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icitation on Artemisinin Biosynthesis in Artemisia annua Hairy Roots by the Oligosaccharide Extract from the Endophytic Colletotrichum sp. B501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剑文 夏仲豪 谭仁祥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233-1238,共6页
The oligosaccharide elicitor from the mycelial wall of an endophytic Colletotrichum sp. B501 promoted the production of artemisinin in Artemisia annua L. hairy root culture. When hairy roots of 22-day-old cultures (la... The oligosaccharide elicitor from the mycelial wall of an endophytic Colletotrichum sp. B501 promoted the production of artemisinin in Artemisia annua L. hairy root culture. When hairy roots of 22-day-old cultures (later growth phase) were exposed to the elicitor (20 mg/L) for 4 d, the maximum content of artemisinin reached 1.15 mg/g, a 64.29% increment over the control. The electron X-ray microanalysis disclosed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Ca 2+ in the elicited cortical cells of hairy root. The electronic microscope observation revealed the high electron density area in vacuole of elicited cells. During the first day of elicitation the peroxidase activity of hairy roots was improved sharply. Some cellular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cluding cell shrinkage, condensation of cytoplasm and nuclear fragmentation, coinciden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DNA ladder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third day of elicitat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oligosaccharide elicitor triggered the programmed cell death, which may provide the substance or chemical signal for artemisinin bio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annua colletotrichum sp. B501 a fungal endophyte oligosaccharide elicitor ARTEMISININ eliciting response
下载PDF
夹竹桃叶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 HK-08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浩 梅文莉 +4 位作者 蔡彩虹 盖翠娟 戴好富 谭志琼 陈惠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本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夹竹桃叶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HK-08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utyl 2-(4-hydroxyphenyl)acetate(1)、4-hydroxyphenethyl acetate(2)、phenethyl 2-phenylacetate(3)、phene... 本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夹竹桃叶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HK-08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utyl 2-(4-hydroxyphenyl)acetate(1)、4-hydroxyphenethyl acetate(2)、phenethyl 2-phenylacetate(3)、phenethyl 2-(4-hydroxyphenyl)acetate(4)、4-hydroxyphenethyl 2-(2-hydroxyphenyl)acetate(5)、4-hydroxyphenethyl 2-(4-hydroxyphenyl)acetate(6)、对羟基苯甲醛(7)、2-羟基苯乙醇(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乙酮(10)和3a-hydroxyindoline(11)。其中化合物4、5和1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6和11为首次从Colletotrichum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6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 内生真菌 colletotrichum sp. 次生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一株马兜铃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代谢产物中细胞毒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志钧 殷瑜 +2 位作者 王志强 杨天 陈代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从马兜铃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10-oxodehydrodihydrobotrydial(1)、格链孢酚(2)、5-甲氧基格链孢酚(3)、链格孢毒素I(4)、腾毒素(5)和二氢腾毒素(6)。以上... 从马兜铃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10-oxodehydrodihydrobotrydial(1)、格链孢酚(2)、5-甲氧基格链孢酚(3)、链格孢毒素I(4)、腾毒素(5)和二氢腾毒素(6)。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菌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对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 colletotrichum sp.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烟草低头黑病菌(COLLETOTRICHUM SP.)分生孢子形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广民 王智发 谢成颂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对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进行单孢培养和悬滴法载玻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椭圆形、新月形两种孢子属于一种分生孢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孢子为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不同发育阶...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对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进行单孢培养和悬滴法载玻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椭圆形、新月形两种孢子属于一种分生孢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孢子为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分生孢子都有较强的萌发能力。人工培养条件下,除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外,菌丝可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菌丝体上形成典型的瓶体状分生孢子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低头黑病菌 分生孢子 发育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lletotrichum sp.from Strawberry and Screening of Effective Fungicides
