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白中药通过调节MC1R和RTKs的表达对黑色素代谢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杨波涛 贾桂云 +3 位作者 陈鲲 吴跃文 杨柳 查旭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首乌、女贞子等七味黑色中药和白及、白芷等七味白色中药对豚鼠皮肤组织黑色素合成中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获得中药提取... 目的:探讨首乌、女贞子等七味黑色中药和白及、白芷等七味白色中药对豚鼠皮肤组织黑色素合成中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获得中药提取物,用灌胃的方法以14 d为周期等量灌胃豚鼠获得背部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和对照组MC1R、RTKs蛋白的表达,用ImageJ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不同中药环境对豚鼠皮肤组织的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分析MC1R、RTKs蛋白与黑素细胞代谢三者的变化关系。结果:对MC1R蛋白有抑制作用的白药有白芷、白茯苓、白蔹、白及、白僵蚕、白术,其中白芷、白僵蚕、白术的作用最为明显,对MC1R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黑药有乌梅、黑芝麻、丹参、鸡血藤,其中丹参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该结果显示上述10味中药对黑色素合成有抑制作用,其中白芷、白僵蚕、白术、丹参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中对于RTKs蛋白有抑制作用的白药有白芷、白茯苓、白蔹、白及、白僵蚕,其中白茯苓、白蔹、白及的作用最为明显,具有明显作用的黑药有黑芝麻、丹参,其中丹参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药材颜色与药效之间有一定关系;黑白中药都对MC1R及RTKs蛋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色象中药可能通过调节α-黑素细胞剌激素/黑皮素1受体(Alpha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Melanocortin 1 receptor,α-MSH/M1CR)、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Stem cell growth factor/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CF/RTKs)信号通路来影响黑素细胞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色象理论 黑白中药 黑素细胞 黑皮质素1受体 受体酪氨酸激酶
下载PDF
中药药对的系统研究(Ⅵ)--黄芪当归药对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胡杨洋 陈锐娥 +2 位作者 王胜鹏 陈美婉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9-1356,共8页
黄芪当归是经典的补气生血药对,具有独特的配伍意义,故历久不衰,沿用至今。传统中医认为黄芪当归药对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血两虚、阳浮于外的热证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该药对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心脑血管、... 黄芪当归是经典的补气生血药对,具有独特的配伍意义,故历久不衰,沿用至今。传统中医认为黄芪当归药对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血两虚、阳浮于外的热证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该药对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心脑血管、促进造血以及抑制肿瘤增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因放化疗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或白细胞减少症,以及因雌激素水平波动而引起的更年期综合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黄芪当归药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研究等最新研究成果,对黄芪当归药对的研究概况进行全面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当归药对 中医理论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 应用进展
下载PDF
苗药与中药药性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飞雁 顾浩 +3 位作者 郑虎占 王学勇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12-1816,共5页
中药与苗药在漫长的医药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药性层面对两类药物进行比较,探讨两类药物药性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从而进一步认识药性理论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同时,归纳总结了苗药区别于中医药的理论特色,对丰富... 中药与苗药在漫长的医药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药性层面对两类药物进行比较,探讨两类药物药性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从而进一步认识药性理论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同时,归纳总结了苗药区别于中医药的理论特色,对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医药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中药 药性理论 共性特征 个性差异
下载PDF
用中医传统理论浅析免煎中药饮片的改革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晨光 由凤鸣 贾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80-1181,共2页
通过揭示"免煎中药饮片"与传统中医相违背的方面,提出将中医传统配伍理论应用到其中,同时结合现代实验研究,将这种现代化的中药免煎饮片推向合理化,普遍化。
关键词 免煎中药 传统理论 改革
下载PDF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阶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95-798,共4页
医药结合 ,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 ,在复方研究中 ,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 ,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 医药结合 ,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 ,在复方研究中 ,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 ,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 ,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 ,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中药 复方 研究 方证对应
下载PDF
《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 被引量:14
6
作者 梁鑫淼 钱旭红 惠永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2007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03期东方科技论坛"本草物质组计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隆重举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在本次论坛上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 2007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03期东方科技论坛"本草物质组计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隆重举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在本次论坛上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该《计划》深入分析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背景、目标、任务、路线、策略和可行性,建议对我国的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从而完整系统地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解读中药的科学性,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建立我国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可持续、高效的重大创新中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该《计划》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科学研究描绘出较为清晰的路线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深远影响。该《计划》的产生源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化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和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物质组 中药方剂 本草物质资源库 高通量制备及表征 本草物质芯片 活性筛选 中医药理论 创新中药
