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natinib and gossypol act in synergy to suppress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by modulating apoptosis/autophagy crosstalk and inhibiting the FGF19/FGFR4 axis 被引量:1
1
作者 Naglaa M.El-Lakkany Hadeel H.Elkattan Alaa E.Elsis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23年第3期131-138,共8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onatinib plus gossypol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HCT-116 and Caco-2 cells.Methods:Cells were treated with ponatinib and/or gossypol at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to evaluate syner...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onatinib plus gossypol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HCT-116 and Caco-2 cells.Methods:Cells were treated with ponatinib and/or gossypol at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to evaluate synergistic drug interactions by combination index.Cell viability,FGF19/FGFR4,and apoptotic and autophagic cell death were studied.Results:Ponatinib(1.25-40μM)and gossypol(2.5-80μM)monotherapy inhibited HCT-116 and Caco-2 cell viability in a doseand time-dependent manner.The combination of ponatinib and gossypol at a ratio of 1 to 2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ell viability(P<0.05),with a>2-and>4-fold reduction in IC50,respectively,after 24 h and 48 h,as compared to the IC50 of ponatinib.Lower combined concentrations showed greater synergism(combination index<1)with a higher ponatinib dose reduction index.Moreover,ponatinib plus gossypol induc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HCT-116and Caco-2 cells,increased beclin-1 and caspase-3,and decreased FGF19,FGFR4,Bcl-2 and p-Akt as compared to treatment with drugs alone.Conclusions:Gossypol enhances ponatinib's anticancer effects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hrough antiproliferative,apoptotic,and autophagic mechanisms.This may open the way for the future use of ponatinib at lower doses with gossypol as a potentially safer targeted strategy for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APOPTOSIS cell viability FGF19/FGFR4 GOSSYPOL PONATINIB hct-116 CACO-2 colorectal cancer
下载PDF
鬼臼苦素对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丽丽 王瑞婷 +3 位作者 赵杨 薛晶 刘赛璇 申兴斌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探讨鬼臼苦素(PPP)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PPP处理HCT-15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HCT-15细胞的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T-15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HCT... 目的探讨鬼臼苦素(PPP)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PPP处理HCT-15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HCT-15细胞的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T-15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HCT-15细胞周期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PPP能显著抑制HCT-15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呈剂量-时间依懒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失去原有形态回缩为圆形,折光性降低,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CNA、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PPP可显著抑制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CNA、cyclin D1的表达水平,进而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苦素 结直肠癌hct-15细胞 流式细胞术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鬼臼苦素对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丽丽 刘赛璇 +3 位作者 赵杨 刘莎莎 王瑞婷 申兴斌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研究鬼臼苦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鬼臼苦素作用HCT-15细胞24h、48h、72h后的增殖活性,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T-15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CCK8法结果显... 目的:研究鬼臼苦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鬼臼苦素作用HCT-15细胞24h、48h、72h后的增殖活性,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T-15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鬼臼苦素能显著抑制HCT-15细胞的增殖活性,鬼臼苦素浓度在0.125μmol/L~2μmol/L范围内,随着鬼臼苦素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HCT-15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鬼臼苦素作用后HCT-15细胞不同程度皱缩、折光性降低、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鬼臼苦素对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苦素 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 增殖
下载PDF
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4