5
作者 Lili Jiang Rong Zhang +2 位作者 Xiaojuan Zong Xiaofang Wang Chong Wu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1年第4期12-15,20,共5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isolate Colletotrichum sp.from strawberry and to screen effective fungicides.[Method] The indoor toxicity of 7 fungicides to Colletotrichum sp.was measured by growth rate method.The potted...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isolate Colletotrichum sp.from strawberry and to screen effective fungicides.[Method] The indoor toxicity of 7 fungicides to Colletotrichum sp.was measured by growth rate method.The potted control effect of 3 fungicides on Colletotrichum sp.was evaluated.[Result] Fludioxonil exhibited the highest indoor toxicity to Colletotrichum sp.,with the EC50 value of 0.117 mg/L,and the EC50 value of prochloraz and difenoconazole were 0.141 and 0.357 mg/L,respectively.The po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potted control effect of 20% fludioxonil2 000 times dilution on Colletotrichum sp.was the highest of 92.86%.450 g/L prochloraz EW 4 500 times dilution and 250 g/L difenoconazole EC2 500 times dilution also received high control effects against Colletotrichum sp.,which were 91.68% and 89.29%,respectively.[Conclusion] Fludioxonil,prochloraz and difenoconazole could be used for the control of strawberry anthracn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totrichum sp. Indoor toxicity Pot experiment Fungicide selection
下载PDF
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B-152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6
作者 张科涛 黄之镨 +5 位作者 赵玉瑛 张冰 许小蓉 许玉潇 赵庆 张晓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056-2062,2097,共8页
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学分析从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B-152的培养液和菌丝中,鉴定出了9个化合物:2-hydroxy-4-methyl-1-phenyl-3-pentanone(1)、4-methyl-1-phenyl-2,3-pentanediol(2)、胸腺嘧啶核苷(3)、腺嘌呤核苷(4)、(... 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学分析从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B-152的培养液和菌丝中,鉴定出了9个化合物:2-hydroxy-4-methyl-1-phenyl-3-pentanone(1)、4-methyl-1-phenyl-2,3-pentanediol(2)、胸腺嘧啶核苷(3)、腺嘌呤核苷(4)、(22 E,24 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5)、(4 E,8 E)-N-D-2′-hydroxypalmitoyl-1-O-β-D-glycopyr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ine(6)、tuberosider(7)、(22 E,24 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8)、十七烷酸(9),其中化合物1作为天然产物首次报道,化合物2~4、6、7、9首次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9个化合物对至少一种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和8表现出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叶龙血树 内生真菌 刺盘孢属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Seimatoric acid and colletonoic acid:Two new compounds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i,Seimatosporium sp.and Colletotrichum sp. 被引量:2
7
作者 Hidayat Hussain Natalia Root +14 位作者 Farah Jabeen Ahmed Al-Harrasi Ahmed Al-Rawahi Manzoor Ahmad Zahid Hassan Ghulam Abbas Fazal Mabood Afzal Shah Amin Badshah Amjad Khan Riaz Ahmad Ivan R.Green Siegfried Draeger Barbara Schulz Karsten Kroh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577-1579,共3页
A new metabolite,named seimatoric acid(1),representing a new oxobutanoic acid derivative has been isolated from Seimatosporium sp., in addition to four known compounds viz.,2-hydroxymethyl-4β,5α,6β-trihydroxycycl... A new metabolite,named seimatoric acid(1),representing a new oxobutanoic acid derivative has been isolated from Seimatosporium sp., in addition to four known compounds viz.,2-hydroxymethyl-4β,5α,6β-trihydroxycyclohex-2-enone(2),(-)-phyllostine(3),(+)-epiepoxydon(4) and(+)-epoxydon monoacetate(5).Similarly one new benzoic acid derivative,named colletonoic acid(6) was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Colletotrichum sp.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detailed ^1 H NMR,^13C NMR,COSY,HMQC.HMBC spectroscopic analysis,and HR-E1-MS.Seimatoric acid(1)was also isolated from another taxonomical unidentified fungal strain 4295 in ourgroup.The structures of the known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their spectral data comparison to literature data.Preliminary studies showed that colletonoic acid(6) showed good antibacterial,antifungal,and antialgal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matosporium sp. colletotrichum sp. Activity Natural product