下载PDF
中药药性理论新课程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仁慧 许利平 +2 位作者 王秀娟 张永兴 赵宇昊 《药学教育》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中药药性是中药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基础与核心。针对目前中药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轻理论、重功效的现象,开设中药药性理论课程成为必要。本文就开设中药药性理论课程的背景、教学内容及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课程建设 中药学
下载PDF
中医学虫理论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建峰 杨庆 +3 位作者 张亚楠 黄活石 陈辉秀 郝平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虫在中医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文献考证虫的含义,以求对传统文化中的虫有较全面的认识。主要借助中医文献资料中对虫及相关论述的记载,分析中医学虫理论中主要部分,即无形之虫与有形之虫。这些内容涉... 虫在中医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文献考证虫的含义,以求对传统文化中的虫有较全面的认识。主要借助中医文献资料中对虫及相关论述的记载,分析中医学虫理论中主要部分,即无形之虫与有形之虫。这些内容涉及到了中医对病因、病机、病症以及方药等多个方面,是虫理论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因学 虫病 虫证 驱虫药 虫类药物 虫理论
下载PDF
从中医系统论再认识中药现代化发展之路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宏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8期1623-1627,共5页
中药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还原论为指导的中药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导思想。中医系统论的提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中医系统论... 中药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还原论为指导的中药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导思想。中医系统论的提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中医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结合"西药中药化"和"化学中药"研究观点,再认识中药现代化研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系统论 中药 现代化 西药中药化 化学中药
下载PDF
治疗急腹症方剂中常用药对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俊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45-147,共3页
"药对"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或三味药的配伍形式,它既可以作为组成方剂的基本单元,又可以单独成方;它虽然组合简单,但内涵丰富,符合中医药理论,是中医遣药组方的独特形式之一。急腹症如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疾病... "药对"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或三味药的配伍形式,它既可以作为组成方剂的基本单元,又可以单独成方;它虽然组合简单,但内涵丰富,符合中医药理论,是中医遣药组方的独特形式之一。急腹症如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疾病属于中医理论的"腹痛""胁痛""肠痈"等范畴。文章选取急腹症常用有关药对,从中医配伍理论,或现代中药化学、药理学、药动学等方面,对其逐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急腹症方剂 中医药配伍理论 中药现代研究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存活”现象及其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12,共3页
20世纪是中国文论现代化的世纪,其主要标志就是从外国引进了一套新的文论话语,并由此建构了一个新的文学知识谱系。但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虽然被边缘化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还"存活"着。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目前大约有134... 20世纪是中国文论现代化的世纪,其主要标志就是从外国引进了一套新的文论话语,并由此建构了一个新的文学知识谱系。但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虽然被边缘化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还"存活"着。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目前大约有134个传统文论话语还存活在现代文论与批评之中,其中常用文论话语有56个。这是一个被学界长期以来所忽视了的文艺学现象。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即"洋化"和"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存活现象 存活路径 存活规律
下载PDF
“识病寒热与遣药温清”的证治相对论原理
12
作者 刘声 陈海滨 刘青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90-494,499,共6页
识病寒热与遣药温清",历来是中医药学的经典主题。《伤寒论》与《温病学》都是研究"寒热病性与温清药性"的经典著作。但是,伤寒论与温病学的学术源流和临证有何共享原理和差异特征?尤其是"辨证论治"和"... 识病寒热与遣药温清",历来是中医药学的经典主题。《伤寒论》与《温病学》都是研究"寒热病性与温清药性"的经典著作。但是,伤寒论与温病学的学术源流和临证有何共享原理和差异特征?尤其是"辨证论治"和"识病遣药"的证治相对论原理。目前,尚未充分了解和引起关注。研究显示,中医学、西医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和反映,表明人体的系统生理功能、营养能量代谢、知觉情绪行为以及健康疾病状态等,都不是连续分布和一成不变的。生命医学和生命现象,同样符合"相对论原理"和"量子力学规律"。本文重点讨论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以求阐明"相对论"与中医药学的密切关系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原理理论 中医药学 伤寒论 温病学 识病遣药 寒热病性 温清药性
下载PDF
“血浊”理论在中医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启示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危立飞 于慧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文章总结了前期有关血浊理论的成果,提出血浊理论是应现代疾病谱系变化而提出的新的“中医理论”,用血浊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可以纳入检验医学等更多的现代诊疗手段,扩展中医四诊范畴,配合“援药理论”,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临床的“理法方... 文章总结了前期有关血浊理论的成果,提出血浊理论是应现代疾病谱系变化而提出的新的“中医理论”,用血浊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可以纳入检验医学等更多的现代诊疗手段,扩展中医四诊范畴,配合“援药理论”,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临床的“理法方药”系统,为指导治未病提供了良好的时代落脚点,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典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理论 援药理论 中医现代化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中药进展和评述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陶蓓蕾 邱德仁 杨芃原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26-634,602,609,共11页
综述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并讨论了一些看法。评述了近年国内外蛋白质组学应用于中药方剂、中医证候学、经络理论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中医 中药 中医证候学 经络理论
