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书院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梓 黄漫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6,共12页
教学、藏书和祭祀是传统书院的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支撑起传统书院走过千年的风雨,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研习学术的机构、传播知识的基地、实施教化的堡垒。传统书院的这三大功能,在现代已渐趋式微。传统书院人数不多的较小规模、和谐... 教学、藏书和祭祀是传统书院的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支撑起传统书院走过千年的风雨,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研习学术的机构、传播知识的基地、实施教化的堡垒。传统书院的这三大功能,在现代已渐趋式微。传统书院人数不多的较小规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朝夕相处地研究学问,是其最有生命力之所在,是传统书院对于现代教育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书院在现代依然保持生机、焕发活力、被新建或复修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教学 藏书 祭祀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从民间著述到官方教材——从元陈澔《礼记集说》看经典诠释的独特现象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100,共5页
元陈澔的《礼记集说》是一部诠释《礼记》的私人著述,以简便浅近著称,明初取代郑注孔疏成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独立学官三百多年。到清代,该书屡屡受到批评,逐渐退出《礼记》诠释的中心领域,走向边缘化,并被经学史和思想史淡化甚至遗忘。
关键词 《礼记集说》 民间著述 官方教材
下载PDF
学术、学风与黄宗羲吕留良关系之新解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居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6,共5页
清初浙东学者黄宗羲与吕留良之间的争执,是清代学术史上一桩有讨论而无定论的学术公案。我们有必要从经学史的角度,对此进行新的探索。“黄吕”的真正原因,是缘于他们不同的经学理念和争夺经典解释权所致。这种认识具有开拓经学研... 清初浙东学者黄宗羲与吕留良之间的争执,是清代学术史上一桩有讨论而无定论的学术公案。我们有必要从经学史的角度,对此进行新的探索。“黄吕”的真正原因,是缘于他们不同的经学理念和争夺经典解释权所致。这种认识具有开拓经学研究新方向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吕留良 经学 《礼记集说》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孙子·用间》校读一则 被引量:1
4
作者 裘锡圭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5-7,共3页
据古书引文及文理,今本《孙子·用间》篇"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当作"受爵禄金宝于人,不知敌之情者",指从君主那里接受了爵禄、厚赏却不知道为取得战争胜利必须掌握的敌人实情的为将者。
关键词 《孙子.用间》 《周礼·秋官·士师》贾疏 镰仓写本《群书治要》 綦崇礼《北海集》 “爱/受”
下载PDF
学人之诗清俊平和——凌廷堪《校礼堂诗集》新探及补遗
5
作者 高明峰 魏蓝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5-122,共8页
凌廷堪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于经学之中尤精礼学,室名曰“校礼堂”,诗集名为《校礼堂诗集》。廷堪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前后将其诗文整理结集,名曰“校礼堂初稿”,但未能刊刻,现藏上海图书馆。现存最早的刻本《校礼堂诗集》是... 凌廷堪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于经学之中尤精礼学,室名曰“校礼堂”,诗集名为《校礼堂诗集》。廷堪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前后将其诗文整理结集,名曰“校礼堂初稿”,但未能刊刻,现藏上海图书馆。现存最早的刻本《校礼堂诗集》是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本,由其学生张其锦将廷堪诗从“校礼堂初稿”中分出,并结合在海州搜辑的遗稿整理编纂而成。《校礼堂诗集》收廷堪诗作五百余首,内容丰富,涉及题赠唱和、咏怀古迹、记游抒怀、研经论学诸多方面。廷堪诗艺术风格鲜明,主要表现为中正平和与清冷俊逸。廷堪诗另有多重价值,包括文学评论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三个方面。廷堪诗数量众多,尚有散佚,今辑得八首,颇具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礼堂诗集》 成书 题材 特色 价值
下载PDF
论《礼记集说》之“文”
6
作者 李源锋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7-24,共8页
元概念“文”在中国传统思想知识体系中的起源、递嬗浸润着礼德文化,文、礼、德内涵特质的复杂性绞缠推动“文”之元叙事向深层次掘进。“文”在《礼记集说》中主要有三方面意蕴:一是文与“错画”及其衍生语汇的关联;二是文与礼之规训... 元概念“文”在中国传统思想知识体系中的起源、递嬗浸润着礼德文化,文、礼、德内涵特质的复杂性绞缠推动“文”之元叙事向深层次掘进。“文”在《礼记集说》中主要有三方面意蕴:一是文与“错画”及其衍生语汇的关联;二是文与礼之规训的交互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礼等同齐一;三是文德比附对文之内涵与外延的拓展,为封建伦常道德建构提供了始源性依据。《礼记集说》之“文”以“相杂”之纹为渊源,以“礼”为依凭,以“德”为鹄的,最终导向文—礼—德肌理相通和脉络互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集说
下载PDF
爱情的本真与向善之美——《诗经·召南·野有死麇》主题考
7
作者 徐思澄 《榆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6-79,共4页
中国古代爱情诗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诗经》达到了爱情诗创作的第一次高潮。《诗经》中大部分爱情诗遵循"不淫不伤"的出发点,体现礼义与君子风范。而《野有死麇》因其对性爱的大胆描写和对礼的轻视而成为《诗经》中饱受争议的... 中国古代爱情诗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诗经》达到了爱情诗创作的第一次高潮。《诗经》中大部分爱情诗遵循"不淫不伤"的出发点,体现礼义与君子风范。而《野有死麇》因其对性爱的大胆描写和对礼的轻视而成为《诗经》中饱受争议的爱情诗之一,从古至今对其主题及存在合理性的讨论延绵不绝。通过对这些观点看法进行了一定的归类和对比研究,探索一系列关键词意义及其背景,得出此诗反映了西周初年推行周礼初期未被完全替换的野合习俗,宣扬了"发乎情,止乎礼"的审美观念的结论,阐明了此诗是一篇以"夫妻野合"为题材的婚恋诗,同时还探究了此诗被收入《诗经》"二南"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召南·野有死麇》 怀春 野合习俗
下载PDF
卫湜《礼记集说》在宋元时期的影响与流布
8
作者 杨晋龙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4,156,共15页
卫湜《礼记集说》在宋元两朝学界倍受关注,南宋有陈振孙、方大琮、马光祖、黄震、王应麟、方仁荣等学人;元朝有赵悳、吴澄、胡炳文、陈栎、陆文圭、詹道传、马端临、程端礼、吴师道、熊忠、刘岳申、郑玉、汪克宽、梁益等学人,曾论及或... 卫湜《礼记集说》在宋元两朝学界倍受关注,南宋有陈振孙、方大琮、马光祖、黄震、王应麟、方仁荣等学人;元朝有赵悳、吴澄、胡炳文、陈栎、陆文圭、詹道传、马端临、程端礼、吴师道、熊忠、刘岳申、郑玉、汪克宽、梁益等学人,曾论及或征引卫湜《礼记集说》。两朝学人视卫湜《礼记集说》为宋及其前诸家《礼记》注解的汇编,受影响者以南方地区为限,对《礼记》和《四书》诠解论著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湜 《礼记集说》 宋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