原文传递
鳄梨采前果实黑褐色病斑病原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
8
作者 於浩然 吴婧波 +4 位作者 詹儒林 姚全胜 李国平 陈晶晶 井敏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位致病性测定,并进行40%多菌灵悬浮液和25%嘧菌酯悬浮液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15个油梨病果分离获得病原菌36株,根据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将36株病原菌划分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两个种,对两个种的代表菌株YLQ5-2和FNYG1进行多基因(ITS、GAPDH、CAL、TUB和ACT)系统发育分析,菌株YLQ5-2和菌株FNYG1分别与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聚为一支。致病性测定发现,刺伤状态下可引起油梨果实产生黑斑,无伤条件下即可导致油梨叶部发病,刺伤也无法使油梨茎干发病,表现出致病组织特异性。在油梨果实膨大期(7—9月)连续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和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3次防治该病害,防效均超过50%以上,其中,25%嘧菌酯的防效较高,达到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色病斑 油梨炭疽病 刺盘孢 致病性 多基因 防效
下载PDF
链霉菌ZZSP−7的鉴定及其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锦爱 黄鹏 +2 位作者 赖宝春 侯翔宇 余德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8-183,共6页
为获得草莓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的优良拮抗菌,以草莓种植基地的土壤为拮抗菌来源,通过室内测定不同分离物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谱和防效。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 为获得草莓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的优良拮抗菌,以草莓种植基地的土壤为拮抗菌来源,通过室内测定不同分离物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谱和防效。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42株拮抗菌,筛选出5株对胶孢炭疽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ZZSP−7的抑菌作用最强,5 d后的抑菌带宽达17.6 mm。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菌株ZZSP−7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菌株ZZSP−7抑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盆栽中菌株ZZSP−7对“红颜”和“甜查理”两个品种草莓炭疽病菌的防效分别为78.64%和82.81%,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筛选鉴定 草莓 胶孢炭疽菌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分类学研究Ⅲ.产弯孢子种的描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文平 张志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25,共7页
报道了河北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产弯曲型孢子的7个种和1个变型,其中1新种,即唐松草炭疽菌C.thalictrumZhangetW.P.Wu;由异名恢复的种1个,即百合科炭疽菌C.lilia... 报道了河北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产弯曲型孢子的7个种和1个变型,其中1新种,即唐松草炭疽菌C.thalictrumZhangetW.P.Wu;由异名恢复的种1个,即百合科炭疽菌C.liliacearum(West.)Duke.编制了分种检索表;记述了各种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属 弯孢子种 分类学
下载PDF
海南白沙和儋州油梨叶部及果实炭疽病菌的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晶 仇芳 +2 位作者 张超 王玉梓 谢昌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3-1454,共12页
【目的】明确海南省白沙县和儋州市油梨种植基地的油梨叶片和果实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害的准确鉴定和田间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海南省白沙县和儋州市的油梨种植基地调查炭疽病的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叶和病果,通过组织分... 【目的】明确海南省白沙县和儋州市油梨种植基地的油梨叶片和果实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害的准确鉴定和田间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海南省白沙县和儋州市的油梨种植基地调查炭疽病的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叶和病果,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分离株,并对纯化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所得菌株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结果】从采自白沙县的14份病叶种分离的得到3株菌株,儋州市的10份病叶中分离获得6株分离物以及自白沙市采集的5份病果中分离出的1株真菌,经致病性测定,菌株HNBSL01、HNDZL02和HNBSF03为致病菌,且均与田间症状一致。根据3种致病菌的菌落、分生孢子和附着胞的形态特征可初步判断引起油梨叶片和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均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多基因(ITS-ACT-TUB2-CHS-1-GAPHD-HIS3)联合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HNBSL01与暹罗炭疽菌(C.siamense)的同源性为81%、HNDZL02与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的同源性为100%、HNBSF03与长直孢炭疽菌(C.gigasporum)的相似性达100%。【结论】引起海南白沙县和儋州市油梨种植基地叶片和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C.siamense)、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和长直孢炭疽菌(C.gigasporum),其中,C.gigasporum为国内首次报道引起油梨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炭疽菌 致病性 多基因联合分析
下载PDF
内生炭疽菌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其内生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戴清良 徐焰平 +2 位作者 林清强 王国红 杨民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9,I0004,共7页
