聚力作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以期为推动我国高校“双创”教育优化改革探索新模式,让高校“双创”教育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协同 高校“双创”教育 外在推力 内生动力
下载PDF
技工院校“双创”大赛指导教师协同培育机制研究
6
作者 吴轩辕 赵曦 +1 位作者 王祥君 孙悦轩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6,59,共5页
人社部开展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双创”大赛指导教师的培育需要政府、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协同进行,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动合作。技工院校“双创”大赛指导教师协同培育按照“协作、同向、开放、互... 人社部开展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双创”大赛指导教师的培育需要政府、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协同进行,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动合作。技工院校“双创”大赛指导教师协同培育按照“协作、同向、开放、互促”的整体原则,实现主体协同、目标协同、资源协同、成长协同,组建“双创”大赛指导教师协同培育工作小组,建设创新创业专业委员会,完善选拔机制,包括多样化选拔方式、统一选拔标准、完善考评机制;培训机制,包括校外培训、校内培训;发展机制,包括单列职称系列及晋升路径、职业发展路径等;激励机制,包括职称评定及晋级激励、绩效激励、校内支持激励,从而推进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工院校 “双创”大赛指导教师 协同培育 创新创业
下载PDF
协同创新组织产学研合作困境破解——基于第三方机构引入的分析
7
作者 刘青 《科技广场》 2024年第5期12-21,共10页
针对协同创新组织中产学研各方的利益冲突与矛盾导致合作失败的现实情况,阐述了通过引入政府主导型的第三方机构居间协调是破解该难题的有益途径,并利用博弈论分析第三方应在充分了解企业方和学研方的研发成果和预期收益等信息的基础上... 针对协同创新组织中产学研各方的利益冲突与矛盾导致合作失败的现实情况,阐述了通过引入政府主导型的第三方机构居间协调是破解该难题的有益途径,并利用博弈论分析第三方应在充分了解企业方和学研方的研发成果和预期收益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博弈方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准确估算出出现高成果的概率,然后依据不同情形进行路径选择。依据分析结论,提出第三方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领域独立判断能力,资源的整合、共享与挖掘能力,加强作为协调者的“黏性”能力等,以更好地完成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机构 协同创新 博弈 产学研
下载PDF
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的探索
8
作者 蒲吴霞 王蕊冉 +3 位作者 杨洪红 赵业旺 钱朝汇 雷雨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需求,区域发展离不开地方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通过分析当前纺织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发展的定位与特点,联合企业共同细化专业学生就业能...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需求,区域发展离不开地方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通过分析当前纺织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发展的定位与特点,联合企业共同细化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对促进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及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创新育人 地方院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燕锋 姜峰 陈晓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05-110,共6页
为更好地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华南农业大学针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服务行业产业为导向,协同产业龙头企业,共同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形成了&q... 为更好地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华南农业大学针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服务行业产业为导向,协同产业龙头企业,共同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形成了"理念引领、整体设计、制度保证、机制激励和开放共享"的人才协同培养的全链条保障机制,组建了"温氏班""阿里创新班""索菲亚班"等多种协同育人新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协同育人 机制体制 改革创新
下载PDF
协同创新:中国高校深化改革还需要什么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亚珠 唐炬 肖登明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结合几位专家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经历,探讨了教育部新近推出的"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深刻内涵。认为,协同创新,需要有健全的科学研究队伍体系;协同创新,需要有广阔的国际合作视野;协同创新,需要... 结合几位专家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经历,探讨了教育部新近推出的"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深刻内涵。认为,协同创新,需要有健全的科学研究队伍体系;协同创新,需要有广阔的国际合作视野;协同创新,需要有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团队和人才梯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产学研合作 高校改革
下载PDF
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化解——基于“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蒋兴华 吴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0,共5页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行业产业 困境化解 2011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
下载PDF
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视角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志华 李瑞芝 赵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5-29,共5页
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协同创新体长效发展的关键。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对于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益分配机制是其最重要的契约机制。在总结前人对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利益分... 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协同创新体长效发展的关键。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对于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益分配机制是其最重要的契约机制。在总结前人对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利益分配的关键诉求,提出了以利益分配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相融合的系统性协同创新体利益分配机制,对现实中的利益分配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利益分配模式涵盖了静态的分配原则、依据、算法与动态流程,其运行机制则包含相关运行基础和合约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主导 协同创新中心 利益分配 运行机制
下载PDF
“2011计划”的目标追求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6
13
作者 郭菊娥 李圭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09,共3页
"2011计划"把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凝聚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前沿阵地,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有别于"973"等项目以企业和研究机构作为组织协同主体。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把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凝聚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前沿阵地,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有别于"973"等项目以企业和研究机构作为组织协同主体。协同创新中心的治理模式、组织管理和互动条件是落实"2011计划"的核心工作。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及其之间的耦合是保障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计划 协同创新 高校创新能力 项目联合攻关