作者 田朵朵 邓程 +4 位作者 赵学荣 王建平 郑华川 肖丽君 赵恩宏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究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HCT-15细胞凋亡和周期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腺癌HCT-15细胞,MTT检测不同时间点和浓度的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 目的探究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HCT-15细胞凋亡和周期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腺癌HCT-15细胞,MTT检测不同时间点和浓度的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PU-H71作用24h和48h后,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设置不同浓度组作用24h后,HCT-15细胞凋亡率上升且处于G2期的细胞增多;STAT3和JAK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周期及凋亡相关因子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ytc、Caspase9、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PU-H71对结直肠癌HCT-15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细胞G2周期阻滞并诱导凋亡。PU-H71有可能通过负向调控JAK-STAT3途径来调控线粒体信号通路,以此影响凋亡和周期相关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H71 hct-15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15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肿瘤组织中CD4+与CD8+T细胞浸润 被引量:4
5
作者 成敏蓉 刘杭丰 +2 位作者 高书华 郑锦秀 杨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1-629,共9页
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15(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type lectin-15,Siglec-15)属于Siglecs家族的一员,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分子。Siglec-15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高表达,但Siglec-15在结直肠癌(colorec... 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15(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type lectin-15,Siglec-15)属于Siglecs家族的一员,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分子。Siglec-15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高表达,但Siglec-15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旨在分析Siglec-15异常表达对CRC细胞功能及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的影响。首先,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与正常组织中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并对52例人CRC与配对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发现Siglec-15在CRC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CCK8和划痕愈合结果显示,敲低Siglec-15能抑制人CRC细胞SW480增殖(P<0.01)和迁移(P<0.05)。磁珠分选小鼠脾的CD8^(+)T细胞并与小鼠CRC细胞MC38共培养,发现MC38细胞过表达Siglec-15能抑制CD8^(+)T细胞对其的杀伤以及IFN-γ和TNF-α的分泌(P<0.01)。小鼠荷瘤结果表明,过表达Siglec-15可以促进小鼠肿瘤生长(P<0.05)。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及人结直肠癌组织IHC分析均表明,Siglec-15高表达时,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减少(P<0.05)。综上所述,Siglec-15可能通过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以及抑制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促进结直肠癌进展。本文为探究Siglec-15在CRC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提供了一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15 CD4^(+) T细胞 CD8^(+) T细胞
下载PDF
Siglec-15×CD3双特异性抗体通过介导T细胞抗肿瘤免疫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
6
作者 伍远浩 黄平 李来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索Siglec-15×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子(bispecific T-cell engager,BiTE)是否可以在体内外介导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方法:通过Expi293^(TM)表达系统表达32A1-IgG及32A1-BiTE蛋白;ELISA法检测32A1-... 目的:探索Siglec-15×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子(bispecific T-cell engager,BiTE)是否可以在体内外介导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方法:通过Expi293^(TM)表达系统表达32A1-IgG及32A1-BiTE蛋白;ELISA法检测32A1-IgG及32A1-BiTE与靶蛋白的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中Siglec-15的表达;LDH法检测32A1-BiTE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32A1-BiTE对肿瘤的抑制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浸润CD3^(+)T细胞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CD8^(+)T细胞分泌GzmB的水平。结果:得到纯度大于95%的32A1-IgG及32A1-BiTE蛋白;32A1-BiTE对Siglec-15以及CD3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以及HT-29均高表达Siglec-15;32A1-BiTE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介导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32A1-BiTE可以有效抑制SW480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P<0.0001),增加肿瘤浸润CD3^(+)T细胞的数目(P<0.0001),并显著提高CD8^(+)T细胞的比例(P<0.01)以及其分泌GzmB的水平(P<0.0001)。结论:32A1-BiTE可以在体内外介导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结直肠癌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iglec-15 BITE 抗体 T细胞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结直肠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柳 彭飞 +1 位作者 陆平 傅永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对结直肠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结直肠癌细胞HT-15、顺铂耐药细胞株HT-15/DDP仅使用30μmol/L浓度的顺铂干预设为对照组,使用对应质量浓度1.0、1.5、2.0 mg/mL的当归多糖干预12 h后再加入30μmo...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对结直肠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结直肠癌细胞HT-15、顺铂耐药细胞株HT-15/DDP仅使用30μmol/L浓度的顺铂干预设为对照组,使用对应质量浓度1.0、1.5、2.0 mg/mL的当归多糖干预12 h后再加入30μmol/L浓度顺铂设为当归多糖组。通过脂质体细胞转染技术分别将miR-10b-5p inhibitor、TGFBR2 mimics转染至HT-15/DDP细胞中,再加入2.0 mg/mL当归多糖干预48 h,然后将其分为当归多糖(2.0 mg/mL)+miR-10b-5p inhibitor组、当归多糖(2.0 mg/mL)+TGFBR2 mimics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RT-PCR检测miR-10b-5p、TGFBR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GFB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单独顺铂干预的对照组HT-15/DDP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个数明显高于HT-15细胞(P<0.01);经不同质量浓度当归多糖预处理12 h后,可明显增强HT-15/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HT-15/DDP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个数明显降低(P<0.01)。