下载PDF
试论小儿变蒸学说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昕 《甘肃中医》 2008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从古到今小儿变蒸学说的具体内涵及现实意义,为发展小儿变蒸学说的临床价值作出探索。方法:对《小儿药证直诀》等前人著作中关于小儿变蒸学说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现代国内外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的枢纽龄等内容进行比较而进行分... 目的:探讨从古到今小儿变蒸学说的具体内涵及现实意义,为发展小儿变蒸学说的临床价值作出探索。方法:对《小儿药证直诀》等前人著作中关于小儿变蒸学说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现代国内外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的枢纽龄等内容进行比较而进行分析。结论:变蒸学说的重要作用是古代医家研究小儿身心发育的阶段性变化规律,从变蒸的本质看完全符合小儿从出生到岁半的生理进程。与现代医学相同,变蒸学说不仅仅表现在变蒸的时期有没有定时发热的现象,而更多地表现了儿童从量变到质变的生理过程。临床上应与其他疾病分别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 变蒸学说 生理现象
下载PDF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清热药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邹国发 熊成成 +3 位作者 陈艳芬 郭丽冰 陶曙红 刘家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9-234,共6页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相关项目各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索,在实验性研究方面尤其是围绕某一药性属性的关键要素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清热药性寒凉,...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相关项目各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索,在实验性研究方面尤其是围绕某一药性属性的关键要素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清热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及清虚热等功效,主要适用于外邪传里化热,或热邪直中于里,或阴虚火旺,出现以发热、舌红、脉数为主要表现的里热证,如气分实热证、湿热泻痢和黄疸、痈肿疮疡、温毒发斑、痈肿疮毒以及热病伤阴、阴虚潮热等,临床应用价值高,现代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因其性偏寒,又常作为中药药性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代表性药物。本文对近年来清热药在中药药性理论的相关研究(四气、五味、归经、毒性)作一综述,以期较全面地展示清热药的功能属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现状,系统归纳总结研究方法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清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也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新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药 中药药性理论 现代研究 四气 五味 归经 毒性
原文传递
“本草物质组”设想与研究思路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鑫淼 张秀莉 +6 位作者 郭志谋 丰加涛 薛兴亚 章飞芳 金郁 柯燕雄 叶金星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1-324,共4页
本文围绕"本草物质组",深入分析了其背景、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可行性,建议对我国的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从而完整系统地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解读... 本文围绕"本草物质组",深入分析了其背景、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可行性,建议对我国的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从而完整系统地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解读中药的科学性,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建立我国完整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可持续、高效的重大创新中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为创立融合东西方医学的新医学提供基础。该设想的产生源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药药效组分的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物质组 本草物质资源库 活性筛选 中医药理论 创新中药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芳香类中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40
18
作者 陈春宇 董汉玉 +2 位作者 纪瑞锋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51-3061,共11页
芳香类中药自古被用于瘟疫的预防,中医药防治疫病有独特的优势。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指南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中医治... 芳香类中药自古被用于瘟疫的预防,中医药防治疫病有独特的优势。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指南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学观察期、确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均选用含较多芳香类中药的中成药或方剂进行防治,部分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或中医药管理局还推荐多种其他使用芳香类中药的方式(外熏、艾灸、佩戴香囊等)防治COVID-19。芳香类中药"芳香辟秽、扶助正气"的功效在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用芳香类中药干预COVID-19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共识。芳香类中药独特的药性、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值得开展广泛深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可为后续COVID-19治疗及相应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基于中医药理论探讨芳香类中药在防治COVID-19中的作用,并推测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芳香类中药防治COVID-19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类中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中医药理论 药性
原文传递
中药色象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波涛 杨柳 查旭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37-2139,共3页
中药色象理论指导临床且行之有效,但仍缺乏该理论科学阐释。文章通过概述其研究近况,围绕该理论的机制及临床应用,从实验研究以及对白癜风、黄褐斑等疾病的临床着手,探讨色素性疾病的治疗新措施以及新思路。
关键词 中药色象理论 临床研究 白癜风 黄褐斑
原文传递
分形理论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梦莹 万丹娜 +5 位作者 邵峰 杨明 刘荣华 钱坤 尚悦 蒋美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92-1595,共4页
分形理论是描述自然界中不规则、复杂事物,并揭示其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局部和整体之间本质内在关联性的新兴科学理论。本文在以往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分形理论在中药资源、中药种植、中药鉴定、中药制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分形理论是描述自然界中不规则、复杂事物,并揭示其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局部和整体之间本质内在关联性的新兴科学理论。本文在以往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分形理论在中药资源、中药种植、中药鉴定、中药制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该理论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中药资源 中药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