以茶树的一种优势种内生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其在不同茶树组织和不同龄期茶叶中的分布;并通过人工接种,研究炭疽菌的侵入过程、侵染菌丝的分布和真菌的再分离,以明确该真菌在茶树组织中的内生性。结果表明:该菌主要分布... 以茶树的一种优势种内生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其在不同茶树组织和不同龄期茶叶中的分布;并通过人工接种,研究炭疽菌的侵入过程、侵染菌丝的分布和真菌的再分离,以明确该真菌在茶树组织中的内生性。结果表明:该菌主要分布于茶树的叶片和枝条组织中,而在茶树根、主茎、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没有分离获得该种炭疽菌。从茶树新芽到叶片展开、成熟的过程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但之后随着叶片的老化,分离率又逐步下降。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炭疽菌一般自茶树表皮细胞之间直接侵入寄主细胞,但侵染菌丝受到限制,一般只有几个细胞,分布于寄主细胞之间或细胞内。在炭疽菌的侵染点,有87%的寄主细胞表现原生质颗粒聚集和原生质沉积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有67.5%的真菌侵染点寄主细胞表现自发荧光现象,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接种120d后,茶树苗没有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并能在人工接种的所有茶苗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炭疽菌;采用涂抹接种的茶树苗茎部的分离率可高达41.17%。内生炭疽菌在茶树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化性;在炭疽菌的感染过程中,茶叶细胞表现一定的抗性反应,炭疽菌的内生性可能是真菌-茶树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炭疽菌 分布 人工接种 内生性
下载PDF
不同来源荔枝炭疽菌致病性差异的测定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新春 肖茜 +1 位作者 高兆银 王家保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1,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荔枝炭疽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对从不同地区、不同荔枝品种和荔枝不同组织上采集到的病变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及初步鉴定。2010—2011年连续2 a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采用针刺接种对分离到的各个荔枝炭疽菌株...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荔枝炭疽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对从不同地区、不同荔枝品种和荔枝不同组织上采集到的病变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及初步鉴定。2010—2011年连续2 a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采用针刺接种对分离到的各个荔枝炭疽菌株系在妃子笑荔枝品种的幼叶上进行了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测定验证。【结果】不用来源的荔枝炭疽菌在妃子笑品种上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差异。大部分株系表现为弱致病性和中致病性类型。有2个株系表现为强致病性,2 a实验结论一致。【结论】不同地理和组织来源的荔枝炭疽菌对同一品种的荔枝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炭疽菌 致病性 差异
下载PDF
炭疽病病原菌侵染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赖建东 魏日凤 +5 位作者 连玲丽 刘伟 叶乃兴 杨江帆 陈丹 杨国一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8,共7页
本试验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茶树刺盘孢菌株ZRG,并测定其侵染后对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究茶树刺盘孢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 本试验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茶树刺盘孢菌株ZRG,并测定其侵染后对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究茶树刺盘孢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RG侵染48 h内,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增高;MDA先是快速积累,含量上升,随后下降;POD、SOD和CAT活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随后下降.qRT-PCR验证结果显示,POD、SOD和CAT相关基因的表达先上调后下降,三者相互协调配合,起到清除过剩自由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炭疽病病原菌 生理特性 QRT-PCR
下载PDF
13种萜类化合物对胶孢炭疽菌和链格孢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婷 史红安 +4 位作者 李聪丽 李建华 王立华 李国元 张志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链格孢Alternaria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真菌,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选取13种萜类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胶孢炭疽菌、链格孢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枯茗醛... 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链格孢Alternaria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真菌,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选取13种萜类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胶孢炭疽菌、链格孢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芹酚、丁香酚、异丁香酚、枯茗醛、百里香酚对两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香芹酚对胶孢炭疽菌和链格孢的抑菌活性最强,IC50分别为40.89μg/mL和18.19μg/mL。本试验为植物精油和天然杀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胶孢炭疽菌 链格孢
下载PDF
芽孢杆菌两菌株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曼琳 段永平 +3 位作者 吴祖建 谢荔岩 谢联辉 林奇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2-527,共6页
分离了两个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25-1和25-17,均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et Curt.)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培养出现明显的抑菌环;以凹玻片法,用两菌株培养滤液处理病原菌分生孢子,其孢子萌发率... 分离了两个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25-1和25-17,均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et Curt.)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培养出现明显的抑菌环;以凹玻片法,用两菌株培养滤液处理病原菌分生孢子,其孢子萌发率降低53%-69%;将细菌培养滤液和孢子悬浮液涂布于PDA平板上,则两者均能抑制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两菌株均可抑制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造成菌丝分支增多,顶端和中央膨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畸变结构增加,菌丝成念珠状或菌丝分支显著增多,且顶端细胞变形膨大聚集成簇,菌丝壁穿洞,内含物质泄漏,终使细胞崩解和消融,变成球状的空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香蕉炭疽病菌 抑制作用 机制