单独顺铂干预的对照组HT-15/DDP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T-15细胞(P<0.01);经不同质量浓度当归多糖预处理12 h后,明显增强了HT-15/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HT-15/DDP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HT-15/DDP细胞miR-10b-5p、TGFBR2表达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当归多糖组中HT-15/DDP细胞miR-10b-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FB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当归多糖剂量的增加miR-10b-5p表达水平逐渐降低,TGFBR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使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argetScan、miRanda)预测miR-10b-5p的靶基因,结果显示,TGFBR2是miR-10b-5p的候选靶基因。miR-10b-5p表达下调后,HT-15/DDP细胞中TGFBR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HT-15/DDP细胞中TGFBR2相对表达量(P<0.01)。当归多糖(2.0 mg/mL)+miR-10b-5p inhibitor组、当归多糖(2.0 mg/mL)+TGFBR2 mimics组的HT-15/DDP细胞增殖率、细胞增殖迁移个数明显低于当归多糖组(2.0 mg/mL),HT-15/DDP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当归多糖组(2.0 mg/mL)(P<0.05)。结论 当归多糖可通过下调miR-10b-5p表达、上调TGFBR2表达逆转结直肠癌细胞顺铂耐药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结直肠癌 HT-15细胞 HT-15/DDP细胞 顺铂耐药 miR-10b-5p TGFBR2
下载PDF
青龙衣化学成分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媛媛 刘宁雨 +4 位作者 马丹娜 高蕙蕊 张晓娟 刘雨新 方振兴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青龙衣中6个化学成分对人胃癌BGC-823和人肠癌HCT-15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情况。方法:采用MTT法对从青龙衣中分离获得的6个化合物胡桃醌、3-乙氧基胡桃醌、12β,20(R),24(R)-三羟基达玛烷-25-烯-3-酮、20(S)-原人参二醇... 目的:研究青龙衣中6个化学成分对人胃癌BGC-823和人肠癌HCT-15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情况。方法:采用MTT法对从青龙衣中分离获得的6个化合物胡桃醌、3-乙氧基胡桃醌、12β,20(R),24(R)-三羟基达玛烷-25-烯-3-酮、20(S)-原人参二醇、2α,3β,23-三羟基-12-烯-28-熊果酸、Juglanin A进行BGC-823、HCT-15细胞毒活性筛选,并采用寇氏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6种化合物对BGC-823和HCT-15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胡桃醌的细胞毒作用最强,IC_(50)值分别为(9.6±2.35)μmo1/L和(27.8±2.66)μmo1/L;同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上述化合物均有一定毒性作用,其中胡桃醌毒性较大,LD_(50)值为33.57 mg/kg,毒性的反应时间较快,对小鼠机体的损伤最大。结论: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青龙衣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可行性实验依据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衣 化学成分 人胃癌BGC-823细胞 人肠癌hct-15细胞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外消旋雌马酚及其对映异构体对大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影响
9
作者 邹永秋 王颖 +1 位作者 蔡源发 马德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外消旋雌马酚及雌马酚对映异构体对大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0. 5、1、5和10μmol/L)外消旋雌马酚和雌马酚对映异构体对大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 目的探讨外消旋雌马酚及雌马酚对映异构体对大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0. 5、1、5和10μmol/L)外消旋雌马酚和雌马酚对映异构体对大肠癌HCT-15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的表达。结果外消旋雌马酚和(R)雌马酚可抑制HCT-15细胞增殖,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而(S)雌马酚对HCT-15细胞增殖没有影响。外消旋雌马酚可增加ERβ和Nrf2表达,(R)雌马酚可增加Nrf2表达。结论外消旋雌马酚可通过雌激素效应和抗氧化效应抑制HCT-15细胞增殖,(R)雌马酚可通过抗氧化效应抑制HCT-15细胞增殖,而(S)雌马酚对HCT-15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雌马酚对映异构体 hct-15细胞 雌激素受体 大肠癌
原文传递
miR-145-5p通过靶向RAD18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与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10
作者 李丽 姚红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1-688,共8页
目的:探索RAD18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调节NK细胞对结直肠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RAD18和miR-145-5p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调控关系、分析RAD18富集通路。采用qPCR法验证RAD18和miR-145... 目的:探索RAD18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调节NK细胞对结直肠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RAD18和miR-145-5p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调控关系、分析RAD18富集通路。采用qPCR法验证RAD18和miR-145-5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5p与RAD18的调控关系。按转染物的不同将SW480、HCT-15细胞分为将si-RAD18组、si-NC组,另向SW480细胞分别转染inhibitor-NC+si-NC、miR-145-5p inhibitor+si-NC或miR-145-5p inhibitor+si-RAD18,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敲降miR-145-5p和/或RAD18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将各组细胞分别与经IL-2激活的NK92细胞共培养,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ELISA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分泌及细胞表面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影响。结果:RAD18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均P<0.01)。敲降RAD18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P<0.05)和促进NK细胞活力、细胞毒性、IFN-γ、TNF-α、GM-CSF分泌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了RAD18-3’UTR与miR-145-5p的结合关系,miR-145-5p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P<0.05或P<0.01)。miR-145-5p可以靶向下调RAD18的表达(P<0.05),过表达RAD18可以逆转miR-145-5p过表达对NK细胞杀伤效应的促进作用(均P<0.05)。结论:miR-145-5p可靶向下调RAD18的表达,miR-145-5p/RAD18轴能够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NK细胞对其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145-5p RAD18 NK细胞 SW480细胞 hct-15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