下载PDF
基于ANP的高校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卜凡彪 薛惠锋 +1 位作者 陈涛 刘志平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247,共6页
为了解决高校协同创新中协同创新能力难于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网络分析法对高校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型,针对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或影响关系,以及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的情况,设计了运用改进后的德尔菲法对高校协同创新... 为了解决高校协同创新中协同创新能力难于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网络分析法对高校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型,针对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或影响关系,以及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的情况,设计了运用改进后的德尔菲法对高校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优选的方法,利用信念图对两个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判断,运用网络分析法,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建立一个较为完整有效的网络模型,有效解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问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用作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尤其适用于决策者们直接参与操作仿真,进行多方案的决策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高校 协同创新 网络分析法
下载PDF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机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永周 万元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0-65,共6页
本文运用协同论的序参量、自组织原理,从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与增值、资源共享与耦合等多个维度,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协同机理进行研究,探索各创新主体知识协同、行为最优同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路径,推进产学研合作主体的深度融合... 本文运用协同论的序参量、自组织原理,从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与增值、资源共享与耦合等多个维度,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协同机理进行研究,探索各创新主体知识协同、行为最优同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路径,推进产学研合作主体的深度融合,为突破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产学研合作 高校 序参量 自组织
下载PDF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李道先 罗昆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2年第6期20-23,共4页
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主体选择误区、模式选择偏差、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融合,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 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主体选择误区、模式选择偏差、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融合,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开展多主体、多层次、跨学科的联合技术攻关,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地方高校 产学研
下载PDF
协同创新对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大龙 郭锋 +1 位作者 李超凡 罗霄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90,共3页
通过分析一级学科下高校授权发明专利的分布规律,得出"专利集中度低,未形成有效组合"是制约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重要原因,以此提出增强校际协同创新以形成战略式专利组合是提升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成功率的不二法宝。以此为视角,... 通过分析一级学科下高校授权发明专利的分布规律,得出"专利集中度低,未形成有效组合"是制约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重要原因,以此提出增强校际协同创新以形成战略式专利组合是提升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成功率的不二法宝。以此为视角,对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亦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专利技术转化 制度保障
下载PDF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翟运开 谢锡飞 李娜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91-95,共5页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角度研究高校科技资源配置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关系,建立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据此,以高校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资源配置...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角度研究高校科技资源配置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关系,建立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据此,以高校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可以推动内部和外部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优化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建议将高校、外部环境与内部创新平台联系在一起整合成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加强高校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配置 协同创新 结构方程 高等学校
下载PDF
邻近性视角下的高校与高新区合作创新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翔 刘奇琦 常莹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借鉴硅谷等的成功经验,我国在高新区发展中也注重引入高校资源,但却未能有效增进高校与高新区的合作创新。本文主要结合对硅谷、剑桥科技园以及上海张江高科和紫竹高新区的案例研究,初步探讨了以地理邻近为基础的多维邻近性建设对高校... 借鉴硅谷等的成功经验,我国在高新区发展中也注重引入高校资源,但却未能有效增进高校与高新区的合作创新。本文主要结合对硅谷、剑桥科技园以及上海张江高科和紫竹高新区的案例研究,初步探讨了以地理邻近为基础的多维邻近性建设对高校与高新区合作创新的价值。研究显示,只有以地理邻近为基础增进多维邻近性,才能真正促成默会知识的高效流动和合作创新;硅谷和剑桥科技园由于拥有较多大学衍生企业,并形成了人才流动的制度保障体系,因而较成功地增进了多维邻近性;但上海的高新区主要毗邻于高校新校区,较少高校衍生企业,且仍受垂直管理体制的影响,很难自发地增进多维邻近性。为此,建议着力推进高校衍生企业在高新区的发展,以制度和文化空间建设增进普遍的、基层的、微观层面的合作,以推动高校系科与高新区企业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和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性 高新区 高校 默会知识 合作创新
下载PDF
国外科教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硕 李靖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文章分析总结了国外科研机构与大学的科教协同创新模式和特点,阐述其对于我国建立大学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网络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立符合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内在规律的科教融合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协同创新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