下载PDF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炭疽菌危害诱导茶树的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日凤 赖建东 +3 位作者 彭成彬 张承康 连玲丽 刘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8,共13页
应用cDNA-AFLP技术筛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1)危害诱导茶树毛蟹品种(Camellia sinensis cv. Maoxie)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探究茶树抗炭疽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利用25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分析病菌接种后0 h和48 h的叶片cDNA,经筛... 应用cDNA-AFLP技术筛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1)危害诱导茶树毛蟹品种(Camellia sinensis cv. Maoxie)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探究茶树抗炭疽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利用25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分析病菌接种后0 h和48 h的叶片cDNA,经筛选、测序和BLAST比对获得136条差异表达片段(TDFs)。同源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128条TDFs与Nr数据库已有基因同源,其功能以胁迫响应、生物调控与信号转导为主;其中51条TDFs与TPIA数据库中冷害、干旱、盐碱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高度同源。进一步对27条TDFs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有24条TDFs的表达情况与cDNA-AFLP的结果一致,WRKY转录因子、乙烯响应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本试验通过筛选获得差异表达的抗逆相关基因,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炭疽菌 CDNA-AFLP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银杏内生真菌刺盘孢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松林 史佳琴 陈双林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为了研究银杏内生真菌的刺盘孢菌株的遗传分化,选用了分离自江苏5个县市的14个菌株,利用RAPD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引物,扩增出62条DNA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建构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不同地区... 为了研究银杏内生真菌的刺盘孢菌株的遗传分化,选用了分离自江苏5个县市的14个菌株,利用RAPD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引物,扩增出62条DNA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建构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刺盘孢菌株其遗传差异性不同,14个菌株可聚为两大类,其中启东、邳州的6株聚为一类,南京、南通和泰兴的8株又聚为一类。所有的14个菌株的相似性系数范围在4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内生真菌 刺盘孢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蜘蛛兰的一种新病害——褐斑病的鉴定记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舒心 谭万忠 +2 位作者 王教敏 王利军 周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从观赏花卉蜘蛛兰(Hymenocallis littoralis)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2种真菌,按照柯赫氏证病律方法确定其均为该病害的病原菌.根据2种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的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刺盘孢(Colletotr... 从观赏花卉蜘蛛兰(Hymenocallis littoralis)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2种真菌,按照柯赫氏证病律方法确定其均为该病害的病原菌.根据2种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的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刺盘孢(Colletotrichumsp.)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sp.).病菌主要侵染植株的叶片,接种试验表明它们可以单独侵染,也可以复合侵染,引起相似的症状,但2种病菌混合接种后发病更快更重.室内接种叶片和田间自然发病叶片上的症状相同,初为水渍状灰褐色的小点,扩展后形成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灰色至灰褐色,边缘紫褐色至红色,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带,后期病斑互相连接,导致叶片大面积或全部成灼烧状枯死并萎垂.该文描述了2种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主要结构的形态特征,但它们的种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兰褐斑病 刺盘孢菌 拟盘多毛孢 症状及病原菌
下载PDF
广西高峰林场相思树的真菌病害调查 被引量:8
20
作者 韦继光 秦武明 +2 位作者 黄勇 潘秀湖 廖旺姣 《菌物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42-48,共7页
相思树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速生丰产林种,在广西以高峰林场为主要种植基地。经初步调查,不同相思树上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不同,马占相思树、厚荚相思树、直干相思树、纹英相思树、杂交相思发生炭疽病,其病原茵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 相思树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速生丰产林种,在广西以高峰林场为主要种植基地。经初步调查,不同相思树上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不同,马占相思树、厚荚相思树、直干相思树、纹英相思树、杂交相思发生炭疽病,其病原茵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马占相思、直干相思、纹荚相思和杂交相思的叶片上只产生病原菌的无性阶段,而在厚荚相思叶片上可同时出现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马占相思树和杂交相思树上发生的白粉病菌为白粉菌Oidium sp.,其中杂交相思白粉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期多在3-5月;黑木相思树发生叶尖枯病,病原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马占相思树干基部心腐病发生严重,造成木材的大量损失,病原尚未得到确定。本文对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 胶孢炭疽菌 白粉菌 异色拟盘多毛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